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姜树民,于睿 主编  页数:546  
Tag标签:无  

前言

急危重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证,中医、西医治疗此类病证各有所长。中医中药治疗急症历史悠久,早在《内经》就有“高热”“暴厥”“急腹痛” “出血”等急症的记载。汉代《伤寒杂病论》创“六经辨证”治疗急性热病的先例,有效指导了高热、亡阳、亡津、发黄、暴泻、痉厥、厥逆、衄血等急症的治疗。以后历代医家的著述,如《肘后备急方》 《诸病源候论》《儒门事亲》等对“卒中恶死”“卒心痛”“卒腹痛”“中风诸急”“食中诸毒”以及“卒然外伤” “虫咬” “破伤风”等证,采用内服、外用、催吐、泻下、解毒等法而获效,亦屡有述及。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崛起,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创立,以及安宫牛黄丸等解毒救危药物的产生,为高热、神昏、谵妄、痉厥、发斑、出血、亡津以及闭、厥、脱等急症的治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近年来.大量文献资料也显示,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急症有着良好的疗效。不少有识之士也认为,开展中医急诊研究也是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中医急诊医学的发展。建国后,尤其是近几十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急诊学的建设发展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急症协作组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加强中医院的急诊科建设,大大地推动了中医急诊学的发展。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我们也看到,由于中医自身体系的特点,中医急诊学的发展还很不完善,临床中缺乏规范标准化的中药应用方案,加之许多临床医师对中医理论的掌握水平有限,使得在一些基层医院滥用、误用中药制剂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临床应用疗效。基于上述原因,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于2006年年末起开始酝酿出版此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始建于1956年,经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发展完善,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临床急诊急救诊治规模,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诊临床基地建设项目”建制单位,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本书汲取现代中医急诊医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多年的实践经验,力求规范临床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以期为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如有纰漏之处,望读者多赐宝贵意见,予以斧正。

内容概要

本书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在汲取现代中医急诊医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该院急诊中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全书共13章,介绍了急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系统阐述了急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和处理以及内、外、妇科常见急危重症的诊疗规范与诊治要点,力求规范临床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本书内容丰富、详尽,实用性强,可作为中西医临床医师的指导用书和实用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医急症学发展述要第二章  急诊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与处理  第一节  高热  第二节  昏迷  第三节  瘫痪  第四节  脱水  第五节  抽搐  第六节  呕血  第七节  咯血  第八节  惊厥  第九节  呼吸困难  第十节  急性腹痛  第十一节  输液反应  第十二节  晕厥  第十三节  头晕  第十四节  头痛  第十五节  胸痛  第十六节  急性腹泻  第十七节  血尿第三章  临床常见内科急诊病证诊疗规范  第一节  肺炎    细菌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  第二节  呼吸衰竭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第四节  大咯血  第五节  肺血栓栓塞  第六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七节  急性心肌梗死  第八节  高血压危象  第九节  休克  第十节  心力衰竭  第十一节  急性心律失常  第十二节  急性胃炎  第十三节  感染性腹泻(霍乱、痢疾、伤寒)  第十四节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第十五节  急性胃扩张  第十六节  急性胰腺炎  第十七节  急性胆管炎  第十八节  消化性溃疡急症  第十九节  肝、肾综合征  第二十节  肝脓肿  第二十一节  急性胆囊炎  第二十二节  胆道蛔虫病(蛔厥)  第二十三节  急性肝衰竭  第二十四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第二十五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二十六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第二十七节  泌尿系统感染  第二十八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十九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三十节  急性脑血管病第四章  急性中毒  第一节  药物中毒  第二节  动物中毒  第三节  剧毒中草药中毒  第四节  毒蕈中毒  第五节  乙醇中毒  第六节  甲醇中毒  第七节  氯气中毒  第八节  农药中毒  第九节  杀草剂中毒——百草枯  第十节  鼠药中毒  第十一节  一氧化碳中毒  第十二节  强酸强碱中毒第五章  物理损伤  第一节  电击伤  第二节  冻僵  第三节  淹溺  第四节  中暑第六章  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图  第一节  休克抢救程序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抢救流程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程序  第四节  急性中毒抢救程序  第五节  严重心律失常抢救程序  第六节  胸痛诊疗程序  第七节  急性左心衰抢救程序  第八节  脑出血抢救程序  第九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抢救程序  第十节  高血压脑病抢救程序  第十一节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抢救程序第七章  外科常见危重病的识别及诊治要点  第一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第二节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三节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第四节  幽门梗阻  第五节  小肠与肠系膜损伤  第六节  腹膜后血肿  第七节  急性阑尾炎  第八节  肠梗阻  第九节  外伤性肝破裂  第十节  肝癌破裂大出血  第十一节  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  第十二节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第十三节  外伤性脾破裂第八章  妇科常见危重病的识别及诊治要点  第一节  异位妊娠(宫外孕)  第二节  黄体破裂  第三节  卵巢肿瘤破裂  第四节  卵巢肿瘤蒂扭转第九章  骨伤科急诊急救  第一节  骨伤科急诊救治常用技术及原则  第二节  骨伤科危重疾病的急诊救治及原则  第三节  手外伤的一般应急处理  第四节  常用中药辨证治疗在骨伤科急诊中的应用第十章  各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护理常规  第三节  糖尿病护理常规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五节  心血管疾病护理常规  第六节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第七节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护理常规  第八节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九节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十节  中毒护理常规  第十一节  传染病护理常规第十一章  急诊临床常用操作技术  第一节  气管插管术  第二节  气管切开术    环甲膜切开术  第三节  除颤仪的使用  第四节  呼吸机操作    无创性人工通气的临床应用进展  第五节  胸腔穿刺术  第六节  耻骨上膀胱穿刺术  第七节  腹腔穿刺术  第八节  心包穿刺术  第九节  骨髓穿刺术  第十节  腰椎穿刺术  第十一节  肝脏穿刺术  第十二节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股静脉穿刺术  第十三节  血液净化操作规程  第十二章  急诊常用抢救药物  第十三章  急诊常用中成药制剂参考文献附录A  2005心肺复苏指南概要附录B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附录C  急诊各类医务人员职责附录D  门(急)诊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附录E  转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53号令《处方管理办法》” (节录)附录F  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附录G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节录)附录H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附录I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表卡附录J  传染病相关信息表附录K  食物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章节摘录

