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鼎传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吴殿尧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吴殿尧  页数:515  

前言

刘鼎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五年了。他如果活到现在,应该是一百一十岁了。这样的寿命,对今天的人来说不算奢望,但对他那一代人来说就是不可企及的梦想。因为那一代人经过了太多太多的苦难、灾难、艰难和磨难。    刘鼎诞生于上个世纪初叶,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风雨飘摇的年代。他和他那一代人,凡有血性者,注定要挣扎奋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战斗。他经历了五四运动的启蒙,经历了出国探索和党的初创,经历了党在腥风血雨中的坚持,经历了革命在历史关口的重大转折,经历了八年抗战和中国两个命运的大决战,经历了新中国工业的奠基和开创,并在这些经历中都做出了独特的光耀史册的贡献。    刘鼎的一生是革命传奇的一生,是不断开拓创新的一生,也是坚忍负重的一生。他政治上久经考验、坚毅沉着,工作上任劳任怨、呕心沥血,技术上孜孜不倦,卓有成就,集党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专家的品格、智慧与美德于一身,令人难忘。    他的一生有幸运也有不幸。幸运的是,他能同那个时代革命的引领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有过那样紧密的跟随;他终于实现了让积贫积弱的祖国开始伟大复兴的理想。不幸的是,他的后半生长期受到党内“左”的压迫,精神的桎梏和肉体的囚禁,使他本来能为国家民族发挥的才智、做出的贡献都消于无形,这损失不止是他个人的。    作为他的太行山军工的战友、伴随了他后半生四十余载的老伴,我还是为他感到欣慰。毛主席还能记得他“在西安事变中是有功的”,说“我们对他是信任的”;在他去世和弥留之际,党中央为他做出了正确的历史结论,也撤销了对他错误的处分;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等党与国家领导人还出席他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胡耀邦握着我的手说:刘鼎同志是个好同志,他为我们党的事业做过很多重要贡献。    在他去世后,聂荣臻为他题词:“鞠躬尽瘁,奉献毕生”,习仲勋题词:“兵工泰斗,统战功臣”,薄一波题词:“历尽坎坷,坚贞不渝”,姚依林题词:“质朴、清廉、正派、无畏”,刘澜涛、谷牧等题词,都对他做出了准确公正的评价;还有吕正操、何长工、李强、莫文祥、王炳南、童小鹏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的回忆文章,以及其他兵工老战友徐驰、刘正栋、唐成仪、李非平、高原、沈丁祥、李鑫德、王子晨、胡剑青、李宝庆、王立、来金烈、牛季良、李建、李滔、吴明远等等,对他深情的回忆,都令我感动。特别是刘鼎生前所开创、所关心的事业,在改革开放中走向新的辉煌,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了。    本书作者吴殿尧,是以研究朱德总司令为主项的党史学者,因为在刘鼎生前曾有采访,并在《中共党史人物传》上发表过刘鼎简传,这些年来一直关注搜集刘鼎的生平资料,我也给了他尽可能的帮助。在这部传稿付梓之前,嘱写几句,是为序。

内容概要

  刘鼎诞生于上个世纪初叶,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风雨飘摇的年代。他和他那一代人,凡有血性者,注定要挣扎奋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战斗。他经历了五四运动的启蒙,经历了出国探索和党的初创,经历了党在腥风血雨中的坚持,经历了革命在历史关口的重大转折,经历了八年抗战和中国两个命运的大决战,经历了新中国工业的奠基和开创,并在这些经历中都做出了独特的光耀史册的贡献。  刘鼎的一生是革命传奇的一生,是不断开拓创新的一生,也是坚忍负重的一生。他政治上久经考验、坚毅沉着,工作上任劳任怨、呕心沥血,技术上孜孜不倦,卓有成就,集党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专家的品格、智慧与美德于一身,令人难忘。

