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之网

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格雷格.布雷登(Gregg Braden)  页数:245  译者:胡尧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心灵与科学领域颇具权威畅销作家格雷格•布雷登的经典著作。1944年,量子理论之父马克斯•普朗克用“母体”这个词震撼了全世界,并提出是由它创造了星辰、生命及宇宙起始时的一切。近年来的发现不断证实普朗克所说的母体——无量之网——是真实存在的。它为宇宙提供了容器,为我们的想象和现实架设了桥梁,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所创造的信念提供了明镜。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出无量之网的力量,就要懂得它是如何运作的,并学会这种与之沟通的语言。前航空计算机系统资深设计师格雷格•布雷登为寻求这个答案曾深入探寻长达20年之久。在这部开创先河的著作里,格雷格分享了他的发现。  本书通过20个主动创造的关键,让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想象的奇迹是如何被转译为生活中的现实。本书还通过通俗易懂的科学和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揭示了我们的局限皆来源于自己的信念。而现在,正是该改变的时候了!

作者简介

格雷格•布雷登(Gregg Braden),《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曾是航空计算机系统资深设计师。在过去20年里,格雷格遍访高山上的村落、偏远的修道院以及古老的庙宇,不断搜寻珍贵的文本,只为发现永恒的秘密。现在,他经常以嘉宾身份受邀参与有关灵性科学的国际研讨会,频频在各种媒体的专栏节目中做客,并参与探讨灵性在科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被认为是在古老智慧和现代科技、疗愈与和平之间架设桥梁的权威人士。

