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徐秀丽,黄正林 编  页数:442  字数:47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是新时期史学研究非常活跃而且成果丰硕的一个领域,同时,在几乎每一个重要问题上,相关学者的看法都存在很大的争议。近年来,乡村史研究引入了若干经济学理论方法和分析工具,这些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否应用于近代乡村研究、如何应用,又出现较大的分歧。分歧和争论的存在,表明研究已达相当深度,同时也说明继续探讨存在很大空间。
《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中国近代史论坛)》是由《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相关学术会议的论文集。这次会议围绕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这一主题,分别就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方法、地权分配、租佃关系、乡村经济发展及乡村社会变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将讨论话题延伸到怎样建构中国自身的学术理论,历史学方法和经济学方法在经济史研究中怎样融合,如何理解农村、土地与革命的关系等方面。
《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中国近代史论坛)》由徐秀丽等编著。

书籍目录

以开放的心态研究经济史(代序)
真假亚当·斯密——从“没有分工的市场”看近世中国乡村经济的变迁
近代中国乡村研究的社区范式
市场、权力与资源流失——近代东北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再探讨
走向产权的在地化解释——近代中国乡村地权研究再评述
理论与实证:五十年来清代以降鱼鳞册地权研究之反思——以“太湖模式”为中心
中国东南地区的地权分化与阶级分化——毛泽东《寻乌调查》研究
查田运动:理念、策略与现实
分散与不均: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乡村的土地分配关系
现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以太和县为个案
永佃制下土地买卖的演变及其影响——以皖南徽州地区为例
1929~1948年无锡农村土地出租率和地租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佃农、地主与国家:从成都平原租佃纠纷看民国时期佃农保障政策的实际执行(1946~1948)
试析富农阶层的社会流动——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华北乡村为中心
近代苏鲁地区的初夜权:社会分层与人格异变
参加土改知识分子眼中之地主形象
农贷与甘肃农村经济的复苏(1935—1945)
冲突与协调:国家权力、基层市场与农民生活的关系——基于“大跃进”后贵州农村集市贸易的分析
求同存异推陈出新——“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学术研讨会”综述
编后记

章节摘录

  在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我和我的合作者证明,从乾隆后期至嘉庆时期,冶铁业的兴起将石仓引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石仓阙氏从冶铁业中获得高额利润,用于购买田地,兴建大屋,增殖人口。道光开始,国内铁业市场萧条,价格大跌,石仓阙氏从一个工商业家族转而成为农业家族,经济衰退,人口增长速度迅速下跌。  在最近完成的一篇论文中,我和我的合作者详细讨论了石仓阙其兴家族的7个房支从清代中期至民国年间200年的分家过程,揭示了阙其兴家族的人均土地与人均房产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均贫化”过程。这项研究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真的是“均贫化”,那么,在1950年的土地改革中,阙其兴的后人中就没有地主了?  根据松阳县的土改档案,阙其兴后代居住的石仓茶排共划出了16个地主。根据村民的回忆,我们将这16个地主的姓名、谱系、田地与房产、职业构成一一复原。结果发现,除了1户教书先生兼地主、3户政治人物(警察、乡“戡乱”委员会主任、副县长之母)兼地主,以及两户因上代传下田产而成为地主(其中一户没有田地,为“破产地主”),其他的十户地主都兼营商业。其中最大的地主阙吉豪,也是村中最大的商人。同样,在1930年代的寻乌,我们看到,越是富裕的大地主,从事工商业的比例越高。这令人怀疑寻乌的“万户”们主要是靠工商业,而不是靠农业积累财富,增购地产的。  在石仓的7个行政村中,除下茶排(又名七村)外,其他各村地主户均土地不足30亩,实在不够地主的标准。土改资料又说上茶排(又名六村)“评起来没有地主,乡里改成了三户”。五村唯一的地主也是“由乡里决定的,我们没有评过。”五村的这名地主全家九口,24亩田,人均只有2.67亩,全乡最低。土改资料称其为前清秀才,县参议员。原来,是政治身份而不是经济地位决定了他的地主身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观点新颖,内容不错,希望对自己将来的研究有所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