作者简介

吴殿尧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审,第二编研部原副主任(朱德研究组组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编委会副主编)。主要作品有:《开国元勋画传》(主编)、《朱德年谱》新编本(主编)、《朱德传》(作者之一)、《朱理治传》(作者之一)、文献画册《人民的光荣——朱德》(主编)、《中国十元帅》(作者之一),《朱德军事活动纪事》(主编),电影文学剧本《一二八血战》等;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央电视台合拍大型文献纪录片《朱德》总撰稿;在《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丛书发表《朱德》篇,在《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发表《沈钧儒》《刘鼎》《张仲实》篇;在《人民日报》《学习时报》《中国青年报》《近代史研究》《党的文献》《社会科学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党史博览》《人物》《大地》《中华魂》《百年潮》等报刊发表论文或文章多篇。

书籍目录

序传奇、开创、坚忍的人生——写在前面第一章  在长江岸边长大南溪一少年在江安和宜宾求学第二章  苦学与求索浙江高工三年苦读上海大学的熏陶第三章  到马克思的故乡去与孙炳文同行朱德介绍入党勤工俭学生活在柏林的革命活动第四章  留苏岁月在一代精英中间接待冯玉祥参观团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与刘伯承在远东游击队第五章  在隐蔽战线上任陈赓副手情报、保卫与训练工作惩办叛徒营救关向应掩护钱壮飞、李克农震慑敌人的一击在英租界被捕被营救出狱第六章  洒血闽浙赣被方志敏留在赣东北研制红军第一炮.身陷囹圄,智脱敌营蛰居路易·艾黎处第七章  在西安事变前后(一)被宋庆龄推荐赴西安化名刘鼎见“少帅与张学良洛川长谈参加周张肤施会谈任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发出四封密信住进张学良公馆第八章  在西安事变前后(二)西北发动战略的确定接送邓发赴苏培训东北军干部张学良要求人党赴安塞汇报匆匆上海行建立七贤庄交通站组建学兵队抗日同志会和《文化周刊》第九章  在西安事变前后(三)西北发动战略的转变配合叶剑英、朱理治挽救斯诺采访资料毛泽东、周恩来交办的事在边谈和边打仗之间双十二事变之际两次机接周恩来代表团的大管家第十章  从延安到敌后创办延安摩托学校创办抗大特科大队第十一章  太行山上兴军工(一)受朱德、彭德怀的委托步枪生产制式化制造掷弹筒与炮弹黄崖洞保卫战第十二章  太行山上兴军工(二)从复装子弹到自造子弹从黑色火药到烈性炸药让地雷战遍地开花改进工厂管理创办太行工业学校第十三章  太行山上被“抢救”“抢救”之火烧太行回延安重新工作第十四章  为大决战打造军火再上征程晋察冀区兴军工三大战役显神威接管北平第十五章  奠基新中国军事工业考察重工业家底抗美援朝供军火勾画兵工建设蓝图创建工业科研机构组建太原重型机器厂筹建中国汽车工业统一船舶工业的领导第十六章  不由分说的处分第十七章  抓军工产品制式化第十八章  军产民品结硕果军工反哺国家建设无线电产业的培育北京牌电视机的诞生“蚂蚁啃骨头”精神双水内冷发电机的发明推动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应用无名的万吨水压机第十九章  振兴航空工业为发展航空工业布局谋篇倡导研制组合夹具与硬质合金工具“电解加工是个宝”“火药锤”的发明第二十章  “文革”中的遭遇秦城监狱的七年在东皇城根的平房第二十一章  鞠躬尽瘁的晚年心系航空工业领导编写《西安事变史》撰写革命回忆整理兵工史料第二十二章  留得清白在人间参考文献资料与书刊后记

