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

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刘凤翰  
Tag标签:无  

前言

丁治磐先生,江苏省东海县人,生于清光绪甲午之年;幼年时期接受完整的古文教育,奠定诗赋古文书法之根基。宣统三年入南京高等学堂,旋因武昌起义爆发而停学。民国元年二月入江苏讲武堂,是年十二月毕业,任陆军第十六师赵念伯旅学习官。三年八月考入江苏军官补助教育团,五年底毕业后进入陆军第七十六混成旅,历任排、连、营长,驻扎扬州、南通等地。十三年赴山东加入直鲁军徐源泉部,先任主任参谋,后历任山东第五旅、第二十三师、第六军、第二、第七方面军联军前敌指挥部、第六军团部等参谋长,多次参与北方军系间之争战,及对抗国民革命军北伐之作战。十七年随同徐源泉加入国民革命军阵营,继而参加中原大战。二十年任四十一师一二一旅旅长,调至洪湖地区“剿共”。二十二年入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旁听,次年考入第十二期正期班,至二十五年底毕业。抗战军兴,先生任陆军第四十一师师长,历经二十六年京沪保卫战、二十七年武汉会战之大别山系作战、二十八年襄河冬季攻势、二十九年长江上游作战,及三十年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三十一年初升任第二十六军军长,为军事委员会直属部队,转战第三、九战区浙、赣、湘等省境内。三十三年底奉调湘黔线,在独山抗击入侵之日军;次年并在闽、湘、桂等省进行反攻作战。抗战胜利时担任湖南衡阳之受降事宜。抗战胜利后先生任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随军至山东,后赴青岛兼任青岛警备司令,参与胶东地区的“戡乱”作战。三十七年出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第一绥靖区司令官,统合江苏省之党政军工作;三十八年再兼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来台后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先生允文允武,书法造诣尤深,堪称一绝;自民国元年起投身军旅,历任各级军职,参与大小战役甚多,见闻至广,对地方军系和中央部队之训练与作战,及中共军事组织,均有独到的见解。主持江苏省政,亦有诸多整顿措施。本所在一九五九年口述历史工作展开之初,即列先生为第一位受访人;后在丁廷楣先生(丁文江族叔)宴会中相识,一九八五年一月由廷楣先生陪同前往而开始,此后直至同年五月,先生共接受访问十五次,畅谈生平事迹。本书除依据本所历次之访问纪录,并参酌家属珍藏先生生前自述之录音整理而成。书末并附重要函电文件五件,及先生亲撰文稿两种,俾彰显先生之儒将风范。本纪录付梓前后,承于翔麟先生仔细校对,并由蔡说丽、林世青小姐编制索引,谨致谢忱。

内容概要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为丁治磐先生口述一生事迹,从幼年接受私塾教育到加入国民革命军,一直到国共战争时期。重点回顾了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时期的作战与治兵经历。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丁将军的治军尤其令人佩服,其为人正直,治兵严厉,是抗战中少有的能与日军持续作战的部队。《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按时间顺序,对各次战争中的细节与得失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

作者简介

丁治磐(1894-1988),江苏东海人。民国初年毕业于江苏讲武堂、江苏军官教育团、陆军大学第十二期。初任江苏第六十七混成旅、后任直鲁联军徐源泉部团、旅长及参谋长。北伐成功后,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中原大战。抗日战争时期,任陆军第四十一师师长,参加京沪、武汉(大别山)、第一次长沙等会战;一九四二年升任陆军第二十六军军长,奔战于第三、九战区。抗战胜利后在衡阳受降,后任青岛警备司令;1948年调任江苏省主席;1949年赴台。丁治磐将军幼年接受古文教育,允文允武,教民有术,治军有方,可谓一代儒将。