书籍目录

推荐序 “心想事成”的真相译者序 科学与灵性的会见前言第一部分 发现无量之网:连结万有的奥秘 第一章 虚无中存在着一个无量之网 第二章 革新思维系统:改变一切的实验第二部分 想象与现实之间的桥:无量之网是如何工作的 第三章 我们是无助的过客,还是强大的造物者? 第四章 一朝连结,永不分离:活在全息的宇宙中 第五章 这里即那里,他时即此时:在无量之网中时空穿梭第三部分 来自无量之网的信息:在量子觉醒中活着,爱着,疗着 第六章 宇宙正在跟我们对话:来自无量之网的信息 第七章 读懂关系之镜:来自自身的信息 第八章 重编现实代码:主动创造的20个关键致谢注释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虚无中存在着一个无量之网第一章虚无中存在着一个无量之网有个地方,万物从它而来,那是纯净的能量之源,即“本体”。在这个现实的量子孵化器中,一切皆有可能。从我们个人的成功、富裕,到疗愈我们的失败、匮乏和疾病……从我们最深的恐惧到我们最热切的渴望,所有这些都起始于这个充满潜力的“疗愈场”。通过想象、期待、评判、热切和祈祷这些现实操盘手,我们把各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通过对于我们自身、自己所拥有或匮乏的东西,以及我们该怎样和不该怎样的种种认识,我们将最极致的喜乐与人生中那些最黑暗的瞬间注入生命之中。要把握纯净的能量之源的关键就要先知晓它的存在,弄清楚它是如何运作的,并用它能读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在无量之网的纯粹空间之中,一切皆有可能,这是这个世界诞生的地方,也是现实被设计出来的地方。关键1:无量之网是宇宙的容器,是连接万有的桥梁,是反映我们创造之物的镜子。去年十月的某个下午,当我在新墨西哥州北部的四角区,在遥远的峡谷间远足时,我居然遇到一位美国本土的智慧传承者,他沿着我走过的小路跟上我。他就在那里,在一个斜坡的顶部,与我只隔着一小段路。我不知道他在那里已经待了多久。当我看见他的时候,他似乎是在等人的样子,他看着我小心翼翼地走在布满已松动石头的小径上。斜阳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道深长的影子。当我用手去挡住眼前的阳光时,我看到几缕长长的发丝掠过了他的脸庞。我们对见到彼此这件事都颇感惊讶。他将双手圈成喇叭状放在嘴前,风儿将他的声音吹送给我,“哈罗!”他喊道。“哈罗!”我回应他,“真没想到这个时候还能在这里碰到人。”我向前迈了一步,问道,“你盯着我多久了?”“没多久,”他回答道,“我来这里是要去山洞里听那些祖先的声音,”他说话的同时,用一只手指向峡谷的另一边。我们沿途所走的路被一些建筑设施隔断,道路被弄得支离破碎,这些建筑由1100 年前的神秘家族所修建。没人知道他们打哪儿来,或者姓甚名谁。我们无法从工具进化史上找到任何关于他们技术的记录,这些被当代土人称为“祖先”的人们,突然出现在历史上,并且带来先进的科技,在北美恐怕要再过1000 年才能赶上这些技术。从四层楼高的建筑,到埋在地下的完美的柱状管道,大型的灌溉系统,以及可以养活所有人的庄稼,这些仿佛都是在某一天里突然出现的。然后,建造这些东西的人又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土人的“祖先”究竟是谁,他们留下的线索极少。除了峡谷岩画之外,我们再也找不到其他手写记录了。找不到墓地,没有火葬场,更没有战争中的武器。目前仅存,且能证实他们存在过的证据是:在新墨西哥州西北部荒凉的峡谷中,在那遥远的小角,在一个长111 英里宽1 英里的峡谷里遗留着上百个他们的居所。我时常到此漫步,让自己沉浸在这种荒凉而陌生的美妙中,也感受着过往的时光。在去年十月的那个下午,我和那个智慧传承者,因为同样的理由,在同一天,到达了这个荒芜的地方。当我们就此地所保有的秘密,交流彼此想法的时候,这位新朋友分享了他所知道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很久以前,世界和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样子完全不同,”这位智慧传承者说,“那时候只有很少的人,而且人们与大地十分亲近。人们知晓雨水、庄稼和伟大造物主的语言。他们甚至知道如何与星星和天空中的人们交谈。他们发现,生命是神圣的,它来自大地母亲与苍天之父的结合。在那时,一切都是平衡的,人们都很幸福。”当我听到他平静的声音回荡在我们周围的砂岩间时,一种远古的美好感觉在我体内油然而生。突然,他的声调变得忧伤起来。“接着,突然发生了某些事,”他说,“没人知道为什么,但是人们开始忘记自己是谁。由于遗忘,他们开始感觉到分离——与大地、与其他人、与造物主的分离。他们迷失了,在分离和漫无目的的徘徊中度过了一生。在分离中,他们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必须靠争斗来维持生计,并开始与让他们活在和谐和信任中的力量对抗。很快,他们所有的力量都用来保护自己,而非在内心里给这个世界带来和平。”突然间,他的故事引发了我的共鸣。当我在听他这么说时,我感觉他像是在描述今天的人们!除了少数与世隔绝的文化,以及不多的原始传承幸存之外,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当今的文明更注重自己外在的世界,而非内在的世界。每年我们都会花上数十或上百亿美元对抗疾病,并试图掌控自然。因此,我们和先前与大自然的平衡渐行渐远。这个智慧传承者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刻,令我好奇的是,他的故事接下去会是什么?“尽管他们已经忘记自己曾经是谁,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来自祖先的礼物,”他继续说, “他们内心还保有某种记忆。在晚上的梦境里,他们知道自己拥有一种能力。凭借这种能力,他们就可以治愈自己的身体,在需要时还可以呼风唤雨,或与祖先对谈。他们知道,总有一天,他们会在这个自然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当他们试着去回想自己曾经是谁时,当他们开始在体外创造出事物时,这些都是因为内心提醒了他们自己是谁。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甚至开始发明机械来治疗自己,制造化肥去给农作物施肥,用长途电线来实现长途通话。他们越玩弄自己内在的力量,就越会有更多层出不穷的玩意儿出现在生活里,因为这些玩意儿让他们觉得自己仿佛感到幸福了。”聆听时,我看到在当今文明下的人们和故事中的人们分毫不差。当今的文明越来越让我们感到无力自救,更无力去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爱的人陷入痛苦和上瘾症中不能自拔时,常常会感到非常獉无獉助。在可怕的疾病来临时,只能忍受痛苦;面对在异国他乡即将九死一生的亲人时,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和平带给他们安康。而对于持续增加的核威胁、宗教分歧、种族与疆界分歧等,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无能。看起来,当我们与大地、与身体、与他人、与神的自然关系越来越远时,我们也就越发空虚。由于空虚,我们就开始拼命用各种“东西”来填满自己内心的空洞。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我们就产生了在科幻电影《超时空效应》中,那种左右为难又束手无策的感觉。电影中,总统的科学顾问(由马修•麦康瑞希饰演)在探讨每个科技社会都会遇到的终极问题。在一次电视访谈中,他问,如果说科技让我们拥有了一个更好的社会,那它到底是让我们联系得更加紧密,还是让我们更为孤立了呢?在电影中,这个问题从未被解答过,光是谈论这个话题就足够写一本书的了。不过,这个顾问问我们因分离而失去了多少力量,这的确是个很好的问题。当我们觉得角色扮演、电影、网络和无声的交流成为一种必须,并让它们取代面对面的交流和真实生活时,或许就是一个社会出现问题的开端了。当电子产品和娱乐媒体大行其道并成为生活的调味品时,也同时敲响了红色预警:它警示我们已经开始远离那种丰盛、健康和有意义的生活了。另外,当我们在生活中更关注如何避免疾病而非健康的方式生活;如何避免战争而非和平协作;如何发明新武器而非解除旧有武装之时,毫无疑问,我们最后只会走上只求自保这条路上。在这种模式中,没有人会真的幸福,没有人真的能“赢”。当我们了解到自己正处于这种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就是去寻找另外一种生活途径。这正是本书将要谈到的,也是我要分享这个故事的寓意所在。“这个故事是如何完结的?”我问那个智慧传承者,“那些人找到他们的力量了吗,他们回想起自己是谁了吗?”此刻,当太阳已经消失在峡谷的另一边时,我才真真切切地看清楚跟我说话的那个人。这个黝黑的家伙站在我前面宽厚地微笑,并聆听着我的问题。他沉静了一会儿,接着低声说道:“没人知道它是怎么完结的,因为这个故事还没完呐。这些迷失的人是我们的祖先,而我们才是让故事收尾的人。对此,你怎么看?”那次交流过后,我只再见过他几次。但我现在却时常回想起他来。当我看着纷纭的世事时,我就会想起他的故事,并且猜想,不知我们在此生能让这个故事如何完结。你愿意和我一起成为记住这个故事的人吗?这个故事的寓意非常深。我们通常会认为,古代文明所造的工具——无论有多遥远,都赶不上现代科技。然而,古人没有用“现代”科学这样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当与那些终其一生都致力于解读过去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谈论这个话题时,往往会引起他们的激动情绪。“如果他们那么先进,那他们先进科技的证据何在呢?”专家们问到, “他们的烤面包机,他们的微波炉,他们的录像机在哪儿呢?”我发现最有趣的一点是:要解读一个文明的发展,好像人们只能死盯着他们所建造的东西看。然而对这些制造背后的思考过程怎么看呢?就我所知,事实确实如此,我们从没在美国西南部的考古遗迹里,发现过电视或数码相机(也没有在任何其他地方发现过),为什么会这样呢?事情可能是这样,当我们看着埃及、秘鲁或美国西南沙漠中的远古文明所留下的遗迹时,我们实际上看到的只是他们先进科技的冰山一角,他们先进到不需要烤面包机和录像机。或许他们已经发展到了一种不需要这些复杂和零散东西的程度。又或者他们懂得一种可以让自己用獉内獉在獉科獉技过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但这种知识失传了。这种智慧可以让他们获得任何能维持生命的东西,并用一种我们才刚刚知道的方式来疗愈自己。如果这是真的,那么,除了先弄清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在生命中的真正角色以外,我们并不需要懂得更多。同时,或许我们在量子世界里的神奇发现,已经可以带给我们那些深刻而有力的洞见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物理学家们发现,那些组成我们身体和这个宇宙的基本物质,并非总是遵循那些被我们信奉了近300年的简单的物理定律。事实上,在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小尺度上,组成我们身体的微粒被打破了,所有让我们觉得被分离而且受限于自身存在的种种规则也都被打破了。在粒子层面上,一切都是连接且无限的。这些发现说明,在我们之内存在着某些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甚至死亡的东西。这些发现的基本点是,我们活在一个“非定域性的”宇宙里,其中的一切始终互相连接。迪安•雷丁是纯理论科学机构的资深科学家,是探索活在量子宇宙中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的先驱。“非定域性,”他解释说,“意味着有很多方式,其中的事物看似分离,而实际上并未分离。”①雷丁进一步说,我们的很多方面,都将延伸到此时此地之外,并让我们可以穿梭时空。换句话说,“我们”这些活在物理层面的自己并不受限于由皮肤和头发所构成的肉体。无论我们给那个神秘的“东西”冠以何种名字,我们都已经拥有了它;我们和其他人混合在渗透于万有的能量场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个领域被认为是连结宇宙的量子网,同时也是从维系万有,治愈我们的身体,再到维护世界和平的,无限、微观且充满能量的蓝图。为了领悟到自己的真正力量,我们必须知道这个领域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如果在新墨西哥州峡谷的北部或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的古人,都知道被我们遗忘的部分是如何运作的。那么,若能使这种智慧得到光耀,并在当今世界中为其留出一席之地,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真的”连结在一起吗?现代科技正热衷于解决历史上所有秘密中最伟大的那一个。或许你并没有在晚间新闻里听说过它,也没有在《今日美国》或《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头条上读到过。不过,在一个名为“新物理学”的科学领域中,将近70多年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定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关键2:世界上的一切都相互关联。就是这个结论———真的!这就是那个会改变一切的新闻,或许这也将颠覆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科学的基础。“好吧,”你说,“这个,我们以前就有所耳闻。那又能怎样?相互关联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个非常棒的问题,我们先前的想法是,过去我们常獉被獉告獉知,存在着一种联系。像科学术语如“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即“蝴蝶效应”)和一些理论表示:我们在“此地”所做的事情会影响到“别处”,但我们只能在生活中粗略地观察到这种影响。不过,最新的实验带领我们又有了新的提升。为进一步证明我们与万物相连,研究显示,这些联系正是因为我们才存在的。这种联系让我们有力量停留在自己所喜爱的层面上,并且让这种力量再显化到我们的生活层面。从寻找浪漫,疗愈所爱的人,到实现抱负,我们就是自己每天所有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那部分。这些发现表明: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这种联系去开启那扇能够驱动整个宇宙的力量之门。通过存在于你、我,以及所有地球上的其他人之内的这种一体性,我们与这股力量直通,并利用它创造了一切,从原子到星辰,再到构成生命的DNA!不过,还有一个步骤:我们的这种力量在沉睡着,除非我们唤醒它。而唤醒这股惊人力量的关键,就是转变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正如洛格诗中提到的“新手”,当他们发现自己被推离悬崖之后就飞了起来。在一个小小的认知转变之后,就启动了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这个力量能够让他们到达各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境地。当我们允许自己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在这个世界中所处的角色时,变化就发生了。由于宇宙浩瀚无垠的程度早已超乎我们的想象,那我们就从日常生活开始转变视角吧。这个“微小的转变”就是:视我们自己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非在它之外独立存在。要说服我们自己,我们确实与自己看到的一切和经验到的一切是一体的,需要我们了解自己是如何参与其中的,以及这种连接究竟意味着什么。关键3:要启动宇宙这股力量,我们必须视自己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非独立于它之外。通过连结万有的这种联系,构成宇宙的“东西”(波动和能量微粒)似乎会打破我们先前所知的时空定律。这看起来似乎像是科幻片的情节,但这的确是真的。举例来说,光的微粒(光子)被观察到能够存于两地,意思就是,在同一时刻存在于相隔数英里之外的两个不同地方。