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就孩子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李子勋  页数:256  
Tag标签:无  

前言

孩子是源于自然的精灵(李子勋)人类原本对世界有一种质朴的认识,是以自然本真的方式去接受自然。在儿童未曾被语言羁绊以前,自然在儿童的眼中是以自在的方式呈现的,这是远比成年看世界更加美妙,自然且丰富多彩的。生命源于自然,所以一切自然蕴涵的信息对生命都是滋养。自然是不需要儿童努力去适应的,因为它和孩子是一个整体。需要孩子适应的是人类科学与文明建立的社会与环境,尤其是城市生活与人际环境。每位家长都要认清这个事实,我们教导孩子全部的努力都旨在把孩子推向人类社会。如果人类的发展也是自然的属性与安排使然,情爱、语言、艺术、家庭、城市化……生命以一种唯美的方式表达着它的高级形式。但要算上战争、杀戮、砍伐森林、灭绝动物、化学污染等,我们是否有勇气说自己依然属于自然呢?如果人类社会早已背离了自然的安排,那么父母努力教导孩子学习话语、交际、竞争、科技,正是逐步地让孩子远离自然。客观来说,这样的努力的确为孩子在未来的社会发展带来诸多的先机和好处,但如果引导得过早、太快,有时也会让孩子冒很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他与自然隔离,身心失去自然气息的滋养,变成一个生理和心理都不健康的人。如果生命不是外星来客,人类的孩子出生以后,一定带有一种自然的知觉与感受在触摸自然,父母让孩子在成长中多少保留一些儿童的心态和知觉,也许是人类尝试回归自然的一种努力。社会现实对人类有一种异化的功能,看看机器人就知道科技发展的结果,如果不重新臣服大自然,人类会越来越生活在一种自己制造的限制里,很多科学幻想作品揭示人类未来悲惨的境遇,没有鲜花、绿树、青草,没有动物与美妙的风景,人类蜗居在科技建立的机械城堡里与自然完全隔离。开玩笑地说,应当让艺术家来领导人类,因为艺术家正是坚持自然视觉与美感的人。我们真的要让科技发展得缓慢一些,甚至知识够用了就应该把科学家冷冻起来,或者把一些科学的疯狂者放逐到美丽的海岛上,让他们赤身裸体地回归大自然,重新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每一个儿童都可能被教育成为未来科技疯子,也可以被父母塑造成与自然和谐、懂得享受生命幸福的人。本书存在一种未来和自然取向的观念,希望弥补主体教育中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那些容易被忽视,或者误导的方面。本书不会强调那些被很多学者早已说得很滥的育儿知识,因为任何信息,即便非常正确,被多次重复对人的认知也是有害处的。需要记住的是本书未提及的东西并不代表我认为不好或者无效,哪怕我对一种说法充满批评,对它说“不”也不是否定,而是旨在补充,让它回到一种对人无害的状态。并存的学习方式是我希望大家采用的,世界与生命太过复杂,没有什么说法可以替代其他的理解。读本书时一定要警惕头脑中“非此即彼”的逻辑,因为世界并非二分,不要否定原有的教育孩子的任何观念,只是把一些新想法融入其中就可以了。我在很多大中城市的“市民大讲堂”做过亲子教育的讲座,常常看到几千位父母充满渴望来听课,我很感动,在此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愿所有的读者和家长和我一起去探索一种更温和的、更贴近自然的育儿方式,让我们共同去感恩并奉献我们对自然与生命的崇敬与赞美!谢谢朋友们!

内容概要

  不少父母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时,容易忽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顺序渐进或个性需要,急切期望按照社会的模子去“克隆”一个好孩子,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会让许多孩子生出问题来。反之,如果家长过度地随着孩子的天性,有些孩子又会出现人际环境的适应不良。父母如何找到平衡?
  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几个重要概念,希望所有的读者和家长跟随本书一起去发现一种更温和、更贴近自然、更适合自己与孩子的教育方式。

作者简介

  李子勋,著名心理学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邀心理专家。《心理月刊》《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杂志专栏作家。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国内较早将心理学知识向大众普及的心理学家。是国内最受读者、观众关注的心理学专家。
  著作包括:《婚姻的烦恼》《心灵飞舞》《陪孩子长大》《幸福从心开始》《根源舞》《问问李子勋》,作品累计销量超过500000册。

书籍目录

前言 孩子是源于自然的精灵
上篇 孩子就是孩子
 引言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
 Chapter 1 孩子为何那么喜欢天线宝宝? 
 孩子的世界是美好的 
 Chapter 2 要不要给4 岁孩子报兴趣班? 
 尊重孩子的脑发育 
 儿童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Chapter 3 所有人都责怪我没带好孩子
 孩子对妈妈的依恋需要
 Chapter 4 怎样才能一步步放开手?
 勇敢飞翔的分离期
 Chapter 5 儿子这样正常吗?
 形似“癫狂”的过渡期
 Chapter 6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犯错?
 孩子犯错考验父母 
 Chapter 7 如何防范孩子受伤?
 被家长打的创伤
 Chapter 8 女儿的兴趣为什么这么广泛?
 不要固化孩子的兴趣
 Chapter 9 孩子这样发泄是否太过分?
 帮他建立内心规则
 Chapter 10 怎样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安全学习就自在
 Chapter 11 洗手都会生气的孩子
 欲速则不达
 Chapter 12 爱发脾气的儿子
 学会识别情绪
 Chapter 13爱哭闹的女儿
 情绪是一种能量 
 Chapter 14 遇事总是爱紧张的孩子
 淡化某些观察
 Chapter 15 怎样才能让他的眼泪少一点儿?
 给孩子的礼物——感恩、敬畏、宽容
下篇 孩子是家庭中的孩子
 引言 家庭与孩子的冲突
 Chapter 1 婚姻倾斜,孩子走向两极
 远离父母的孩子
 Chapter 2 母子同盟,孩子不是谁的筹码
 儿子不与爸爸亲 
 Chapter 3 孩子“牺牲自我”,弥合分裂的婚姻
 患厌食症的女孩
 Chapter 4 父母要甘当孩子成长的土壤
 对继父的爱 
 Chapter 5 是爱,还是不满?
 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男人 
 Chapter 6 父母间隐性的教育竞争
 “十恶不赦”的小孩 
 Chapter 7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环境
 抽动的男孩
 Chapter 8 望子成龙,适可而止
 关系大于教育 
 Chapter 9 为孩子减压的艺术
 口吃的孩子 
 Chapter 10 “过渡期”孩子的行为紊乱
 被强化来的病 
 Chapter 11 谁在以爱之名,牺牲孩子?
 不停洗手的孩子
 Chapter 12 孩子是家庭的另一面镜子
 强迫症的孩子
 结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章节摘录

