周恩来

出版时间:2000-8-1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英)迪克.威尔逊,迪克・威尔逊  页数:324  字数:265000  译者:封长虹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有关资料。本书取材新颖,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文笔流畅,从周恩来童年的炎凉人世,写到人民对他的沉痛悼念,系统地介绍了这位伟人所走过的曲折路程。描述周恩来生平的同时,着重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及他的为人处世和工作作风,对他在政治生涯中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的客观的评价。作者在写作观点、素材取舍、思想方法及分析总是的角度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迪克·威尔逊 译者:封长虹

书籍目录

作者序 译者序 第1部 求索   1、多次收养   2、就学津门   3、东渡日本   4、身陷囹圄   5、留学法国 第2部 奋斗   6、革命婚姻   7、占领上海   8、南昌起义   9、重获信任   10、技高一筹   11、长征路上   12、虎落陷阱   13、猪变成鸭   14、赢得胜利 第3部 开国总理   15、蓝色睡衣   16、国际舞台   17、百花齐放   18、拨乱反正   19、非洲之行   20、文革之初   21、文革受困   22、中美言和 尾声 结束语 译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周恩来》一书从翻译出版到今天已长达14年了。在此期间,该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发行数量居高不下,社会效益越来越好。很多读者写信至译者和出版社,认为这是一本难能可贵的好书,颇具可读性。这无疑使译者和出版社想到了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对此书的译文质量和出版质量加以改进的问题。

编辑推荐

迪克·威尔逊(Dick Wilson)是国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他早年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获文学、法学硕士。后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性刊物《中国季刊》担任主编。威尔逊在研究当代中国历史和人物方面有一定造诣,他的主要著述有:《周恩来》、《毛泽东》、《长征,1935年》、《亚洲的觉醒》、《人类的四分之一》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周恩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7条)

 
 

  •   周总理即使在受万人敬仰,但他毕竟不是圣人,他仍然有着和正常人一样的思想和情绪.自从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能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伟大的总理先生.而且是站在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这样就会更加的客观.其实也正是因为总理本身的平凡所以对于他为中华民族做出的成就才会显得那么的重大那么的举足轻重~!!!我想我今后会更加喜欢他的——我们的总理!
  •   看伟人生平,读社会变迁,感世事沧桑
  •   从书中看到一个几近完人的总理,看到一个睿智的政治家,看到一个从热血青年成长为新中国建设者的坎坷历程。
  •   我喜欢,不错,我最尊敬的国家领导人
  •   周总理是我最敬佩的人物之一买一本他的个人传记作为收藏
  •   比较详细地记录了周总理的一生还没仔细看呢,不过感觉不错
  •   关于周总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永远的偶像
  •   作者是一位美国记者,比起国内的周恩来传记多了很多客观的叙述,史料很丰富,是了解总理不可多得的好书
  •   好书,纸张也很好
  •   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精装本的,不错,不错..很抵了
  •   也许是对周总理太过热爱,觉得作者所写没有符合本人心中的标准。文笔比较生硬,笔触中没有感情,只是仿佛看客般讲述了周总理的很多众所周知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还没有讲好,看的我经常走神。看完后的感想就是:难得有写的如此无聊的一本传记书。建议买其他版本
  •   典型的西方手笔,我不喜欢。读起来比较费力,不推荐!
  •     “周善于使事情看起来像梦一般,但却不大善于把这些梦变为现实。”
      最近恶补各种知识,印象中外国人写国人的传记,观点更独立,信息更真实。迪克威尔逊写的此书,读完之后,并不过瘾,有一种失落感。与敬爱的周总理相差甚远,作者写作的立足点不一样吧。我了解了总理的一生,但与当时复杂的世界形势相比,此书加以选择,对当时的实际状况描写不足,如抗日,国共合作,不够深入。对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外交与文治花了不少笔墨。
      个人感觉,不甚好!
  •     作者虽然被称为所谓“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似乎却并不真正懂中国人。从他的字里行间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对周总理和共产主义先入为主地偏见,以及身为西方人的优越感。他不能真正把自己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思考,却还偏偏要假装力求客观。书中有不少不负责任,甚至不怀好意的对人物性格的联想,这不是一个客观严谨的写作者应有的态度。
      