书籍目录

弁言/1 前言/3 一、早年教育/3 二、早期军旅生涯/7 (一)进入江苏讲武堂/7 (二)在十六师任学习官/8 (三)对清末军事改革的看法/9 (四)进入江苏军官补助教育团就读/9 (五)在江苏七十六混成旅的一段美好时光/11 (六)张謇在南通的建设/12 三、加人直鲁军徐源泉部/15 (一)谈张宗昌与直鲁军的起源/15 (二)张宗昌在山东/17 (三)直系攻济南/19 (四)沿津浦线攻击冯玉祥/20 (五)打下北京/21 四、北伐各战役/24 (一)孙传芳投奉/24 (二)南援孙传芳/24 (三)革命军北伐/25 (四)革命军反攻徐州/26 (五)孙传芳南下/27 (六)龙潭会战/28 (七)直鲁军向陇海线攻冯军/29 (八)北伐后期奉军、直鲁军华北会战/30 (九)张宗昌的下场/32 五、我军加人革命阵营/33 (一)我部在北方的处境/33 (二)我军南调/36 (三)参加第一次讨逆战争/37 (四)被孙殿英所围/38 (五)再度讨逆/40 (六)对冯军的批评/42 (七)我任旅长/43 (八)两湖“剿共”/43 (九)徐向前在洗马畈围困我军/44 (一○)张宗昌被刺杀/46 (十一)我部在洪湖“剿共”/47 (十二)我对“匪区”基层组织的认识/48 六、进入陆军大学进修/52 (一)进陆大前的努力/52 (二)在庐山军官训练团的一段经历/53 (三)漫谈陆大校史/54 (四)我在陆大十二期的一些见闻/56 (五)趣谈黄百韬考陆大特别班/57 七、我军参加抗战/59 (一)抗战前的准备/59 (二)我升任师长后参加京沪保卫战/60 (三)大别山系作战/62 (四)撤离大别山/64 (五)徐源泉擅自撤退/65 (六)何敬公力保我任整编师长/66 (七)从武汉会战到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见闻/67 (八)襄河冬季攻势/68 (九)长江上游作战/69 (十)陈诚图谋并吞我部而不果/70 (十一)宜昌失守后我军的困境/70 (十二)长沙第二、三次会战/72 (十三)我升任第二十六军军长/73 (十四)整编军甘苦谈/75 (十五)谈杨森与我在湖南的种种/76 (十六)援浙赣线/77 (十七)我在三战区的点点滴滴/80 (十八)我军西援湘南/83 (十九)在耒阳归薛岳指挥/83 (二○)在广西、贵州湘黔线作战/85 (二一)难民的惨状/87 (二二)我的一封重要电报/88 (二三)杨森在贵阳的新政/89 (二四)抗战末期我军在闽湘桂作战/89 (二五)胜利后到衡阳受降/90 八、胜利后我跟王耀武调山东/92 (一)我在山东济南整编部队/92 (二)国共在济南和谈/93 (三)王耀武的杂务太多/94 九、我在青岛的作为/95 (一)政治/95 (二)军事部署/96 (三)情报、外交与防共/98 (四)陈毅共军攻即墨/99 (五)阙汉骞军适时来援/101 (六)整顿第六十四军/103 (七)我军四路攻烟台/104 (八)战史上的一个大教训/105 (九)烟台攻下后的共军反攻/106 (一○)老总统密令我接江苏省主席/108 (十一)刘安祺与我交接/109 (十二)鲁南沂蒙山区作战/110 (十三)谈王耀武与济南会战/110 (十四)山东“剿共”访谈/112 十、我在江苏时期/115 (一)我在江苏任官的经历/115 (二)苏北、鲁南“匪势”抗战已埋恶因/115 (三)混乱的政治/117 (四)谈陈仪/119 (五)整顿军事/120 (六)“剿共”与治安/121 (七)警政革新/122 (八)财政与粮食问题/124 (九)撤退的准备/127 (一○)汤恩伯在长江防线的部署/128 (十一)撤到上海/129 (十二)再撤崇明/131 (十三)再撤舟山、嵊泗/131 十一、来台后的点滴/134 十二、杂谈人事/136 (一)徐源泉/136 (二)李弥/136 (三)杨森/137 (四)我的部属/139 十三、杂谈我的部队/141 (一)人事/141 (二)整军、教育、训练/143 (三)武器装备/150 (四)军需/152 (五)军纪/156 (六)政工/160 (七)士气与团队精神/161 (八)行军战斗部署/162 (九)会战后的处理/163 (一○)综论/165 附录一:丁治磐先生履历/172 附录二:国民政府蒋主席指令五件/176 民国35年6月12日介绍美国柯史上将赴青岛/176 民国35年6月17日派周主任赴青岛面达一切/178 民国35年6月25日令援军到后积极准备勿稍松懈/180 民国36年7月2日指示严令阙汉骞军向目标急进/182 民国36年8月3日指示应负青岛党政军全责/188 附录三:丁治磐先生手书《汤恩伯传》原稿/193 附录四:丁治磐先生读梁敬镎著《马歇尔使华》有感/204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七、我军参加抗战(一)抗战前的准备二十五年十一月,我从陆大毕业,回到徐先生的第十军任参谋长。