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邵道生  页数:466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邵道生先生的著作《中国:阻击腐败》一书终于付梓出版了。邵道生先生是无党派人士。曾记得,我刚被中央纪委派驻到中国社科院工作时,就多次听中央纪委领导和身边纪检干部介绍作为社科院寥寥可数的廉政研究专家邵道生其人其事。二十多年来,邵先生甘入廉政建设之热门、廉政研究之“冷门”,全身心地投入腐败与反腐败研究,退休后仍视该领域研究为“第二次学术青春”,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笔耕不辍,发表了数百篇、二百余万字的廉政研究成果,其中不乏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好文章。虽然我们尚未谋面,但当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转达邵先生希望我为他“二十年磨一剑”的这本书作序的愿望时,我深深为他持之以恒热心廉政研究的精神所感动,欣然应下。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廉政研究事业起步较晚,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才偏少,有益于反腐倡廉决策和实践的成果也有限。近年来,随着中央关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加紧构建,应着反腐倡廉建设决策和实践的需求,全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积极投身到廉政研究事业中来。在这个呼唤廉政研究事业发展、激励廉政研究人才成长的大潮中,中国社科院发挥学科门类齐全、专家学者云集的优势,开启了有组织、有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研究的大门,每年有百名之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反腐倡廉综合研究、专题研究和国情调研中来,产出了许多质量好、有价值的成果,既为反腐倡廉建设决策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也拓展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丰富了学科建设,促进了人才成长。包括邵先生在内的专家学者对廉政研究事业的参与态势表明,此乃反腐倡廉事业兴旺之幸事、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之幸事。

内容概要

  《中国:阻击腐败》不仅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腐败的新特点,腐败产生的原因与规律,反腐败为何是“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的”等作了符合国情的科学研究;还在如何进行反腐败问题上给我们的社会开出了极具操作性的“良方”。  《中国:阻击腐败》是广大领导干部拒腐倡廉的良师诤友:是纪检、监察、检察、审计和组织等部门从事反腐败工作者的并肩战友;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检察学院、团校及大专院校师生了解研究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一本具有借鉴意义的参考书,一本具有保存价值的学术性专著。

作者简介

  邵道生,著名反腐败研究专家、社会心理学家。无党无派。1942年生于江苏无锡张舍镇。196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六局党外知识分子信息联络员,曾受聘为中纪委特约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1年的白血病患者。专攻“反腐败研究”和“国民心态研究”。独著、合著和译著共60余种,独著代表作:《中国:阻击腐败》、《中国社会的困惑》、《学会生存》、《现代化的精神陷阱——嬗变中的国民心态》、《九十九种中国人的性格》、《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思考》,主编《罪犯改造心理学》(司法部教材)等。学术生涯曲折而坎坷,沉重而“有趣”,富有“个性”。被人称为“离社会最近的社会学家中的一个”。  几笔勾画如下:  自己最大的人生志向:事业有成  自己最喜欢的座右铭:越挫越奋  自己做学问的最大特点:勤奋  自己精神作品的最大特色:与他人、前人“保持一点不一致”  自己最看不惯的人:善弄权术的“大人”和不学无术的“小人”  自己最喜欢做的两件事:写书和跳舞  自己人格上的优点和缺点:实话实说和不肯低头  自己最差的一门“学问”:人际关系学  自己对付社会不公的最好武器:多出社会欢迎的精神产品  自己留下的一个心愿:想“打破”白血病人生存时间的最长纪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高利益诱惑下的腐败泛滥第一节 社会变革剧烈阶段与严峻的腐败态势第二节 官员腐败蜕变的始因:无度的欲望第三节 官员腐败蜕变的主因:信仰危机第四节 腐败蜕变官员之人格第五节 腐败分子不怕亡党亡国第二章 危害最大、最烈的吏治腐败第一节 “治国就是治吏”第二节 贪官发迹之谜(一):“有能耐”但又“靠不住”第三节 贪官发迹之谜(二):善于包装、精于作秀第四节 贪官发迹之谜(三):强大的“关系网”第五节 贪官发迹之谜(四):火爆的“官市”第六节 怎样治理吏治腐败第三章 权力监督缺失下的“第一把手”腐败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第一把手”腐败现象的确很严重第二节 “第一把手”腐败与腐败泛滥高峰期第三节 “绝对权力”导致20世纪90年代的腐败高峰第四节 “家长制”复活导致“第一把手”的“绝对权力”第五节 怎样监督“第一把手”(一):继续严查“高级干部”的腐败第六节 怎样监督“第一把手”(二):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七节 怎样监督“第一把手”(三):加强舆论监督第八节 怎样监督“第一把手”(四):大力弘扬官场正气第九节 怎样监督“第一把手”(五):强化领导的民主作风第十节 “第一把手”怎样不断提高反腐败能力第四章 权力异化下的“权力资本腐败”第一节 “权力资本腐败”第二节 “权力资本腐败”与“问题富豪”第三节 “地产腐败”与“权力资本腐败”第四节 “国企改制”与“权力资本腐败”第五节 “权力资本腐败”与“红顶商人化”、“商人红顶化”第五章 “既得利益集团”与当今中国的腐败第一节 “利益集团”、“既得利益集团”与“特殊利益集团”第二节 “既得利益集团”与“局部性和平演变”第三节 “既得利益集团”与地方腐败势力第四节 “腐败利益集团”是改革健康发展的大敌第六章 极度损害民生利益的“小腐败”第一节 “大腐败”和“小腐败”第二节 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满意”和“不满意”第三节 形形色色、无处不在的“小腐败”第四节 “小腐败”与“信访洪峰年”第五节 有些“小腐败”实际上已经不小了(一):损害农民利益的“圈地运动”第六节 有些“小腐败”实际上已经不小了(二):让数千万“4050代”工人下岗的“国企改制”第七节 有些“小腐败”实际上已经不小了(三):要命的“癌症村”第七章 “色情腐败”与“色情贿赂”第一节 一些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与“色情腐败”第二节 “权色交易”下的“色情腐败”第三节 当今社会“色情腐败”的特点第四节 当今贪官为何多好色第五节 贪官好色的危害第六节 “色情腐败”的治理第八章 带有封建印记的“权力家族腐败”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苏哈托家族式腐败”第二节 “家族腐败”与腐败官员的“曲线腐败”第三节 “权力家族腐败”的特点第四节 “贪官祼奔”与“跨国家庭”第五节 “权力家族腐败”与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第九章 腐败势力与“黑恶势力”的“联姻”第一节 恶势力:社会的另一种存在第二节 权力腐败与腐败恶势力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黑恶势力的发展第四节 腐败势力与“黑恶势力”的“联姻”第五节 解决腐败势力与“黑恶势力”“联姻”的对策第十章 十六大以来的反腐败第一节 反腐败指导思想有了质的飞跃第二节 “刮骨疗毒”:腐败分子开始进入受审高峰期第三节 在强化中央权威中反腐败第四节 “小腐败”成为反腐败的一个重点第五节 “新三论”是十六大以来反腐败健康发展的基石后记 我为什么研究反腐败