从我们身体里的DNA 到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原子,其交换信息的速度似乎比爱因斯坦的预言要快得多——是比光速还快的速度。在一些实验中,数据甚至在它离开出发点獉之獉前就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一般来说,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然而,它们显然不仅可能,而且还能向我们展示出这些物质的微小单元所具有的某些有趣特性。当我们愿意从自己所知的物理学之外去看时,量子微粒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自由运动,可能会揭开宇宙其他部分的运作奥秘。这种类似电影《星际迷航》的结局的事,受到现代科学家们的关注。能产生这些效应的实验的确非常有趣,值得分开做更多的研究。不过,其合并起来的结果表明:我们并不受限于自己所相信的物理定律。或许有东西可以跑得比光速快,抑或它们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如果那些东西可以做到,那我们呢?这些确定的可能,引起了当今发明家的兴趣,也激发了我们的想象。正是在这种联想的过程中,某些事情可能实现的想法,再加上人们激动的情绪,就给生命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并让它成为现实。当我们在相信某事并不存在的信念里,腾出一些空间来,显化便开始了。透过意识和知晓的力量,我们创造了“某事”。诗人威廉•布莱克领悟到,与其他那些我们偶然经验到的事物相比,想象力才是我们存在的根本。“人充满了想象,”他进一步解释说,“想象力是人永恒的身体,它是上帝本身。”②既是哲学家也是诗人的约翰•麦肯齐更深入地解释了我们与想象力的直接关系,他说,“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想象的,这其间的差别并不是人们可以很好区分的……存在的一切都是……想象。”③这两个说法都表明,任何实体的事件都必须先被预想为可能,才能成为现实。然而,要让一瞬间的想象变成现实的一部分,就必须有种东西能把它们连结在一起。在宇宙的纤维中必有某种方式将过去的想象和现在与未来的现实连接在一起。爱因斯坦确信过去和未来都被第四维的物质缠绕着,他称之为獉时獉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别,”他说,“只是一个顽固而持久的幻象而已。”④因此,通过这些我们才开始了解,我们自己不仅与今日所见的一切相连,而且还与过去发生的一切,与仍未发生的一切相连。我们当下的体验,也是过去(至少部分)已经发生在宇宙那个我们看不到的领域里的事件的结果。这些关系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总而言之,有一个智能的能量场连结了所有的一切,从全球和平到个人的疗愈,在过去被视为是神话或奇迹的一切,突然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可能。将这种联系牢记心中,我们必须开始从这种强大的新视角来思考自己与生命、家人,以及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不论好坏、对错,从最闪亮、最美丽的生命经历,到最恐怖的人类难题,还有种种书写不完的事,都不应被视为机缘巧合。显然,要了解疗愈、和平、丰盛、创造经验、事业,以及人际关系等,它们为我们带来快乐的关键就在于:要了解在现实中我们与万事万物的联系到底有多深。寻找无量之网我记得,在峡谷中我第一次将这些相互连接的消息,告诉给那个美国印第安朋友。有一回,我们在当地市集上不期而遇,我热情地与他分享了一个刚从报纸上读到的消息,一个“新”的能量场刚被发现,那是一个闻所未闻的能量统一场。“这个能量场,”我滔滔不绝地说道, “联系了一切。它把我们,跟世界、跟他人、跟地球外的宇宙联系在一起了,就像我们之前谈到过的那样。”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沉默了片刻,借此尊重我的兴奋之情。接着,他又深吸一口气,以一种我曾经见识过很多次的方式,坦诚地说:“那么,你发现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了,但这可是我们一直都知道的事啊。你们的科学能发现这个,很好啊!”如果确有这么一个智能的能量场,其在宇宙的运作中也确实扮演了如此强大的角色,那么为什么直到最近我们才知道这一点呢?刚过完20世纪,就有一批历史学家嚷嚷说我们进入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而仅用了一代人的工夫,我们就学会了释放原子能的方法,学会用一块电脑芯片存储一个街区大小的图书馆才能装下的知识,以及测试和编码生命DNA 的方法。我们都完成了这么多伟大的科学奇迹,怎么可能错过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如何启动创造性的力量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会让你感到震惊。在离现在还不太久远的过去,事实上,科学家只想揭开一个奥秘,即我们之间是否真的因为一个智能的能量场的存在而相互连接着。这个科学研究的想法非常不错,不过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对这个著名实验的结论进行着新的解读。由于某些原因,在20 世纪的大多数时候,如果有哪个科学家胆敢提出,在虚无中存在着一个连接着万事万物的统一的能量场的事,他们就会被同行笑话,或是被赶出大学讲台。除了极少数例外,基本上,严谨的科学研究根本不接受,甚至不允许讨论这样的话题。不过,事情并不总是如此。尽管我们的精确感知认为这个联系宇宙的东西仍然很神秘,历史上却不乏描述它存在的例子。例如,在佛教经典里,在帝释天王的天界被描述为一个可以了解整个宇宙源起的地方: “在遥远的天界,帝释天王的天宫之中,有一张能工巧匠编织的撒向无尽天界的宝网。”⑤在霍皮族的创世史里记载着,在我们的世界出现很久之前,是先有蜘蛛祖母率先出现在这个虚空的宇宙中的。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编织了一个连接万物的大网,通过这张大网,她为自己的子孙创造了居所。自古希腊时期起,人们开始相信有一个宇宙那么大的能量场连接着一切,他们称之为獉以獉太。在希腊神话中,以太被认为是空间的本质,并被描述为“众神呼吸的空气”。而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都将它定义为排列在火、空气、水和土这四大元素之后的第五大元素。随后,炼金术士们继续用希腊语(全都是些晦涩术语)来描述我们的宇宙,直到现代科学的诞生。与当今大多数科学家的传统观点不同的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们不仅相信以太的存在;他们中的很多人还继续对它作了更进一步的阐释。他们说,以太在让物理定律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17世纪,现代科学之父——艾萨克•牛顿先生用以太一词来描述存在于整个宇宙中的那些不可见的物质,他认为这种物质不仅与重力效应,更与身体感知有关。他把它视为活着的精灵,尽管他很清楚,那个时代的科学仪器还无法证实它的存在的。直到19 世纪,那个提出电磁理论的人,詹姆斯•克拉克•马克斯韦尔才对这个连接万物的以太,正式提出了一个科学的描述。他描述它为一种“比身体更精妙的物质实体,用来维系看似虚空的空间的存在。”直到20 世纪早期,一些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仍然用古老的术语,来描述填满虚无空间的那个实质。他们把以太看作是一种存在于物质和纯能量之间且具有一定黏稠度的实体。科学家们推理说,通过以太,光波就能在虚无的空间中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茨于1906 年说,“以太是传导能量和波动的电磁场基座,具有一定的坚实度,却不同于其他物质。”⑦洛伦茨的公式,后来成为爱因斯坦提出具有革命性的相对论时所使用的工具。尽管他的理论不需要考虑以太在宇宙中的存在,但爱因斯坦仍然相信,有种充斥于虚无空间中的东西等待着人类的发现,他说:“没有以太的空间是不可想象的。”与洛伦茨还有古希腊人所想的一样,这种基质是传递波的媒介,爱因斯坦认为以太是物理定律成立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没有以太的)空间里,若没有光的传播,时空的衡量基准也就不复存在。”⑧一方面,尽管爱因斯坦看似承认以太存在的可能,另一方面,他却提醒到,它不是一种通常所以为的能量:“以太不能被想象为具有那些我们已知的媒介特性,它并不是由那些可被时间追踪的组成部分(即微粒)构成的。”⑨正是因为以太这种非常规特性,爱因斯坦才认为它的存在和自己的理论可以相容。时至今日,只要一提到以太场,就会引发它是否存在的争论。很快,这种争论又会唤起人们对某个著名实验的回忆,那个实验设计的目的也在于要一劳永逸地证明以太场是否存在。这种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又会激起更多的问题和争论——而非获得解答。但光子却向我们展示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在进行1997年的实验以前,爱因斯坦就对此类现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将这类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称之为“诡异的远距离作用”。现在的科学家们则认为,这类不寻常的实验结果,只会发生在量子领域,他们称之为“量子怪异性”。光子间的连结非常完全,表现得好像是同步发生一样。当我们在光子尺度上发现了这类现象之后,随即也在自然界的其他地方发现了同样的踪影,甚至在跨度长达数光年的星系里也能找到它的踪影。“原则上说,孪生微粒不论是相隔几米还是相距整个宇宙的跨度,结果都不会有差别。”吉辛如是说。何以见得呢?是什么连结了两个光子或两个星系,以至于当其中一个发生改变的同时,另外一个也能够遥相呼应呢?在过去的种种实验中,到底我们迷失了这个世界运作方式中的哪个关键因素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无量之网从何而来。为此,我们需要后退一步,回溯到西方科学家眼中的创世纪时期……或至少是我们所了解的宇宙的起始。无量之网的缘起今日的主流科学家们相信,宇宙开始于约130亿或200 亿年前的一次空前大爆炸。尽管针对爆炸的确切时间以及爆炸的次数,还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看法。但有一个共识是毋庸置疑的,即宇宙肇始于很久很久以前的一次能量大释放。1951 年,天文学家佛瑞德•霍伊尔为这一玄秘的爆炸取了个至今沿用的名字:大爆炸。研究人员的计算表明,在大爆炸发生前的一瞬间,宇宙比现在小很多很多。计算机模拟显示,它小到就像一个微小的球。当我们再次把现今我们所见的这个宇宙里的所有空间“拿掉”,这个小球就又会回归到只有一颗豌豆大小了!或许,豌豆大小的宇宙很小,但却并不凉爽。计算机模拟显示,在这个压缩空间中的温度甚至高达摄氏1028度,比太阳的温度还要高许多倍。大爆炸后,温度瞬间下降到摄氏1010度左右,一个崭新的宇宙由此产生了。大爆炸的力量除了扩散到我们所熟知的光和热之外,还扩散到其他已存在的虚空中。它还携带着某种能量模式,这种能量成为当今存在和永远存在的一切的蓝图。而这一模式,正是古老神话、不朽传说和玄秘智慧的主题。从佛经中的帝释之网,到霍皮族传统里所谓的祖母蜘蛛的网,这个模式的回响至今仍在耳畔。正是这个能量之网不断在宇宙中扩展着,并构成了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和周遭环境在内的量子本质。这就是将我们的生命与无量之网连结在一起的那股能量。它的本质就像是多维的镜子,我们在情绪和信念中创造的一切,都会以世界的形式再次在我们面前出现(见第三部分)。我们如何才能确定宇宙中的一切真的是互相连接的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让我们再回来看看大爆炸和日内瓦大学的实验。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事件中,存在着微妙的相似性:它们都发生在原本相连的两个事物之间。在实验中,将光子分解为具有相同特质的孪生光子,确保了它们在各方面都是相似的。来自大爆炸的光子和微粒,一度在实体上是互为一体的,这就是它们相互关联的关键所在。似乎,一旦某些物体曾为一体,不论以后是否仍在一起,它们都将永远相连。关键4:一旦某些物体曾为一体,不论以后是否保持一体,它们都将永远相连。就某个极其重要而又常被忽视的理由而言,这个关键正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所在。今天的宇宙在我们看来如此巨大,最遥远的恒星的光芒需要几十亿年的时间才能抵达我们的眼睛。然而在此之前,这一切都被压缩到很小的一个空间中。在那不可思议的压缩状态中,万事万物都一体相连。大爆炸的能量引发了这个宇宙的扩张,物质的微粒开始被越来越大的空间分离开来。实验表明,无论两物之间的距离相隔多远,若是曾为一体,则永远相连。若相连的微粒存在纠缠的状态,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也应相信,这同样存在于大爆炸所形成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之中。就理论上而言,这个形成于130 亿或200 亿年前的、仅有豌豆大小的宇宙中的一切,至今依然保持着彼此间的联系。而连结万物的能量就是普朗克所描述的那个一切事物的“母体”。今天,现代的科学家对普朗克所说的母体有了更新的认识,认为它是自大爆炸以来,无处不在并永恒存在的一种能量形式。这个能量场的存在包含了三大原则,它们能左右我们的生活、行为和信念,甚至是我们每日的生活感受。不可否认,这些想法与很多现行的科学与灵性观念相冲突。尽管如此,这些原则也同时用充满力量和肯定生命的方式,为我们认识世界和过好生活开启了大门:第一条原则是:因为万事万物都存在于无量之网内,所有一切都是互相关联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在人生的某个领域所做的事,就会影响到其他各领域。第二条原则是:无量之网是全息的,这意味着场域内的任何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个场域的信息。由于意识本身被认为是具有全息性的,例如,这意味着我们在卧室里所做的祷告,就已经在我们所爱的对象和我们投射意向的地方发生了效力。换句话说,我们无需将自己的祈祷传送到其他地方,因为它们已然存在于所有地方。第三条原则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相连。无量之网成为了时间的容器,为我们当前的选择和未来的体验提供了具有持续性的可能。不论我们怎么称呼它,也不管科学和宗教如何定义它,很清楚的一点是,确实有个东西存在在那儿,一种力量、场域、存在,或是一张巨大的“网”把我们每个人、整个世界和一种更高的力量连结在一起。如果我们真能把握这三大原则所告诉我们的信息,我们与他人,与宇宙,与自己就每时每刻都在这种连结之中。那么,我们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能拥有全新的意义了。我们也就成了那些未见和未知力量的参与者而非受害者。只有到了这样的思想境地,才是我们真正拥有力量的开始。……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无量之网》用量子力学领域的论证,清楚地解析了这个世界的真相及其运作方式,并且非常科学地澄清了“心想事成”的迷思。——灵性作家 张德芬具备全息的宇宙观正是我们抵达合一境界的必经之路。当我们珍重地开启了一个看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境地的全新视角——我们既感受着宇宙之光的恩典,也可以像画家一样将自己的期盼通过宇宙之光来呈现。如此,从孤立回到和谐,从分裂重归完满的“不二”境地将不再遥不可及。——身心灵成长导师 张馨月一切都是因“无量之网”的存在而产生的。重新认识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好比一个流浪的乞丐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国王的儿子一样,你将获得不可思议的力量!——本书译者 胡尧

