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医案处方集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雒晓东 孙其新  页数:388  字数:253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在2008年“第二届扶阳论坛”的会议纪要中,看到了雒晓东的交流材料,他在文中透露了收集到“李可医案处方四五百首”,这一重要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2009年8月,雒晓东在广州主持召开“名医经典高级学习班”,邀我参加演讲,会后我与晓东兄话别,就提起了李可医案处方一事,他很爽快地答应拿出来供我研究,这令我很感动。由于李可医案言简意赅,我不敢贸言动笔。事隔3年,我有了写作《李可临证要旨1》的基础,才敢动笔写作。本书选取了2006年以后李可医案280首,其中有晓东照片处方196首(日期由照片提供),电子稿处方62首,笔者提供医案22首。按语分3类,【李按】,为李老按语;【雒按】,为晓东兄原按;【编按】,为笔者加的按语。照片处方都是在苍促之间抢拍的,很难遇到复诊的完整病例,这是个缺憾;由于是抢拍的,十分珍贵,有的图片不清晰也在所难免;至于“李可医案精华”与前面医案看似重复,因其选择的是问题多(涉及症候、方剂、用药、服法等)、破解难、有提问、有解答、有小结、有验方的精粹医案,故特别提出,望读者留意之。由于收集李可医案照片是关键的第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雒晓东,也就没有今天这本书,所以他作为第一作者是当之无愧的。我为我们的友谊结晶——《李可医案处方集》而感到骄傲。

内容概要

  李可是21世纪中医界的大家。本书根据李可近10年来医案,选出280例。为了体现医案的真实性,特选出照片处方196例。作者对医案进行了认真点评,并总结出规律。从中可看出李可治该病的思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雒晓东,男,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日本德岛大学访问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仲景学会委员。出版专著5部,主持的“中药头痛灵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冰片,川芎头痛灵及其口服制剂的研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拜师李可,收集其处方数百首。临证重阳轻阴,主以六经论治百病,擅长神经内科及其他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如颤证、中风,眩晕、头痛、痴呆、癫痫,失眠,郁证等,尤擅长帕金森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孙其新,1947年生,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辨证论治的整理和经方的临床应用。私淑医坛精英秦伯未、李可,在《辽宁中医杂志》《中医药通报》,上发表《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李可学术思想探讨》长篇连载,出版《谦斋辨证论治学》《李可临证要旨1》专著.

书籍目录

1 肝胆系统医案
1.1 少阳头痛1
1.2 少阳头痛2
1.3 偏头痛1
1.4 偏头痛2
1.5 偏头痛3
1.6 偏头痛4
