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德] 埃克哈特·托利  页数:235  译者:曹植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每一次读它,我都有新的收获。我在台湾出版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当中,一再地提到、引申这本书里的内容。这本书被形容为“灵性开悟的指引”,可对我而言,《当下的力量》是教导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我们受的苦减到最低。每个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得更好,过得更开心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首先,作者指出,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见第一章)。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是半夜三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的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地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多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停止不住的大脑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在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都来自与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离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我们的小我,我们愈感到空虚和孤离。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body)(见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地表达和适当地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好了,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的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于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了,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产生压力、焦虑、恐慌。 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的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观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连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作者一直强调“无意识”(unconsiousness)和“意识”(consiousness)的差别(第四章)。他认为,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于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个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所以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有一个“未显化状态”(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于作者本身很喜欢《老子》一书,所以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很像存在、本体)。在它之中,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看起来很神秘,但是,如果我们越多地接触它,我们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显世界”中过得更好。书中详述了接触未显化状态的一些方法,请读者好好去体会、实践。 本书第十章,谈到了“臣服”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其实臣服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涵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个人最喜欢读第十章,因为不但把臣服这个观念讲得淋漓尽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回顾。 这本书,就像我先头说的,不能用大脑来读。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从你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似的感觉,去体会那个“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在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震撼你心灵深处的能量。它在国外刚出版的时候,曾经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轴精神所撰写的灵性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上市不到三个月就有十几刷、两万多本的销售成绩。可见得真理是可以被认得出来的。