编辑推荐

《量之网:一个让你看见奇迹、超越极限、心想事成的神秘境地》与《秘密》同获提升人类心灵价值与社会福祉的“诺提勒斯书奖”!灵性作家——张德芬、身心灵成长导师——张馨月推荐阅读!《量之网:一个让你看见奇迹、超越极限、心想事成的神秘境地》:我们到底有多大力量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献给一直也在寻找答案的你!若能了解宇宙,了解我们的意识,分离便不复存在,我们就是奇迹本身!有个地方是万物的起源,那里被我们称为“无量之网”。在那里,有纯粹能量的存在,而且一切皆有可能。宇宙正在对我们说话,奇迹就是这样发生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无量之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5条)

 
 

  •   读了那么多有关灵性方面的书,但读过这本书之后仍不禁惊为天书!无论作者还是译者都将功德无量!书中引用貌似科学的手法详细挖掘了心想事成的根源,读来让人欲罢不能。由于本人工作忙碌时间有限,为尽快了解本书全貌,我随时携带本书,得空就看,以至于在京城拥堵的上班途中还在一边开车一边阅读(当然这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危险行为,大家不要学我!),下了车仍然一边走路一边阅读。总共只需要2、3个小时就能读完的书,被我分散在两天内的零散时间里给读完了。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在这里发评论,希望能推荐给更多的愿意相信奇迹和愿意心想事成、自我成长的有缘人!该书到底如何好,每个人可能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还是希望读者自己去领略。相信肯定不会让读过的人失望!再次对作者、译者还有推荐它的张德芬老师以及在我之前的前13位评论者致谢!因为如果没有你们,我也将无缘从浩瀚的图书中发现这本书,也无缘聆听到书中惊人的智慧和知识!谢谢你们!谢谢!同时也希望大家将来遇到什么特别好的书,一定抽出您宝贵的时间给点实事求是的评论,这样也好让大家在选书的时候节约时间,并有更多的参考和评判!谢谢!
  •   看评价里好多人说书不好,我想大概是因为没看懂。因为在我生命经验里一些特殊的经历,以及以往一直的研究,使我和作者表达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以致于极力需要寻找这个作者的其他著作,的确,这本书并不适合每个人看,它只适合有一定根基以前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和研究的人读,谢谢翻译者挑了这本书来翻,希望以后还可以看到更多此作者的书~
  •   看了大家的评价才买的,不过个人觉得一般。
  •   书里讲的内容非常有道理,很科学,不错的书
  •   这本书和那本《念力的秘密》比起来晦涩难懂,而且我觉得作者写的很散,有时我不知道他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和这本书的书名有些偏离跑题,而不像《念力的秘密》一环扣一环,也许作者很有名,但他写的这本书我不是太喜欢!!!!
  •   看完秘密、力量、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后才买了这么无量之网,如果说之前的书通俗易懂的话,本书是要多花点时间反复看的,通过本书对于吸引力法则能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了解自己痛苦的模式,重新认识自己,结束自己不断重复的痛苦模式。
  •   书中写的没什么新意,被有些书托给忽悠买了,放在那里,如果谁想要,可以廉价奉送!
  •   关于其中提到的DNA Phantom Effect,实验参与者之一Peter Gariaev表述的事实与书中描述的完全两样。Dear Sirs!About the detection of the "DNA Phantom effect".Peter Gariaev has seen the effect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85, when he worked with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of DNA, ribosomes and collagen in the Institute of physics/techniques problems Acad. Sci. of the USSR.However, to publish it, was possible only in 1991 (Gariaev P.P., Chudin V.I., Komissarov G.G., Berezin A.A., Vasiliev A.A., 1991, Holographic Associative Memory of Biological Systems, Proceedings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Optical Memory and Neural Networks. v.1621, p.280- 291. USA.), and then in (Gariaev P.P., "Wave based genome", Ed. Obsh. Pl’za, 279p. In Russian (1994)), where the biggest chapter of the book is devoted to this effect.In 1995 Poponin has received an invitation in USA and has offered, as continuation of the joint work with Peter Gariaev in the Lebedev Physical Institute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gain jointly to publish an article about the DNA phantom effect in USA. Peter Gariaev agreed and gave him the diagrams 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ethod. Then an article "of Poponin" with the data of Peter Gariaev appeared in the internet 1995, but without his participation.In this article Poponin refers to the joint publication (Gariaev, K.V. Grigor'ev, A.A. Vasil'ev, V.P. Poponin and V.A. Shcheglov. Investigation of the Fluctuation Dynamics of DNA Solutions by Laser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Bulletin of the Lebedev Physics Institute, n. 11-12, p. 23-30 (1992))But this paper is ONLY about the DNA fluctuation dynamics, investigated by a method with laser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and there is no relation to the DNA phantom effect.With best regardsPeter Gariaev, Ph.D.——————————————————————————————————————————————————但瑕不掩瑜,本人还是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本人的写作态度非常严谨,论述有力,令人信服。 阅读更多 ›
  •   绝对值得一读,科学与宗教的一次握手言和,让科学家为神学疯狂
  •   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本就写成这样,只是不断地重复结论,给的论述却无法令人感觉可靠,对实验的描述也太简略,以致于让人可以马上指出不合理的地方。虽然我是相信结论的,之前已经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和资料,但这本书还是挺令我失望。
  •   有一点中了陷阱的感觉,当时是被名字吸引了,虽说内容还是很有吸引力,但是在描述和铺展上面有点无厘头,而且,里面很有一些东西需要去“过滤”掉。
  •   多读书,多实践,不落实的话,受益太有限了
  •   内容有些晦涩难懂,很难读懂,也很难坚持读完
  •   很不错的,推荐一读,细读。落到实处。
  •   孩子需要,购买,反应不错
  •   家人很喜欢,内容也不错,很适合青少年阅读
  •   好书,值得一看的心理学书籍
  •   很有思考的空间,值得认真阅读。
  •   值得一读的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书
  •   介绍了量子物理学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好书与好友共享
  •   非常好的身心灵书籍,值得学习和收藏!
  •   妈妈很爱看
  •     首先,我读的《无量之网》是台湾版本的。没有看过大陆版本的,不过,大概内容应该差不多,悲哀的事情是,这本书很久以前读过,不过,现在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忘记了。记得一个场景,就是,有个实验,有很多和尚为一个地区祈祷,发现那个地区的犯罪率下降了,来证明意念对现实的影响。不过,我想,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问题是,真的有那么多人能坚持很长时间的正念吗?这需要考究一下。有人说吸引力定律,要正面想象事物,不过,有问题的是,人的想象不是由自己控制的吧。很多时候,就是正面的想象之后,有很多负面的想象出现了,这个功课,其实是吸引力的定律没有涉及的。不如《零极限》方便,有幻想,就开始清理即可。
  •      在买这本书之前,看到评论说,作者有点废话,还犹豫要不要买。买了后,说实话,一翻书就有点头痛。
       不是我想象中的生动盎然,至少没有多少趣味可言。但因为跟娘亲的宿命论实在是太像了,所以不知不觉在课间还是翻完了这本书。但对这本书的评价还是不怎么高的。
       但真正让我知道这本书的魅力是在之后去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评论中很多人说看不懂啊唯心主义啊之类的负面词汇,但我从翻第一页开始就产生了共鸣。
       《无量之网》这本书那些已经用科学证明了的例子让我积累了有关心灵修行科学性的想法,看《遇见未知的自己》时便不觉得空了。反而,对于很多看似难懂的词汇都能够理解。
       很建议要去看《遇见未知的自己》或《当下的力量》之类书籍的朋友先看下这本书,就好像是基础课本一样,能让你更好地理解。
  •     “流氓会武术,谁都挡不住。”这是阅读《无量之网》时的强烈感受。把物理学、宗教、心理学还有所谓的心灵学糅合在一起,使这部书看起来真像那么一回事,表达的却是一个纯属于神秘学的东西,这叫什么?荒诞的包装艺术?
      
