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剂生产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张远欣,王晓路 编  页数:296  

内容概要

  《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润滑剂生产与应用》较系统地阐述了润滑剂的分类、组成、应用,较详尽地介绍了润滑油基础油的物理加工以及加氢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典型设备及影响过程主要因素分析,并对润滑油的调和、包装、储存、环保、再生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比较完整地展示了润滑剂的生产过程及应用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或成人教育炼油技术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润滑油生产的技术人员或润滑剂管理、销售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润滑剂基本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润滑剂分类标准 第三节 润滑油的理化指标与使用性能 第四节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第五节 润滑脂的组成、分类与性能 第二章 基础油与添加剂 第一节 矿物润滑油基础油 第二节 合成润滑油基础油 第三节 润滑油添加剂 第三章 润滑油应用 第一节 内燃机油 第二节 液压油 第三节 齿轮油 第四节 压缩机油 第五节 其他类型润滑油 第四章 润滑油原料生产 第一节 减压蒸馏 第二节 丙烷脱沥青 第五章 物理法生产基础油 第一节 溶剂精制 第二节 溶剂脱蜡 第三节 白土补充精制 第六章 加氢法生产基础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润滑油加氢化学反应 第三节 润滑油加氢催化剂 第四节 润滑油加氢工艺 第五节 润滑油加氢操作因素分析 第六节 润滑油加氢设备 第七节 润滑油加氢装置工业卫生与安全 第七章 润滑油调和、包装与储存 第一节 润滑油调和工艺 第二节 润滑油包装与储存 第八章 润滑油的环保与再生 第一节 绿色润滑油生产技术 第二节 废润滑油再生技术 附录 附录1 润滑油检验项目以及国内国际标准 附录2 基础油技术要求 附录3 汽油机油使用要求(GB 111212006) 附录4 柴油机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122—2006)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3.黏度 表征油品的流变性能,是油品的主要质量指标。黏度过大,会造成启动困难,消耗动力;黏度过小,会降低油膜支撑能力,增加磨损。黏度表示方法有运动黏度和动力黏度两种。 动力黏度:表征多级油在低温、高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内摩擦力,以CCS测定仪来测量,单位为mPa•s,习惯称之为油品的低温动力黏度,可作为预示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能否顺利启动的黏度指标。 运动黏度:动力黏度与在同温下陔液体的密度之比即为运动黏度,单位为m㎡/s。 4.黏度指数 黏度指数表示油品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黏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黏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黏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5.边界泵送温度 表征油品泵送性好坏的指标,预测能维持正常泵送的最低温度。 6.凝点、倾点、成沟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油品的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并没有明确的凝同温度,所谓“凝固”只是作为整体来看失去了流动性,并不是所有的组分都变成了固体。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相反,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有必要使用凝点低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凝点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般说来,润滑油的凝点应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5~7℃。特别还要提及的是,在选用低温的润滑油时,应结合油品的凝点、低温黏度及黏温特性全面考虑。因为低凝点的油品,其低温黏度和黏温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 倾点也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指标,与凝点无原则的差别,只是测定方法稍有不同。同一油品的倾点一般高于凝点2~3℃,但也有例外。 成沟点是以油料冷却至极低温度,令油料几乎呈半固体状态后,以一定宽度之刀片,在油中垂直刮过,使成一条沟形,此沟形之底面在10s内仍未被两侧油料淹住的最高温度即为成沟点,单位℃或°F。 成沟点为测定油料在齿轮箱内使用,油面被齿轮刮过时,再恢复新油面的最低温度。通常凝点越低的油料,其成沟点亦越低。 7.酸值 表征油中酸性物质的总和。酸值表明油品被氧化的程度,以此值可判断油中含酸性物质的含量,是使用中的油品氧化变质的指标之一。对新油来说,则表明油品精制深度,单位mgKOH/g。 8.总碱值 表征油中碱性物质的总和。表明油中有效成分的一个指标,说明新油中清净分散剂的大致添加量,也可说明在用油剩余清净分散能力。若总碱值等于或接近于零时,说明油中添加剂已耗尽。 9.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在黏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10.水分 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通常用质量分数表示。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11.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这些杂质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通常,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0.005%以下(机械杂质在0.005%以下被认为是无杂质)。 12.灰分和硫酸灰分 灰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灼烧油品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灰分的组成一般认为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灰分对不同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概念,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灰分可用于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对于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加入量的手段。 国外采用硫酸灰分代替灰分,其测定方法:在油样燃烧后灼烧灰化之前加入少量浓硫酸,使添加剂的金属元素转化为硫酸盐。 13.残炭 油品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受热蒸发和燃烧后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称为残炭。残炭是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为判断润滑油的性质和精制深度而规定的项目。润滑油基础油中残炭的多少,不仅与其化学组成有关,而且也与油品的精制深度有关,润滑油中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是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及多环芳烃。这些物质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强热分解、缩合而形成残炭。油品的精制深度越深,其残炭值越小。一般认为,基础油的残炭值越小越好。现在许多油品都含有金属、硫、磷、氮元素的添加剂,它们的残炭值很高,因此含添加剂的润滑油残炭值已失去本来意义。 机械杂质、水分、灰分和残炭都是油品纯洁性的质量指标,反映了润滑油基础油精制的程度。 14.击穿电压和击穿场强 这是评定电气用油绝缘性能的两个指标。击穿电压是电容器的极限电压,超过这个电压,电容器内的介质将被击穿。通常,电力设备的绝缘强度用击穿电压表示,而绝缘材料的绝缘强度则用击穿场强来表示。击穿场强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发生击穿的电压除以施加电压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 通过同一个试验后,用两种方式表示油品绝缘性能的大小。数值越大,绝缘越好。主要用于判断油品是否受到水分和杂质的污染。

编辑推荐

《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润滑剂生产与应用》可作为高职高专或成人教育炼油技术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润滑油生产的技术人员或润滑剂管理、销售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润滑剂生产与应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