内容概要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当下的力量。

作者简介

埃克哈特·托利,生于德国,从伦敦大学毕业后,他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

书籍目录

导读 活在当下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开悟的最大障碍
从你的大脑中解放出来
开悟:超越你的思维
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第二章 意识:摆脱痛苦的途径
别在当下制造更多的痛苦
过去的痛苦:瓦解你的痛苦之身
小我对痛苦之身的认同
恐惧的起源
小我对圆满的追寻
第三章 深深地进入当下
别在思维中寻找你自己
结束时问的幻象
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
进入灵性殿堂的关键
汲取当下的力量
摆脱心理时间
消极心态和痛苦植根于时间之中
在生活情境中寻找你的生命
所有的问题都是思维的幻象
意识演化过程中的重大跃进
存在的喜悦
第四章 思维逃避当下的策略
丧失当下时刻:幻象的核心
一般的无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
他们在寻找什么
瓦解一般的无意识状态
从不快乐中解脱
无论身处何地,全然地处于当下
你生命旅程的内在目的
过去无法在你的临在里生存
第五章 临在的状态
临在不是你所想的那样
“等待”的奥秘
美好源自于你临在的定静之中
纯意识的实现
救世主:你神圣临在的现实
第六章 内在身体
存在是你最深刻的自我
超越字面的含义
找出你无形的和不可摧毁的本质
与内在身体联结
通过身体进行转化
有关身体的训诫
在体内深处扎根
进入内在身体之前,请宽恕
你与未显化状态之间的联系
减缓表老的过程
加强你的免疫系统
让呼吸带你进入内在身体
创造性地使用你的大脑
倾听的艺术
第七章 进入未显化状态的大门
深深地进入你的体内
气的源头
无梦睡眠
其他的大门
寂静
空间
空间和时间的真正本质
第八章 开悟的爱情关系
随处进入当下
爱与恨的关系
沉溺上瘾和追寻圆满
从上瘾到开悟的爱情关系

章节摘录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我就是那位没有任何东西可给你,却要求你打开箱子看看的陌生人。我不是让你像这则寓言里的乞丐一样看什么箱子,而是叫你往一个更贴近你自身的地方看:你的内在。我能清晰地听到你说:“可是,我不是个乞丐呀。”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也就是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刻而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们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或爱情所残余的欢乐或满足,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这些东西,而且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开悟”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一些超人类成就的玄学,但是,它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与存在合一的自然状态。它是一种与不可衡量的、不可摧毁的事物相联系的状态。几乎矛盾的是,它其实就是你自己,然而它比你更为伟大。它找到了超越你名字和形象的真正本质。如果你不能感觉到这种联系,你就会有一种你与你自己,以及你周围的世界分离的幻象。你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到自己就像一个孤立的碎片。然后,你内外部的恐惧、冲突和矛盾也随之产生。我喜欢佛陀将开悟简单地定义为“受苦的终结”(the end of suffering)。在这个定义里没有超人类观念的存在。当然,作为定义,它是不完整的。它仅告诉你开悟的否定性定义:受苦停止。但是,当没有受苦存在时,还剩下什么呢?佛陀对此沉默不语。他的沉默意味着他自己也没有找到答案。他下了一个否定形式的定义,所以你不会认为开悟是一个超人类的成就或不可达到的目标。尽管这样,绝大部分佛教徒仍然没有体会佛陀的苦心,仍然相信开悟是为佛而准备的,而不属于他们,至少在此生中不属于他们。关于存在(being)这个词,你能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吗?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个生命”(One Life)。然而,存在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它不仅超越而且还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形体之内。也就是说,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你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别试着去掌握它的含义,别试着去理解它。只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才会领会它的真正含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就会感觉到存在,但是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领会它的真正含义。