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食问题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张晓涛,王扬 著  页数:196  

内容概要

本书上篇尝试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与我国粮食政策实践相结合,从制度变迁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政策的演变过程、影响因素、绩效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粮食政策演变特征、调整边界与政府在粮食问题上的行为逻辑。本书下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供应链的角度剖析了我国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特点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借鉴其他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经验,提出改革与健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

作者简介

张晓涛,汉族,男,黑龙江省双城市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农产品贸易与农业政策。近年来。在《求是》、《国际贸易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国农村经济》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或部委委托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绪论上篇 中国粮食政策演变研究 第一章 粮食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与方法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粮食政策演变的分析框架——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  第三节 逻辑体系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有关主体的行为假定  第五节 粮食政策的绩效分析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粮食政策的选择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问题的复杂性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政策的选择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章 我国粮食政策的传统选择(1953-1978年)(上)——诱因、压力和目标确定  第一节 粮食政策传统选择的含义  第二节 供求紧张——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出台的诱因  第三节 农业剩余的汲取——粮食政策传统选择的深刻内涵 第四章 我国粮食政策的传统选择(1953-1978年)(下)——不均衡制度的维持与绩效分析  第一节 统购统销与低价政策的演变——不均衡制度的维持  第二节 粮食政策传统选择的锁定状态  第三节 粮食政策传统选择的绩效 第五章 改革时期我国粮食政策的演变  第一节 新的视角: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粮食政策选择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后粮食政策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 粮食政策演变的线索:市场化与利益调整  第四节 粮食政策演变的特征与政府行为逻辑  第五节 粮食政策调整的边界和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粮食政策:历史总结与未来选择  第一节 已有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粮食政策未来演变方向的判断  第四节 政策建议下篇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 第七章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外部性理论与食品安全管制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食品安全监管  第三节 公共产品理论与食品安全监管  第四节 企业行为理论与食品安全监管  第五节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食品安全监管 第八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现行食品监督机构及职责分配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食品安全政策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认证认可体系  第五节 现行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 我国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分析 第九章 我国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特点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第一节 我国食品生产领域特点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食品流通领域特点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第三节 我国食品消费领域特点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第四节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基于食品供应链角度的考察  第五节 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以肉类食品生产加工为例 第十章 食品安全监管:国际现状与经验  第一节 分散管理模式  第二节 集中管理模式 第十一章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  第一节 多部门监管模式的协调与完善  第二节 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第三节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体系  第四节 加强教育和培训  第五节 食品安全监管配套措施:行业组织、消费者协会与媒体的作用附录一:中国食品法规目录附录二: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标准数量和类型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三)粮食政策选择中的中央政府行为假定  西方正统经济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分析前提的。新制度经济学仍然把“经济人”作为理论分析的基点,但赋予了“经济人”更多的含义。诺斯还把诸如利他主义、意识形态和自愿负担约束等其他非财富最大化行为引入个人预期效用函数,从而建立更加复杂的、更接近于现实的人类行为模型(卢现祥,1996)。这一假设把“经济人”的行为拓展到对制度的取舍与变迁中。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更接近于这一“经济人”假设(尽管作为人格化的政府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政府①是一个由具体人员构成的政治机构,对社会进行行政管理。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是一个处于垄断地位的产业,其职能是进行政府消费(或政府支出),并向社会提供应有的公共产品:秩序和政策(周伟林,1997)。在本研究中,中央政府作为粮食政策的供给者,我们假定其决策的行为模式符合“经济人”的假设,其一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追求效用最大化。政府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总是尽可能地实现效用最大化,而不仅仅是财富的最大化。政府的效用具体包括经济效益、政治利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外部环境和种种约束条件的变化,上述三个目标在政府决策中的权重会发生变化,政府偏好序列也将作出相应的调整。  (2)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政府不是一个无所不知的智者,也不是一只万能的“看得见的手”,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所面对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不确定世界,由于信息和政府的认识能力都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政府获得它们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政府是在有限的信息和有限的计算能力约束条件下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国粮食问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