      作者声称,《无量之网》的写作方式,是将“右脑式”个人价值及直接经验等描述,融入属于“左脑思考”的科学研究与报告中,这些科学发现解释了经验何以重要的原因。透过信息分享,使数据不再像教科书,但仍保有足够的先进科学知识,以确保其有效性。
      
      该书的主要观点如下:
      1.“世间”存在着某种东西——一种能量母体,能使宇宙万物彼此连结。
      2.人体内的DNA使我们得以运用连结宇宙的能量,而情绪是汲取此能量场的关键。
      
      该书首先引用量子物理学实验提出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光是观看某个东西,就足以改变它。”“观察就是一种创造,而意识执行了创造的行为。”“我们无法继续置身事外,把自己当成是纯粹的观察者,对所观察的世界毫无影响力。”
      
      书中定义,一如生命由创造DNA的四项基本化学碱基所组成,无量之网有四项特质:
      1.连结万物的能量场的存在。
      2.此能量场扮演容器、桥梁和反映我们内在信念的镜子等角色。
      3.此能量场是非定域性的、全像式的,每一部分都与整体相连,以较小规模反映出整体。
      4.我们透过情绪语言与此能量场沟通。
      
      该书的第一部分通过三个实验,证明过去我们无法证实的能量场的存在,并以此说明:
      1.人类DNA对于组成世界的物质有直接影响。
      2.人类的情绪,对于能影响组成世界物质的DNA,有直接影响。
      3.情绪与DNA之间的关系,超越时空界限,不论距离多远,影响维持不变。
      其中第二个实验证明:“每次触碰到另一个人,也许只是握个手,对方的DNA就会透过皮肤细胞的方式残留在我们身上,我们的细胞同时也会残留给对方。只要细胞中的DNA活着,双方就维持彼此联系的状态,只是连结的质量视个人对此连结的觉知程度而定。”
      第三个实验的结果显示:“人类情绪改变了DNA的形状!”
      
      该书的第二部分描述了无量之网如何运作的问题。答案始于针对「此地」和「他方」,或「此时」和「彼时」的理解。从生命是一幅处处相连的全像图的角度切入,这里己是他方,而彼时永是此时。古老的灵性传承思想提醒我们,每天的每一刻,我们不断抉择要肯定还是否定自己生命。每一秒钟,我们都在做选择:要以支持或耗竭生命的方式,来培育自己;要进行肯定生命的深呼吸,或否定生命的短浅呼吸;以荣耀或毁谤的方式来思考与谈论其它人。
      从这些体认中,我们了解到:
      1.为何我们良善的愿望、思绪与祈祷早已经抵达了它们的目的地。
      2.我们不受身体或物理「定律」的限制。
      3.不论所关切的人是身在战场或会议室中,我们不用离开家,就能给予他们支持。
      4.我们确实具有瞬间疗愈的潜力。
      5.我们确实有可能闭着眼睛,就能穿越时空看见他方。
      
      该书的第三部分则直接探索生活在统一能量场所指涉的各个实务层面,以及它如何影响生命中的所有事件。回答「我们真的互相连结吗?果真如此,这份连结又有多深?」「我们究竟拥有多少改变世界的力量?」等问题。
      书中认为,生命中的恐惧虽看似截然不同,却不脱三种基本模式(或其组合模式),包括分离与抛弃的恐惧、贬抑自我价值的恐惧及屈服与信任的恐惧。我们几乎有个共通的感觉,那就是自己是孤单的,觉得自己不够好,并且在经历过某段关系,由于完全信任,愿意屈服而交出自我,藉以换取认识另一个更棒的人的机会。
      「生命是一面镜子,会将思索者的想法反映在镜中。」无量之网提供的是个中立平台,单纯将任何投射其上的事物反映出来。要克服生命中现存的恐惧,首先必须主宰使恐惧存在的模式。有五种古老关系的镜中写照。
      第一道镜中写照:反映当下;
      第二道镜中写照:反映当下的评判;
      第三道镜中写照:反映失去、放弃、遭剥夺的事物;
      第四道镜中写照:反映灵魂的暗夜;
      第五道镜中写照:反映最伟大的慈悲行为。
      
      
      
      最后,该书提出进行意识创造的二十项关键。
      关键一:无量之网是承载宇宙的「容器」,是连结万物的「桥梁」,也是显现我们的创作的「镜子」。
      关键二:世上的一切皆与其它一切万物相连。
      关键三:若要运用宇宙本身的力量,我们必须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一部分」,而非与之「分
      关键四:某些物质若曾经结合为一体,不论实体是否持续相连,「将永远相连」。
      关键五:专注意识的举动,就是创造的行为。意识能够进行创造!
      关键六:我们拥有达成改变所需的所有力量!
      关键七:意识的焦点会变成世界的真实状态。
      关键八:光只是「说」选择新的真实状态,这样还不够!
      关键九:情绪感觉是用来与无量之网对话的语言。要感觉目标已经达成,祈祷已经得到回应。
      关键十:并非任何感觉都可行。「感觉」若要能从事创造,必须不自我、不评判。
      关键十一:我们必须「成为」自己选择想在生命中「体验到」的事物。
      关键十二:我们不受今日所知的物理定律制约。
      关键十三:在全像式「物体」中,每一部位都反映着物体的全部。
      关键十四:连结一切的意识全像图,使善愿与祈祷在心中升起的剎那,即已存在于标的中.
      关键十五:生命中的微小改变透过意识全像图,即能反映在世界各地.
      关键十六:要在意识中「启动」改变,所需的最少人数为总人口数之百分之一.
      关键十七:无量之网是一面镜子,反映我们以信念创造的关系世界。
      关键十八:「负面」经验的根源可追究到人类三个共通恐惧之二 (或其组合):离弃、贬抑自我价值或缺乏信任。
      关键十九:最真实的信念反映在最亲密的关系中。
      关键二十:完全成为自己在世间选择要经历的事物。
      
      
      
      之所以将上面这些内容列出来,是因为懒得归纳,懒得码字,直接“复制+粘贴”,简单,省事,也能直接说明问题。浏览一下这个纲目,大致可知此书是如何地垃圾。
      
      回到题目,“荒谬存在的意义”。荒诞的理论为什么会存在,也应该被允许存在?道理很简单,我们可以批驳他人的声音,但是不能阻止他人发出声音,否则,我们也将失去自己的声音,乃至这个社会只剩下一种声音。
      
      此书是受荐而读,我的推荐指数是零。
      
      2012-10-07
  •     我看那么多人想看,不妨自己动手。
      
      
      
      
      