对本体的觉知的失而复得,并保持这种觉知状态就是开悟。当你谈论存在时,你是指上帝吗?如果是这样,那么你为什么不直接说呢?经过上千年的滥用,“上帝”这个词在意义上变得很空洞。我有时用“上帝”这个词,但极少这样做。这里的滥用指的是人们在从未理解这个词的真谛的基础上就自以为是地去运用它,像是很了解它的样子,或是极力地反对它,好像很清楚他们在反对的究竟是什么似的。这种滥用就引发了可笑的信仰、结论以及自大的幻象,比如:我的或我们的上帝是唯一的真正的上帝,而你们的上帝则是假的,或如尼采说的“上帝死了”。“上帝”这个词已经成了一个封闭的概念。当人们说出这个词时,他们就会想一个形象出来,也许不会是一位白胡子的老人,但是仍然还是一个置身于你之外的人或是物,同时不免是个男性或雄性的形象。“存在”或“上帝”或其他任何文字都不能诠释这个词背后的无法言传的意义,所以重要的是这个词对你体验你内心的存在是一个帮助还是一个障碍。它所指向的是超越它本身意义的先验的现实,还是它太易于理解,而成为人们一种信念或一个偶像呢?和上帝一样,“存在”这个词也没有解释任何东西。然而,存在是一个开放的概念,这是它的优势。它没有将一个无限的、无形的东西缩减成一个有限的实体。人们不可能构成关于存在的心智意象,也没有人能够宣称他独自拥有存在。它是你的本质,只有当你感觉到你的存在时,你才会立即领会它那个“我是”的真谛。所以从“存在”这个词到体验到你的“存在”,只是小小的一步而已。体验这种现实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认同于你的思维,它使人们进行强迫性的思考。不能停止思考是一个可怕的烦恼,由于几乎每一个人都遭受着此种痛苦,而我们又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这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种不停的思维活动使你无法到达与存在不可分离的内心的宁静状态。同时,它创造了一个假的自我,不断放射恐惧和受苦的阴影,在下面的章节里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个话题。哲学家笛卡儿认为,在他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时,他已经找到了真理。实际上,他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将思考视为存在并且认同于思考。强迫性思考者(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是)活在一个分裂的状态——一个充满了问题和冲突的疯狂而复杂的世界、一个反映了我们大脑越来越分裂的世界。开悟是一个圆满的境界,合一而和平的,与生命以及它所显化的世界合一,同时,与你最深的自我的未显化的生命,也就是存在合一。开悟不仅是痛苦和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也是思考的终结,这将会是一次不可思议的解放!思维认同创造了一连串阻碍所有真正关系的概念、标记、意象、词语、判断和定义。这些东西介于你和你自己之间,你和其他人之间,你和自然之间,你和上帝之间。就是这些思维创造了一种孤立的幻象,你与其他人完全分离的幻象。你忘却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在我们肉身表相看来是与众生分离的情形之下,你其实是与万物合一的。当我说“你忘却了”,我指的是你已经无法感受到“合一”这个不证自明的事实。也许你相信它是真的,但是你无法感觉到它是真的了。一个信念也许可以被遗忘,但是,你一定要亲身验证它,它才能真正的解放你自己。思维已经变成了一种疾病。当事情失去平衡时这种疾病就会发生。比如,体内的细胞分裂和繁殖本身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当这个过程不顾整个有机体而持续地快速增生时,我们就会得病了。注意:如果思维被正确利用的话,它将是一个超强的工具,但如果利用不当,它的危害则相当大。准确地说,你不是错误地利用你的思维——通常不是你利用它,而是它在利用你。这就是疾病。你认为你就是你的思维、你的大脑,其实这是一种幻觉,这个工具已然控制了你。我不是很赞同你的说法。虽然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常常漫无目的地思考,但是我仍然利用我的大脑完成了许多事情,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做的。你能解答一个填字谜语或制造一颗原子弹,并不能说明你利用了你的大脑。就像狗喜欢啃骨头一样,大脑喜欢思考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它要去玩填字游戏和制造原子弹的原因。你或许对这两个活动都不感兴趣,让我这样问你吧:无论何时,当你想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你能做到吗?你找到了停止思考的那个按钮了吗?你是说完全停止思考吗?不,我做不到,一两分钟或许还可以。那么,就是你的大脑在利用你了。你无意识地认同了它,所以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它的奴隶。这几乎就像你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它所俘虏,所以你认为思考问题的这个实体就是你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思考者。认识到这一点能使你很好地观察这个思考者。在你开始观察这个思考者时,一个更高层次的意识就开始被激活了。然后,你会开始意识到有很大的一片超越思想的智性,思想只是这个智性的一个小方面。你同样还会认识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情,如美貌、爱情、创造力、欢乐、内在的宁静等,都是来自于大脑之外的。