孩子犯错考验父母孩子的犯错就像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父母需要像老师解题一样帮助孩子去分析。首先是行为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好的,先表扬他,以降低孩子的焦虑;再看方法对不对,方法不错,或部分不错,肯定他,让他知道部分行为还是被认同的;最后看结果如何,错误怎样形成。孩子也许开始以为自己是对的,父母需要告诉他任何行为不仅需要自己的满足,还需要别人的认同,要得到认同,就要遵守共同的规则,告诉他通常有哪些处事的规则。通过这样的教导,孩子很快会从犯错中学到很多好的东西,同样的错误也不会一犯再犯。犯错有几种类别:一是无心之错,原因是孩子缺乏经验,对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这些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二是有意之错,有好的动机但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好心办坏事,帮倒忙,比如想帮妈妈洗碗却砸坏了一叠盘子。三是无理之错,想要发怒气、报复或攻击谁,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协调不好本能与环境的关系。只要我们提醒孩子不要总犯同样的错误,或不要去犯无意义的或低级错误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要让孩子在错误中获益,家长们一定要避免两个不好的倾向:一是父母竭尽全力来预防孩子犯错,一旦犯错又竭尽全力让孩子避免受罚,以为孩子犯错一定是父母教育不好,要替孩子受过。其实不然,再好的父母也不能保证孩子不出差错,但好的教育一定把犯错看成是教育的良机,使孩子从犯错中获得成长。二是过度惩罚,以为不管多大的孩子干了错事都是非常糟糕的事,是品行或道德问题,凡事上纲上线,把事态说得很严重,甚至不惜用谩骂体罚来纠错,使小错变成重大的心理创伤,犯错违规的冲动没有化解,而是被潜抑和深藏,成为一种心理情结,削弱了孩子的防御能力与生存能力。纠正孩子的错要先解决好父母内心的情结,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时不会那么有理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父母也是人。孩子的有些错误还会激发父母早年的心理创伤,无意识地想通过教育孩子去纠自己几十年前的错。对孩子犯错的态度常常透视出父母早年未处理好的情结,注意孩子的心理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就能避免父母的过度要求。在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遭受轻微体罚,不会形成长久的心理创伤;亲子关系不良的家庭凡事小心,一句不恰当的话,会让孩子记仇一辈子。应对错误的一般原则:孩子2岁前,父母不能责罚孩子;2~5岁,父母对犯错的教育要顺其自然,多鼓励和肯定;5~12岁,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学习社会规则和承担成长的责任;12~16岁,如果孩子外向,心理承受力强一些,对错误的批评可以引入是非观念,对内向的孩子还要多注意。对道德、良知的培养,父母不要心急,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孩子自然会变得善良与懂事。

后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结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不少父母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时,容易忽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顺序渐进或个性需要,急切期望按照社会的模子去“克隆”一个好孩子,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会让许多孩子生出问题来。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很难去质疑社会的评价“模型”是否存有不足,习惯认为是自家孩子不够好。反过来,如果家长过度地随着孩子的天性,对社会评价系统不予理睬,有些孩子又会出现人际环境的适应不良。自我心理学强调:“一粒橡树籽扎根在土壤里,不需要任何教化,只要时间足够,一样会长成参天的橡树。”这是自在生成的生命能量决定的。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自然世界与人为世界两者的区别。自在世界是按生命的自然法则来运作的,需要的只是阳光、空气、水与土壤。但只有这些在人类世界里生存还差很多,需要服从社会的秩序、规则、理性与价值观,还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和为社会价值系统付出辛劳。那么,人们如何在自在世界与人为世界间找到平衡呢?对一个复杂的、存在性的、未来导向的教育来说,有没有一些基本可循的方法呢?有没有可能孩子还足够小的时候就给予他生命中增添充沛的动力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在这里先要提出几个重要概念,一是心智的初始状态;二是每一生命时刻适时的刺激;三是如何让孩子右脑发育饱满。我个人不主张孩子有一点行为问题就跑去找医生,原因是医生在长期的医学教育下,已经形成了一些刻板的知觉模型,他会关注到孩子的个性遗传或脑生化代谢的紊乱,通过归因的方法找到证据,给予问题一个医学诊断,以此为据来治疗与观察。我讨厌医学对孩子的心理、行为、精神状态、智力、个性作生硬的分类,原因是孩子的生命形式原初是以生物学的动力为主导的,儿童行为的多样性与复杂是非常自然的。等到孩子足够大,他的生命形式看起来会以社会发展与社会动力为主导,但潜藏在内心的动力还是生物学的,或是孩子孩提时候积攒的动力在决定着。相对而言,社会学家会关注父母亲的教育、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会去讨论社会的评价系统是否适合不同的孩子。社会的建构是以忽略少数人的利益为前提的,作为补偿,社会也会为特型的孩子提供许多的优惠与照顾。当社会通过榜样的作用来带动孩子的发展时,考虑的是社会整体发展、维持、稳定的需要,而非每个孩子个体的需要,明白了这样的差异,就不要对孩子出现社会适应不良深感恼怒,对孩子的愤怒是大人的无知。心理学喜欢把孩子的问题行为归纳为个别化使然,或者是对关系特定性的反应方式,要解决好孩子的问题先要解决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关系良好的家庭,情感沟通和行为有效互动易于形成,孩子的问题也会被定义为成长的问题,家长也乐于等待孩子慢慢长大。容忍慢,是父母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素质,我们不需要孩子急切地去证明什么,慢,我们才不会错过和孩子相伴的美好时光。家庭的许多“问题”都是互相依存的,这些“问题”是经过无数次成员间的互动、重复、叠加、强化才得以形成。在这种循环互动中,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已经非常不明显且难以被描述。家庭治疗师眼里把家庭问题看做是家庭系统压力的一种释放方式,当症状被贴上青少年的某些心理行为问题的标签时,症状便呈现出一种“亲子关系现实”,它隐含着家庭内部的协调与冲突、结构与等级、平衡与失衡、交流与互动等。孩子的“症状”可通过负反馈的方式改变家庭,寻求家庭内部新的平衡。也可以经由正反馈的方式,把孩子的问题当做一种异化方式来沟通、表达、释放家庭内部积攒的紧张与焦虑,孩子的问题不仅不能促进家庭的改善,家庭的问题反而会因为“症状”而固结。当然,“症状”可能为家庭建构一种假象的平衡,使家庭成员间接获益,但这种平衡在固化家庭问题的同时也固化了孩子的症状。简单地说,家长在社会适应中出现欲求不满或内心不平的时候,容易发现孩子的毛病,自己在教育孩子试图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同时也在发泄自己内心的负性情绪。孩子可以慢慢变得像天使,让父母得到足够的情绪补偿,家庭变得和谐与快乐。但孩子的问题也可能恶化,让父母慢慢地把孩子放在重心,与社会的冲突被淡化(间接获益),家庭因为要共同战胜“症状”而表现出团结,家庭关系得以缓解。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老师的书很平和易懂,说得却是养育孩子的关键问题。没有枯燥的说教、更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堆砌。李老师的分析总是很透彻,又让人耳目一新;李老师的解决方法也总是温和而实用,他是真正把孩子当作孩子来养育和呵护的专家。    ——北京读者评价

编辑推荐

《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编辑推荐:国内第一本“未来取向”亲子教育书;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唯一出路;CCTV-12《心理访谈》节目长期特邀嘉宾,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倾情开讲;尚未出版已引发来自教育界专家、媒体、父母高度关注的重要作品;作者作品累计销量超过500000册!我们的孩子将以成年的方式生活在2030~2050,怎样的亲子教育才能真正将他们导向未来?本书存在一种未来和自然取向的观念,希望弥补主体教育中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那些容易被忽视,或者误导的方面。父母不要否定原有的教育孩子的任何观念,只是把一些新想法融入其中就可以了。

名人推荐

李老师的书很平和易懂,说得却是养育孩子的关键问题。没有枯燥的说教、更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堆砌。李老师的分析总是很透彻,又让人耳目一新;李老师的解决方法也总是温和而实用,他是真正把孩子当作孩子来养育和呵护的专家。 ——北京读者评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家庭成就孩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8条)

 
 