      我看那么多人想看,不妨自己动手。
      
      我看那么多人想看,不妨自己动手。
      我看那么多人想看,不妨自己动手。
      
      我看那么多人想看,不妨自己动手。
      
      我看那么多人想看,不妨自己动手。
      
  •     用另一个角度解读人与宇宙或者说意识与宇宙的关系,回避了一个问题,意识消失之后呢,或许下本书会解答吧。 人与人之间本就是相互关联,并且由小到大的叠加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每一个必然当中必有无数个偶然,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人的社会属性。 量子科学的知识让人惊叹,我们其实也在固步自封,以为科学也就这样一直到星球大战而已,不知一个新的领域将会完全的改变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 用意识改变世界有点想积极心理学,路不同道相通。控制意识、控制情绪,通过最亲密的人来反观自已。不要想得到,而是体会已经得到的感觉。做到这些无论是用量子力学还是心理学都殊途同归。 我将会成为我想成为的人。我现在已经成为了。
  •     我们拥有的能力,足以成就我们想要的所有改变!(P70)
      ——向宇宙下订单
      
      李欣频推荐,用很多实验、理论、电影跟著作来证明了“无量之网”的存在。其实很多事情,你信就有,不信就没有。
      
      111016下外公家
  •     个人认为《无量之网》很神奇玄幻,主要是讲宇宙间存在一个包容一切的能量网,将我们与他人与星体甚至宇宙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每个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彼此连接的,也不存在所谓的虚空。而这个看不见却确实存在的网可以映照我们内心的一切到这个世界的现实中,我们的情绪和感受就是它可以读懂的语言。简单来讲以另一种角度印证了吸引力法则(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通俗的说就是如何心想事成)并且借用了一些量子力学的学说和推断,并认为存在其他的平行宇宙,那些宇宙中存在着我们生活中的其他可能性。但总体来讲,我认为其还是很玄学,且不说里面论到人类可脱离身体做星际旅行(和佛教有点像)等等,就其总体而言其实没有什么坚实的理论根基。也可能是翻译的不太好,或者中西文化的差异,感觉这本书概念表达不够清晰,并且很跳跃,就是说引用了一些科学实验或例证,但在把这些实验与作者的理论的连接起来的时候有一个断层。不过我对无量之网的理念还是比较接受,其实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如果大爆炸理论成立的话,那这个宇宙中的一切不都是来源同一的物质吗?我们和星辰本来就是兄弟,和其他人本来就曾经是一体的呀。上帝说我们是弟兄姐妹,释迦摩尼佛说同体大悲,都是很智慧的呀,呵呵。总的来说,这本书可以一读,还是有些启发的作用的。
      
  •      通常我们所说的“灵异事件”在这里得到了有力的科学实验的解读,变得量化,明确。比如,情绪之于我们很重要,但是它到底是怎么影响我们?于是书中就列举了一个实验,在玻璃烧杯中将人体DNA分离,将它暴露在惯性情绪的强烈感觉中。通过分析DNA在化学和外形上的变化,能够检测到人类的情绪改变了DNA的形状!在没有物理性接触的情况下,仅通过参与者与自身产生的精确感觉,就能影响到烧杯中的DNA分子。
       我之前一直没有想到或是看到过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类事情,我以为那是某种学说,有点类似宗教,读完让你获得一时的宁静,但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很值得怀疑,很虚幻,而且,似乎与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各种主义、常识所不同。有了科学实验之后,才突然觉得,原来如此,这些并非玄幻,而是有据可查的~
       所以,我想说,在灵性书籍中,这本的实验最值得一看。
  •     转来的 整合版
      
      《无量之网》用量子力学领域的论证,清楚地解析了这个世界的真相及其运作方式,并且非常科学地澄清了“心想事成”的迷思。
      
       ——灵性作家 张德芬
      
      
      
      具备全息的宇宙观正是我们抵达合一境界的必经之路。当我们珍重地开启了一个看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境地的全新视角——我们既感受着宇宙之光的恩典,也可以像画家一样将自己的期盼通过宇宙之光来呈现。如此,从孤立回到和谐,从分裂重归完满的“不二”境地将不再遥不可及。
      
       ——身心灵成长导师 张馨月
      
      
      
      一切都是因“无量之网”的存在而产生的。重新认识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好比一个流浪的乞丐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国王的儿子一样,你将获得不可思议的力量!
      
      
      
       ——本书译者 胡尧·编辑推荐
      
      ★ 我们到底有多大力量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献给一直也在寻找答案的你!
      
      ★ 若能了解宇宙,了解我们的意识,分离便不复存在,我们就是奇迹本身!
      
      ★ 有个地方是万物的起源,那里被我们称为“无量之网”。在那里,有纯粹能量的存在,而且一切皆有可能。
      
      ★ 宇宙正在对我们说话,奇迹就是这样发生的……
      
      http://www.liangzimimi.com/thread-13214-1-1.html
      
      无量之网「是」我们的世界。也是这世界「中」的一切。它是我们,也是我们所爱,恨、创造和经验的一切。生活在无量之网中,我们透过这幅神秘量子画布的精华,成為表达心中热情、恐惧、梦想与渴望的艺术家。但我们「就是」那画布,也是画布上的影像。我们「是」顏色,也是画笔。在无量之网中,我们是容器,盛装了存在的万物;是桥梁,连结了内在与外在世界;是镜子,照映了我们的创作。这本书是為渴望从最深切的热情与抱负的力量中觉醒的人而写。在无量之网中,你是奇蹟的种子,也是奇蹟本身。
      
      人类最珍贵的传统思想提醒我们一件事,其实有一种语言可以用来和无量之网对话,这种语言没有字词,也不需要我们平日以手或身体进行表达的外在沟通讯号。它的形式实在非常简单,人人皆能流利地「说」它,甚至每天运用在生活上──那就是人类的情绪语言。
      
      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人体经歷每种情绪时,也会產生酸硷值和贺尔蒙等化学变化,藉此反映出我们的感觉。人透过爱、慈悲、原谅等「正面」经验,及憎恨、批评和嫉妒等「负面」情绪,有力量肯定或否认自己每日每刻的存在。这些情绪不但能自体内给予我们力量,也能将此力量扩展到身体之外的量子世界。
      
      你或许可以把无量之网想像成一张宇宙之毯,毯子的起始和终点都在未知的疆域里,而起迄之间,跨越了一切万物。毯子有好几层深,随时随地无所不在,而且早已安置妥当。我们的身体、生命和所知的万有存在,都发生在毯子的纤维之内。从在母亲子宫里溼淋淋的创造过程开始,到结婚、离婚、友谊、事业等,我们经歷的一切,都可以被想像成是毯子里的「皱摺」。
      
      从量子的角度看来,物质的原子、一片草叶到人体、星球,及此外的一切,都可视為是这张时空之毯平坦布料内的「骚动」。古代的灵性传承思想和诗人,以近乎相同的方式来描述「存在」,或许并非巧合。譬如,《吠陀经》提到统一的「纯意识」(Pure Consciousness)场域,渗透万物却也使万物沉浸其中。这些传承将我们的思绪、感觉、情绪、信念等经验,以及因之而生的一切判断,都视為「骚动」,是发生在原本平滑、静止的场域中的干扰。
      
      公元六世纪的《信心铭》(Hsin-Hsin Ming),也以类似方式描述了某种本体的特性,此本体是一切造物的蓝图,被称為「道」(Tao)。就和《吠陀经》的陈述一样,它根本无法被具体描述,它就是一切,是所有经验的容器,也是经验本身。道是完美的,「圆同太虚,无欠无餘。」
      
      根据《信心铭》,只有当我们因自己的判断而干扰了道的稳定,才会对道的和谐困惑。这个现象一旦发生,我们就陷入愤怒与分离的感觉中。对此,经文也提出了修正此境的指导原则:「要与此实相维持和谐,只需要於质疑產生时说:『不二』。在『不二』状态中,自然没有分离,无一遭到排除。」
      
      我必须承认,把自己想像成网中的骚动,生活不免因此失去浪漫情趣,同时却也让我们能有效且在概念上理解世界与自己。譬如,若想要拥有健康、肯定生命的新关系,或让具有疗癒效果的爱情进入生命中,或為中东地区带来和平解决之道,必须在此场域中,创造一个能反映这些渴望的新干扰,也就是在组成世界、时间、空间和身体的物质上,製造出新「皱摺」。
      
      这就是我们与无量之网的关系。我们被赋予能力,在网内想像、梦想与感受生命可能性,好让这张网映照出我们的创作。古老传承智慧与现代科学都描述了这面宇宙之镜的运作方式。稍后章节所介绍的实验中,可以看见这些反射的映象在科学中如何运作。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解答了部分的造物奥祕,却也為我们的存在带来更深疑问。
      
      无量之网显然还有许多未知的层面,科学也未能解答一切。老实说,科学家无法确定无量之网来自何处,就算再研究一百年,也明白无法寻获所有答案。但它就在这里,只要透过情绪的语言,就能汲取创造的力量。
      
      我们可以透过有意义的有效方法,将此认知运用在生命中。而如此一来,就无法否认我们与他者和一切万物的连结。藉由连结,或许即能理解到自己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若能运用理解之后所带来的力量,将有机会成為更和平与更慈悲的人,积极创造能够反映出这些品质的世界,亦即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透过无量之网,我们得以把焦点专注於生命中的连结特质,将之视為情感、想像和梦想等,而加以应用。当我们如是而為,就能真正开发足以改变生命与世界的力量本质。
      