你开始觉醒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书市里找到的这本书,那种感觉无法形容,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可能每个人都在思考但无法解决的人生问题,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关于开悟,关于快乐喜悲的来由,关于超越思维的局限等等……买书的当天就推荐给了几个爱书的好朋友。这本书对心理上的研究讲得比较深,但每看一次又会有种不一样的领悟。——fisky《当下的力量(新版)》是我一生都要读的书,也是我经常翻阅的枕边书,更是很少能让我买两本的书。——jierui66《当下的力量(新版)》是一本启迪心灵,开启智慧之书。同时也可以说是一本救赎的书。它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小我”向“大我”走近。让我生活得自在、开心、快乐……也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自我的源头。面对生活时,我多了些定静和平和。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也是心理学实践的书。我一连购买了三本,送给了我的家人,希望他们也能受益!——juliachen_72很静的一本书,关于自我,关于生命,关于痛苦,关于专注,关于实现的可能。很耐看的一本书,读读,想想,喜欢时光与它沾上边,不管以后的自己会怎样,看过了也会进步一些,。离自已想要的状态近一些。——小陈刚翻几页,就发现有很多触动,比如停止思维,妙极!——hnloop这本书是在完善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路标。这是一本需要读很多遍的书,如果你读完后再有所行动,你的人生会因此有所改变。请记住“做”比“想”重要。———horacefang这本书真是难得一见的好书,感触特别深,起初看的时候看 不懂,后来多看了两遍,真的很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真 的不错,它让我发现自己的小我,还有痛苦之身,学会在临在的 状态下,来关照自己。真是好书呢!反正帮助多多。——dream.6666

编辑推荐

《当下的力量(新版)》:《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200多万册!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之书!心理咨询师、台湾畅销书作家、原知名电视主播张德芬小姐撰文推荐! 阅读《当下的力量(新版)》的过程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下的力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我是看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然后再买这本书的,感觉这本书比“遇见”更深刻,现在在读第二遍了,若对身心灵类书籍感兴趣的朋友,这本应该是值得一看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   这不是适合每一个人读的书,他只适合有一定阅历,并在人生中经历了痛苦、迷茫、挣扎、彷徨,而自然而然的一直在苦苦寻求答案的人来读。但这本书也并没有给出答案,这本书只给出了指向答案的路。但这已足够了。所以需要有悟性的人才能读懂。这是一本真正的“开悟”的人写的书。
  •   作者第二本书《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我已阅读了60%,感觉非常好非常好。对我非常受益,对我来说较其他的灵修书籍更让我直接受益。我认为只有完全的觉悟者才能用如此简明的现代语言,陈述人类痛苦的根源以及解脱之道。等我看完了《新世界》,我会阅读《当下的力量》。据说作者只出了两本书,《当下的力量》网上有下载,可以搜索。好的书,读者是不会满足于对着电脑阅读的。
  •   内质中有着一种悲观与喜悦抗衡,常常打搅了当下。 悲伤时放声哭,喜悦时唱首歌,作为心情的打点,却没有压抑情绪,反而压抑了性情。喜悦时我们总能挂起简单的笑容,对一切满怀信心,踌躇满志,以至于忽略一些情致,唐突了当下,又落到悲伤的境地,殊不知那一些或平常或悲观的心才该得以重视;悲伤时放声哭也许不是最好的方式,有限的生命为何挥洒那么多珍贵的泪水,我们为何而悲伤,我们对过去的追忆与未来的畅想只能徒增忧郁,我们活在当下,过去和未来只是时间的假象,所以,重要的并不是喜悦时会歌唱,而是悲伤时唱首歌... 做过的事有时记不得,说过的话有时忘记了,往往不是忘记了,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说什么,往往也不是记不得,而是曾经的“当下”处在于过去和未来的对话中,而遗失了自我,丧失了自我,自己的所说所做等于吃醉人的谵妄,等到意识苏醒,等到一切事毕,感觉上很累,精神上很虚,那虚伪的忙碌最能让人丧失信心,继而对生活以轻视,对生命已无望,便也纵容了自己,悲伤了自己。 有着太多相似的记忆,有着太多相像的经历,又有着让我始终应接不好的“当下”,让我更深的确信,人有着双重意识:一重就是对待事理时直观的反应与应答,常常是一种惯性思维模式,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另一重意识便是最本质的自我,是思考着,寻觅着,感知着当前的事物,对当下深深的触摸与作为… 有了惯性我们不能没有准备,入世...并不代表丧失了本质,我们沉沦也好,迷失也罢,总不能丧失一些内在,我们注定不能完美,我们可以失去,我们可以存有瑕疵,但我们不能不接近完美,不能不获得,不能不对失去有着一种愧疚,否则便成为了真正的沦落。 人不可能处处机警、时时机警,让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师出有名”,过于充实过于饱满会把人变成不断充气的气球,最终膨胀的爆炸。