1.7 偏头痛5
1.8 偏头痛6
1.9 偏头痛7
1.10 偏头痛8
1.11 偏头痛9
1.12 头晕
1.13 少阳瘰疬
1.14 胆石症1
1.15 胆石症2
1.16 胆石症3
1.17 胆石症4
1.18 乳泣痛
1.19 厥阴巅眩1
1.20 厥阴巅眩2
1.21 厥阴腹痛
1.22 厥阴腹痛
1.23 厥阴病
1.24 多梦
1.25 乙型肝炎1
1.26 乙型肝炎2
1.27 乙型肝炎3
1.28 筋惕肉
1.29 高血压1
1.30 高血压2
1.31 高血压3
1.32 风木
1.33 面肌痉挛
1.34 癫
1.35 帕金森病
1.36 肝豆脑病
1.37 侧索硬化症1
1.38 侧索硬化症2
1.39 狂犬病
1.40 颈椎病
1.41 痹症1
1.42 痹症2
1.43 痹症3
1.44 痹症4
1.45 痹症5
1.46 痹症6
1.47 痹症7
1.48 痹症8
1.49 痹症9
1.50 痹症10
1.51 痹症11
1.52 痹症12
1.53 痹症13
1.54 痹症14
1.55 痹症15
1.56 痹症16
1.57 痹症17
1.58 痹症18
1.59 痹症19
1.60 月经不调1
1.61 月经不调2
1.62 月经不调3
1.63 月经不调4
1.64 经闭
1.65 闭经
1.66 不孕1
1.67 不孕2
1.68 不孕3
1.69 妊娠腹痛
1.70 产后乳少
1.71 恶阻
2 心脑系统医案
2.1 心悸
2.2 怔忡
2.3 自汗1
2.4 自汗2
2.5 失眠1
2.6 失眠2
2.7 失眠3
2.8 失眠4
2.9 失眠5
2.10 失眠6
2.11 失眠7
2.12 欲寐1
2.13 欲寐2
2.14 欲寐3
2.15 胸闷
2.16 胸痛1
2.17 胸痛2
2.18 胸痛3
2.19 隐型冠心病1
2.20 隐型冠心病2
2.21 冠心病1
2.22 冠心病2
2.23 冠心病3
2.24 冠心病4
2.25 冠心病5
2.26 冠心病6
2.27 风心病1
2.28 风心病2
2.29 肺心病1
2.30 肺心病2
2.31 心衰1
2.32 心衰2
2.33 心衰3
2.34 心衰4
2.35 心衰5
2.36 心衰6
2.37 心衰7
2.38 心衰8
2.39 头晕1
2.40 头晕2
2.41 口歪斜
2.42 口眼歪斜
2.43 脑梗死
2.44 脑炎后遗症
2.45 麻木1
2.46 麻木2
2.47 麻木3
2.48 麻木4
2.49 静脉曲张
3 脾胃系统医案
3.1 目扎
3.2 唇茧
3.3 口腔溃疡
3.4 口臭
3.5 面萎黄1
3.6 面萎黄2
3.7 食少
3.8 泛酸
3.9 心下痞
3.10 胃痛
3.11 溃疡1
3.12 溃疡2
3.13 太阴病1
3.14 太阴病2
3.15 太阴病3
3.16 太阴病4
3.17 太阴病5
3.18 太阴病6
3.19 太阴病7
3.20 阳明不降
3.21 便秘1
3.22 便秘2
3.23 便难
3.24 劳倦
3.25 痰饮
3.26 寒湿
3.27 肥胖症
3.28 内伤发热
3.29 掌热1
3.30 掌热2
3.31 脾切除术后
3.32 糖尿病1
3.33 糖尿病2
3.34 糖尿病3
3.35 糖尿病4
3.36 糖尿病5
3.37 糖尿病6
3.38 糖尿病7
3.39 糖尿病8
3.40 糖尿病9
3.41 糖尿病10
3.42 糖尿病11
4 肺表系统医案
4.1 感冒1
4.2 感冒2
4.3 无汗1
4.4 无汗2
4.5 鼻炎1
4.6 鼻炎2
4.7 鼻炎3
4.8 鼻炎4
4.9 咳嗽1
4.10 咳嗽2
4.11 咳嗽3
4.12 咳嗽4
4.13 咳喘1
4.14 咳喘2
4.15 咳喘3
4.16 咳喘4
4.17 咳喘5
4.18 咳喘6
4.19 咳喘7
4.20 咳喘8
4.21 咳喘9
4.22 扁桃体炎1