  •   看完这本《家庭成就孩子》,不禁对本书的作者,这个连脑门跟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智慧的中年帅大叔的家庭和孩子产生了兴趣,有这样的爸爸一定很幸福吧?忍不住搜索了一下关于他的内容,发现挺有名气,头衔包括著名心理学家、家庭治疗师、亲子关系专家等等,作品包括:《婚姻的烦恼》、《心灵飞舞》、《陪孩子长大》、《幸福从心开始》、《根源舞》、《问问李子勋》,累计销量超过500000册。能成这么多家,能出这么多书,能卖这么多册,让我们通过本书来看看作者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父母在教养孩子时往往会强制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忽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顺序渐进或个性需要,由此生出很多矛盾;而有些家长则会过度顺从孩子的天性任其自由发展,孩子可能又会过于自我、人际环境的适应不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父母如何才能找到平衡?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本《家庭成就孩子》中得到启发。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引入心理学知识,分析孩子的世界,让我们得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再指出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让父母自己领悟如何在不伤害孩子感情的情况下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以前看到书中或网上有好多小孩言语间的表现就像小大人一样,曾经以为这很有趣,看了本书才知道这种现象很可怕。孩子有自己的语言,当孩子习惯了成人化的语言,相应的就丧失了自己的语言,这不是早熟,而是缺失,是难以弥补的遗憾。童年只有一次,家长如何做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如何做到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如何做才能减少成长中的缺失?本书存在着一种未来和自然取向的观念,提出了不违背孩子的天性,顺应自然的育儿之道。比如说在智力开发的时候,要尊重儿童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要反其道而行。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几个重要概念,引导读者一起去探索一种更温和、更贴近自然、更适合自己与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是源于自然的精灵,作者的话就像一剂温补的良药,保护精灵不被父母折磨成妖精。

    家庭成就孩子,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感受人间的温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感觉自己是个可爱的存在。让宽松的家庭和合适的引导,助孩子小鸟展翅,在自由的天空中勇敢飞翔吧!
  •   从2011年开始我订阅了《心理月刊》,并通过这本刊物知道了李子勋这位中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家庭治疗师。不过之前都是只看过他发表的一些文章,没有看过他的书,这次有机会得到这本李子勋老师写的《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很是高兴。可惜书才收到就被同事拿去看,很久才归还给我,归还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妈妈评价说:“这本育儿书很好看!而且发出的是非主流的声音,特别受启发呢。”啊,非主流?很特别吗?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强烈的阅读兴趣,于是认真地阅读,看了开头几篇我就知道,这本书的书名里副标题才是揭示主题的,确实是“后现代”的亲子课,李子勋老师发出了不同于主流育儿思想的少数派声音!

    在绝大多数的亲子课育儿书都在告诉父母家长们如何养育孩子如何开发孩子智力如何培养孩子特长技能如何帮助孩子学习等等等等的时候,李子勋老师已经在思考:我们的孩子将以成年的方式生活在2030-2050年了,怎样的亲子教育才能真正将他们导向未来?并且提醒父母家长学会放弃一些既定的知识和概念,但他又一直非常温和地说明:不要否定原有的教育孩子的任何观念,只是把一些新想法融入其中就可以了。

    其实,蒙特梭利就说过:儿童具有人类所未知的能力,能够把人们引向光辉的未来,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那就应当把发展这些隐 藏的潜能视为教育的目标。在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这件事上,成人切记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或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儿童心灵有关的一切因素, 否则只会增加对儿童心灵的误解。 

    书中有许多案例,李子勋老师分析之后发出了非主流的声音。比如现在很多代表先进的育儿观念都提倡孩子出生以后就母婴分离,孩子自己睡,但是李子勋老师却有不同意见:孩子一岁以前母亲要依偎着孩子入睡,这是母亲的责任。过早制定孩子的行为规则会遭受孩子的拒绝(不长大)。还有,关于惩罚孩子,西方心理学认为惩罚会让孩子形成在亲密关系中的不信任和害怕,长大之后这种模型会泛化到对待亲人的行为当中。但是,李子勋老师却提醒读者,千万不要把这些言论当真,科学不能代表所谓个体,在心理学里面谁都是个体,书上说得都是没用的。

    书中举了很多真实心理咨询案例来说明李子勋老师的亲子教育观念,非常有参考可读性。特别是下篇“孩子是家庭中的孩子”,可以看出有海灵格的家庭排列系统的影响。这本书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育儿书!
  •   江山/文

    对那么一种事物情有独钟,对那么一种心态表露心机,这只能说明我们对它们的热爱和拥有想要去征服的欲望。回归自然似乎更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看清我们需要的东西。一直对李先生的专栏作品情有独钟,从《心理月刊》开始就陷入了一种故事之中,内敛而深邃。起初拿到《家庭成就孩子》一书,还不知道这个李子勋就是我非常欣赏的专栏作家李子勋。所以惊喜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肯发现。

    书中通过一个个孩子们的生活行为告诉我们他们想要和看到的东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孩子们的问题。一个人的成长,孩提时代是影响我们一生的重要阶段,而随着80后的叛逆与不羁,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似乎表现的更为重要。这一代的父母,经历了刻板的家庭教育,顽固的思想与封闭的环境,所以想要解脱的愿望会更加强烈。或许我们80后还没有成熟,如何去教育下一代。措手不及又无法改变的事实依然存在。所以,当我们去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们的时候,同样也是让我们自己去设身处地的感恩自己父辈的爱与温暖,理解与包容。

    孩子是源于自然的精灵,我们没有必要去改变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放手去爱或许是一种更正确的爱,我们不要把他们逼成学习的机器,成为我们未曾实现梦想的筹码。孩子只是孩子,爱有多种,但我们给予的不能太多,如果自然的话一种足矣。其实在中国的文化中,父母对孩子的喜欢包藏在一种貌似对孩子的关心中。就像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全都是因为爱你。而孩子却知道接下来的可能是要大祸临头了,由此会引发孩子们内心的冲突并难以适从。

    所以在孩子们的教育中,不要总是提及他的缺点,哪壶不开提哪壶,所以爱要有所区分。父母不要把自己内心的一种焦虑担忧通过对孩子相关行为的教育传递给他们,其实,孩子们也会有一天跟父母一样深受同类情绪的影响,甚至把担心的事变成事实。有时,越担心孩子学习不好,越关注他学习不那么理想的地方,在孩子心中会增加对学习的不自信,结果学习成绩下滑,父母担心的事情变为现实。

    爱是需要无私的付出,但付出的理由和角度要适当。父母不是孩子们的眼睛和耳朵,左右不了他们。童年有童年的美好,就像书中所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我们要重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顺序渐进或个性需要,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反之,父母应该学习更多的教育知识来应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难题,在他们的成长中不断学习,让这种后现代的亲子课教育成为主流,更好的让孩子的教育问题走近自然,贴近自然。
  •   文/落潇

    再次看到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亲子教育书目《家庭成就孩子》,真的是充满期待,在即将面对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充满精彩,也充满挑战。曾经朋友谈到自己的孩子时,惊讶于孩子对世界的失望,对未来的彷徨,对家庭的抱怨,对同学的嫉恨。我们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灵不做评价,但是这个世界已经开始变得灰暗和苍凉,环境已经告诉我们,孩子的天空不再蔚蓝。

    《家庭成就孩子》是现代亲子、心理专家李子勋的著作,无论是封面封底对他的评价,还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都足以说明他在心理学方面的造诣,对孩子、对家长,对家庭的研究和建议,更是让初为人父的我,心里充满了希望,想必这是上帝的恩赐,让我们足以相信,孩子的天空可以是、应该是蓝色的。

    蓝色的天空象征着心灵的自由,说起自由,真的应该提一下魏晋的竹林七贤,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不得不说是他们内心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然的敬畏。在《家庭成就孩子》的开篇,作者就向天下的父母说:孩子的天空是蓝色的,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孩子的模样是可爱的,总之,孩子就是孩子。这也许可以作为整本书的一个基调,后续发生在家庭中的所有故事,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论据。书中谈到很多关于孩子的天性,比如说情绪,兴趣、犯错等等,然而重要的不是他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天性,而是家长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宽松的气氛,引导孩子独立长成属于自己的性格,无论是口吃的孩子,还是身体残疾的孩子,抑或是叛逆期青春期的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才发现我们作为家长,太过天真,明知道不可以做的事情,却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

    在这片蓝色的天空下,很感谢作者让我看到了一份感动的礼物,这份礼物送给孩子,也许会让他们一生受益匪浅,那就是感恩、敬畏和宽容。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或者集体之中,和他人的相处是难免的,对他人的帮助心怀感恩,对他们的过错无条件的宽容,对自然的和谐心存敬畏,这样他们的蓝天才会更蓝。当然,这份礼物的贵重之处在于,礼物的稀有。而家庭则成为这份礼物的沃土,让孩子在第一个小社会中对生活充满希望,无论是母子同盟般的和谐,还是父子朋友般的关怀,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向下扎根,向上结出美丽的果子。