然而太过做作的行为只能充作悲伤的筹码,那伪饰的信心如诬陷他人的谮言般终究会被现实所戳穿,不是误导了大众,而是蒙蔽了自己... 肯定的说,蒙蔽了自己的人也并不是毫不可取之人,最起码是一个肯思考、有头脑的人,只不过他们在思考的同时却没有停止当下的形为,以致于用弥补过去的方法、对于过错的补救用在了具有创造性意义的现在,使得过去,以及未来的“过去”始终处在一个“恶性”连锁中。 一个不羁的灵魂需要一颗安静的心。 要学会独立思考,要自私的学会只顾“当下”。 从现在开始,深呼吸… 你是否意识到你现在做什么?你是否感知到你现在应该做什么? 你是否觉得你遗忘了什么?你是否觉得你一直处在游离状态? 你是否会有一种情形,你一直写一个字,会让你对这个字变得陌生,变得别扭? 这一切熟悉的陌生,陌生的熟悉皆因我们太过恍惚,不够专注。也让我们失去了太多,陌生了太多。 生活在别处------思考 生活在当下------作为 生活不可能既在别处,又在当下,否则便误导了思考,也打搅了当下。 从 ‘当下’ 始,让我们昂起理智的头,举起现实的手,挽救那因不曾察觉而悄悄流逝的点点生命。 阅读更多 ›
  •   这书绝不是什么励志书籍。看了这本书确实有种顿悟的感觉,好像以前读的《老子》、《庄子》等书都融会贯通了。开悟这种精神状态从春秋战国到宋明两代,很多中国的思想家都描述过,佛经中有提到,而且所描绘内容都相似,国外也有不少记载,所以肯定是真实不虚的。这本书可能是这个主题中最浅显朴实的著作了。购买价格:满50元赠书。
  •   看了这么多人对此书有这么好的评价,我忍不住也要说几句,希望对有兴趣的朋友有些帮助。 首先,这本书的书名是一句励志的话,可是当我读过之后,才发现书的内容并不是完全励志型的。书的翻译水平个人感觉一般,我看了不下三遍才感觉多少理解了一些,跟有些朋友说的一样,翻译的有些故弄玄虚的感觉。如果你是想找一本励志类的书,借助读者来告诉自己当下的重要性的话,我觉得就没有必要买这本书了,因为我当初就是错把这书当成励志书了。当然,如果你是如作者所说,生活中充满了负面情绪的话,而且觉得无法自拔的话,我建议你看看这书,相对励志,他更主要体现在心灵疏导方面。 其次,作者有些观点我感觉说的过于武断,我们切不可全盘接受,要理智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的接受。所谓的开悟,个人感觉必须是建立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中,单纯的去追求内心的宁静,即使不是在逃避困难,我感觉没有必要,也不建议这么做。 再次,假如你看过心理控制术的话,个人建议你就不要看这本书了。前者同样是评价非常高的书,不一样的是,前者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掌握思维的方法,教读者运用自己的思考力、想象力。而后者,则片面的强调造成痛苦的就是我们的思维。教我们如何停止思维、思考,从而达到一种临在的状态。我觉得,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眼下时间的重要性,多思考,多行动就够了,根本没有必要刻意的去盯住自己的思维不放。 总之,这本书,我个人的感觉一般。
  •    这本书刚看到前序的时候就觉得应该很不错,正好符合我这样的人,其实它也可以被绝大多数人所借鉴,文中有一些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很不错。  在另外一本心灵修养类的书《那些过得去的过不去的终将过去》里,作者也是为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可能因为作者是来自台湾的,又是资深的心理学家,《那些过得去的过不去的终将过去》里面出现的小故事就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看着总有一种这件事就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觉。  《当下的力量》里,作者会讲一些很浅显的故事来帮助你进入到话题中来,但是作为在国内长大的孩子,好多故事都特熟悉,而中间他可能会有一些比较深奥的哲学思想,跟我们日常接触的相距略大。不过整体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书!  其实《当下的力量》本身很有说服力和震撼力,会带给你生活的全新视角。当下的现代人很需要这类书,只是往往市面上的很多书都太浮躁,一些作者本身并没有开启心灵,就开始指导别人,往往带迷路了很多人。可是这本《当下的力量》的作者,是真正的灵魂开启者,而且能量时刻都是合一的状态,所以他很认真的来分享他的感受,希望我们也能和他一样,喜悦的生活,活在当下。像《那些过得去的过不去的终将过去》的作者,就是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专长领域就是在生命意义与价值观探索、情感关系、危机咨询、身心灵整合治疗。  只有这样的作者,才能写出真正整合心灵的治愈系图书。如今好书越来越少,这本书却如鹤立鸡群,值得深读。
  •   这本书在全世界的反响就说明问题了~
  •   给朋友买的,一直想看,这次买了很兴奋,好书,值得推荐!
  •   能唤起内在的共鸣,一年前我看完这本书对朋友说:“这是一本改变了我一生的书。” 当时对书中有些内容有误解,一年后我又看了作者的《新世界》,许多误解都消除了,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
  •   感觉挺好的一本书 受益匪浅
  •   这本书我看了几遍了,每一遍的收获都不一样
  •   看不下去呀,,感觉说教意味太浓了,不适合那时的心境吧,,,,以后不知道会不会翻看了。。。。
  •   身心合一,接纳一切事物 感受自身 哪怕微小的触动都是我们无形的力量。很不错的书,静静的看 慢慢的感悟,不急不躁,自然能感觉到此时此刻的光芒和永恒。这生命是你的。。
  •   是因为张德芬书中的推荐才买的,主旨基本都很张德芬的内容相近,有种买重复的感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