章节摘录

在长江岸边长大的刘鼎,曾有多少次在日出的江边跑步,在日落的江边遐想,在大江的波涛里畅游,在大江的两岸间横渡。但是,那只是在长江上游的一段,他一直没走出过蜀天川地。现在,18岁的刘鼎,终于驾着万里长江,开始远行了。    他喜欢伫立在甲板上。他看到长江在泸州接纳了西来的沱江,在重庆接纳了北来的嘉陵江,又在涪陵接纳了南来的乌江,以及不断地接纳着崇山峻岭间涌出的大大小小的河流瀑布,水势变得愈来愈大,渐渐浩浩荡荡,咆哮着冲出三峡,天地间豁然开阔,心情也豁然开朗。    轮船在汉口泊岸时,刘鼎匆匆下船,赶到汉口火车站去,观看他听说过却未见过的铁道与火车。看见火车头那巨大的机车车轮,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竟然有那么大的力量,摇动着又长又粗的铁臂,带动车轮拖着整列车厢在平行的铁轨上飞快奔驰。那火车一声长鸣,比轮船的汽笛声更尖厉,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撼。啊,这就是机械化工业化的呼声啊,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这声音是空前未有的。    刘鼎下意识感到,他就是要去搭上这时代的列车。    到上海后,刘鼎没顾得上去体味这座中国最大现代化城市的繁华,便投入紧张的报名、考试。结果,他没有被一心向往的南洋大学录取。因为南洋大学的考试须用英语答卷,而当时四川高中的英语教学水平不高,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还达不到南洋大学要求。满怀理想热望,却落得个名落孙山,刘鼎备感沮丧失落……    苍天不负苦心人。一天,刘鼎从报纸上偶然发现一则招生启事:浙江高等工业学校补招四名新生。他放下报纸,立刻赶到杭州应试。在报考的二十多人中,他考了个第二名,被录取在电机科。    浙江高等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前身)创办于1902年,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是颇有名气的理工科高等院校。学校教员大多是从美国、英国、日本聘请来的或留学回来的,学校的各项设施完善:有仪器全新的物理试验室、化学试验室;有供学生实习的锻工车间、铸工车间;还有装备了各种机械设备的机工房。对一个学习电机工程的学生来说,这些条件是够优越的了。但是,刚进大学的刘鼎,还来不及领略这些优越就陷入了困境:他的英语水平较低,而这所学校除了国文外,数、理、化、工、电等各科,老师上课时全用英语讲课,教材也全是英美出版的英文书,他既听不懂也看不懂;各种作业和试验报告还要求用英文写,更使他为难。    在这种情况下,刘鼎没有气馁,他决心首先闯过英语这一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刻苦,努力。他起早贪黑地学,把别的同学用于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早晨,同学们都在操场上晨练,他则钻到树丛里去背单词,练口语。晚间,到了就寝熄灯的时间,他就拿本书到水房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学到半夜。周末或周日,同学们有的去舞厅,有的逛西湖,他则埋头在图书馆或实验室。经过一年的努力,他逐渐适应了老师用英语的讲课,凭借字典能看懂英文教材,用英文完成作业,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也跟上来了。    刘鼎一连苦学了三年。在头两年里,刘鼎没有回过四川老家,连寒假、暑假都留在杭州。放假期间,学校不让住校,他和另一位四川同学就到西湖灵隐寺去,寄宿在一位四川籍出家的和尚那里。他要利用假期补习功课,还要到饭馆或工厂打短工,挣出继续坚持学习的费用。吃饭、穿衣都尽量节省,远远比不上小时候在母亲身边的日子,也比不上在江安、宜宾念中学有父亲供养的日子。生活虽然清苦,但他为能游弋在科技知识的海洋而感到充实、兴奋。他后来回忆说:“在浙江省立高工共学习了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应用力学、材料强度学、电工原理、电磁学、电机学、机械原理、锻造学、铸造学、机械工艺、投影几何学、机械制图等17门课,掌握了英语,还学了第二外语——德语。这些学习,部分地实现了我掌握科技知识的夙愿。虽然没有从校门出来直接成为工程师或工业家,但在我投身革命之后,这些知识和本事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大学的学习中,刘鼎对一些实验课和培养技术技能的实践课尤其感兴趣。对木工、铸工、锻工、钳工等一些工种,他都一一认真实习操作,注意掌握技能技巧;上实验课更全神贯注。他在《关于技术的自传》中写道:“实验室吸引我丢开一切娱乐和嗜好,许多个礼拜日我都在那里。因为我实验做得好,细致、小心爱护仪器,管理人信任我。因此,我更有一些多余的机会进实验室,帮着照护仪器、调整仪器,使我对各种仪器更加熟悉。物理和化学两实验室中,我更喜爱物理实验室。这对我以后学习电机、机械以及从事技术工作大有帮助。”    刘鼎在刻苦学习理工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社会科学也日益感兴趣。他仍特别关注《新青年》《向导》等刊物,注意阅读宣传社会主义的文章。他逐渐认识到,科学虽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分,但毕竟都是科学,都是以客观实际作为研究的基础;社会主义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而自然科学对于科学地了解和研究社会是不可或缺的。他自学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觉得这本书对于掌握科学技术帮助不大,但对以后学习社会科学却很有帮助。    1922年暑期,两年没有回家的刘鼎回南溪度假。母亲依然那样慈祥勤勉,张罗着给他做些可口的家乡饭菜。父亲依然是那样严肃刻板,对他到外面求学不能谅解更不表支持。四个妹妹都长大了,一个个出落得清丽可人……一个妹妹悄悄告诉他,孙炳文先生曾从北京给他来信,是说带他出国留学的事。他喜出望外,可是搜遍书房每个角落,也没找到信,估计信是被父亲藏起来了。这时二妹妹思纯正沉溺于苦恼中:父亲包办给她订了婚,后来发觉对方是个吸鸦片的“瘾君子”,欲退婚不能,不退又不行,父亲也一筹莫展。刘鼎决定帮妹妹跳出陷阱,办法是逃婚到上海,他就带着思纯匆匆离开了南溪。这样,就顾不上追随孙炳文和朱德出国了。    妹妹思纯到上海后,考上了文惠中学,在学校住宿。为了照顾妹妹,刘鼎一有时间就从杭州跑到上海。这样一来,与在上海的同学朋友联系也多了起来,而不像前两年那样,只专心致志地在杭州读书。与此同时,眼界也更开阔了。P15-18