    面对孩子的笑脸,我们应该感恩;面对孩子的成功,我们应该感恩;面对孩子的哭泣,我们依然应该感恩,只因为孩子是家庭中的一部分。孩子的天空是蓝色的,蓝色也是属于家庭的。

    落潇 2011-7-17晚
  •   我越来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给孩子的教育是最早的,最基础的,最长久的。《家庭成就孩子》并不是家庭决定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也有破窑烧好瓦,寒门出贵子。贫寒的家庭未必家庭教育就不好。而家庭教育到位,更能让孩子成人,更能出人才。良好的家教能为孩子的成人成才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家庭成就孩子》这本家庭教育书籍的立足点很高,是国内第一本“未来取向”亲子教育书。1983年9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针对学校教育的,但也适用于家庭教育。我们培养孩子成人,让孩子能在未来的世界里立足,所以,不能把目光还定在现在,要投向未来。有了一个最终的目标,在教育中,才能放弃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能淡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挫折,能为了终极目标不懈努力。

    面向未来的立足点让我们着眼长远。比如说,我们不少低年级的学生家长苦恼于孩子在学校学习糟糕,这类孩子是聪明,但是懒惰,还不守纪律。我们着眼于孩子的成才,就知道,一个人爱不爱学习,并不是看学校的表现,玩不完成作业,尊不尊敬老师,而要看孩子的求知欲。眼光长远一些,那么,别紧张,还有调整教育的机会,别以为孩子就是不学习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错,有的错误或者毛病总是让我们紧张,严肃指出,严厉批评,孩子就是改不了,或者越批评越犯。大人小孩都苦恼。从长远来看,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家长一紧张,孩子就知道,就引起了孩子的高度注意,这种过度的批评反而是一种强化,暗示,导致孩子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再犯。所以,有时候,要宽容,要故意放过这些错误。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个女孩在母亲面前就口吃的问题,就是因为小时候母亲的过度批评。

    作为心理学家,他在本书中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的表现各异,如果我们能够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孩子的心理活动就能更好的应对。我们生活中总有一些孩子特别的调皮,有的甚至“十恶不赦”,大人的话就是不听。苦口婆心,打骂都无效。李子勋告诉我们,有的孩子调皮其实只是为了引起大人的关注。所以,不要恶意的去推测孩子的行为。

    有了心理学的介入,有了面向为了的目标,一些极度调皮的学生的教育有了光亮,一些被认为有问题的学生的教育有了转机。所以,《家庭成就孩子》是一本不错的教育角度的书。
  •   ——文/阳宝猪猪

    之前没听说过李子勋(后述简称“李”),但似乎李的威望和呼声均很高,于是我慕名参看他的新作《家庭成就孩子》。全书分为两半部分,前半部分“孩子就是孩子”我能看得明白,几乎都是讲述孩子是谁?亦如哲学里寻思的“我是谁?”,围绕孩子就是孩子,李阐述了很多关于孩子天性的事情,还有我们现今父母对于培养孩子所运用到的各种培育、训练、教养等门路;下半部分“孩子是家庭中的孩子”,我有些似懂非懂,懂的是明白这些事例背后的故事,李想要说明孩子是家庭的产物,很多问题的孩子不是因为孩子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家庭出了问题,才导致孩子的变化。看不明白的是我们该怎么办?该怎么做?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仅仅是夫妻关系好,家庭和睦就可以了吗?那些李提出家族历史的遗留问题,涉及到几代人的教养和成长,这些能改变得了及如何改变吗?

    全书的前半部分似乎是通过哲学的思想在分析孩子是谁?一旦运用了如此高深的思维后,反而让我读得云里雾里,最终的结论除了“孩子就是孩子”以外,也给不出第二个答案。李的这本书确实如介绍所言:存在一种未来和自然取向的观念,不论在教育还在成长中,孩子顺其自然地就是最好的,而不是将大人的褒贬言辞或者已然定形的结论强输入孩子的脑中,这样既遏制了孩子自我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同时埋没了孩子原本拥有的智慧和潜能。所以整本书其实看下来还是给了我不少启发,相比那些主流地教条主义育儿宝典,该书让我们像孩子一样不断去寻找问题的根本,而不仅关注于最终的结果或答案。身为心理学家的李,他会通过专业的案例分析每个成长段的孩子的“问题”,但在李的眼中,那些问题其实根本都不是问题,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家庭或周遭环境发生了变化,孩子会表征地反映到自己身上,作为自然的精灵,孩子似乎与生俱有成长的本能。而传统的东方教育,总是认为教育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但往往在父母一厢情愿地“帮助”和“促进”孩子成长时,却有许多自己的“不当获益”。其实孩子的成长只需要父母像土壤,供孩子伸枝拔节,而不是像套马的缰绳。

    关于孩子,究竟要怎么教育?李没有确切答案,只是觉得孩子就是孩子,合适自己家孩子成长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每个孩子都是有各自的特点,主流的教育都只是提供了一种模式化的教育方式,真正用于现实生活多少有些生硬,而对待每一个不同的生命和精神个性,父母能做的就是耐心、恒心、信心。从第二部分描述家庭的内容来看,孩子本身没有问题,大多都是家庭和家族有缺陷,才会导致这个孩子的某些“非主流”,其中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情结——俄底浦斯情结(俗称“恋母情结”),让家庭中很多母亲在不知情地情况下,让这一情结滋生,这是现代家庭中很易见的一种情形,尤其是单亲或者关系不好的家庭中,母亲将孩子作为唯一维系感情的救命稻草,让孩子在无形之中成为“牺牲品”,这点令我很受启发!另外,书中还有一句话很重要:家庭中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从和睦温馨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终究都成不了坏孩子。

    这就是我读《家庭成就孩子》中“关于孩子”的思考与受益,希望其他的读友也能各有收获!
  •   第一次读李子勋的书,真的非常好!关注孩子成长、0-18岁孩子的父母、都是,都应人手一本!除了内容的实用、好用,排版、印刷都很好,还以彩色highlight -------- 每一个儿童都可能被教育成为未来科技疯子,也可以被父母塑造成与自然和谐、懂得享受生命幸福的人-------- 本书存在一种未来和自然取向的观念,希望弥补主体教育中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那些容易被忽视,或者训导的方面。……
  •   看看当下的图书里,恐怕育儿类的知识是最受父母们喜欢与关注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父母们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恰恰体现了,当代父母的困惑是前所未有的沉重。
    这一代父母,经历是刻板的家庭教育,可是轮到自己做父母了,才发现上一辈的很多理念都不合适当今社会,我们必须要从自己的童年里抽离出来,再去掌握新的人生方向,而这一切是多么茫然啊。

    一个人的成长中,童年所带来的影响力是一生都难以改变的,而家庭内部关系的亲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孩子在父母那里潜移默化学到的各种人生经验,都必然会决定他的一生,所以看到李子勋的《家庭成就孩子》时,我是非常有兴趣去探究一番的。

    有很多父母同于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指导,往往会无意识地将上一辈所填加在我们内心上的各种疼痛又一次转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可是由于不能认清自身,也便会想当然的以为,孩子总不会比自己做得更正确,于是一代一代的悲剧在家庭中上演,只是家长们还蛮横地挥舞着“爱”的大棒,以为一切都是孩子的错。

    这本书整体上来说,其实就是改造父母自身的一本书,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爱得太偏执,爱得太辛苦。社会固然是像飞速的车轮滚滚向前,可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迷失自己,并迷失了孩子,让孩子失去了童年,让孩子在幸福面前失去了能力?

