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评传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陈祖武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中国学术史上,明末清初是一个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时代。顾炎武就是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卓然大儒。他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奇学博,志在天下,以其继往开来的杰出业绩,被誉为一代学术的开派宗师。  顾炎武是一个成就斐然的学者,承宋明理学衰微之后,他深得晚明实学思潮熏陶的裨益。一生为学,始终抱定经世致用宗旨,以严谨精勤的学风和朴实的经验归纳方法,广泛涉足于经学、史学、方志舆地、音韵文字、金石考古以及诗文等学。在众多的学术领域,取得了宏富的成就,留下几近五十种的宝贵著述。所著《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等,宛若一座无比厚重的丰碑,昭示了历史演进的轨迹,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顾炎武崇实致用的治学精神,严谨绵密的考证方法,以及他对广阔学术门径的开拓,影响一时学风甚巨,对整个清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亦显示了深远的历史作用。清代二百六十余年间,音韵文字学之所以能够从经学的附庸而蔚为大国,顾炎武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在学术思潮从宋明理学向清代朴学的转化过程中,作为一个开风气者,顾炎武的历史地位是无可取代的。  中国学术界有个好传统,讲究道德、学问、文章的统一。古往今来,为了实现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生境界,几多儒林中人,潜心问学,甘淡甘贫,视名利若粪土,为学术而终身奋斗。顾炎武一生,将此三者融为一体,执著追求,终身以之,成为数千年儒林的楷模。他操志高洁,人格傲岸,时至今日,三百年过去,依然具有历久不衰的精神震撼力量。为他所倡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缅怀这位三百年前的旷世大儒,就是为了从顾炎武的学行和思想中寻求可贵的历史借鉴,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推动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设,以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祖武之治清代学术史,即自读顾亭林先生书起步。二十余年间,虽亦写有一二篇读书札记,然于亭林学行,实知之太少。原拟一如前辈学者赵俪生教授,俟晚年读书稍多,再去对亭林学行进行梳理。故而近十年间,有关顾亭林先生学行的文字,几乎不写。九八年初,承河北人民出版社古籍室主任李大星先生不弃,约撰顾亭林传记。虽几经婉拒,李先生犹错爱不减,实令祖武进退维谷,无可奈何。所可庆幸者,恰逢已故王冀民教授之大著《顾亭林诗笺释》由中华书局出版。王先生之遗著,系先生于顾亭林诗及学行潜心数十年研究之所得,原原本本,信而有徵。拜读再三,久蓄胸中之亭林学行疑问,得王先生指点而多获释然。有王冀民先生之力作为据,此时去撰写顾亭林小传,自可较之先前踏实许多。然而毕竟亭林先生行奇学博,祖武至今日犹未明白者尚多,以下所述,依旧有不少未得要领之处。就权且充一阶段性作业,请读者诸君指教吧。  亭林小传结撰过半,承苏州大学周可贞博士盛谊,远道颁赐大作《顾炎武年谱》。顾亭林学行研究得此新著,无疑将会是一个有力推动。前辈哲人云,“学如积薪,后来居上”,信然!  同学诸友,梁君勇、袁君立泽、曹君江红、林君存阳,不惟切磋论难,匡我不逮,且为本书依次分撰第十一至十四各章。集体劳作,增色多矣。

内容概要

明清更迭的社会大动荡,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达于极点。是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占北京,明崇祯帝朱由检缢死煤山,朱明王朝覆亡。四月中,此消息传到江南,人心震恐,一片混乱。五月,清军入踞北京,江山易帜,正朔顿改。当此国家、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顾炎武创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毅然走出书斋,投身时代洪流。