后记

几年前,刘鼎夫人易辉同志找到我,希望我能在20年前发表于《中共党史人物传》上的刘鼎简传基础上,写一部刘鼎大传。我有些为难,因为我知道,现在写一部像刘鼎这样重要政治人物兼科技人物的传记,有关部门是要立项,或成立专门写作班子并给以资金支持的,而她表示不好向组织上开口,只好自己家里来运作。我能说什么呢!出于对刘鼎的了解和感情,出于一个历史学者的责任感——刘鼎的业绩是中共党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绝不应被淡忘埋没,我决定接受易辉同志的委托,尽管我还有自己多年属意的研究项目,只能推后。    易辉同志把多年保存积累的有关刘鼎、有关兵工的资料全部提供给我,对传记的写作写过十几份数万字的意见。刘鼎女儿刘文米还几次从国外回来,帮助组织为写刘鼎传而召开的座谈会、整理录音纪录,还陪同到一些老同志家里采访,或约一些老同志撰写回忆文稿。刘鼎的其他子女也全力配合采访,尽其所能地给予帮助,我要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为传记写作采访过的老同志有王振乾、来金烈、唐成仪、刘正栋、李滔、吴明远、李致宁等。参加座谈会或提供文字资料的有高原、沈丁祥、李宝庆、徐驰、厉瑞康、张性原、牛季良、孙铁、冯子佩、李建、董德馨、柳国有等。    此传写作中有这样几个难点:一是档案资料匮乏,有些应该参阅的限于条件不敢奢求了;二是,与刘鼎同时代的人几乎都辞世了,想深究细考当时的一些细节已不可能了;三是,关于西安事变部分,传主生前留下一些亲历的回忆文字,极为珍贵,但有的内容与今天历史学者披露出的当时文件不尽一致,究其原因,毕竟是靠30多年后的回忆,不可能记忆得那么准确。笔者在写作中要一点一点厘清,将回忆文字和当时文件结合起来考证,尽可能还原历史,这方面得益于历史学者杨奎松的《西安事变新探》等著作,特此说明。    作者    2011年7月

编辑推荐

刘鼎的一生是革命传奇的一生,是不断开拓创新的一生,也是坚忍负重的一生。他政治上久经考验、坚毅沉着,工作上任劳任怨、呕心沥血,技术上孜孜不倦,卓有成就,集党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专家的品格、智慧与美德于一身,令人难忘。这本《刘鼎传》介绍了这位兵工泰斗传奇、开创、坚忍的人生历程。本书作者吴殿尧,是以研究朱德总司令为主项的党史学者,因为在刘鼎生前曾有采访,并在《中共党史人物传》上发表过刘鼎简传,这些年来一直关注搜集刘鼎的生平资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刘鼎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