    我喜欢书中的很多观点,作者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心理专家,大量的心理案例为他的著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家庭也有着各自的矛盾,可是我喜欢作者在面对似乎有“病”的孩子时那种宽容的态度,他不认为强加给孩子一个标签是明智的,而应该深层次地去引导出孩子心中的结,而这样温柔的方法,使孩子们很容易产生信任。说到底,如果你仔细研究每一个看似有问题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对不那么融洽的父母,而要改变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这个家庭的不恰当位置。此书强调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发育,这些理念都是科学而严谨的,我非常认同,爱孩子就要学会理解孩子的世界,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而要学会在这个匆忙的世界里,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作者文笔娴熟,观点剖析得入情入理,读起来不会有枯涩感,很容易接受。

    这个社会,做父母很难,既在从众,又要独立,既在孩子成功又要孩子幸福,这样的度很难把握,稍有不慎就会倾斜自己的价值观念,我们能做的,唯有博采众长,听取百家之言,教育专家们接触得比我们多,所以我们值得去那里吸取自己想要的精华。
  •   第一次读李子勋的书,但从网上的评论来看,对于李子勋的作品大家给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读这本《家庭成就孩子》,最大的感觉就是内容非常切合现在每个家庭的实际,不是泛泛空谈。比如书中专门有一节写道,要不要给4岁的孩子报兴趣班?就在网上一直就是大家争论比较集中的问题。很多人都会说,当然不应该报了,4岁孩子的天性就是游戏,不能扼杀孩子们的天性。但如果你家里有一个4岁大的孩子,你就会切实有效的考虑他会不会因为没有报兴趣班而变得孤立,因为同龄的小朋友都在上兴趣班。他会不会因为没上这个兴趣班而比其他小朋友差一些,从而在上小学时不被老师重视,会不会影响他的自信。我承认,每个家长都或多或少的对孩子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盼他更高更快更强呢?何况现在社会的压力是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的。但更多的家长已经不再强迫孩子学这学那,重复自己小时候的苦日子。可现实就是这样无奈,不去兴趣班,连一起玩的小朋友都找不到,这样的现状,家长要何去何从?如何达到现实与理想的平衡大概是家长和孩子必须要学会面对的问题。再比如书中的另一节提到,孩子这样发泄是否太过分?现在孩子普遍脾气大,我们小时候不敢发的脾气他们现在都敢发。哭闹都是小儿科,我亲眼见过一个小孩一生气就打自己揪自己头发。孩子脾气大的成因一个是家长对他们过于关注,再一个也是家长很少动手,对孩子有求必应,过于爱护的结果。 由此,也牵涉出一个问题,家有民闹脾气的孩子,家长到底可不可以动手开打?李子勋给我们的建议相信会打消大家很多过于紧张的情绪,其实对于孩子的问题,没有什么必须的可以或者不可以,关键是要做到审时度势和适可而止。

    读罢全书,感觉李子勋不愧是著名心理学专家。他对现在孩子的各种行为的分析是建立在心理学研究基础上的,各种观点、育儿理念的提出也总是有理有据,让人信服。他在这本书中不但以孩子为本位详述了如何引导孩子改正缺点,强化优点,更是提出了家庭成就孩子的理论,这使他的育儿观点更具有了其他作家所没有的先进性。人们总说孩子是家长的缩影,在幸福家庭成长的孩子,缺点一定会比不幸福家庭成长的孩子少,而且容易改正。现在家长总是买各种各样培养孩子的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想孩子走自己过去的路。但家长们没有想到,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我们常说熏陶,常说家族传统,一个优雅、高尚的家庭,孩子看父母的待人接物,就能学到很多道德、气质上的东西。反之,一个从冷漠、低俗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即使日后有了很高深的学问,也难保在极端情况下再现家庭熏陶的本色。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家庭,但我们可以努力做最好的父母,给我们的孩子最有益成长的家庭。这其中会涉及到很多改变,也许这些改变和限制会让我们崩溃,但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我们要鼓起勇气创造崭新的生活。
  •   这是李子勋老师的新作。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是儿子在学校里面很不顺利的日子。老实讲,这两个星期以来,我们的压力还真有点大。
    李老师的书还真有解惑的作用,尽管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至少让我知道作为一个妈妈,最重要的事情是耐心,耐心和耐心。
    我一直觉得现在这个社会的整体环境,教育体制,以及学校对孩子的成长都不是很有利,当然也包括家长自身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家长在困惑的时候,没有很好的途径去咨询。所以,李老师这样的书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同时,我也发现有一些爱看书的家长,拿着书上说的当圣经,生搬硬套,好像自己的孩子找不到问题就更恐慌。
    事实上,我们要相信自己做父母的本能,尽管我们的成长不够完美,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瑕疵,但是,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我们呀,我们是人,不是神。同样,孩子也只是孩子,能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目前,是最困难的。甚至于我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像孩子一样长大了。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分享了李老师的一些咨询案例,不仅可以让心理咨询师成长也可以让家长学会如何区分合格的咨询师。
    教育不是一本两本书能改变的,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做到的,不管大的环境什么样子,不管教育理论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要立足于我们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按照书中写的去做,真的需要父母有很强大的勇气和力量。
  •   非常喜欢李子勋的书,他出版的每一本书我都买了读了,都感觉很好很深刻。有关于家庭的,有关于人生的,有关于教育的,尤其喜欢这本书。     书还是用李子勋常用的问答,来展现出来的。这也是李子勋最擅长的方式了。李子勋的每本书都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论,都是一篇一篇的问答,每本书都是这样写出来的。回答问题的书浩如烟海,但是我必须承认,李子勋是回答问题的高手中的高手,从对方几百字,甚至不到一百字中,李子勋如同一个高明的侦探,从你不留心的点滴中,就一下找到破案的重要切入点,然后分析得让你心服口服。     这是一本讲家庭教育的书,书的名字起得很一般,放到家教书当中绝对会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书一下就淹没了,但是只要你肯打开,你肯看上两页,你一定会被李子勋所吸引。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爱,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孩子,爱就是无限的了解孩子,可是教育最大最多的问题往往就是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孩子。不要以为了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解是建立在很深厚的理论基础上的。其实教育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学,了解了孩子,然后采用什么方法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     如果你想了解你的孩子,那么真的应该看看这本书,这是我看过的几百本家庭教育书中,最有价值的一本。     李子勋首先就讲述了家庭教育的困难,人能不能客观地感知这个世界?人能不能客观地感知自己?人能不能客观地感知我们的孩子?这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所有的感知都是主观的,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之上的。如果我们不能够客观的认识我们的孩子,那么李子勋说,我们就不得不相信孩子比我们更知道他们自己。这也是全书最重要的观点,这也是李子勋观察孩子的起点和假设。当你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多么大胆有多么伟大的假设。     除了这个假设,李子勋还假设,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这样孩子的成长才有意义,还要假设人和人之间是友善的,最后要要假设我们的孩子是可爱的,无论他有什么缺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本身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有了这写假设,我们才可以开始我们对孩子的教育。     从科学的角度看,或者说用李子勋告诉我们的角度看,很多问题都发生了变化,比如我们天天听到的都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李子勋说,孩子成长越慢,他的心理结构越坚强、越稳定。     孩子小时候犯错误,是因为孩子需要对所有的情绪,快乐、痛苦、悲伤、骄傲、自满、受挫、爱恨、愤怒、对抗、仇恨……作预演,留下印痕,以后要从中获取管理这些情绪的经验。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家长也都是不同的,一个家长按照自己成长的经历去培养自己的孩子,肯定有自己的道理,想法书上的东西往往水土不符。其实我们人类无论多么聪明,当我们面对大自然的时候,都必须感觉到敬畏,我们了解的,我们认识的往往都是冰山的一角,爱要求我们无限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又必须承认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彻底了解我们的孩子,所以有时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我们最好的办法。
  •   从2011年开始我订阅了《心理月刊》,并通过这本刊物知道了李子勋这位中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家庭治疗师。不过之前都是只看过他发表的一些文章,没有看过他的书,这次有机会得到这本李子勋老师写的《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很是高兴。
  •   又遇见好书,只见书签夹得花花绿绿,很有些愉快的感觉。
    这本书分前后两部分,虽然第二部分运用了多种心理学和家庭治疗师的专有词汇,但因为作者想表述的每一个主题都有一个案例进行实例分析,所以理解起来没有太多难度。我想这是我目前看到的家庭教育书籍中既专业又好理解的典范之作。