      我想作者并不真正了解革命和政治的复杂性,也不理解总理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和坚持。因为作者本身思想浅薄的缘故,他没能洞察到真正宝贵的东西,他笔下的总理也没有展现出他真正的伟大之处。
  •     刚读了两章。外国人写的,在视角上肯定与中国人有异,更侧重于情感分析。不是像有些国内作者,一写领袖就是完人。其实我想说的主要是翻译啊,或者是译者想尊重原著,力求准确,但读起来真是蹩脚,没有那种特痛快的感觉。
  •     最近看了一点关于清末民初的资料,感慨最多的是。后朝灭掉前朝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史书。我不会读本国写自己的历史的书,因为那根看历史课本没什么区别。戈尔巴乔曾经想废除历史考试:“测验学生知道多少谎言是没有意义的。”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这本书是外国人写的,写的比较客观。很少主观的东西,写传记和写史书都应该这样。把事情说清楚了就行,孰是孰非由读者自行判断。
       这本书本身写的很不错,把周总理的一生都介绍了一遍。周总理的主要成就都是体现在他对中国外交的贡献。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外家家,实至名归。从他早年在共产国际获得的威望,还有到后来在日内瓦、万隆会议的大放异彩。还有他一生中最大的外交成就,与美国恢复邦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日内瓦和万隆会议对于中国的外交发展的贡献其实没有我们历史书上贡献那么大。那时只是起到了消除第三世界对于中国的误解,但是没有消除他们对于敌视的态度。这背后主要是尼赫鲁和苏联的影响。反观周总理对国内的贡献就没有他再外交场上取得的成就大了。周总理一直推崇发展科学教育来增强国力。著名的百花齐放运到是他提出的。可是国内的政治斗争太激烈了,尤其是文革时期。周总理在国内基本上就是处于与各大派系斗争的状况。他提出的很多政策都没有得到实施。
       纵观周总理一生,他又超凡的人格魅力,高超的谈判技巧。可是因为童年经历的缘故,周总理不爱出风头,不太喜欢当领导。直接体现在他有好几次有很大机会成为中共的第一领导人,例如南昌起义前夕党内有呼声要求周总理出任党的领导人。还有一次是文革期间,他受到被文革祸害将领和老干部的拥护,他都一一放弃了。当然可能由他第一次领导工人革命失败的经历有关。周总理有点过于理想化了和缺少一种冒险精神。他一生过多的妥协导致他的工作量相当大。不过他当之无愧是一个真正的人民的总理,一个当之无愧共产党人。
  •      周恩来的可贵和可惜
      
