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剖析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美)莱纳・克拉克曼,(美)亨利・汉斯曼 等著,罗培新 译  页数:350  字数:358000  译者:罗培新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本书是来自六个国家的九位作者长期合作的结晶,与此同时,全球各地更多的学者同仁对于《公司法剖析》的第一版和第二版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批评和建议。尽管我们全体作者分别对各自承担的章节承担首要责任,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对全书的篇章结构做出了贡献。本书的第一版用了九年时间,第二版则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的团队加入了两名新的作者,他们是牛津大学的约翰•阿莫和意大利证监会及博洛尼亚大学的卢卡•安立奎,他们为本书的改版注入了新颖的视角和宝贵的活力。与第一版相同,我们最好用四个词概括本书:“国际性”、“功能性”、“中立性”以及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它是“精炼的”。本书之所以具有国际化色彩,一方面是因为其作者来自于诸多不同的国家,另一方面则在于本书秉承着以下理念:在中度抽象的意义上,公司法的种种问题和法律策略,应当超越于具体国家的法律之上。但很自然地,为使这一理论具有吸引力,我们必须论及特定国家的公司法律制度。因而,在本书中,我们一方面集中关注以下六个“核心”国家的公司法: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另一方面在对这些国家的公司法进行整体分析时,我们还提供了研究所有国家公司法的一种解析框架。我们还确立了“功能性”框架。所谓功能性,是指本书强调公司法的经济逻辑。公司形式及其催生的公司法律规则,都是实用主义的制度安排,我们在理解它们时,必须首先考虑它们对商事生活的经济贡献。当然,我们也不应当夸大这一点。本书的作者并不认为,公司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经济理性,更不会认为任何特定的公司法都是最优的选择。在世界各国,政治和路径依赖都影响着法律规则,公司法运作所处的更为宏观的法律和商事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另外,总会有一些时刻,公司法(以及其它形式的商事规范)的未来发展看起来面临极大变数,2007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即是如此。关于市场和法律的互动的新的见解,可能会带来更具功能性的公司法,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方面。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得高管薪酬以及令人吃惊的金钱损失面前董事责任制度的局限性,暴露在聚光灯之下,这可能会带来只能用平民主义的激愤来解释的法律变革。很自然地,我们希望得出前面的结果,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解析框架强调法律的经济理性因素。功能性决定了本书的第三个特点:中立性,或者至少可以说,它努力避免对我们六个核心国家的公司法律制度进行价值判断和比较。换句话说,我们并没有选择英国的《城市守则》或者特拉华州的判例法来规制收购防御措施,或者在以下两类法律中做出选择:要求许多公司的管理委员会必须引入雇员代表的德国和法国的法律、以及未做此要求的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的法律。尽管本书的所有作者对于这些问题都有明确的观点,但我们的观点并非完全一致。我们写作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论定这些充满争议的问题——至少不是在这里——而是确立了一套研究法律的框架,这套框架首先以经济理性为基础(也就是功能性),并且视野足够宽泛,可以将法律政策方面的争议话题的正反观点一体纳入。“精炼”是我们描述本书的第四个关键词。的确,本书第二版比第一版略长一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希望本书足够精炼,以吸引我们特别希望赢得的下列读者:我们在公司法及相关法律领域的忙碌的学者同行;我们的学生们,他们需要一本对多元公司法律制度进行功能性分析的、可读性强的读物;商科与经济学科的教授们,他们可能也需要对公司法进行功能性介绍的读物;以及我们在公司法领域之外的学者同仁,他们或许和我们一样,在私法及法律与经济的互动方面拥有学术兴趣。(令人遗憾的是,本书对于执业律师或许无所助益,后者要求对我们核心国家的实体法律进行细致的梳理,而这种百科全书式的做法会使得本书的篇幅过于冗长。然而,我们希望实务人士、立法者和法官,能够发现本书对于理解公司法的策略及政策的运作,提供有益的指引。)然而,本书篇幅仍然简短这一事实本身并不意味着表明,相对于第一版而言,它没有发生改变。在结构层面,我们保留了法律策略的分类和讨论的大体次序,即始于公司治理,而终止于投资者保护及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法的互动关系。然而,我们的这个新版本在这一框架内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第一,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几乎只关注法律的纸面规则,而是同时关注法律的实施,另外,它还将诸如破产法等显然与各国公司法息息相关的法律内容考虑在内(我们前一个版本有些武断地将这些内容排除在外),从而拓宽了最初的版本所关注的范围。第二,这一版本将研究的核心国家的范围拓展至包括意大利,这既是因为意大利的法律拥有我们最初的国家所不具备的新特点,而且因为意大利拓宽了我们选用的欧洲大陆国家的样本。第三,新的版本述及了我们所有核心国家频频上演的公司法的近期变革。第四,第二版比第一版更为注重公司法的经验文献,其原因在于,我们相信,无论是否在经济学领域,下一代更先进的学识将更为偏向经验研究,而不是学理型或者以关于世界的事先假定为基础的研究。最后,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约翰•阿莫和卢卡•安立奎加入我们的合作团队后,为第二版贡献了诸多新的学识和见解。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原先版本中几乎所有的分析和评论,我们都共同重新加以审视,而且重写、更新或者修订了超过原来版本的70%的内容。我们希望第二版也能够像第一版那样,满足我们的目标读者的需求。莱纳•克拉克曼哈佛大学法学院2009年4月20日

内容概要

  《公司法剖析:比较与功能的视角(第2版)》是来自六个国家的九位作者长期合作的结晶,与此同时,全球各地更多的学者同人对于《公司法剖析》的第一版和第二版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批评和建议。尽管我们全体作者分别对各自承担的章节承担首要责任,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对全书的篇章结构做出了贡献。《公司法剖析:比较与功能的视角(第2版)》的第一版用了九年时间,第二版则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的团队加入了两名新的作者,他们是牛津大学的约翰·阿莫和意大利证监会及博洛尼亚大学的卢卡·安立奎,他们为《公司法剖析:比较与功能的视角(第2版)》的改版注入了新颖的视角和宝贵的活力。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罗培新,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耶鲁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第一章 什么是公司法
1.1 导论
1.2 什么是公司?