    第一次接触李子勋的书,带给我莫大的惊喜,大叹: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为从前多看的是外国育儿理论充斥的书,如李子勋所说理论再精准都要因人而异。所以自古就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本书虽然理论性很强,但这些理论都是易懂的,真正揭示了问题内部的道理,让看书的人能找到教育出现问题的脉络,以便自己分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时,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再配以理论的扶持,使方法看起来具有可行性、操作性、成功性。比如面对孩子依赖,作者给出了两种方法,第一个是妈妈收拾书包,故意落下一样,但把它放在显眼的地方,孩子稍加留意就可以看见。让孩子去纠正妈妈的错误,孩子会对自己产生信心。另一方法是检查孩子作业,故意漏掉错误,让孩子接受学校老师的批评。

    我一向不赞成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然后让孩子改过来的学习方法,这样会造成养成孩子依赖、孩子不会发现错误、老师无法检查课堂教学成果的诸多问题。所以正确的检查孩子作业的方法是:步骤一、当天写完作业,帮孩子检查,发现错误但不指出孩子错误,再让孩子自己检查,自己发现错误改过来,没发现就放在那。步骤二、老师批完作业返回后,把老师找到的错误督促孩子改过来。步骤三、家长有意识记录孩子所有错误,总结原因,从是不认真还是不会,哪种类型题错误最多等方面进行罗列找规律总结。步骤四、找到问题所在,进行专项练习;如果是听课质量问题,一定要与老师进行沟通,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训练。

    作者对中国教育的观点很新颖,看了这本书我才理解为什么书名出现了“后现代”几个字,与时下流行的教育理论书籍不同,本书颇有些“特立独行”的味道,却又特得巧妙,独得在理,读后能深入人心,虽然理论与现实总是有差距——比如大家都知道要给孩子自由,小学生最重要的不是成绩,但是当我们深陷成绩泥潭的时候,又有几个家长能真正坚守住教育低谷,坚守住信念给孩子宽松的空间呢?所以,这样的书适合家长没事就翻翻,做坚定信念用。

    本书会对大概0—18岁的孩子都有所帮助,尤其是那些问题孩子,本书列举的诸多案例会让有这样孩子的家长找到一块也许能能救命的浮板;而对那些中等和尖子生孩子的家长是一个触动,爱自己的孩子吧,改善家庭环境吧,好的家庭环境比好的教育重要,也更管用。
  •   一直关注李子勋,如果《说陪孩子长大》让我明白,孩子的童年不可复制,作为父母要谦虚,你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不科学的,那么《家庭成就孩子》不但使我看到了李子勋的不断深刻,更使我认识到,家庭,为人父母恪守人性,尊重科学,宽容孩子,理解孩子是多么的重要。为什么我的孩子成为这样而不成为那样,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你可以给他生命,但是你不能给他人生,为人父母能做的,就是用我们的宽厚,理解,人性的温暖,引导,孩子,给孩子创设环境,耕耘好一个有爱,有温暖的家庭,我们的幸福,孩子的幸运。
    做父母,就坐孩子生命中的贵人,李子勋,是为人父母者的贵人。
  •   李子勋一直是我很欣赏的心理医生,看过很多期他的节目,央视的《心理访谈》。书一拿到我就赶紧看,内容非常好,让我知道自己那些地方做得还不好,让我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很多地方都是对了,很是欣慰!我赶快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个有孩子的家长!后悔买的晚了,还要把李老师其他的书买回来看。
  •   李子勋是我最欣赏的一位心理咨询师,他的理论和观点很现代,而且不偏激,看过很多他的节目和书,从他的言语中看出对人的尊重,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专业拼命挑别人的毛病。

    本书中他写道,只要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适当的调整一下,就能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学校照顾不到的地方家长能及时发觉并且给孩子以帮助尤为重要。这些观点我很赞同,那些抱怨现有教育体制以及想全面推翻现今教育制度的观点或左或右,都不如本书的观点实用而有效。
  •   最近育儿方面的书读得较少,没有孕期那么疯狂。一切皆因读了大量书籍之后,有一个感觉就是:这些书大部份都可以不读。养孩子最重要就是正确喂养和陪伴。也感觉育儿的书太泛滥了。

    李子勋这本是我前天在他的BLOG里读了一小部份决定马上买的,昨天一送到就花了几个小时读完了。感慨良多。我能很快的把这本书读进去,可能是:我一直很推崇类似的育儿理念。之前自己找不到一些有说服力的的东西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看到这个书的“自然”取向就感觉是一种支持吧。他的成长观点和华德福的有点类似,都是人在自然里成长,人的灵性和创造力需要在自然里成长。也和蒙氏的一个观点“精神内核”相似都认为孩子就像小种子一样有他独立成长能量。但这本书最震撼我的是关于家庭能量的一些信息。

    今天早上醒来,心里还在不停的思考着和能量有关的问题。我自己其实也一直知道,一个家庭想要过得健康和幸福,家里各人的能量应该平衡。任一个人或是拥有的权限或能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能量流动的不畅通以至以某个人的某种病态显现出来,而这最常见的是通过孩子的各种毛病表现出来的。似乎很多东西一下子我又明白很多了。

