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系列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诸天寅 著  页数:242  字数:2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犹l虫口旱苗之望甘霖,万民庆幸,迅即响彻神州大地。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泻千里;终于以势不可挡的威力,打开了将近30年闭关自锁的大门,迎来了一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图书版业亦如沐春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新开张的大小书店应运而生,书店内飘溢着一股浓郁的书香气息:各类书报期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一利知识的强烈关切和渴求,标志着人民大众的文化索质已有了迅猛的、普遍的提高.这是令人感到十分欣慰的。不地让人回忆起那段“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岁月真有天差地远之感,恍如隔世!目前文坛活跃,文学园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小说、散文、随笔、杂感、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大量涌现,异彩纷呈,在书市中十分畅销,这是版业繁荣的一而,但在繁荣的背后,却也潜伏着隐忧我指的是,能让人在价值观上受到教益;能激发起人们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眷恋能在人们内心深处,点燃起在世俗生活中,难得进发的那种激情昂扬的文章和作品,客观地说,毕竟还是为数不多。作为一名普通的渎者,我总认为一部优秀的作品,绝不仅仅是为了在文学艺术上的欣赏,更主要的,是应突出主题,具有强大精神、思想上的感染力,留给人们的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印象比较深的是前年,《甲午风云》、《红岩》等影片在全国公演后,起了空前的反响,好评如潮。足见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人民心目巾树起的形象,犹如松柏常青,是历久不衰的。所以,在文艺创作中,爱国主义的主题应该放在突的位嚣上,加以鼓励。历史是需要经常同顾的,为的是更珍惜今天。要上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声音,也在找们的文坛中震响,这样的作品是时代的要求,将是人民大众竭诚欢迎的。    ……    作者数次邀约,嘱为此书写一序言。为这样一本沉甸甸的书写序,我实在不胜惶愧,很难应承下来。但作者盛情难却,又受到季羡林老前辈文章的指点:“序无定型,自古已然”,始不揣谫陋,谨将阅后感受成篇如上,是为序。    马本寅    1998年6月10日于北京东总布胡同寓所

内容概要

  陈云与马寅初,一位是众所周知的我国老一辈革命领袖、政治家,一位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学者。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让本书作者来帮你揭开这个疑问。本书通过客观公正的叙述、朴实简单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描绘,真实地记载了两位世界级巨人各自光辉灿烂的人生历程及相互交往中结成的深情厚谊。

作者简介

  诸天寅,祖籍浙江绍兴,1938年12月生于北京。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宣南诗刊》顾问。有《中国历代诗话选》《中国现代散文120家札记》《365天中外名人大事辞典》《心中的记忆》《老兵心声》等著述。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1949年陈云与马寅初共事于中财委
第一节 选良将,陈云受命组建中财委
第二节 巧乔装,马寅初脱险辗转赴京城
第三节 马寅初为和平和国事而不辞辛劳
第四节 马寅初了解陈云身世,备受鼓舞
第五节 拍电报,陈薄马互通情况,做好公债发行工作
第二章 1957年陈云赞同并支持《新人口论》
第一节 陈云出色的领导艺术
第二节 陈云支持北大基本建设
第三节 陈云为马寅初聘请俄文教师
第四节 陈云为马寅初审阅文稿
第五节 陈云赞同马寅初的人口理论
第六节 风云突变,《新人口论》横遭厄运
第三章 1979年陈云批示马寅初应该平反
第一节 人生难得是知己
第二节 马寅初最后一次回乡视察
第三节 陈云在江西蹲点的日子
第四节 乱云飞渡仍从容
第五节 陈云批示马寅初应该平反
第六节 马寅初最后一封信写给陈云
第七节 陈云为《马寅初传》题词
第八节 陈云的晚年岁月
结语
余韵流芳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附言
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党和人民选择了他们,陈云和马寅初分别出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主任和副主任。他们互相尊重、密切协作,在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全国财政经济统一、稳定金融物价以及在结束国民党政权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安定人民生活等一系列丁作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共事期间,他们建立了真挚的、深厚的革命友谊。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彼此相识之日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马寅初逝世止,他们之间的友谊始终维系着,成为党内外人士团结合作、肝胆相照的楷模。 1949年,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不同寻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相继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政权已经摇摇欲坠,行将解体。 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西柏坡,一个坐落在太行山东麓、默默无闻的小山村,随着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由延安迁移至此,这座掩映在绿树丛中、风光秀丽的普通村庄一下子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革命领导中心,在这里展开了中国命运的大转折。历史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特别强调了巩固政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夺取了政权,全党工作的重心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能否管理好城市,使生产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这是世人瞩目的焦点,也是关系到新生人民政权能否巩固的大问题。要收拾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迅速恢复经济,必须有适合领导经济工作的将才。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成立算起,将近30年的革命斗争,时代的智慧集中造就了一批政治、军事人才,可谓群星灿烂、数不胜数,但是真正懂经济、能胜任领导经济工作的人才却寥若晨星、屈指可数。1949年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断言,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政府能解决数以亿计的人民的吃饭问题。国民党人士也认为中共管理不好经济;资产阶级则声称,共产党“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经济打零分”。上述这些言论尽管出于不同的目的,但认为中共在经济工作上将一败涂地,则是他们的共识。 谁来出任领导全国经济工作的主帅,以卓有成效的经济管理才干来回应国内外敌人的挑战,这就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在这一紧急历史关头,周恩来慧眼识才,当机立断向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了最佳人选——陈云。 早在建党初期,周恩来就发现了当时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会委员长的陈云很有经济头脑。为给党中央筹备活动经费,20世纪30年代陈云在上海开办过一些商业机构,他的出色经营活动曾受到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表扬。

后记

《统战人物传记系列》是本社列入国家“九五”规划的重点图书。初版时,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同志亲自作序,并指出:“编撰和出版这套丛书,既具有重要文化价值,更可以发挥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的作用。”丛书自出版以来,不仅成为统一战线工作者的案头书,更受到众史学工作者和读者的欢迎。从统一战线的视角、采用纪实的手法,聚焦钩沉老一辈革命家与爱国民主人士的历史交集、人生交往,以丰沛的细节再现中国近现代史的演进历程,本套书属于首创,是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项富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特别是为满足今日青少年学习历史、汲取智慧、健康成长的需要,本社决定修订再版此书。在此,我们向给予此书诸多支持的作者们、读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华文出版社    2012年5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物传记系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