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理性的足迹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程鸿仪  页数:229  字数:201000  

内容概要

  程鸿仪编著的《寻找理性的足迹(一个经济学者的探索与思考)》是一本以作者个人经历为线索思考人生、社会的书。它算不上“自传”,因为它除了必要的个人经历外,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亲友,没有细谈在不同阶段的个人生活遭遇,也没有介绍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的事例。作者采用的是边叙事、边议论探讨问题的方式,记录寻找理性的足迹。
  在《寻找理性的足迹(一个经济学者的探索与思考)》探讨的领域内,有些方面作者已形成自己的观点,有些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涉及的主要有:市场经济和私人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和公平、公正政治制度的关系;市场经济和消除商品拜物教观念的关系;异化劳动概念的现实意义;现阶段不同社会阶层的自利性及阶层间利益均衡问题;社会民主和不同阶层利益均衡的关系等。作者认为,社会人不可能没有私欲,关键在于节制私欲,谅解他人的自利性,正确处理个人欲望和社会利益的关系,防止自我异化。

作者简介

  程鸿仪,1936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市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退休教授。1951年1月参加军事干校入伍,1954年12月转业至上海港务局货运科任统计员,1955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1960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林学院(现名南京林业大学)工作。1972年调到武汉市三十九中学任教,1982年至1984年在江汉大学政法系任教。1984年12月调入武汉建材学院(后改名为武汉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至1998年退休。  曾任中国私营经济研究会理事,武汉市政协第八、九届常委,武汉市仲裁委员会首届仲裁员等。退休前为武汉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负责学校社会科学系、经济贸易系、经济管理学院工作。  主编《建材市场与建材企业》、《发展中的湖北私营经济》等著作,任《建材流通》期刊主编。曾担任湖北省社科基金首个个体经济以及首个私营经济发展研究课题和武汉市多个外商投资经济研究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发表多种关于建材经济、私营经济和投资经济的研究成果。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投笔从戎
 一 抗美援朝运动和中学生参军热潮
 二 军校生活和社会科学知识启蒙
 三 文化大进军和部队熔炉冶炼
第二章 复旦学子
 一 向科学进军和师生思想解放
 二 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震动
 三 文科师生下乡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浸润
第三章 风暴前夕
 一 钟山校园和林场劳动生活
 二 海安“四清”和农村贫困现实
 三 少奇批示和高校震荡先兆
第四章 “文革”六载
 一 卷入“造反”和掌握斗争大方向
 二 斗批改和触及灵魂的大革命
 三 清查“五一六”之谜和“文革”成因思考
第五章 高校创新
 一 理论创新和社会实践
 二 科学研究和经济学专业教学
 三 行政任职和高校学术创新环境观察
第六章 政协十年
 一 政协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二 政协活动和专业调研
 三 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协定位
第七章 耄耋之悟
 一 社会主义的科学和空想
 二 社会民主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 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
附录1 抽象劳动是个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特殊形式
附录2 异化劳动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附录3 试评生产关系内涵讨论中的两个问题
附录4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附录5 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调查
附录6 个体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的产物吗?
附录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私营经济
附录8 试论我国私人企业的存在条件及其早期节制
附录9 部分个体劳动者高收入的原因和对策
附录10 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的比较与分析
附录11 中国私营经济研究会筹备组第二次会议纪要
附录12 迟到的祭奠

章节摘录

  在刚解放的上海,崇拜美国文明,恐惧美国军事力量的  民众无疑还占很大比例。1950年2月6日中午,我正坐在8路有轨电车上,刚听到飞机轰鸣声,电车就不动了。人们以为是电车故障,坐在车上等了几十分钟,后来才知是美蒋的飞机炸坏了发电厂。到了晚上,周围一片漆黑。弄堂里有一个人说,如果没有美国设备运来,发电机恐怕难以修复了。众皆称是。人们崇尚的是高质量的美国日用品,我们中学生也不时到南京东路附近的中央商场去购买处理的美国军用品,从水壶、球鞋、皮带到手电筒都是美国货好。那时,同学们还以能买到一把刻有USN(美国海军)的不锈钢汤匙为荣。  时隔半年多一点,上海滩到处响起了“仇视美帝”、“藐视美帝”、“蔑视美帝”的口号。那时,我已经从惠中中学(后改名为五爱中学)初中毕业考入上海中学。考“上中”是当时初中毕业生的一件大事。我校同届的陈安亭(后曾任上海汽轮机厂副厂长)、陈苏卿(1957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留校任教)、金德吴和我四人有幸考中。上海中学的学习空气和政治空气都很浓,当时掀起的抗美援朝的热浪在全市中学里也算是最高的。全校1600多名学生中,有726人报名参军(学生总数中还要扣除初一的人数,因为只有初中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才符合报名条件)。在解放仅一年多一点的上海,参军的决心可不是容易下的。“好男不当兵”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朝鲜前线装备简陋的志愿军又正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恶战。参军就是要到朝鲜前线参战的,这是每个报名学生的志愿,也是家长面临的现实。因而,许多家长把学生关在家里不准上学,躲避参军热潮的事件比比皆是。但上海市的多数中学乃至整个社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无疑已成为人们的思想主流。可见当民族感情被激发起来以后,人们的精神面貌在短期内有了多么巨大的变化!这恐怕也是当时与中国为敌的美国执政者始料不及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寻找理性的足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位经济学人对理论、对实践的深切思考和关注。夹叙夹议中讲述了自己、讲述了历史。值得一读!
  •   作者以朴实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展现了一位经济学者“经邦济世”的人文情怀,以及一个特定时代的印记。这对于在校大学生、人文社科工作者认识中国过去、评价中国当下、展望中国未来、定位个人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