    书的后部份,我感觉他似乎是用了家庭治疗的培训资料,不过也没事了,反正还挺好看的。
  •    “生命源于自然,人类出生以后,保留着带有自然的知觉与感受,在未被人类文化、语言、价值体系影响之前,孩子是以自然的知觉在感知外部世界……很多知觉的模型早就蕴含在生命体系之中,在大自然信息的引导下从生命内部去唤起生命的智慧…… 
    “我们一直在在人文与社会范畴去思考让幼儿更快地适应环境,让孩子早早地接受早教智力开发,这些教育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却不一定增进智慧……
    不管我们如何去做,都不如带孩子回到自然,让生命系统从最古老的状态开始循序渐进地发展……
    这是我最近看李子勋的《家庭成就孩子》一书,体会较深的一点文字。自然教育,是一种慢的教育,是我想要去探索的一种温和的、人本的育儿方式,在纷繁宠杂的教育理念里,我们易被社会各种思潮的左右,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适合自已宝贝的教育?
    ……
  •   非常喜欢李子做的心理访谈,看着李老师温和的语气,给来访着娓娓道来,让人听后拨云见日,心中的谜团一层层解看。也非常喜欢李老师写的书,只要是他的书那是一定要买的。看了这本《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学到很多以前未知的东西。
  •   李子勋的书我买了好几本,几乎都是一口气读完,非常喜欢,喜欢他富有人性的角度,不是以权威道貌岸然的态度,包括婚姻,亲子教育,心理等问题,都是值得现在的夫妻父母读读的。
  •   看过很多家庭教育书籍,个人感觉李子勋的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心理学家的专业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本书既有学术理论,又有实战经验,在很多方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让家长抛开虚荣和浮躁,耐心感受、陪伴、等待孩子长大,读后很受启发。
  •   正如作者所说,家庭成就孩子。看过这本书,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益,而且对于年轻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问题也有了答案。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调整心态,一起营造家庭教育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动力。
  •   书上的问题不一定每个家庭都有,但获得那些观念对孩子成长是非常好的。
    支持李子勋!认为他是目前中国最棒的心理专家。
  •   一直很喜欢琢磨家庭教育问题,自己的,和朋友们的。也一直是李子勋的忠实观众,在心理访谈开播的头十年熟知并钦佩李子勋老师的。结集看李子勋老师的分析案例真是过瘾,让我找到了如饥似渴的感觉。
    家里来了带孩子的一家人,迫不及待地就送人了。自己又买了第二本。
  •   李子勋-----陪孩子长大,家庭成就孩子,父母必读
  •   不愧是心理学专家。现在的许多年轻父母不太认可自己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是又缺乏经验,这本书很很好解释了孩子的心理活动,深受启发
  •   本书弥补了主体教育中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那些被忽视,或者误导的方面。
  •   李子勋是心理专家,娓娓道来,与你一起为孩子撑起未来。
  •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从一个健康向上的家庭走出来的!家庭环境就是造就孩子的重要条件!支持李子勋的理念,不断学习中。
  •   拿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一下午看了半本,爱不释手!该书以案例的方式,从孩子的幼年期到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都做了很切实际的辅导,总感觉读不够。真希望能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就能读过这本书该多好啊!可以避免很多家庭教育的不足。不过,现在也还不晚,青春期是个多事之秋,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推荐更多的父母尽早能读到这本书。
  •   <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李老师的书几乎都有
  •   教育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教的形式,说的太好了。作者针对孩子的各种奇怪行为和现象,就其心理根源进行阐述和解释,让人茅塞顿开,因此减轻父母的焦虑,不错。
  •   我是听完李子勋老师的演讲后迫不及待的买下这本书,李子勋老师的亲子教育理念十分新颖和前卫,我相信这本书可以解决我在教育孩子中的许多困惑!
  •   从杂志上看到这本书,觉得很好。拿到书不过一两天就看完了,该书从科学角度阐释亲子关系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教会为人父母者用新的观念看待和教育孩子的各种行为,和孩子共同成长,是本非常有用的书!
  •   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另一本让我一口气下来的就是《家庭成就孩子》,值得推荐。
    这本书也是在李子勋老师的博客里介绍才知道的。
    前面几本书《陪孩子长大》《婚姻的烦恼》也是一口气读完的。
    李老师的书值得看。
  •   因为李子勋是心理学家原因 才买的这本书 还可以 应该说有帮助 当然我们也不能全靠书本养育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
  •   通过《心里月刊》的“问问李子勋”专栏认识的李子勋,很爱看他作为心理专家为人答疑解惑的文章,只是遗憾其中关于育儿的文章太少。在当当网上看到李子勋的育儿新书,毫不犹豫地购买了。虽然现在尚未读完,但是很喜欢每晚看一篇或两篇文章,很受益!
  •   前几年从中央台的心理访谈节目中,知道有个叫李子勋的人,斯斯文文,一副学究的样子,作为节目的金牌专家,与杨凤池互为瑜亮,深深地吸引了很多观众和心理学爱好者。从此,凡是李子勋和杨凤池的书,我是必买的。
    以前主要是看西方的心理学著作,因为中国太缺乏优秀的心理学专家了,还好,有武志红、李子勋、曾奇峰、朱建军、杨凤池、施琪嘉等等心理学专家,为中国人奉献了不少中国的心理学书籍,虽然大多数的理论是来自西方,但究竟与中国的传统和现实有了更紧密的结合,让我们感觉到心理学不再是遥远的西方的产物,与我们的生活贴得更近了。
    从各个中国专家的书籍中,可以看出有很多中国痕迹,这也许是专家们的良苦用心,也许是他们尝试心理学在中国的应用和结合,也许是他们为在中国对心理学有所发展而努力。。。反正,从李子勋老师的文章中明显地看到了这种痕迹和努力。
    支持李子勋老师!!!
  •   这是我看过的最系统的教育类书藉。不愧是一直从事心理节目大师的作品,看了这本书,原先很多困惑我的问题都解开了。比如,某方的教育在哪个阶段,到什么程度,这些在他的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这本书把教育和心理学结合起来,让你有想有不到的收获。看书还是要看经典,那些市面上的教育类书藉真是拔苗助长,极尽功利。希望所有的父母都来读读这本书。
  •   和那本《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一起买的,都看完了,纠正了自己不少错误认识
  •   过去看过李子勋的文章,感觉到一缕清新。今天第一次读他的一本书籍,让我欣喜异常。这本书解读了当代亲子教育中的根本问题和解决方法,让我看到了一个顶尖家庭教育治疗师的真正内功。
  •   终于买到了李子勋老师的这本《家庭成就孩子》,仔细读来的这一个星期,受益颇深,尤其是一些方法性的东西,很实用。对于家庭关系以及孩子的教育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买了这本书,从头看到尾。本书从一个心理专家的角度对孩子发展中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与解读,帮助家长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交流、相处。“望子成龙”心理的成因,如何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的新一代独生子女,各个方面的指导都有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受益非浅。
  •   我是一位孩子的母亲,看过一些教育孩子的书,也看了李子勋的几本,但看了这本后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感到过去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误区。
  •   李子勋老师的书都有看过,很赞同他的理念。感受孩子,而不是理解,是这本书,也是家庭教育的宗旨。
  •   简单易懂,实用有效。李子勋应该多出点这样的书。无论孩子多大的父母都应该读一读。推荐。
  •   我们大人认为的孩子出现的种种反常行为,其实都有根源,而根源就在父母身上。所以,如果父母不能正确清醒地认识自己,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孩子问题。还记得书里的一个观点,“有效”比“正确”更主要。确实,就拿我嫂子来说,跟她谈及孩子的教育,她总是理直气壮,因为从理论上说,她的观念和行为总是正确的,但落实到她孩子已经比较明显的问题上,正确的理论和行为却没有出现积极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考虑效果,因而任你怎么正确,终究“无效”——真想把这本书介绍给嫂子,但总是正确的她能看得进去吗?
  •   李子勋老师的书很好,已经买了很多本,认真看过之后,心灵很受启发,逐步使学到的方法用到生活中,很实用,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又很容易操作,谢谢李子勋老师分享他的成功,使我们这些刚踏上心理学之路的学生,有路可循!心理老师是一面镜子,通过他你看到了自己!
  •   一直很喜欢李子勋。看过他做嘉宾主持的《心理访谈》。不管是做嘉宾主持,还是写书,他会非常细心地为你考虑。永远是谦和的,考虑全面的。不囿于书本,也不囿于经验,承认你的独特性。非常有人情味非常细心非常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家庭治疗专家。
  •   这本也是,冲着李子勋老师来买的一本书,准备送给朋友的,自己先忍不住看了看。李老师真的很厉害,这本书很有意义,在这里推荐给有孩子的尤其是年轻的父母,大家不妨看一看的。