章节摘录

  原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炬在庭审时对他的代理律师说了这么一句话:“后悔当初没有学法律,如果当初好好学法律,就不会有今天。”  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法院执行庭庭长王启善,因犯贪污、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他说:“我身为法官,实质上却是不懂法、不守法的法盲。”  猛一听,这些贪官的“后悔”很有理,然而仔细想一想,却又感觉不对味。为何?几乎所有的贪官在“东窗事发”之后总结教训时都会说上这一类话,什么“法制观念不强”,什么“我不懂法”,什么“我是法盲”……  信不信?我是一点都不相信的。什么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  其一,看一看“犯了事”的贪官的文化程度,绝大多数是相当高的,大专、本科已不是少数,硕士、博士也有不少,仅从其学历上看,“法律”肯定是学过的,怎么能说“没有学法律”呢?再从中国官员的晋升程序来说,每高升一步都要到某一级的党校去进修一下,而在每一级党校的培训课程中,“法学”肯定是少不了的,法制教育课更是“重头戏”,“没有学法律”肯定是用来推托的一句话。更何况,官当得越大,接触党的廉政文件和政府法制文件的机会就越多,怎么能一点都不学?1971年3月入党、大学文化、身为高级工程师的王炬竟说自己“没有学法律”,纯粹是一句瞎扯的话。  其二,即便是一个平民百姓都懂得,将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公家钱变成自己的钱,是犯法的,是要蹲大牢的,严重的甚至还要掉脑袋,这几乎是“常识性的东西”,似乎与“学不学法律”没有什么内在关系。这么高文化水平的官员居然连这一点都不懂,能信吗?  其三,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事,一个外商,一个民营企业大老板,无缘无故地就将几十万、成百万、上千万的钱往贪官口袋里装,往贪官老婆那里塞,往贪官孩子那里送,除非这些精明的商人神经产生错乱,精神不正常了。其实,这些当官的从一开始就很明白,送自己那么多钱,就是因为自己手中有权,这些人是看中了自己手中的权才给自己送钱的,只要自己开一点“方便之门”,钱就会滚滚而来。这种权钱交易的违法性连小学生都知道,更何况是这些官场中的“精英”?说自己不懂法未免太谦虚了。

编辑推荐

  作者从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上述焦点腐败问题,作出了深层次独创性解读。  高利益诱惑下的腐败泛滥  贪官发迹之谜  “第一把手”腐败与腐败高峰期  使反腐败变得异常艰难的权力资本腐败  难以消除的腐败利益集团  极度损害民生利益的小腐败  污染社会风气的色情腐败  苏哈托家族式腐败  红道、黄道和黑道联姻后的腐败恶势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