4.23 扁桃体炎2
4.24 梅核气
4.25 肺脓疡
4.26 肺结核1
4.27 肺结核2
4.28 肺结核3
4.29 间质性肺炎
4.30 湿疹
4.31 牛皮癣1
4.32 牛皮癣2
4.33 皮肤划痕症
4.34 青春痘1
4.35 青春痘2
4.36 青春痘3
4.37 过敏性紫癜
5 肾膀系统医案
5.1 耳鸣1
5.2 耳鸣2
5.3 耳聋1
5.4 耳聋2
5.5 耳痛
5.6 咽痛
5.7 面黧黑
5.8 口齿冷
5.9 畏寒
5.10 手冷
5.11 腿冷
5.12 腿肿
5.13 泻泄
5.14 痛泻
5.15 遗尿
5.16 尿崩
5.17 二便失禁
5.18 腰痛1
5.19 腰痛2
5.20 太阳虚化证
5.21 少阴病1
5.22 少阴病2
5.23 少阴病3
5.24 少阴病4
5.25 少阴病5
5.26 少阴病6
5.27 少阴病7
5.28 少阴病8
5.29 少阴病9
5.30 龙火上奔1
5.31 龙火上奔2
5.32 龙火上奔3
5.33 虚阳外越
5.34 两感症
5.35 肾结石1
5.36 肾结石2
5.37 肾结石3
5.38 肾结石4
5.39 肾炎
5.40 尿毒症
5.41 甲减1
5.42 甲减2
5.43 再障
6 肿瘤医案
6.1 脑瘤1
6.2 脑瘤2
6.3 鼻咽癌1
6.4 鼻咽癌2
6.5 腮腺瘤1
6.6 腮腺瘤2
6.7 甲状腺瘤1
6.8 甲状腺瘤2
6.9 甲状腺癌3
6.10 乳癌1
6.11 乳腺癌2
6.12 乳癌3
6.13 肺癌1
6.14 肺癌2
6.15 肺癌3
6.16 肺癌4
6.17 肺癌5
6.18 肺癌6
6.19 食管癌1
6.20 食管癌2
6.21 食管癌3
6.22 食管癌4
6.23 食管癌5
6.24 胃癌
6.25 肝癌1
6.26 肝转移瘤2
6.27 肝癌3
6.28 胰尾癌1
6.29 胰头癌2
6.30 胰头癌3
6.31 椎管内肿瘤
6.32 肠癌1
6.33 肠癌2
6.34 肠癌3
6.35 肠癌4
6.36 前列腺肿
6.37 宫颈癌
6.38 骨癌
6.39 皮癌
7 李可医案精华
7.1 少阳头痛
7.2 偏头痛
7.3 少阳瘰疬
7.4 胆石症
7.5 乳泣痛
7.6 高血压
7.7 痹症1
7.8 痹症2
7.9 痹症3
7.10 痹症4
7.11 不孕
7.12 失眠1
7.13 失眠2
7.14 隐型冠心病
7.15 心衰
7.16 口眼歪斜
7.17 太阴病
7.18 阳明不降
7.19 内伤发热
7.20 糖尿病1
7.21 糖尿病2
7.22 感冒
7.23 鼻炎
7.24 咳嗽
7.25 咳喘
7.26 肺脓疡
7.27 牛皮癣
7.28 腿冷
7.29 少阴证
7.30 两感症
7.31 肾结石
7.32 肾炎
7.33 腮腺瘤
7.34 肝癌
7.35 椎管内肿瘤
7.36 肠癌
8 李可攻癌2号方
8.1 李可还用攻癌夺命汤吗
8.2 李可治肿瘤增加哪些药
8.3 李可治肿瘤组方思路
8.4 李可治肿瘤处方公式
8.5 李可攻癌2号方
8.6 李可早期治肿瘤分型
8.7 李可近10年来治肿瘤分型
8.8 案例
9 六经辨证统百病——兼答怎样自学中医
9.1 自学从《伤寒论》开始
9.2 学《伤寒论》从方入手
9.3 建立六经辨证思维
9.4 必读之书
10 《李可临证要旨1》方剂索引
11 《李可医案处方集》方剂索引
