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个玩意儿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杰伦·拉尼尔  页数:192  译者:葛仲君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现在我们还处于21世纪的初期,也就是说这本书的大多数读者都将成为非人类(nonpersons)——我是说到那时人只不过是机械麻木的一群生物,他们已经失去了作为独立个体的特征。到那个时候,语言会被搞得七零八散,成为搜索引擎中的关键字,放入遍布整个世界遥远而隐秘角落的工业化云计算网络。当某处的某人碰巧因为读到我的只言片语而引起共鸣时,云计算网络会用复杂的算法把这些文字处理千万遍,然后向这位读者投递一则相关的广告。而我写的文字则会进入维基、进入自动聚合而成的无线文本信息流中,接受无数匆忙而马虎的读者的浏览、改写和歪曲。人们会变得麻木,并因此陷入毫无思想的互相辱骂和含糊不清的争吵中。计算机算法会找到我的读者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还能把他们买的东西、他们的罗曼史、他们背负的债务,乃至他们的基因都挖出来。我的书的最终结局,就是为那些少数人积累财富,他们只需要像大佬一样坐在“云端”(computing clouds)收钱就行了。在生机寥寥的纯信息世界里,所有的书籍几乎都会有和我的书相同的命运,只有极少数的人有机会用肉眼读到印在纸上的文字。而这些真正的人,才是我所期望的读者。这本书里所有的文字都是写给人看的,不是写给电脑“看”的。我想说的是:在分享你自己之前,请确认你和别人不一样。

内容概要

  “你不是个玩意儿。”
  这句话当然不是骂人,这是一个宣言。人当然不是玩意儿,不是机器,而是人。
  在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足够的理由,无限欣喜地拥抱互联网。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互联网那些不完美的设计却是某种潜在的威胁……
  为什么如此多的暴民在社交网站上争吵不休,很多骂人的脏话我们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可能从来不会使用,但在匿名网络环境中却漫天飞舞?
  互联网的本质真的就是免费吗?为什么在宣扬免费与共享的互联网文化的笼罩下,苹果以及皮克斯这样的封闭“王国”能够取得极大的成功?
  当科学家们疯狂地想让超级智能机器人统治整个地球时,人类是否应该接受被机器化的命运?
  拉尼尔认为,博客以及社交网站个人主页的模式化设计,模糊了个体差异和多样性。他警告人们,类似维基百科、Facebook和Twitter之类的Web2.0网站正在提升“群体的智慧”,降低了个体在网络中的地位;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各种创意都失去了源头,商业机构会把各种匿名的创意碎片聚合成自己的产品,并对其进行炒作,但人们已无法知道这些创意的真正来源;网络的匿名性还会激发人性恶的一面,导致网站上经常充斥着网络暴民掀起的各种口水战……

作者简介

  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
  计算机科学家、作曲家、视觉艺术家和作家。
  杰伦?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最先提出“虚拟现实”的概念,是全球计算机领域的先驱者。他才华出众,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  擅长古典和现代等多种音乐风格,曾与小野洋子、史坦利?乔丹和乔治?克林顿等著名音乐人合作演出。
  杰伦?拉尼尔所获赞誉无数。他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度“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收录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个人意味着什么?
第1章 消失的人人
第2章 自我退位的启示
第3章 智域代表了人们心中的“恶”
第二部分 未来的钱怎么赚
第4章 数字化民工
第5章 音乐之城
第6章 放弃自由意志的“云”中大佬们
第7章 人本主义“云”经济的前景
第8章 未来之路
第三部分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扁平”
第9章 怀旧之城
第10章 没有特点,就没有数字化创意
第11章 向隔膜致敬
第四部分 最大化地利用数字技术
第12章 我是一个反向循环
第13章 语义学演进的故事
第五部分 未来的幽默
第14章 回家了(我对巴什拉式幼态持续的爱)
致谢

章节摘录

轻视质量导致无质量人们现在都热衷于在互联网上制造各种碎片,想要创造一种叫蜂群思维,或者叫智域的东西。这两个词说的都是所谓的新型超级智能,它以互联网为基础,并且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有的人(比如Google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预测说,互联网会在某一时刻具有生命,而其他人(比如科技史专家乔治•戴森)认为,互联网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生命。类似的词确实已经流行了很久,比如博客圈(blogosphere)。技术界有个时髦的理念,即量变不但会在达到某一极限时引起质变,而且在我们已知的某些条件下也能引起质变。我的一些同事认为,即使是100万次,或者10亿次不完整的侮辱,只要通过某种复杂的统计算法加以重新组合,也能最终产生比经过深思熟虑的散文更深刻的智慧。我反对这种说法。在计算机科学发展早期流行这样一个比喻: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肯定也是垃圾(garbage in,garbage out)。在Web 2.0狂热分子眼中,质量是个无足轻重的东西,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挑选例子都成了个难题。不妨就用蜂群思维鼓吹者克莱•舍基(Clay Shirky)来举例吧,他认为现在存在着巨大的认知过剩,这些过剩的认知需要管理。现在有很多人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一点大家都很赞同。在接受良好教育的人里,有很多人没有工作。如果我们要谈论人类未被发掘的潜能,可能还会谈到那些为数众多的赤贫人群。有极大一部分人的潜能是被浪费掉的。但以上都不是舍基想说的问题。他的论点是:在人的表达中,数量比质量更重要。在2008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舍基说:我们所说的认知过剩的另一面,是这种过剩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一个微小的变化就能产生重大的后果。比如说,我们生活中99%的东西保持不变,人们也保持自己99%的看电视的习惯,把剩下的1%拿出来分享给别人。这些由互联网连接起来的人每年大概要看约一万亿小时的电视节目……如果拿出1%来的话,每年参与分享的人的数量足足是每年参与维基百科项目的人的98倍。这样说来,如果我们把过去被浪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管理起来,岂不是能作出很大的成就(比如又出现一个爱因斯坦)?但我觉得,即使我们能和整个银河系里的所有外星人(也许有1015多个)都建立联系,并且让他们每人把自己的几秒钟时间贡献到一个物理学维基百科里,也未必能复制哪怕一个平庸的物理学家的成就,更别提复制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成就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本极为重要的描述我们日益数字化的世界的书。《你不是个玩意儿》将永载史册,或是因为这是一份拯救人类于灭绝边缘的宣言,抑或因为这是最后一份来自已经灭绝的物种最具有说服力的信件。——道格拉斯•洛西科夫,《生活公司》、《媒体病毒》和《网络世界》的作者杰伦•拉尼尔这本让人期盼已久的书真是精彩绝伦,让我爱不释手。在电脑与人类关系的争论中,拉尼尔是少有的几个清醒者之一。这将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将会主导未来多年人们谈论和争辩的主题。——李•斯莫林,《物理学的困惑》的作者在本书中,杰伦•拉尼尔通过对网络教条主义的批判,适时地表达了对个人价值的辩护。——尼古拉斯•卡尔,《冷眼看IT》和《IT不再重要》的作者拉尼尔对网络问题和网络潜能令人着迷而又发人深省的全面探讨,注定会使本书成为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方面的批判之作。——《出版人周刊》

编辑推荐

《你不是个玩意儿:这些被互联网奴役的人们》:质问网络化生存,当我们停止改进技术,而技术开始塑造我们时,会发生什么?当科学家们疯狂地想让超级智能机器人统治整个地球时,人类是否应该接受被机器化的命运?Web2.0的狂欢会对人的个体性产生什么影响?在电脑与人类关系的争论中,“虚拟现实”之父杰伦•拉尼尔对互联网的潜能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你不是个玩意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