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警卫纪实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作者:郭连江  页数:167  字数:142000  

前言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中心城区的中轴线上,占地44万平方米,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市中心广场。  在天安门广场的北面坐落着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由七座石拱桥组成的金水桥宛如条条彩虹弧架在安澜静谧的外金水河上,把天安门城楼与天安门广场和谐地连结在一起。金水桥前一对蟠龙华表和两对威风遒劲的石狮为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刻印着弥远的历史年轮。在天安门广场自北向南的中轴线上还依次排列着旗杆高达22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万众仰慕的毛主席纪念堂;古朴典雅的正阳门。在天安门广场的西东两翼分别矗立着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和记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这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古今建筑都为天安门广场增添了无穷的风采和魅力,使天安门广场显的更加大气非凡,恢弘壮阔。  天安门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她见证了中国近现代众多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这些历史事件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感慨万端,有的催人泪下,有的大快人心……  我于1970年12月入伍,分配在北京卫戍区某部。1971年6月至1978年4月一直在天安门广场及周围哨位上执勤,在警卫工作中亲身经历了很多重大事件。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这些事情都过去了三四十年了,但那些风云激荡的岁月和在警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依然在我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来临之际,我想从一名普通警卫战士的视角,把耳闻目睹的一些历史事件的点点滴滴呈现给大家,以飨读者,并以此铭记那段在艰涩中前行的历史。

内容概要

天安门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她见证了中国近现代众多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这些历史事件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感慨万端,有的催人泪下,有的大快人心……    作者于1970年12月入伍,在天安门广场警卫工作中亲身经历了很多重大事件。本书从一名普通警卫战士的视角,把耳闻目睹的一些历史事件的点点滴滴呈现给大家,以飨读者,并以此铭记那段在艰涩中前行的历史。

作者简介

郭连江,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东高河村人,现年57岁。1970年12月至1978年4月在北京卫戍区某部服役,其间一直在天安门广场执勤,参加过无数次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及迎送国宾的警卫工作。历任战士、通信员、副班长、班长等职。1982年后,在邯郸县委宣传部工作。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党校副校长、邯郸县交通局副局长等职。在《半月谈》、《人民文学》、《中国青年报》等发表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一千多篇。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天安门广场的警卫情怀  梦想成真  难忘卫戍区那段战友情  理想时代的精神生活第二章  在天安门广场执勤的岁月里  惊心动魄的1971年  忙中有乐的1972—1975年  送别伟人的1976年  记忆中的1977与1978第三章  为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岗  为毛主席守灵  毛主席追悼大会见闻  在建立和守卫毛主席纪念堂的日子里  我眼中的周总理  朱总司令率领将帅们参观长征展览第四章  警卫中央首长中的见闻  复出后的邓小平轶事  维护藏汉民族团结的奠基人——阿沛·阿旺晋美  大将粟裕  布衣副总理——陈永贵第五章  难以忘却的重大事件  “九·一三”事件给1971年国庆投下的阴影  “四·五运动”的前前后后第六章  不同哨位上的不同经历与感触  肖华与他的《长征组歌》  难睹真容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虔诚地护卫伟人像  游动哨上的苦乐年华  中国银行哨撷零  情深难忘的最高人民法院警卫  一次轻松愉快的临时哨第七章  警卫外宾时的所见所闻  尼克松访华见闻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哈努克亲王  金日成将军访华的故事  柬埔寨国内特使英·萨利在我国的繁忙工作第八章  警卫工作秘闻  纪念碑前的抢花风波  苏联间谍事件轶闻  参观故宫的特殊外宾们第九章  警卫工作中的情思  国旗情愫  威武之师——中国仪仗兵  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哀思  国庆游园回溯后记