1.2.1 法律人格
1.2.2 有限责任
1.2.3 股份自由转让
1.2.4 董事会结构下的授权管理
1.2.5 投资者所有权
1.3 公司法的渊源
1.3.1 特殊公司形式和部分公司形式
1.3.2 公司法的其他渊源
1.4 公司事务:法律vs合同
1.4.1 强制性法律规则vs默认规则
1.4.2 法律规则vs合同
1.4.3 监管竞争
1.5 公司法的目标是什么?
1.6 什么力量塑造着公司法?
1.6.1 公司所有权的范式
1.6.2 国际竞争
1.6.3 跨国协调
第二章 代理问题及法律对策
2.1 三大代理问题
2.2 降低代理成本的法律对策
2.2.1 监管策略
2.2.2 治理策略
2.2.3 事后和事先策略
2.3 守法和执法
2.3.1 执法和干预
2.3.2 执法模式
2.4 披露
2.5 公司法中的法律对策
2.6 系统性差别
第三章 公司基本治理结构:作为一个类别的股东的利益
3.1 任免权与股东利益
3.1.1 经营权力和公司董事会
3.1.2 提名董事和投票机制
3.1.3 罢免董事的权力
3.1.4 便于集体行动
3.2 信托策略:独立董事
3.3 董事会结构和国际最佳做法
3.3.1 若干国家关于最佳做法的准则
3.3.2 最佳做法和董事会结构
3.4 决策权与股东利益
3.5 奖励策略
3.6 法律约束及从属权利
3.6.1 约束策略
3.6.2 有关公司治理的披露
3.7 关于国别异同的解释
第四章 公司基本治理结构:少数股东和非股东群体
4.1 保护少数股东
4.1.1 少数股东的委任权
4.1.2 少数股东的决策权
4.1.3 激励策略:信托和平等待遇
4.1.4 约束和从属权利
4.2 雇员保护
4.2.1 委任权和决策权策略
4.2.2 激励策略
4.2.3 约束策略
4.3 国别异同的解释
4.3.1 法律的纸面规则
4.3.2 实践中的法律
第五章 与债权人的交易
5.1 为什么公司法应当规范债权人?
5.1.1 股东-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
5.1.2 债权人之间的协调和代理问题
5.2 具有偿付能力的公司
5.2.1 门槛策略——强制性披露
5.2.2 规则策略:法定资本
5.3 陷入困境的公司
5.3.1 标准策略
5.3.2 治理策略
5.4 所有权体制和债权人保护
5.4.1 监管型控制抑或合同型控制?
5.4.2 破产法的作用
5.4.3 管理层激励
第六章 关联方交易
6.1 允许关联人交易,究竟是为何?
6.2 关联方交易的法律策略
6.2.1 附属策略
6.2.2 代理人激励策略
6.2.3 股东表决:决策权策略
6.2.4 禁止利益冲突交易:规则策略
6.2.5 标准策略:忠实义务和法律群落
6.3 所有权体制及关联方交易
第七章 公司重大变更
7.1 什么是公司参与方之间关系的重大变更?
