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际政治在多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5-1  出版社:社科文献  作者:陈建樾,周竞红  页数:182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机构。从学科的设置和专业方向来看,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宗教学、文献学、政治学、法学、国际关系、影视人类学、民俗学、古文字学等,还包括蒙古学、藏学、突厥学等专门的学科。这些学科和专业方向的多样化构成了研究所的多学科、综合性特点,而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则是人类社会民族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着重于对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含义的民族共同体(people、ethnos、nationality、nation、ethnic group)及其互动关系的研究,显示了研究所诸多学科的共同指向。研究所以民族学和人类学冠名的目的是为多学科建构一个共同的学术平台,在研究对象统一性的基础上实现多学科的互补与整合,在多学科的视野中建立综合性研究优势,增强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学科性发展。人类社会的民族现象及其所伴生的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复杂、最长久,也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古代文明延续不断的东方国度,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多民族的互动关系不仅是历朝各代最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而且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动能。因此,中国几千年来的民族现象和各民族的互动关系,为我们解读人类社会的民族现象及其规律性运动提供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古代模式。

内容概要

《族际政治在多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作者是来自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世界民族和民族历史等三个研究室关于族际政治研究的科研人员。本论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成果之一,是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相关研究人员以族际政治的视角对多民族国家内部族际政治整合的最新研究成果。  族际政治。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在1 996年率先提出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框架,这一概念目前已被国内政治学、民族学和民族理论界广泛接受。《族际政治在多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在《族际政治与现代民族国家》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族际政治整合、认同与承认,族体、族类与族性、种族与殖民,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多元主义的普适性等多个事关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族际政治在多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可具体细分为族际政治理论研究、中国族际政治分析和国外族际政治考察三个主要部分。

作者简介

陈建樾,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法制研究,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著作有《台湾“原住民”历史与政策研究》、《族际政治与现代民族国家》(合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合著)。
  周竞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研究,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著作有《走向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地区大型水电资源开发研究》、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合著)、《我国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合著)。

书籍目录

在差异中求和谐、求统一的思考——以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和谐为例种族与殖民——西方族际政治观念的一个思想史考察西方的“族体”概念系统——从“族群”概念在中国的应用错位说起当代西方民族理论的主要渊源欧洲现代种族主义的历史透视先秦文献中的“族”与“族类”观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从“华夷”到“民族”:国家转型背景下的族类划分清末民国中国民族史研究中的“汉族”内涵族性及族性张扬——当代世界民族现象和民族过程试解民族认同危机还是民族主义宣示——亨廷顿《我们是谁》一书中的族际政治理论困境族际政治视野中的自治、共治和多元文化主义认同与承认:政治多元主义还是文化多元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评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也谈在我国民族问题上的“反思”和“实事求是”——与马戎教授的几点商榷族际政治民主化:多民族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以制度和法治保护少数民族权利——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路径与经验“因俗而治”型政区:中国历史上“一体”与“多元”的空间互动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从汉族主义到中华民族主义——清末民初国民党及其前身组织的边疆民族观转型语言·文化·政治:俄语在我国新疆地区的传播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民族学视野中的阿富汗国家重建主体民族主义与国族“创建”之间的悖论——论哈萨克斯坦族际政治的困境论加拿大魁北克民族问题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民族问题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更新、重构与民族主义的影响政治因素依然是民族问题的首要原因

章节摘录

插图: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古希腊思想中已经形成明显的文明/野蛮对立的族际政治观,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殖民主义的论述。柏拉图就特别提醒道,“把所有的非希腊人混为一谈,以为这可以构成一个真正的类别,只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被强加的共同名称——野蛮人”。“我们对于野蛮人从心底里感到厌恶,因为文明是纯血统的希腊人,没有混杂一点儿蛮夷的血液。……只有我们是纯粹的希腊人,没有被外来的血液所玷污,因此我们城邦的血统中就有一种对异族人的憎恶”。“希腊人与希腊人是亲戚,它们之间的争执是内部事务,对希腊人来说蛮族是外人,他们之间的争执是外部事务。……那么我们说,希腊人对野蛮人开战或野蛮人对希腊人开战,他们是天敌,因此战争是个恰当的名词,适用于这种敌对和仇恨”。基于这样一种观念,柏拉图认为针对异族的殖民是正当的,这种殖民是一种“美德”和针对全人类的“拯救”:“……应当努力执行西西里的定居计划,把西西里从野蛮人手中解放出来,把那些野蛮人赶走,用一些比希厄隆更简便的办法使其他野蛮人归化。还有,如果这些结果是由一个正义、勇敢、清醒的学哲学的人带来的,那么公众就会对美德抱有相同的看法,并能在实际中使全人类随着美德的传播而获得拯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还借苏格拉底之口在两千年前就描述了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和“丛林法则”:“如果我们想要有足够大的耕地和牧场,我们势必要从邻居那儿抢一块来;而邻居不以所得为满足,也无限制地追求财富的话,他们势必也要夺一块我们的土地。……下一步,我们就要走向战争了。”这样的观念被亚里士多德承继下来并在其政治学领域中次第展开:他和柏拉图都认定,气候通过决定个人的人格与智力,进而决定该社会的政府形式和宗教类型;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温和的气候产生希腊的民主政府,炎热的气候产生专制政府,寒冷的气候则根本无法产生任何真正的政府形式。

编辑推荐

《族际政治在多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族际政治在多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