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胡杨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崔保新  页数:383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我看到《沉默的胡杨——邓缵先戍边纪事(1915~1933)》30余万字的书稿时,我依然感到其中的因缘有些不可思议。两年前,我与作者并不熟悉。他在滨海的广州,我在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叶城,相隔万里。但我先后读过作者写的《三极之间》、《藏区三记》。我曾在南疆军区阿里防区当兵,对藏族文化很感兴趣。《藏区三记》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藏民族的来龙去脉、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解开了压在我心中多年的疑惑。后来,作者作为东西部经济研究院的文化顾问来到叶城做县委、县政府委托的文化课题,我们见面的机会多了。初次见面,我们仿佛就像老朋友一样,神交已久,无话不谈。  在文化课题的调研中,作者敏感地发现了一些问题,他毫不讳言地批评道:“叶城域大文小,这是我对叶城现状的一种概括。所谓域大,叶城县域面积几乎与海南岛旗鼓相当。所谓文小,就是有关叶城的文史资料实在太少了。为了做好叶城县的文化课题,厚厚一本《叶城县志》几乎被我翻烂了。在县志序三中,时任叶城县委副书记的赵福生提供了一条线索:‘民国初年有知县邓缵先编撰的《叶城县志》问世’。我当即在旁边批曰:‘何处找?’后来翻遍了叶城县图书馆,几乎没有找到叶城人自己写的图书。对比叶城街市的繁华,我不禁慨曰:今日之人,重财货者多,重文化者寡。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方的软实力。软实力平时似乎没有吃饭重要,关键时刻则关系到国土存亡。”读到这段文字,我深为震撼。

内容概要

  《沉默的胡杨:邓缵先戍边纪事·1915-1933》以一个人物邓缵先为原点,为我们展开了民初的广东与新疆、客家与维吾尔族、新疆的治世与乱世等不同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画卷。作者遍查中国相关资料档案馆,亲访邓氏后人,在分析大量史料和实证的基础上,为我们生动再现了这位曾被历史湮没的近代客家杰出先贤、中华民族援疆爱国英雄。

作者简介

  崔保新,东西部(中国)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新疆叶城县文化顾问。

书籍目录

序一 红棉与胡杨序二 民国边吏的人文标志序三 用心为戌边英雄立传序四 以诗证史自序 敬畏历史第一编 1915年前的邓缵先第二编 1915年后的邓缵先第三编 1921年后的邓缵先第四编 邓缵先的蝚后岁月跋后记

章节摘录

  往事如烟,人间变幻,但山河依旧。在蓝塘布心村,马山苍翠叠嶂,铁水静静流淌,新盖的楼房、学校、民居掩映在山谷绿树之间,而真正见证历史的是几株高大的古树,还有建于200多年前的邓氏祠堂。邓醒群专门带我们到了他的老家,在一座天井式的客家宅院里,见了他年迈的父亲。他父亲拿出一本卷起毛边的《邓氏族谱》,让我们从中寻找邓缵先的信息。继而,由邓缵先的侄孙,80岁的邓如博陪同,我们去参观布心小学。据邓如博讲,这所学校是邓缵先在新疆任职期间捐助的,他和邓缵先的孙子都在这所学校读过书。布心小学的操场上,一群快乐的孩子围着一棵古树唧唧喳喳地跑着闹着,仿佛是刚刚出土的小苗与历尽沧桑的大树在作古今对话。单纯的他们不知道这几个拿着相机、指指点点的成年人为什么来这里,来寻找什么人,他们甚至不知道这所小学与那个人有什么关系。他们更不知道其中的一个人竞来自5500公里外的叶城。然而,我们和他们都不知道捐建过这所小学的人,何时死?死在哪?诚然,这诸多的不知道,正是我们来此的缘起。在邓醒群的带领下,我们爬上一个半坡,在芭蕉树、荔枝林中走进一座平房。一大群大大小小的花鸡最先受到惊吓,嘎嘎的叫声惊动了房子的主人。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访,使走出屋外的两位老人有些措手不及。邓醒群用客家话向两位老人说明了来意,其中一位赶紧走进屋子,将一件洗得发白的灰外套穿在身上,并扣好纽扣。随后,在没有围墙的庭院里,大家分坐在两条长马凳上,聊了起来。那个穿着白衬衫的老者,叫邓富迪,是邓缵先儿子邓冠华的长子,今年81岁。穿灰衣服的老者,叫邓富楚,今年77岁。他们现在是五保户,生活受到政府的照顾,自己养一群鸡换点儿零花钱。他们还有一个叔伯兄弟邓富新,在衬里开了一间小商店,今年73岁,也是五保户。他们的共同之处是终生未娶,无儿无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沉默的胡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当当网的服务很好!每次送到的书包装也很不错!价格也合理!我是当当网的老顾客了。
  •   发货速度不是很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