      关於本书
      我们对无量之网的经验,许多方面与运作电脑的软体很相似。两者皆以系统能理解的语言撰写指令,对电脑而言,指令是0与1组成的数码。但意识需要的是另一种语言,它没有数字、字母或字词。由於我们已经是无量之网的一部分,所以自然已经知道该如何与它沟通,并不需要操作手册或特殊训练。而我们也确实知道该怎麼做。
      
      意识的语言似乎就是共通的情绪经验,而我们已经知道如何爱、恨、恐惧和原谅。一旦了解这些情感正是设定无量之网的指令,就能精进技巧,更熟悉如何為生命带来喜悦、疗癒和平静。
      
      我希望这本书是有用的工具,是能运用在日常生活奥祕之中的手册。為此,我选择把焦点摆在较激进且出人意表的量子实验结果,而不愿陷在实验本身过度技术性的细节中。為了认识这股能具体实现疗癒、寧静、喜悦、情感与人我关系的力量,同时在歷史的时间洪流中存活下来,实验结果与我们有关的讯息才是重点,而非如何进行研究等微小细节。对技术性过程感兴趣者,我在註解处附上了资料来源,以供参考。
      
      无量之网能為我们做的,就是在量子世界的奥祕和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鸿沟上,搭起一座桥梁。本书除了描述这些发现之外,将更进一步了解它们能如何帮助我们日渐完善,并藉此共同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我希望透过本书,在这个往往令人感到渺小、无能、无助的世界中,為人们提供希望、可能性及力量。我的目标是以简单易懂又有趣的对话形式,来描述这项新科学带来的惊人洞见。
      
      现场演说的经验告诉我,要能够以有意义的方式触及人心,关键在於尊重听眾的学习方式。不论我们自认是「左脑思考者」还是「右脑思考者」,每个人都需要左右脑,才能理解这个世界。有些人可能较倚重某一侧大脑,但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直觉与逻辑想法,必须同行并重,才能吸引人把看待世界的眼光往前推进一大步。
      
      一如生命由创造DNA的四项基本化学硷基所组成,宇宙似乎也存在著无量之网的四项特质,以使一切如实呈现。运用无量之网力量的关键,在於是否有能力掌握四项划时代的发现,因為它们以前所未见的方式,将我们的生活与无量之网相互连结。
      
      发现一: 连结万物的能量场的存在。
      发现二: 此能量场扮演容器、桥梁和反映我们内在信念的镜子等角色。
      发现三: 此能量场是非定域性的(nonlocal)、全像式的,每一部分都与整体相连,以较小规模反映出整体。
      发现四: 我们透过情绪语言与此能量场沟通。
      
      我们有能力办认、应用这些真实相状,而它们对我们的一切,包括疗癒、成功的人我关系和事业等,具有决定性影响。最后,人类的生存或许就操之於我们是否有能力与意愿,分享在统一的量子世界观中,那些肯定生命的实践。
      
      為了确实呈现无量之网包含的庞大概念,我将本书分為三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一项关键概念。此外,我在各单元结尾,以条列方式将重要概念标示為「关键」(如「关键一」、「关键二」等以此类推)作為结语,而非使用正规的刻板总结形式。最后,在第八章列出二十项关键,方便读者搜寻参考。
      
      下列针对每一部的简述,将有助於读者瀏览内容,发现有用的资讯,其中包含重要参考资料以及深度啟示。
      
      第一部「发现无量之网:连结一切万物的奥祕」,探索人类长久以来的一种观念,即我们因连结一切万物的能量场而结合在一起。我在第一章描述科学家在寻找这种统一能量场时,进行的一个倒退一百年的实验,并分享促使二十世纪量子物理学大幅进展的研究,它让科学家回头探究最初告诉我们万物处於分离状态的原始实验。研究包含三个代表性实验,提出最新科学文献,证明过去我们无法证实的能量场的存在。简言之,这些发现说明:
      
      一、人类DNA对於组成世界的物质有直接影响。
      二、人类的情绪,对於能影响组成世界物质的DNA,有直接影响。
      三、情绪与DNA之间的关系,超越时空界限,不论距离多远,影响维持不变。
      
      阅读完第一部后,对於无量之网的存在与否相信已无庸置疑。不论以灵性或科学角度进行描述,显而易见的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存在和经验,都与这个能量场有关。接下来,最合理的问题便是:「该如何运用这项资讯?」以及「该如何将无量之网运用在生活之中?」
      
      第二部「想像与真实状态之间的桥梁:无量之网如何运作?」,探索的是生活在一个不仅万物相连(非定域性),而且是全像式连结的宇宙中,对我们而言意谓了什麼。这些原理的微妙力量,可能是二十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同时也很可能是最受忽略与不被了解的主题。我特别以非技术性的一般方式撰写这一部分,将之规画成指南手册,协助读者了解经验的奥祕之处。那是人类共有的经验,我们却很少视為是能真正教导我们的工具。
      
      若从「万物随时随地无所不在」这个角度来观看自己的生命,其中隐含的意义浩瀚无垠,以致於超越许多人的理解。正因為我们与全宇宙相连结,才能随时随地支援、分享并参与生命中的喜悦和悲伤,但我们又该如何运用这股力量?
      
      答案始於针对「此地」和「他方」,或「此时」和「彼时」的理解。从生命是一幅处处相连的全像图的角度切入,这里已是他方,而彼时永是此时。古老的灵性传承思想提醒我们,每天的每一刻,我们不断抉择要肯定还是否定自己生命。每一秒鐘,我们都在做选择:要以支持或耗竭生命的方式,来培育自己;要进行肯定生命的深呼吸,或否定生命的短浅呼吸;以荣耀或毁谤的方式来思考与谈论其他人。
      
      透过非定域性全像式的意识的力量,这些看来毫不重要的选择,拥有超越生命片刻与地域的影响力。个体的选择联合起来,成為集体之真实性,这也是為何这些发现令人既兴奋又恐惧。从这些体认中,我们了解到:
      
      ‧為何我们良善的愿望、思绪与祈祷早已经抵达了它们的目的地。
      ‧我们不受身体或物理「定律」的限制。
      ‧不论所关切的人是身在战场或会议室中,我们不用离开家,就能给予他们支持。
      ‧我们确实具有瞬间疗癒的潜力。
      ‧我们确实有可能闭著眼睛,就能穿越时空看见他方。
      
      第三部「来自无量之网的讯息:在量子意识中生活、爱与疗癒」,则直接探索生活在统一能量场所指涉的各个实务层面,以及它如何影响生命中的所有事件。在此部的各章节中,将以同步发生性及巧合、强而有力的疗癒行动,以及我们最亲密的关系带来的啟示等,作為范例,帮助我们看清类似经验对自己的生命具有什麼意义。
      
      我将利用一系列真实案例,解释為何生命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其实是「我们」為自己展现出自我最真实与深刻的信念,与读者分享其中的力量、嘲弄意味及清晰的脉络。在用来描述这份关系的案例中,我还纳入一个例子,说明宠物如何透过牠们的身体,告诉我们自己体内受到忽视或正在发展的生理状态。
      
      这本书累积超过二十年的研究成果,也是我对古老、神祕且珍贵的传统中蕴含的伟大祕密的探索之旅。「我们真的互相连结吗?果真如此,这份连结又有多深?」「我们究竟拥有多少改变世界的力量?」假使你曾经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将会喜欢这本书。
      
      《无量之网》献给以生命连结过往真实状态与未来希望的人。在这个受到伤痛、批判与恐惧撼动的世界里,你正是那个需要给予原谅,并且找到悲悯之心的人。我们仍然生活在生存受到威胁的状态中,而要在歷史的此刻存活下去,关键就在於创造新的思维。
      
      我们终将发现,对无量之网「规则」的认识与运用能力,正是人类最深层的疗癒、最大的喜悦及存活的关键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17413193
      
      这“无量之网”指的是宇宙中无处不在连接一切并可以对我们的情绪做出回应的一个能量场。它包含三大原则:
      
      1. 无量之网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关联的。
      
      2. 无量之网是全息的,这意味着场域内的任何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个场域的信息。
      
      3. 无量之网是时间的容器,包含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 * * * *
      
      以下是一些激发我深思的观点以及我的反思:
      
      书中引用约翰维勒的话说:“我们都有一个‘顽固’的看法,认为有一个‘外在’的宇宙,有一个我,一个观察者……联系到20世纪末所做的实验——仅通过观察某些事物就能改变实验结果……因此,‘观察者’一词将从字典里剔除,我们需要添加一个新词——‘参与者’。”
      
      我们在修行中不断地讲觉察,观察,关照,看,而很多人却没耐心去观察,执意要去改变。其实他们的“改变”执念是对想去改变的对象的一种不接受和排斥,越是执著,把对象排斥得越远,也就越无从改变。
      
      而观察这门古老的艺术才是达成真正改变的唯一道途。不要去担心观察到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和该做些什么,这只会干扰你的观察,妨碍改变的发生。
      