       很是要感谢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先生,他的美国人的身份确保了作者与传主更不受意识形态约束的疏离度,而这种疏离度也保证了更大程度上像周恩来这样的人物的客观度;而另一方面更要感谢的是威尔逊先生的经历,他早年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获文学、法学硕士学位保证了他的功底和眼界,此外,他还还担任过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性刊物《中国季刊》的主编,更是让他和周恩来所身处的历史有了更多的贴近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是《周恩来传》的作者,同时还完成了《毛泽东传》的创作。而如果没有毛的参照的话,对于周恩来内心的深入体验恐怕也是会缺失的。
       总是有人在说,为什么中国后来就没有第二个周恩来,但的确周真的不是普通的不平凡人士。他的个人能力,比如艺术化的外交手腕、圆润的沟通技巧、完美化的细节工作方式,这些我们都撇开不说,单就其恐怖的工作精力,就远非一般人所能具备。周有六个特殊办公室,睡觉醒来,厕所是第一办公室,直接蹲点审阅文件、处理紧急事件,秘书是在旁边听候批示的;餐厅吃饭直接就是第二办公室,边就餐边看报边听取汇报并批阅文件作指示;第三办公室才是正常概念中的办公室,一般总理都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而第四办公室是就是入睡前的床榻,床边连着秘书电铃,在批阅文件中随时紧急解决问题;第五办公室则是外界的各地视察,一方面实地勘察了解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体验民心,但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外地考察中,秘书是要随时准备好简短的事务“汇报条”的,随报随批,简直是把自己的书桌搬到了户外;第六办公室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总理办公室”,各级秘书鼎盛时有20人,工作人员均有十大类的总理批示决策前后的准备和后续加工工作。连轴转的超强工作时间,还有多项并举的大脑运作(周往往是军事、经济、外交等事项同时决策进行,比如一边听着经济工作汇报,一边批阅军事文件,还能指出秘书的汇报数据的差错)。
       而具体到生活细节上,更是有很多别人无法匹及的特殊之处。外表风度翩翩的掩饰下,其实是极度节俭甚至苛刻的生活标准,比如现存于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到第二外国语学院视察就餐时的交费收据上,赫然写着“粮票肆两,人民币叁角”,到他这个级别的国家领导人有这样作风的又有几个。就连喝酒也是酒量过人,重庆谈判时,为了防止别人向毛主席酒里下毒,所有敬酒一概周来抵挡,结果几十人的国民党酒桌高手的车轮战还恁是喝不倒他一个。所以国民党中一直有传言说是得周恩来者得天下,而对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评价倒是有所分歧,各执一词。
       所以有的历史研究学者私下里也在探讨着假如周取代毛对中国的产生影响。但置于当时的革命情境中,其实周的地位和资历是早于毛的完全权力树立的。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地位,在国共两党中的早期影响力和人脉积累其实周也是远远大于毛的;因为周的国外留学经历以及聪慧的外交能力,共产国际对于周的信任也是早于毛的;南昌起义的非凡决断,又使得周在当时的军队中威信也早就有了树立;而在共产党内,从陈独秀到李立三,从李立三到瞿秋白,从瞿秋白到王明,最高权力在不断的更迭中,而周始终都处于最高领导层的中心,可以说,他染指一把手的机会是远远大于毛的。但一切的一切,到了1935年的遵义会议都尘埃落定,周坚定地扶助毛上位,成为毛一生的下级和支持者。很多读者在这里是唏嘘不已的,迪克•威尔逊在传记中也是重点着墨了这个根源。所有的一切都在童年的经历中埋下了种子,封建大家庭的成长过程中,周在出生几个月就被生身父亲过继给别人,在他懂事之前,他的养父又撒手归天;后来,在他10 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和养母又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去世。可以说,周是一生渴望父爱却又缺失父爱的人,其生父又生父不幸碰巧是他这两对父母中最没有能耐、最不关心他的人,然而这个人又是惟一活下来的并在他成年后干事业时来纠缠他的人。而在毛的身上,他能找到这种类似于沉稳奔放父爱的体慰。当然这样的选择也来源于周对自己的清醒定位,洁癖、节俭、敏感、对于工作的热爱和细节的极度关注,他认定自己只适合当一个行政领导,而不是象征着全民的最高代表,他宁愿把时间花费在建设性的劳动上,并从中得到满足,而不愿搞作为最高领导人所必须用全部身心投入的政治斗争。但在政治的欲望洪流中,这样的清新正是信仰的真正体现,不是为了个人的野心,而是为了国家和群体的利益,真是难得到极致的可贵。他从不拉帮结派,也不出版“选集”之类的东西。他不断地公开表达对毛泽东的人格和领导地位的尊重。埃德加•斯诺把他们俩的关系描绘成一种共生的关系,而阿兰• 皮尔费特则把毛泽东看作一个通过“周恩来这个罗马教皇”行事的圣灵。而最终,在那些曾在党内等级制度中居于毛泽东之上的人当中,只有周恩来一个人能留在毛泽东的班子里继续任职。这种双子星的稳固和谐关系,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这首大船的稳健航行,即使有“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洪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停滞,但也没有完全偏离真正的航线。所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老练的政治眼光,给毛与周的关系作用做出精辟的定位:“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但光明的炽烈与黑暗的阴影总是在历史中没有完全的割裂,正如哈佛大学教授默里•安东尼•波特在阐述文艺复兴的历史时所说的,文艺复兴的光明并非意指它就完全脱离中世纪蒙昧主义的黑夜。周恩来的可贵之处来源于他对自己、对自己和毛的关系的清晰定位,但其实作为个人的可惜之处也一定程度来源于此。
       因为周对于自己的忠诚和对周能力的肯定,毛给予周的无形承诺就是,给予周绝对的信任,永远不会动摇周恩来的总理地位。但其实在心底,毛泽东从未将周恩来认作是自己的同一种人,迪克•威尔逊就在传记中果决地猜测“在毛泽东对周恩来的高度评价后面,可能还深深地隐藏着他对周恩来过人的技巧、风度和智慧的妒忌一一这可能就是他拒绝参加周恩来葬礼的原因.毛泽东需要周恩来,他利用他并赏识他,甚至逐渐地不再把周恩来看作一个威胁,但他大概从来喜欢过他”。因为各自出身和就学经历的差别,其实在传统帝王之道的谋略的领会上,毛远甚于周,而在世界现代政治发展认识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的认识上,毛又逊色于周,尤其在晚年,对于共产主义理想价值的沉溺追求,毛在革命时期的浪漫激情更是给中国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带来很大的正负两极效应。所以,周的可惜就在于他的起初的选择所要承担的巨大代价,一方面他要给予毛充分的忠诚感,他从不刻意奉承毛泽东,但他熟悉毛泽东的个性,毛泽东一方面不信任溜须拍马之辈,另一方面又对潜在的背叛十分敏感,周能够熟练地平息这些不安全因素;但另一方面,周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艺术处理毛身边的各色人等,来加固毛对其的忠诚感体会,比如对于江青,他往往原则底线下的一再隐忍,比如对于林彪,他是对毛自身接班人选择的绝对尊重,但并不代表他本人对林彪的完全认可。而更痛苦的是,尽管对于共产主义价值追求与毛有着共同的认同,但他又必须理性地去拉缓毛那种对于达成目标风雨雷电式的速度,因为他是总理,他是管家,他比毛更清晰地清楚国家这艘航船的家底和现阶段速度承受的底线。很多时候,多重的身份在周身上不断地转换,在毛的革命浪漫主义面前,他要做服从者,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认识错误,比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等连篇累牍的自我批评和检讨,但回转到真正的建设措施落实时候,他又要去做补锅匠,去用自己的一切力量让国家在冒进和狂飙中所经受的损失降到最低。在政策诀定之前他是顾问,在政策制定之后他又是政策执行人,这两个角色转换中起着“公仆的作用”。毛泽东为周恩来提供了一个坚如磐石般的长者形象,这给了周因为童年经历而带来的形象缺失的安全感,但同时,他却因为此而背负着更多的责任和重担,而这些,也消耗了他后期的大部分生命的精力,尤其在文革时期,他仿佛就是西西弗斯推举石头上山的韧者,能勇敢地承受但不知道真正的结果是什么,只是用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神来坚持到底。我们会可惜,可惜这样的脱离芸芸众生的英雄人物的隐忍的艰辛与光彩的虚耗,但周的可惜之处也造就了他后世的精神楷模的无上地位,不易永远是衡量人的高度的标尺,而真正的英雄不仅能够经受这样的衡量,而且更是可以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地刻进这标尺的历史中去,成为永恒。
      