二、中医急症学的成熟及广泛应用中医药学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与成熟,时至今日的广泛应用.历经变迁、几度沉沦,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今天中医药学已不仅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医学体系,更是走向世界,逐渐成为全人类的防病治病手段,作为独树一帜的一门学科,正在为全人类的健康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举凡中医药发展及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则多是中医药向急危重症宣战并战而胜之的过程,亦即以突破急危重症的治疗为先导,才使其得以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中医药学科逐渐走向成熟。从远古的砭石针刺到明清时期人工种痘防治天花;从《伤寒论》以六经辨证防治外感热性病到温病学派以“三宝’’治疗神昏、痰、厥的突破;从金针拨障治疗青光眼到针灸麻醉下行脑肿瘤切除术、指压拔牙术,眼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从青蒿素的发明使人类战胜疟疾有了利器到山莨菪碱提取物使抗休克治疗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无不是中医药学者的一个又一个的发明与创造,是一个漫长及几经沉浮的过程,亦是一个痛苦拼搏、几经磨炼的过程,才有了今天中医急诊医学学科蓬勃发展并走向成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国民经济相对落后,西医学在中国尚不够发展,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此后,由于国家推行较好的中医政策,使中医药发展迎来了一个蓬勃生机的春天。在此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医药在防病治病及历次重大传染性疾病流行时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流感、乙脑、流脑、小儿肺炎、肝炎等。由于中医药的积极参与,临床疗效,生存、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而病死率、致残率则明显下降。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保护中医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则说明中医药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医学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医药学发展更是上了快车道。这得益于国家支持和老一代中医专家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的传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现代中医人,使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正是由于这一代现代中医人坚韧不拔的努力,才使中医中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逐渐打下了现代化的印记。同时亦推动了中医药学走出国门,在全世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中医药逐渐在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晚近时期,中医急诊医学伴随着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前进的同时,中医急诊学科工作者也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先锋。国家中医主管部门在“六五”、“七五”期『司由全国的中医急诊同仁组成了十余个中医药防治危重病学组,来集体攻克中风、血证、厥脱、高热、胸痹……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及临床治疗手段、方法的研究,开创了中药剂型改革、中药剂型研制的先河。产生了诸如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中药注射针剂,进而推动了整个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加快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进程。各种中药制剂的改进,古老剂型的复制等,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中药各种制剂的使用不仅仅限于中医师.在西医院中也被广泛应用,且逐渐走出国门,迎来了中药学成熟的鼎盛时期。

编辑推荐

《急诊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急诊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当当送货快,态度佳,书的质量很好,内容实用,简洁明了,必须五星。
  •   还好,内容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