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编  页数:86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套装共2册)》是2009年5月3日至4日举办的“纪念五四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汇编。全书分综论、思潮、人物与事件、其他四部分,书中来自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的作者分别从不同的学术背景出发,从多个侧面、多个视角考察五四运动与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各层面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五四运动发生90年后,更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其全貌。

书籍目录

上册一  综论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五四:一场世界主义情怀的公民运动  从大逆转到新思潮  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论纲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系统的建构  论早期新文化运动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三十年知识界对五四观的重新审视  被多向解读与不断诠释着的“五四意义”  五四精神三思  五四反孔的三点启示二  思潮  五四时期国人理想社会模式的转型  《改造》与五四时期社会主义之传入  社会改造的目标设定与路径选择  五四时期民族主义的世界主义面相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五四与民族主义建构  五四新知识分子的民族—国家想象  五四时期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改良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  现代中国激进主义之再思考  五四时期的激进思潮及其反思  五四运动与民主观念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变化  论五四时期的民粹主义  五四时期的女性主义及其思想来源  论中国五四先进知识分子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认识  “主义”是如何战胜“问题”的下册三  人物与事件  鲁迅与五四精神杨义  胡适与吴敬恒  梅光迪、胡适留美期间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  “挽留蔡元培”与现代中国知识人的心理纠结  陈独秀:我们如何表达  钱玄同国学研究论析  孙中山革命党人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与反应  “五四之子”殷海光的五四情结与五四观念  五四时期的汪精卫  “明生”、“去闇”、“CZY生”及其他  杜威来华与五四之后的教育界  从“五七”、“五九”到“五卅”、“五三”四  其他  《新青年》编辑演变之历史考辨  五四运动与近代国家转型中的民族区域整合  五四与中国近代的废约反帝运动  五四上海罢工中的政治力量和社会网络  五四时期超党派合作现象评议  五四知识阶层的人数与分布  五四的社会后果:妇女财产权的确立  五四新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掘与继承  五四文学革命的光荣不必均摊  长沙《大公报》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前后江浙地区的“杜威热”及其与江南文化的关联  再说“荆生”兼及运动之术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中国人最早对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加以考察的,应推蒋百里先生。他于1920年写成,次年出版的《欧洲文艺复兴史》,开篇即对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概括。他说:"当十五六世纪时,欧洲诸民族间发生一种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英、法,而终极于日尔曼。是为中古时代与近世时代之蝉蜕,历史家名之日Renaissance,意者再生也,东人则译为文艺复兴。"应该说,蒋氏的概括还是相当准确的。关于运动的发展过程,运动的主要意义和运动在历史上的地位,我觉得说得都很到位。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及其特点,西方学者的讨论与著述甚多,这里没有必要一一加以论列。就本人所见而言,我觉得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性质和特点似可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它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是针对旧有的宗教教条及教会统治而起的。把人从神光笼罩中拉回到俗世来,承认人的需求、人的欲望的合理性,承认追求幸福、追求自我完善、追求荣誉,是每个个人的权利。于是个人主义得以确立。总之,是人取代神成为关注的中心。其次,重新发现古代的文化典籍的价值,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典籍中,人们重新发现古代人的鲜活的个性和不受神灵与宗教的束缚的伟大创造精神。那时代的人们把自己的创造性的思想与活动都看做追摹古代先贤的典范。再次,随着人文精神的发扬,削弱了对神与宗教的依赖,人们对外在世界认知的兴趣与能力得到提升,自然科学随之逐渐发展起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前两点。 以文艺复兴来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自然是以胡适为主要代表。他这样做,大概有一部分是起于对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需要。为了让西方人比较容易地了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找出这个运动与西方人比较熟悉的与之有些相类似的特点的西方历史事件来加以比附,是一个比较适宜的办法。现在所见的最早一篇专门以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来说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的文章是胡适1926年11月9日在英国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演讲,题目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The Chinese Renaissance)。胡适在开场白中讲道:"说到文艺复兴这个词,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西方历史上那场预示着现代欧洲诞生的伟大运动。这同样的名词与过去十年来席卷全中国的一场思想与行动的意义深远的变革非常吻合。为了方便起见,我就用这个名词,并且会尽力给你们讲述一些它所包含的那场运动的意义。"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思想与行动的意义上相吻合。二是因文艺复兴这名词和它所含的意义,是欧洲人所熟悉的,这样讲起来比较方便。胡适于1933年7月在芝加哥大学作《中国的文艺复兴》系列演讲时,进一步解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具体说法,我们在下面适当地方会讲到)。对于胡适的说法,人们当然可以有不同的评估。但事实上,以欧洲的文艺复兴来说明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不止胡适一人。蔡元培可谓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护法神。他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所写的《总序》一文,全篇都是论证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许多方面都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极其相近,因而他认定,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不过要说明,蔡元培文中不用"文艺复兴"的提法,而全用"复兴"的提法。但谁都看得出,他说的"复兴"就是指"文艺复兴"。例如,文章开头一段说:"欧洲近代文化,都从复兴时代演出;而这时代所复兴的,为希腊罗马的文化,是人人所公认的。我国周季文化,可与希腊罗马比拟,也经过一种烦琐哲学时期,与欧洲中古时代相埒;非有一种复兴运动,不能振发起衰;五四运动的新文学运动,就是复兴的开始。"可见,在中国学界,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相比拟,并不是一件不好理解的事。

编辑推荐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册)》是"纪念五四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汇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