12 后记:中医的哥德巴赫猜想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生黄芪500g,当归、桂枝、杭白芍各45g,炙甘草60g,炮附片45g(日加5克~90g为度),制川乌、吴茱萸、黑小豆、防风各30g,白术、于姜各90g,生晒参(另)30g,山萸肉90g,辽细辛45g,益母草45g,生姜45g,大枣25枚,蜂蜜150g。 加水3000ml,文火煮2小时,去渣,人蜂蜜,浓缩至300ml,人参汁,日分3次服,饭后40分钟服。2.鹿茸粉30g,清全蝎60g,大蜈蚣30条,研分30包,1包/次,日3次,随中药服。 二诊:2007年6月8日。前投变通乌头汤去麻黄加山萸肉、益母草,服至5剂,心跳加快,日泻恶臭有黏涎之稀便3~4次,小便亦增多,甚觉爽快,食纳大增,此为本气渐旺,自我修复机制启动。胃气来复,则太阴得以统帅三阴,促使伏邪渐次外透。心跳加快者,乃深伏心宫之寒邪,得下焦命门真火之助,开始瓦解(凡心肌病、心包炎、心包积液诸病皆有此反应)。方中并无泻药,泻恶臭便者,亦真火扫荡寒邪从二便而去。亦有吐出大量痰涎者,此即《内经》“在上者,因而越之”,皆因中药助人自我调节、修复之能。毕竟年青,生机旺盛,诸症可退十之七八,痹痛全退,登四楼不需父亲扶持。面色红润,已无瘠容。仍遵原意出入,原方加节菖蒲30g,直通心窍,嘱服30剂后再诊。 三诊:2008年3月16日。上方服25剂,附子已达135g。月经来潮,长达26个月之剧烈痛经亦愈。此期间面颊、指肚、小关节不断透发红疹、红斑、小结节。腰、腿部大结节多个,旋起旋消,全身脱壳一层,六脉冲和,效不更方,为原方再服l个月,加服培元固本散,附子从135g,日加10g,无上限,加至正气大旺,正邪交争出现瞑眩效应后停药静养。仍在服药中。【编按】本方为何减麻黄?因“正虚、自汗”:加益母草用于“痛经”;用鹿茸,是因“久用激素,致肝肾损害,腿软骨弱”;为何“饭后40分钟服”?因痹证多用止痛药,这或多或少会刺激胃,改为饭后40分钟,此时正好胃内有少量食物能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李按】近年累计经治红斑狼疮15例,其中一例病愈后生一男孩。治类风湿关节炎、脊髓空洞症、股骨头坏死、硬皮病等免疫缺陷病皆有卓效。本方由黄芪五物汤、理中汤、麻附细辛汤、大乌头汤合方化裁而成,即芪物麻辛理乌汤(生黄芪500g,当归459,麻黄10g,桂枝、杭白芍、辽细辛各45g,炙甘草60g,制附片45g,制川乌、黑小豆。

编辑推荐

《李可医案处方集》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李可医案处方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3条)

 
 

  •   这个商品不错~ 李可医案处方集(继《李可临证要旨》后的又一李可医案处方真实再现!),李可的书必读
  •   李可医案处方集(继《李可临证要旨》后的又一李可医案处方真实再现!),不错
  •   李可医案处方集(继《李可临证要旨》后的又一李可医案处方真实再现!),真实再现李可老中医行医历程。值得一学。
  •   继《李可临证要旨》后的又一李可医案处方真实再现!)非常值得一读
  •   继《李可临证要旨》后的又一李可医案处方真实再现,关键是真——书中有实在李可真实处方影印。
  •   李可老先生的处方资料,古中医爱好者的福音。
  •   是对名医李可医案的整理加解析,不错值得收藏!
  •   李可医案最值珍藏
  •   关于李可老中医在各科的处方真迹。李老已去世算是绝版了吧。
  •   李可老先生的书买了不少,为其辨证之精确,用药之大胆,性格之刚烈拍案叫好!!
  •   李可医师最近很红,他的书都买了,有很多提示作用。辩证的看,李可也有不足,不过已经超越很多现代中医师了!
  •   缅怀一代大医李可老中医,当代张仲景
  •   李可老先生是当代中国的大医。。。不多说了很好
  •   还没仔细看,和李可经验集对照着看
  •   这本书整体写得很不错,可以说是对李可老中医之前一本书的解读,总之受益匪浅吧
  •   很好的一本书,钦佩李可老前辈!只有能时刻想着病人的需要,而不是自己的得失的医者才能有所创新!
  •   很好的书,之前买了李可的书很多,这次价格很合适~!