  •   整本书看完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子勋的三个假设: 第一,我们要假定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第二,我们要假定人和人之间都是友爱、互助的,使孩子拥有美丽的心灵。第三,一定要帮助孩子建立这样的假定:他自己是可爱的。 假如我们用一种问题视角去看世界,会把世界看得很糟糕;若用美好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就会很开阔。家庭中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当我说上班烦死了,太累了,儿子也会不自觉中说学习作业太烦了,如果我说这世道太黑暗了呢?
  •   原来从中央台的心理访谈节目认识了李子勋,他的话语总能直达心窝,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心理师,这本书读过也受益匪浅
  •   看过李子勋的心理课、亲子课,感觉非常好,便买来他的书读。书里的内容很严谨,科学性强,很能信服人。
  •   喜欢甚至崇拜李子勋 更喜欢看他的书。在教育理论纷繁杂芜的今天,李子勋的理论或如一泓清泉,让人一品甘甜。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去生活就够了。
  •   我和如既往地推崇和喜欢李子勋的书,他以接纳不确定尊重孩子的个性,视个性为天赋,认同非主流与主流相互住在的态度对等每个优秀上帝的精灵---孩子。写得很好,很通俗。每个家长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即使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也值得一读。
  •   李子勋的书我是必买的,因为他的思想很有前沿性,思路很开阔,会给你看问题的不同一面。他是心理学专业的专家,心理督导师,个人对他很认同。
  •   可以说李子勋的书都值得一读,有孩子的人就更应该看一下,并且尽可能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看,孩子都7.8岁了再了解,收获会少很多*让孩子象孩子那样长大,相信孩子比我们更知道他自己,幼稚才是人类在自然中真实的状态,不必过早的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
  •   一直关注李老师的书,看了这本新书,在育儿教子方面确实解除了我的许多困惑;关键是在陪孩子成长的心态上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很值得推荐的一本心理类的作品!
  •   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 纸张很好 还没看哈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这些话我们耳闻能熟,看了《家庭成就孩子》这本书后,我真正地感受到现在孩子的一切都在反映出每一个家庭的家庭教育!
  •   李子勋的书一如既往得好,不过这本书与之前那本《陪孩子长大》有些相似。期待李子勋出更多有内容有深度有进展的书。
  •   特别喜欢李子勋,觉得他的心理分析细致又深刻,尤其擅长亲子关系的分析,对我很有帮助!
  •   这是一本针对现代亲子关系的心理治疗读本,书中对当代亲子关系中关键词画了一条连线就是:尊重每一个人。不论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很多关系中,尊重是需要的、也是必须的。很多不和谐的关系造成很多病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各种关系中忽略了“尊重”。
  •   看了心理月刊中李子勋的专栏,觉得他真的很专业,跑来买了一堆书,很好
  •   亲子关系需要我们更加了解孩子的心理,我们家长自己的心理。
  •   至目前为止我听说过的心理医生,我最喜欢李子勋,如果把金韵蓉老师也算上,我就喜欢这两个,看李子勋的书,最大的感觉是他不用他的专业知识把你套在他的圈圈里,反而一直强调开放的、多角度的解读问题,甚至改读问题,揭力避免人们自怨自哀的把自己往心理有问题上套,他的几本书读下来,最大的收获就是要让自己有开放的思维角度,受益匪浅,就是本书字数太少,有凑字的感觉。
  •   喜欢李子勋的心理书,平时也比较关注他的一些文章,不过这本书里面还是有很多新东西,值得一看。
  •   从拿起来就一直没有放下,非常专业。在书中,能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在帮助孩子的同时,也明白了自身性格中一些问题的源头。
    信任李子勋。打算购入他的其他书。
  •   作者是位资深的心理学家,觉得写得很科学,很感染人,难得的一本书书。
    关注孩子,关注她们的内心世界。
    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大人自己做得不够,不好。
    希望自己也可以呵护宝宝幼小娇嫩的心,陪她慢慢长大。
  •   所有真心爱孩子的父母家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了解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身心发育的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孩子“顺势而为”,顺利、快乐地成长;千万不要做学校教育体制的帮凶,无知无觉中扼杀了孩子的很多天性和天赋的能力,给孩子一生的成长留下阴影和隐患。
  •   以前学心理学时就很喜欢李子勋老师,这次在当了妈妈后看李老师的书更是受益匪浅,里面的内容很实用,对我自己也很有启发,做父母的都值得看一看。
  •   比较喜欢李子勋的书,通俗易懂,道理深刻。是爸妈在亲子教育中自己剖析的指南!
  •   早就听朋友说李子勋老师的心理学讲的不错,今天有幸结识,很好的一本育儿心理学的书,拿到书就爱不释手的读了,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好多的问题,大多时候都是以我的理解,以大人所谓的权威去强制他,看了本书以后,才意识到以前好多的做法都错了,不过还好及时读了这本书,不会让自己和儿子相处时再“针锋相对”,谢谢及早地结识了良师益友!
  •   我喜欢看李子勋老师的书,可以帮助我怎样与孩子交往,关注孩子的成长。
  •   展示了不同的视野,还有跨文化的观念,对于父母可以学习到在尊重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来教育孩子;对于从事专业的人而言可以去反思自己的助人过程.
  •   教育孩子就是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专家的意见可以让我们走一些捷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教育孩子要从了解孩子的天性和心理开始,同时也不脱离我们的现实环境,值得借鉴。
  •   一直喜欢李子勋,喜欢他用不一样的视角来解读事件。这本书通过事例来分析、解读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问题,值得参考和学习。
  •   很喜欢李子勋的书,写的太好了,这本书我都看过好多遍了,每当看完一遍,内心总会很平静,对孩子学习总出错的耐心有了很大提升。
  •   成功教育孩子,提升自己的心理应变能力,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想想自己的童年,孩子跟你童年的要求是一样的。
  •   在中央电石台的心理访谈节目中认识了李子勋,他的有些观点我还是挺赞同的。
  •   李子勋的书和视频看了不少,也参加过李的工作坊和专业课。从专业而言,就这本书本身而言,觉得还是弱了点,同时,书中大量的案例,倒是对非专业父母来说值得一读,这本书被我推荐给多位父母,回馈都觉得实用
  •   李子勋的书一值就喜欢,所以这个毫不犹豫就买了,对于和孩子沟通很有帮助,既有效也不用走弯路,我们成长了也忘记曾是孩子的我们
  •   李老师的书,每一本都让人受益匪浅。父母不仅给孩子生命,做为一个整合的家庭,如何来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每个好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健康的,充满爱和鼓励的家庭。支持!
  •   很喜欢,送给朋友的,李子勋老师的心理咨询做得到位,解决心理问题很有技巧。
  •   亲子教育的书看过很多,这本书真的很好。娓娓道来,没有说教,只有亲切,让人很舒服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对号入座,发自内心地进行自我反省。早些看到这本书就好了,我可能会教育出更好的孩子。
  •   因为一切能够用语言来表述的东西,已经不是内心的真实感受了。个人是大学心理老师,李老师的书都买了,个人观点这本书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集大成者,更有一种形而上的高度与魅力,希望李老师继续出杰作
  •   是我看过的众多心理教育学书中最好的一本。李子勋本来就是我的偶像,现在我更是他的铁杆粉丝了
  •   很多父母总是在说孩子们怎么样,殊不知孩子映射的是整个家庭。就算孩子有问题,那必然也是家庭的互动模式产生的。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在家庭中我们带给父母的影响是什么吗。而父母带给我们的影响又是什么。有孩子的家长们可以看看。
  •   这本书太好了!希望每个家长都可以读到。
    这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课本,更是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必修课。
    李博士真是在积德啊!
  •   这是一本能让你静下心来陪孩子的好书,孩子成长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是做父母太心急造成的,其实许多孩子的问题是父母自己想出来的。
  •   李子勋,很用心的心理咨询师。
  •   也许改变中国教育弊端是漫长的,可是调整心态却是可以自己掌控的,极力推荐这本书!孩子因为父母的心态而不同
  •   李子勋是心理学家,写的书也是从心理学角度,很有启发。
  •   李子勋的视频,我在心理访谈节目中看得最多,最欣赏他的访谈风格。他揭示了许多至真至简的道理,让人易于理解,便于操作。
  •   从心理学角度对养育孩子途中的一些建议,整体看下来觉得也是符合蒙氏教育理论,涉及了幼儿至青春期的一些问题,是以问答的形式展开的,有参考意义。
  •   李子勋,很不错,没有夸夸其谈,不过高地强调咨询师的作用,职业道德非常好!这本书会给做父母的很多启发!
  •   我不仅仅自己细看,还会推荐给来做心理咨询的家长们看,因为这本书的确是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角去看孩子的成长,看过的家长都感到受益匪浅。
  •   从心理学层面对儿童的心理进行了研究,很有启发。让孩子以孩子的方式成长。
  •   一直喜欢读李老师的书,这本也是,一口气读下来,引发深深的思索,教育孩子真的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功课,家长适合读这本书。最好孕期就读,这样你会有个好的心态,你的孩子会有个阳光快乐的童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