7.2 章程修改
7.2.1 管理者与股东在章程修订中的冲突
7.2.2 多数股东与少数股东在章程修订中的冲突
7.3 股份发行
7.3.1 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冲突
7.3.2 多数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的冲突
7.4 兼并
7.4.1 管理层与股东在公司兼并中的冲突
7.4.2 公司兼并中多数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的冲突(包括排挤兼并)
7.4.3 公司兼并中非股东群体的保护
7.5 公司分立和资产出售
7.5.1 公司分立中管理者-股东之间的冲突
7.5.2 公司分立中非股东群体的保护
7.6 公司注册地的变更
7.7 自愿解散
7.8 重大交易的一般规则
7.9 公司重大变更规制的差异之解释
第八章 控制权交易
8.1 控制权交易中的代理问题
8.1.1 控制权交易
8.1.2 代理和协调的问题
8.2 不存在控股股东时的代理问题
8.2.1 决策权选择:只是股东享有决策权或是股东和董事会共享决策权
8.2.2 “不挫败”规则
8.2.3 共同决策
8.2.4 要约实施之前的防御措施
8.2.5 当不存在控股股东时目标公司股东的代理和协调问题
8.3 从现有控股股东中购买股份的代理问题
8.3.1 退出权和分享溢价
8.3.2 促进收购被控制的公司
8.4 收购不接受要约的少数股东的股份
8.5 非股东群体的代理问题
8.6 控制权交易规则之差异的解释
第九章 发行人与投资者保护
9.1 投资者保护的目标
9.2 投资者保护和法律策略
9.2.1 典型的准入策略:强制信息披露
9.2.2 质量控制:治理和监管策略
9.3 投资者保护策略的执行
9.3.1 私人执法
9.3.2 公共执法
9.3.3 看门人执法
9.3.4 财务报告的信息功能
9.4 所有权体制和投资者保护
第十章 在剖析之外
10.1 所有权结构与代理问题
10.1.1 管理者与股东的冲突
10.1.2 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的冲突
10.1.3 股东与非股东之间的冲突
10.2 前瞻
索引
传承,最好的超越——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正是这种脱节,产生了需要解决的代理问题。从目标公司的角度来看,控制权交易可能会增进财富,但同时它会对现有高管的职位和福利构成威胁。因而,目标公司的现任管理层可能会运用集中管理的权力,来阻遏此类交易。他们可能会努力运用那些权力来降低目标公司对潜在的收购人的吸引力,或者防止第三人向股东发出要约。这些手法形式多样,但主要包括以下类别:将目标公司的大量证券掌握在不会接受敌意要约的人手中;通过诸如“毒丸计划”等方法构造股东和债权人的权利;以及将公司的战略性资产置于哪怕是成功的收购人的控制范围之外。 另外,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一场交易或许并非能够增进公司财富,但现任管理层却拥有动机来促成股东缔结该交易,因为管理层可以通过获取大额解职赔偿费用或者站在收购人一边,而从拟议的控制权移转中获取收益。在控制权交易中,股东所持证券的转让,是达成控制权移转的关键机制。因而,没有股东的同意,就无法达成控制权的移转。然而,现任管理层可以运用其对股东的影响以及其掌握的公司信息,向其指定的人“卖出”要约,或者在多方竞标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利用那些条件来对某一收购人提供更有利的待遇。 然而,当目标公司的股权分散时,规制控制权移转的规则还必须解决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分散的股东在对抗收购人时的协调问题。特别是,收购人或许会试图引诱目标公司的股东接受并不是最理想的要约。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在本质上,它们都依赖信息不对称或者对目标公司股东实行不平等待遇。另外,股东整体与现任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可能依然存在,即便后者没有(或许无法)防止要约的发出。当促成收购人与目标公司股东之间的交易对现任管理层有利时,这种情形最可能发生。 8.1.2.2 当目标公司存在控股股东时 当一位或者少数几位股东持有公司的控制性股份时,收购人很可能与大股东首先达成协议。一旦此种协议达成,收购人会再决定是否,以及以什么样的条款,向非控股股东发出全面要约。就收购人与大股东之间的关系而言,或许商业销售合同的标准条款可以很好地解决可能产生的任何问题。 然而,民法的一般规则却不可能有效解决收购人与非控股股东(至少如果他们是分散的股东的话)之间的协调问题,也不可能有效解决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前面一个问题与我们讨论过的不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的情形大体相同。

编辑推荐

罗培新编译的《公司法剖析——比较与功能的视角(第2版)》是来自六个国家的九位作者长期合作的结晶,与此同时,全球各地更多的学者同人对于《公司法剖析》的第一版和第二版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批评和建议。    《公司法剖析——比较与功能的视角(第2版)》共十章节,内容包括什么是公司法、代理问题及法律对策、公司基本治理结构:作为一个类别的股东的利益、公司基本治理结构:少数股东和非股东群体、与债权人的交易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司法剖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这本书不错哦~值得一看。虽然是老师叫买的~
  •   还没看呢,以后在评价吧
  •   作者阵容强大,值得一读
  •   上公司法老師要求看的 還不錯
  •   适合有一定公司法基础的人阅读。主要内容是,以六个主流国家为样本,分析各国遏制代理成本的策略之区别及其具体原因,其中各国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差别是一个主要切入点。翻译方面也很通畅,沉下心是可以读懂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