  •   李可老中医的著作,怎么能错过,中医学子不容错过
  •   李可大师的书,毫不怀疑。绝对能让你学些东西。赞
  •   李可 大家风范 有机会还要多读他的书
  •   李可的书,我都卖了,慢慢看吧
  •   李可的书值的一看!
  •   李可的相关书顶起
  •   天下为医者。当如李可,著书立说,泽被后人
  •   李可的书,是真的值得拥有
  •   医案处方,是研究医学得根本素材。
  •   李老的医案及处方,是不可多得的宝贝,绝对是一本好书。
  •   真正的中医实践者,如果中医界多是像他们这样就有希望了!!!
  •   研究中医和爱好中医的人都可以好好看看这本书。
  •   古中医学之传承,需要万千个像,孙先生、齐先生这样的中医,中医腾飞就在21世纪。
  •   虽然刚学习中医但是能感觉到这本书很好
  •   在一家中医门诊医生的桌面上看到的,呵呵,医生都能一边看病,一边抱佛脚,呵呵,自己赶紧买来学学。
  •   好医,好案,值得学习和推敲,中医的希望和卖点
  •   学点中医
  •   很不错的中医书籍,好好看下吧
  •   大家之作,学习中医必毛之书啊!!!!!!!!!!!!
  •   慢慢看慢慢收学习中医有好处
  •   书中的处方,可以好好学习、学习。
  •   大师的处方
  •   太有临床指导意义啦,好书,细读,收藏之。
  •   紧密联系临床,剖析细致入微。极荐!
  •   这是很好的书,李老是真正的临床大家
  •   方剂很全,适合医师参考,辩证用药!
  •   纠正当前中医界的不良风气有很大帮助
  •   可以结合自己的病情,参考用药
  •   快递给力,书也是,慢慢研究中,希望能医治妈妈的病
  •   是李老的精华体现
  •   思路值得初学者仔细研究
  •   也许这本书才反映了孙先生的真实水平。值得好好学习!
  •   非常好!很有参考价值,值得购买!
  •   非常好的书,用药参考!
  •   由心佩服,喜欢这位可敬长辈,可以出这么多有参考价值的书给后辈们,他自己是不遗余力,我们能勇敢地继承吗?
  •   张仲景,过去的医圣。李老,当代宗师。
  •   研究研究!!!!!
  •   李老的书,买全了,他的剂量确实大,但对症确实有效果,用过他的几个方子,都有效果,值得细细研究,推荐
  •   非常喜欢,好好拜读研究,物流给力。
  •   李老的经验传承之作,李老思想的记录之作,值得去读
  •   这本书真心的不错,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   我觉得如果有类似症状直接吃这本书上的方子就好了,没必要去看医生了
  •   本书的可惜之处在于只是罗列了李老的方子,没有更加详细的说明。
  •   内容还没有看,应该是不错的吧
  •   好,太好了。
  •   有多少医生了解,有多少医生敢用,有多少医生会用
  •   推荐购买,书是正品!
  •   帮同事买的,同事很喜欢,内容也很多。
  •   书的质量很给力
  •   李老前辈的书值得拜读,好好学习
  •   多次购买,好书好用,自己当自己的医生。
  •   帮我爸买的 他很喜欢 当当送货快
  •   还行,可惜只一诊,不知有没效果
  •   李可的案例很有研究的意义,是现代中医不可多得的,但后面部分和前面重复,有充填的意味。
  •   这个不是李可自己整理的,整个医案没有系统和连续性,也没有分析,简单罗列,不太具有实用参考性。
  •   大师好书值一读。好好好好很好
  •   不错,很好,很实用,也很实惠
  •   有关李可老中医的书值得收藏、学习!
  •   李可的处方,但是病证描述十分简单,有以方推证之嫌。不过李可的真实开方风格得一窥
  •   满意。正版书籍质量很好,值得推荐
  •   我没有看过。据说很不错。
  •   书很好,而且是大家的临床不错
  •   很喜欢,写的很好,值得学习
  •   先好评,好东西慢慢品味
  •   不错!很不错,很喜欢
  •   李可医案处方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