当时徐先生第十军中有二个师,徐自兼的第四十一师及徐继武第四十八师,并以湘鄂边区“剿匪”总司令指挥第二十六军萧之楚第四十四师(萧兼师长)。到二十六年春季,我又转任第四十一师副师长。当时我军驻长江上游之万县、荆州、宜昌等地。我回去就告诉他们南京的陆大研究部门已准备抗战,我们也要预作准备,就由我负责成立全军的训练班,调训中下级干部及士兵,依当时的编制、装备,自己教战术,干部是老底子,兵是新兵,因此第二年抗战时才有基础。(二)我升任师长后参加京沪保卫战二十六年八月,日军继华北作战后,又在淞沪开辟战场。日军攻上海是犯了战略上的错误,他的军队仅局部动员,若总动员,一下攻到重庆,中国政府就垮了,打持久战我国占地理之利。日军的另一错误,是北方战火未熄,又进攻京沪,运输力量都放在海上,但海军的运输力量并不够。淞沪抗战时,徐源泉部萧之楚第四十四师先开去上海,留下我的第四十一师及徐继武第四十八师,当时中央为补充各军庞大的人员损伤,将第十军有作战经验的老兵调去补充,同时我们军部到四川、两湖招募新兵,入冬后全师调去参加京沪会战。在调往战场时,我就在同年十一月升任第四十一师师长。由于老兵调去作战死伤很多,我的第四十一师大多是训练不到两三个月的新兵,无法作战;我部赶到上海地区时,淞沪会战已经结束,我军就转至南京一带长江岸边之栖霞山、卧龙山及对岸的八卦洲驻守,进行首都保卫战。老总统还在南京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开完会,老总统就先走了,首都保卫战就交给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指挥。当时国军已兵马疲惫,日军又从右后方将芜湖切断,使南京难以防守。其时国人都有恐日病,高级将领也不研究实际的作战事务,也没有什么黄埔精神,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南京要塞司令邵百昌、徐源泉等高级将领均丢下部队先行逃跑。徐继武第四十八师及另外一师,还有一团宪兵、掩护队、邵百昌的江阴要塞炮兵等,虽无正式命令,但都交给我负责,要塞炮没用,炮不能打,要塞队也未放过炮。日军进攻南京时,我部先后与日军在栖霞山、卧龙山打了两仗。有一仗我在后面山头瞭望,团长是行伍出身,学识不足,指挥能力太差,新兵又训练不够,一团人上去攻击日军阵地据点,只听日军轻机枪嗒嗒作响,一下子即全团瓦解,这时我就了解到练兵的重要,平时练兵要比战时更苦的道理,即决定以后整军的方法。问:当时你一个师有多少人?答:参加京沪战场,开始与日本人打的时候,我那个师是新兵,只有五千人。我从北方南调时,人员充足,有一万多人,连有预备兵,团、营有补充连,旅有补充营。后来南京失守,要塞也丢了,掩护要塞的任务无法达成,没必要再守卧龙山,我见局势不对,即开始准备渡江。原先船只不足,无法渡江,后因南京、芜湖相继失守后,老百姓的船只被日军两边一夹,都被赶到八卦洲来了,这样运兵的船就够了。我们是最后渡江的队伍,渡江那天是十二月十三日晚上,月亮很大,我备妥船只,选定渡河点,作好渡河掩护之后,天没亮我和徐继武两个师就在栖霞山后渡过江,渡到浦口以西的下游,撤退的很顺利,徐源泉也到江边来接我。渡过江后,我经几天作战人很疲倦,下令部队往安徽六安方向撤退,等行军序列部署好了,部队出发,我就去熟睡了。平常都是勤务来叫我起床,有位团长突发灵感,急急将我叫醒,说部队都走光了,天不亮,我就骑马带卫兵队出发。刚走不久,天亮后日本飞机就来轰炸我司令部驻扎的村庄,炸死许多百姓,我刚好逃过一劫。后来撤到安徽六安,时安徽省主席蒋作宾还到我司令部与我晤谈。后又有命令我们调到大别山去驻守。

编辑推荐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中国民党王牌军军长丁治磐将之亲历的抗战时期大破日军冈村宁次一个旅团的经历一一叙来,并点评了薛岳、玉耀武、汤恩伯等将领军事才能,与徐向前、陈毅等中共军队作战情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