作者简介

陈祖武,一九四三年十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一九六五年七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夫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所长。 
主要学术专著有:〔清初学术思辨录〕、〔清儒学术拾零〕、〔旷世大儒顾炎武〕、〔乾嘉学术编年〕、〔乾嘉学派研究〕等,以及大量古籍整理成果。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讲  一个孕育大儒的时代  明清更迭的历史动荡  满汉文化的剧烈冲突  清廷文化政策的调整与满汉文化的合流第二讲  晚明实学思潮的熏陶  “士当求实学”的家训  理学在晚明的衰微  经世思潮的兴起  晚明的西学输入  投身实学潮流第三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弘光授官  乙酉四论  苏州从军  昆山之难  隆武遗臣第四讲  歧路彷徨流转四方  远游之想初萌  被迫剃发  奔走大江南北  移居神烈山下第五讲  陆恩案发初陷囹圄  陆案缘起  苏松人狱  重返南京  孤踪疑影第六讲  只身远游吊古伤今  北游原因  首途胶东  淮北大雨  遍游齐鲁  幽燕怀古第七讲  南北往返风尘仆仆  江上烽火  频谒明陵  吴门度岁  南下浙江  掉头北去第八讲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西游秦晋  《明史》冤狱  置产章丘  垦荒雁北  刻书淮安第九讲  莱州祸起再陷囹圄  京中闻祸  《忠节录》案  济南入狱  亲友搭救  《赴东》诗史第十讲  以游为隐关山共老  初拒修史  三藩乱中  再拒鸿博  卜居华阴  死而后已第十一讲  顾亭林致潘次耕书札考证  从游前诸札  从游期间诸札  鸿博特科及其后诸札第十二讲  《广师》杂识  撰述缘起与成文时间  《广师》十贤学行述略  虚怀若谷相得益彰第十三讲  不朽的学术巨著《日知录》  《日知录》纂修考  社会政治思想  经学思想  史学思想  文学思想  务实学风  《日知录集释》的纂辑第十四讲  顾炎武礼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明道救世的礼学思想  顾炎武礼学思想在当世的反响  清廷与儒臣的回应  “礼学即理学”思想的定型附录一  顾炎武年表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顾炎武生当明清鼎革。他原名绛,字忠清,明亡,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清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日(1682年2月14日)病逝,享年七十岁。顾炎武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大儒的时代,也是一个孕育大儒的时代。  明清更迭的历史动荡  十七世纪的中国,明亡清兴,王朝更迭,形成中国古史中又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从广义上说,明清更迭并不仅仅是指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朱明王朝统治的结束,以及同年五月清军的入据北京和四个月后清世祖颁诏天下,“定鼎燕京”。它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其上限可以一直追溯到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兴兵,其下限则迄于清康熙二十二年,清廷最终清除亡明残余,统一台湾。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其腐朽性亦越发显现出来。及至明神宗万历之时,朱明王朝已人末世。其间虽有过张居正十年(1573-1582年)的锐意革新,然而颓势已成,不可逆转。天启、崇祯两朝,更是江河日下,犹如痈疽积年,只待溃烂了。  土地兼并,这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尤其是它的晚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明末,不惟地主豪绅巧取豪夺,更有官庄的肆意侵吞。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者身上,既有私租的榨取,复有官府繁苛赋役的重压,而辽、剿、练三饷的加派,则更属中国古史中所罕见的虐政。崇祯十二年(1639年),御史郝晋上疏,对加派的苛酷惊叹道:“万历末年,合九边饷止二百八十万。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业已停罢,旋加练饷七百三十余万,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在重重压榨之下,人民生计荡然。崇祯末年,自江淮至京畿的数千里原野,已是“蓬蒿满路,鸡犬无声”。  同经济的崩溃相终始,明末政治格外的腐败。阉寺弄权,士绅结党,贪风炽烈,政以贿成,一片亡国景象。明神宗在位四十余年,蛰居深宫,侈靡无度。熹宗一朝,宦官魏忠贤一手障天,祸国殃民。魏氏党羽,推行恐怖政治,黑暗腐朽,无以复加。崇祯帝当政十七年,尽管孜孜图治,然而病人膏肓,积重难返。因此,崇祯一朝,事事仰承独断的结果,不惟于颓局无补,反倒使谄谀之风日长。这样一个腐朽已极的封建专制政权,理所当然要遭到历史的淘汰。  正当朱明王朝积弱待毙之际,地处我国东北的建州女真崛起。自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兴兵以来,短短半个世纪间,雄踞辽沈,虎视关内。皇太极继起,挥师频频叩关,出没于辽东、辽西、河北,乃至京畿一带,成为终明之世不得摆脱的忧患。而置朱明王朝于死地的,则是无路可投的农民大众。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白水县农民率先举起义旗。星星之火,倏尔燎原,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将腐朽的朱明王朝埋葬。但是,李白成的大顺农民政权没有能够得以巩固,入据北京仅仅四十余日,便又匆匆西去。明末农民大起义的胜利成果,为拥兵西进的满洲贵族所攫夺。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而只是凭借农民起义的力量,实现了改朝换代的政治变动。

编辑推荐

  权威专家·绝版经典。 明清更迭的社会大动荡,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达于极点。是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占北京,明崇祯帝朱由检缢死煤山,朱明王朝覆亡。四月中,此消息传到江南,人心震恐,一片混乱。五月,清军入踞北京,江山易帜,正朔顿改。当此国家、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顾炎武创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毅然走出书斋,投身时代洪流。  《顾炎武评传》作者近获温家宝总理亲自颁发的中央文史馆员证书。陈祖武教授以严谨务实的研究态度,以非凡大气的学科导师风范,深入清儒顾炎武的精神世界,回顾一代学术源流,纵笔顾炎武的创辟之功,撰述其至为深远的“人文”影响。陈祖武著名史学家。  是谁在孤独地激扬自己的人生,影响千年中国人思想的儒之先贤们,越过千山万水,倥偬岁月,我们在一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宝贵驹过隙,唯有劳名寿金石,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生无一锥一,常有四海心。——顾炎武(中国 清朝)  顾炎武(1613-1682),原名降,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少年时参加复社,清兵南下时,参加抗清斗争。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励着历代志士仁人;另有《广师》一文的问世,一代宗师风范尽在其中。顾炎武一生广泛涉足于经学、史学、方志地理、音韵文字、金石考古以及诗文等学》在众多的学术领域,取得了宏富的学术成就,留下了近五十种宝贵著述。其中尤以《日知录》影响最大,堪称不朽。  传世大儒文化之旅。顾炎武故居,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占地60亩,建筑面积5450平方米。包括顾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顾园三个区域,为千灯明清宅第之首。此外,在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路北报国寺西院建有顾炎武故居。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何绍基、张穆等人集。资修建。有佛殿、挚堂、碑亭等建筑。、顾祠曾被八国联军轰毁,后张之洞改修昭忠祠,1921年王式通等重修。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顾炎武评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与《顾炎武文选/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一起买的,两本齐读,体会更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