  •      周总理是一位让中国人永远铭记的好总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我读了后对总理一生的评价。关于总理的好,别人已经说了很多,我不想再重复那些好话了。每次读一本书,总想写点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那怕就一句话也行。那么,对于这本一个外国人眼里的周总理,我要说的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将才。
       童年的经历使得周总理变得含蓄低调,而这种性格影响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在一生的革命生涯中他从来都没有处在过最高的位置,永远都是最高统帅的辅佐。他是一个没有权利欲望的人,而仅仅是想做点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他做到。
       不是所有人都能坐上第一把交椅,或许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学到如何做好辅佐工作。
  •     周恩来什么时候成了一名争议的人了....
      可是现实就是,周恩来现在确实饱受争议。
      这本书无法还原历史真相,但是还算是中立的一本传记,研究周恩来,从这本书开始,蛮好的。
  •     威尔逊以外人的眼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的研究,这本书是其中之一。客观的评价他所研究的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一个的性格与童年经历有关,周恩来的童年坎坷,没能得到其生母的疼爱,又几番周转养父母家,少年成长于一个纯男人世界,当他接触当社会时,一种理想主义无不影响着他的左右,两度留洋学习又不能最终学成,却走上了他的理想主义的道路。他一生无不由人敬佩,他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这不由我想起小时候的朗诵周总理我们热爱您。   其中的细节在日本时,周开始不愿接受朋友的资助到后来和朋友一起住时,能无怨无悔的为同住的朋友们做饭打扫房子,也不管朋友笑话这是女人做的事。   拒绝救他出狱的财主女儿的婚事,因他不想受控于人。
  •     作者的语言力求严谨,于是颇多从句和复杂语法;而翻译者也似乎是为了保持这一特点,尽量保留原句的格式而并未使其变得便于阅读。
      但是,或许有另一种考虑,就是在这种陈述方式下,对于一个特定名字或特定称谓的褒贬不再显得直接和明确。
      