章节摘录

  梦想成真  记得在孩提时代,我便听到过一些不明内情的老人讲:毛主席就在天安门城楼上办公。从那时起,便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萌发了一种到天安门前为毛主席站岗放哨的梦想。后来,梦想似乎就与我的理想联系在一起。电影中的天安门镜头曾使我热血沸腾,国画中那天安门的雄姿曾使我思绪万千,激动不已。当我伴随着这种梦想成为19岁的男子汉时,善解人意的历史老人大概早已看透了我心中的秘密,恩赐给我一次梦幻成真的机会。  1970年岁末的一天上午,邯郸火车站,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当地党政军负责人正在欢送二百多名入伍的新兵。操着浓重乡音的父老乡亲与自己的亲人挥泪话别。朝夕相处的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兄妹之情马上要随着车轮的转动而被拉开拽远,骤然间人们的千丝万缕情感变成了千言万语的叮嘱,喜庆的气氛夹裹着点点悲壮,寒冷的空气又有些炽热。在带兵同志进站的口令下,我们这支没有佩戴红五星红领章的纯绿色队伍挥手与含泪的父母告别。真乃情依依,别依依。  汽笛一声长鸣,我与这些新结识的战友告别了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冀南热土。  闷罐车像一条黑色的巨龙,在华北大平原上吐雾腾飞,没过多久,大家便在咣挡、咣挡的车轮与铁轨撞击声中忘记了刚才的离别场景,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车厢内第一个热门话题便是诉述自己过五关斩六将而被选人这支“御林军”的不平凡经历。据说这是北京卫戍区首次来邯郸征兵。征兵完全按照特种兵挑选,严格中带有苛刻,每个公社仅选2-3名,最多的被选上6-7名,真可谓是凤毛麟角。其条件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政治清白可靠,为毛主席、党中央站岗放哨,不仅本人如玉无瑕,就是七大姑八大姨也不可有任何瑕疵,成份上几乎是清一色的贫下中农。其次是身材外貌关。不仅要求身体素质好,个子高挑、匀称,而且五官要清秀端正,有军人的气质。再次是文化程度要在初中以上。在政治挂帅的年代,我们这些农村热血青年经过千筛万选成为北京警卫部队中的一员,不仅本人感到自豪,就是对家庭乃至全村也是一种荣耀。车上所有年轻人的眼神中无不流溢着兴奋,充溢着信念,憧憬着未来。  当天晚上,我们到达丰台车站。一下车,便被早等候多时的北京卫戍区某部领导用大轿车接到了北京化工学院。当时的学生都上山下乡,部队便临时借用学院做为新兵集训基地。  在一个多月的新兵连集训中,我们主要是接受严格的队列和步伐训练,培养良好的军姿。操场上长时间的“三挺一瞪”常使我们双眼直冒金星,两手和鼻脸被刺骨的寒风冻得发紫发红。无休止的正步练习使一些新兵双腿疼痛,难以上床。记得最使我们这些新兵发怵的就是夜间紧急集合。当睡得正香时,突然,一声紧急集合号声刺破万籁俱寂的夜空。大家便飞身下床,手忙脚乱地摸黑打背包。当在操场上跑了几圈后,一看各人的背包,真是五花八门:有的背反了,有的捆错了,有的松得像面包,真让人哭笑不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训练,军人的基本素质已初露端倪。坐如钟,站如松,疾如电,快如风。充分显示了卫戍区士兵新生力量的虎虎生气。  就在我们新兵训练生活快要结束的一天上午,所有新兵奉命到操场集合,接受仪仗营的挑选。仪仗营是警卫某师的一个直属营,也就是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主要任务是到首都机场等迎宾场合代表陆海空三军接受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检阅。仪仗营一般不到地方征兵,它的兵源主要是在我们师的新兵中挑选那些身材更魁梧、外貌更英俊的帅小伙。所以,当一名仪仗兵对于我们来说,无疑也是颇有吸引力和诱惑力的。我们都昂首挺胸,以连为单位排列成整齐的方块队形,静静地等待着挑选。气宇轩昂的仪仗官个个目光如炬,风度翩翩,举手投足都带着不凡的军人气志,显露着中国军魂的风姿,充溢着中国军人的阳刚之美。他们逐个审视打量着每个人,发现合格者便让其向前跨一步,视为被人选。两名仪仗官在我前后转了一圈,好像有意选我,但又听他们小声说了几句,不知是嫌我这1.75米的个子还达不到他们要求的高度,也不知是别的什么原因,最后还是被划在不选之列。这次虽没有被选为仪仗兵,但我并不气馁,因为我的最大愿望还是想到天安门前当一名警卫战士。  新兵生活结束后,我被分配到连队,当时,这是个机动连队,并没有执勤。全连野营拉练刚刚回来,临时住在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毗邻的中央政法干校。听连里的老同志讲,我们这个连原来一直在天安门前执勤。身为副统帅和国防部长的林彪1969年提出部队要搞野营拉练,并点名首先要从北京卫戍区开始,所以连队1970年才将执勤点交给兄弟连队,开始了十分艰辛的长途野营拉练,暂时成为非执勤连队。没有执勤任务,当然每天就离不开摸爬滚打的军事训练。这样一来,我们这些分到这个连队的新兵看到分到别的连队的新兵不是在国家重要机关站岗,就是在中央首长办公处执勤,心里很不是滋味。针对这种情况,连队开始了光荣史教育,主旨在于教育新兵热爱连队。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表明这个部队的前身是中共中央警卫团,是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表彰的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全国解放后,部队改为首都警卫师,其后又在此基础上组建成北京卫戍区,并成为卫戍区中一支重要的警卫力量。作为该师的这个连队无论是在解放初期的反特斗争中,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在警卫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和保卫国家要地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有的甚至在与敌特分子的搏斗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教育是有效的,它使我们爱上了这个具有光荣史的连队。当然,到天安门前站岗放哨仍是我的愿望。

编辑推荐

  难忘卫戍区那段战友情/惊心动魄的1971年/为毛主席守灵/毛主席追悼大会见闻/复出后的邓小平轶事/维护藏汉民族团结的奠基人——阿沛·阿旺晋美/布衣副总理——陈永贵/中国银行哨撷零/尼克松访华见闻/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哈努克亲王/金日成将军访华的故事/柬埔寨国内特使英·萨利在我国的繁忙工作/纪念碑前的抢花风波/参观故宫的特殊外宾们/国旗情愫。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安门广场警卫纪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还行吧,没想象中的好看,更推荐看自传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