      无论对于你的情绪,你的思绪,你的模式,你的小我,把焦点放在观察上。你真正做到去观察,一切自然会发生。
      
      在这张无量之网内,所有的物质也都是由这张网的能量聚合而成,包括我们自己。所谓的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其实都是一体的能量组成,真正的观察其实也是“参与式”的,没有二分的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书中继续阐述道“集中意识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行为。意识正在进行创造。”;“我们拥有的能力,足以成就我们想要的改变!”;“意识的焦点造就了这个世界的现实。”作者通过一个癌症患者,用观想自己痊愈,并活出痊愈的感觉彻底疗愈了癌症的故事对这些论点加以佐证。
      
      作者通过量子理论的一些实验证明各种可能性都同时存在,而我们注意力的焦点使被关注/被相信的那个可能性成为了我们体验到的现实。而我们注意力的焦点,取决于我们相信什么,也就是我们的信念。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专注于或完全相信自己是健康的并把它或出来,那么凭心念的力量疗愈绝症是可能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能深信不疑地持久地“活出”痊愈的状态。这才是心想事成的关键。
      
      但我们的信念是相当地根深蒂固的,还不时受着周遭人,社会以及集体潜意识中信念的影响。要转变,谈何容易。很多人欲望多多,都希望通过心想事成的法则来实现。
      
      要如何让无量之网/上帝听到你的祈祷/请求呢?书中记述了一位喇嘛揭示的秘密:“连接人与他人世界及宇宙的是慈悲”……必须在慈悲的状态下祈祷才会应验,“为了实现慈悲,我们必须达到一种淡然的状态”。或者用物理学家阿米特戈斯瓦米的话说“要将量子可能性转变为当下的现实,仅靠一种通常状态下的意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进入一种非常态的意识。”再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做的决定,必须出自一个不基于自我的欲望……对结果不执著。”
      
      这些话既揭示了心想事成的秘密,又彰显了实施的巨大难度。但无量之网就是这么运作地,你,别无选择。
      
      而最为吊诡的是,当你成功地运用了心想事成的法则,发现原来一切唯心造,自己可以控制和调整自己内在的状态和感觉,并且不依赖外界的环境和条件时,你对外在世界的欲望和依赖反而会大大减低了,也就没那么多心想事成的需求了。用书中的话说就是“当我们的意识状态成熟到可以明白自己具有改变现实的能力时,‘改变’对我们来说,又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再有一点,书中举了个例子说明有人为某地区祈祷和平时,该地区暴力及犯罪都减少,而一旦祈祷停止,又遭遇反弹。进而得出结论“创造现实不只代表我们要做什么,更意味着我们的生存状态”。换句话说,你好不容易心想事成了,但当你的内在状态变化,那心想事成的结果可能会消失!
      
      * * * * *
      
      书中也花费大量篇幅阐述全息理论,宣称宇宙是全息的,于是佛陀“一花一世界,,一沙一涅褩”的教诲也被以科学的语言说明了。
      
      按照全息理论,个体的改变也就意味着群体的改变。书中引用了科研结果论证的公式,即一个群体中启动新意识所需的最少人数为总人数的百分之一再开根号。即60亿人的地球上,8000人就足以启动对全人类意识的调整。(当然越多越好)我们每个人的修行/意识的提升,实际上为整个人类和地球,乃至宇宙都在做出贡献。这可能就是葛吉夫所指的“负责任的生灵”的含义。
      
      我们的问题也是全息的。对于我们的“问题”/需要疗愈的部分,其实从家族系统动力,前世,父母的模式,或者自己童年的经历,身体的能量堵塞点,乃至星盘八字切入都是一样的,都会有类似的发现。而我们的核心模式,无论在与自己还是亲人伴侣朋友同事乃至陌生人的相处中也都会类似的展现。从哪一点切入都好都对,一旦核心模式有了转化,也会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 * * * *
      
      书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在全息模式的背景下,一切皆有可能。要体验到这种可能所具有的力量的关键,就是我们必须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这意味着唯一约束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的心念”也就是说,我们的信念将我们禁锢,让我们经验到与之相应的实像。
      
      这一观点在我的疗愈工作中也得到了验证。其实说穿了,所谓的疗愈,就是揪出隐藏的(无论是藏在潜意识超意识还是集体潜意识中的)限制性信念,把它晒在意识之光下,释放掉与它伴生的负面情绪,让个案主动地有意识地将该信念转化。(转化的速度各不相同,有立即的有花上几年的,但只要看到,改变就开始发生了。)该信念一旦转化,个案在生活中的体验也会随之而不同。
      
      所谓的疗愈和成长,由此也可以看作是限制性信念不断剥落,伴生的负面情绪不断释放的过程。
      
      * * * * *
      
      最后一部分,作者谈到了“无量之网以刚正不阿的态度,单纯地映照出任何投射到其中的东西。”我们外在的世界不过是内在信念的倒影而已。他号召我们把无量之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作为自省的工具,去发掘自己内在最深的信念。
      
      在此,作者实际上就是在用另一种语言阐述镜子理论,但又将之扩充了。
      
      通常,镜子理论会让人去觉察自己是否具有所反感之人同样的特质。而作者引导我们去觉察在我们喜欢的人身上所具有的我们实落的特质。
      
      通过觉察这些称之为无量之网的“反映”,作者认为我们可以对无量之网善加利用,帮助到自身的成长。带着学习的态度走入生活。
      
      * * * * *
      
      书中还提到“当我们看着埃及、秘鲁或美国西南沙漠中的远古文明所留下的遗迹时,我们实际上看到的只是他们先进科技的冰山一角,他们先进到不需要烤面包机和录像机。或许他们已经发展到不需要这些复杂和零散东西的程度。又或者他们懂得一种可以让自己用内在科技过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但这种知识失传了。”
      
      这所谓的内在科技值得人深思。一方面,正如某些大师宣称的那样:他可以解决你需要100亿的问题。但不是真的给你100亿,而是教你放开对金钱的执著。另一方面,现今的许多能量医学,另类疗法,催眠确实完全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设备或仪器就可以疗愈人类身心的困扰,而各种修行的法门,也无须依赖物质即可提升人的意识,改善人的内在状态,活出完全不同的人生。如果再把那些特异功能,超自然能力的开发普及化并运用于日常生活,那我们的世界又是另一番模样。这些可能就是先于我们的文明所广为运用的内在技术。
      
      但是,我们“科学的”头脑,“成熟的”理性,政客、利益集团以及民众内在的恐惧却在想方设法排斥打压否定和破坏这些内在的科技。所以,一个基于恐惧的文明内,很难有让这些内在科技繁荣昌盛的土壤。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23031748
  •     吸引力法则相关的东西看了好多,自己用着也觉得不错,其实之前已经从《与神对话》当中得到足够多的答案了,但总还觉得那里都显得过于“主观”吧,老想找点物质的,严肃的,理论分析透彻的,最好是有实例证明什么的……老实说我自己这一年多来的生活中已经得到很多再清楚不过的神迹般的启示了,但如果没有这样一本书看看,就总觉得没底气和别人讲呢……当年在《量子物理史话》里面找到一点感觉,后来看克里希那穆提,看奥修,看中医和易经等方面的书籍外加李卫东的书里面对人体结构和宇宙互动原理的一通神侃,越发觉得各方面的信息都在汇集成更加清晰的脉络,就像这本书所描述的,无处不在的密切关联,隐隐地流动于所有谈论人生、人体、物质、宇宙、信仰、佛、道、耶稣……的话语中,核心的正道就那几条,这本书后面总结的20条已经是太多了,中间有很多需要根据《金字塔原理》进行优化的思维结构,这作者确实不太知道怎么写书,但总的来说还是把该说的都说了,很多事例举的也恰到好处,没白费我耐心把它读完……另外,这翻译非常给力,属于相当好读的了!另外错别字什么的是有几个,在容忍限度内,总体而言对吸引力法则背后原理感兴趣的人实在值得多多参考!
      
      还有很神奇的是……我上星期买到那本居然是2011年1月第一版
  •     这是我第一次写书评,我看后的感觉 这本书废话很多 用十页就能写清楚的东西 他整整写了240页 不推荐看 如果很想看 建议直接看最后总结的二十条就够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擅长写作。
  •     http://iask.sina.com.cn/u/1591856032/ish?retcode=0
  •   概念不清晰,论据有断层,我看到第三章第二部分时就发现写的有点语无伦次。我和作者观点一致,同意书本概念,但此书写的还不够好,至少说服力上让第一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并不能够彻底信服。
  •   还没看完,但是感觉这书提出的概念挺不错。
  •   谁说实验就一定就是可信的? 你还记得《水知道答案》里的那些虚假实验吗?http://discovery.163.com/special/waterisfool/
  •   错字错得很夸张!
  •   3dmax 的确有理工科的底子。
  •   如果你只看最后二十条 你不会真正了解的。
  •   是的,如果只看后面二十条,是不会真正了解的,最好不单单看书,而且要切实的修行。
  •   置换概念,嫁接观点,第三章结尾真够崩溃的,哈哈!不看也罢
  •   不知道有没有简体版的。
  •   这个地址里资源好多,谢谢分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