      
      
      
  •      用三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哭了。没有想到在外国人笔下的周总理也是有如此巨大的人格魅力。如果也有人和我一样买了盗版书的话,就发现后面还掺有明显的国内的笔者写的内容。对比之后,就会发现风格和角度的明显不同。虽然是有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但是国外的作者还是很客观的说明了很多问题,无论是分析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文革时期,刻画了总理在面对各种危机和冲突时超强的能力与之显露的人格魅力。同时作者也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中国过去种种的问题。还是值得一看的。
  •     也是如果没有读过这本出于特殊时期的周恩来传,我也就不会对我们的国家有了这么多的怀疑。
      本书通过一个外国记者的眼睛,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周总理的一册的人物传记,更是一本祖国饱经沧桑的日记。
  •   你很崇拜周嘛,被洗脑了吗?
  •   崇拜谈不上,起码比你这种动不动给人扣帽子的人要客观一点。
  •   深有同感,真心读不下去了,刚看了一章。
    感觉像字字句句翻译的,不连贯,拗口得很。
  •   翻译确实还差点味,书还不错。可能是英文中的从句太多,不怎么好翻译
  •   受教了。
    周和古代的贤相有共通之处吧。可惜伴君如伴虎,他没能太多的改变这个这个国家的航向。他应该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吧,不知道他在弥留之际,自以为实现了多少呢。
    一叹。
    “可以说,周是一生渴望父爱却又缺失父爱的人,其生父又生父不幸碰巧是他这两对父母中最没有能耐、最不关心他的人,然而这个人又是惟一活下来的并在他成年后干事业时来纠缠他的人。”这句似不通,是不是漏了什么。
  •   买的正版。主要是客观。但应该也是删减过的吧?
  •   肯定有,翻译的那个人都说了。。。。。。
  •   一位尽职尽责的伟大领袖,他是我们新生活由来的缔造者,是我们爱戴的国务院总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   其实老外对毛的评价更正面,可是中国某些知识分子貌似就听得别人歌颂周。实在是有意思。
  •   也是,敌人的评价也是一种客观的评价
  •   中国的伟人为什么要一个外国人来写传记呢,中国人就做不到客观吗?不过,我还是非常敬佩周总理的。
  •   听到周总理我心里就酸酸的,总理你好。
  •   敬礼。。。。。
  •   毕竟他曾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和毛主席一样重要,作为影响中国政治的人物,肯定会有外国人来研究,来写啊,这很正常。
  •   我对周总的认识主要有三个
    一。他帅到极点
    二。他的粉丝比周董的要来的多
    三。用情专一
    四。他死时,n个国家为他降半旗
  •   联合国也降半旗了,他实在是太有魅力了!!
  •   我爱周总理!!
  •   比起现在的官场,不得不说过去的领导人真的很牛。
  •   时代不同了啊
  •   @四。他死时,n个国家为他降半旗
    多年的谎言现在还有人一厢情愿的相信。
  •   每个人都只相信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
  •   这是人性啊。。。ls
  •   看以前的伟人传记觉得所写的应该更像“神”,在这本书里可见一代伟人的成长过程,多方面都有着墨。总之,人比神更有魅力
  •   偶像级人物,值得学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