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安凤德 法律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安凤德 编  

内容概要

《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从法官办案和对当事人进行诉讼指引两个角度出发,让当事人了解法院诉讼的流程、步骤和常见法律问题,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做到案结事了,实现“群众诉求妥善解决,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两个效果相得益彰”的目标。《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紧紧抓住各类纠纷诉讼活动的每个流程,指明诉讼各个阶段当事人所需提供的材料以及法官需要审查的内容,让当事人的诉讼活动更加流程、高效。通过梳理、提炼、总结、归纳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常见、疑难新型问题,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运用法官的专业知识和办案经验,将这些问题通过简单明了的文字,生动清晰地予以分析解答。程序指引与实体问题处理兼备,流程部分的介绍系统清晰;实务问题的解答全面涵盖了各领域的常见、疑难新型问题。

书籍目录

上篇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指引 第一章概述 1.保险合同纠纷类型 2.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特点 3.保险合同纠纷解决途径 4.保险合同纠纷的性质及当事人承担责任的方式 5.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诉前准备 6.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起诉需要准备的材料 7.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 8.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关系人、辅助人 第二章起诉阶段 第一节起诉及受理 1.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起诉的条件 2.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管辖法院的确定 3.被告住所地的确定 4.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可以作为被告 5.起诉要“及时” 6.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代理人及特别授权的事项 7.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起诉状的书写 8.保险合同案件受理费收取标准 9.保险合同案件的受理 10.保险合同案件需要提交的主要证据材料 第二节调查取证及鉴定 1 1.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条件及程序 12.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的司法鉴定 13.保险案件中申请笔迹鉴定,需要向法院提交的材料 14.保险案件中申请车辆痕迹等鉴定需要提交的材料 15.申请鉴定费用的负担及鉴定机构的选择 第三章法庭审理阶段 1.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审判部门 2.人民法院受理原告起诉后,原告了解案件进展情况的途径 3.承办法官接到保险合同纠纷案卷后需要审查的内容 4.保险合同纠纷的被告收到人民法院的应诉通知后需准备的材料 5.法院接到案卷后,需要向被告送达或要求被告签字的材料 6.得知被起诉后,保险合同纠纷的被告的权利 7.被告认为受理案件的法院无管辖权有权提起管辖权异议 8.认为人民法院的案件承办人员与保险合同纠纷的诉讼有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回避 9.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开庭审理前,可以与对方当事人私下和解 10.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开庭审理的作用 11.未按照开庭传票上规定的时间出庭的后果 12.法院定好开庭时间后延期开庭的条件 13.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开庭的流程 14.保险合同案件的证据交换 15.保险合同纠纷诉讼中,双方应注意提交的证据 16.当事人在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开庭审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7.在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庭审中,原告陈述的事实和理由应简明全面 18.在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庭审中,原告陈述的诉讼请求应明确具体 19.在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庭审中,被告应有针对性地发表答辩意见 20.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应提交支持己方主张的证明 21.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不需要当事人提交证据证明的事实 22.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庭审中,双方当事人进行举证和质证时注意事项 23.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庭审中,当事人可以申请证人出庭作证 24.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公开开庭审理时,可以允许他人旁听审理过程 25.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庭审中,当事人应针对争议焦点发表辩论意见 26.法庭辩论终结后,当事人可以进行调解 27.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庭审中,双方当事人进行最后陈述的方式 28.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庭审结束后,当事人不能随意更改对自己有利的意见 29.保险合同案件庭审结束后,当事人应在开庭笔录上签字 30.当事人发现庭审笔录记录有错误有权申请补正 31.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开庭审理后,原告撤诉后有权再次起诉 32.保险合同案件庭审结束后,法院作出裁判的时间 33.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的含义 第四章审理结案阶段 第一节调解及判决 1.保险案件已经经过开庭审理也可以进行调解 2.保险案件开庭审理后双方又调解的,诉讼费仍应减半收取 3.庭审后又调解的保险案件当事人有权要求法院出具调解书 4.当事人在庭审中所作的陈述不应影响或阻碍双方进行调解 5.保险案件调解书的生效时间 6.保险案件调解协议生效前当事人均可以反悔 7.开庭后同意调解又反悔的,法院可以不再重新开庭 8.保险案件调解中所作的让步不能作为对让步方不利的证据 9.保险案件判决的结果 10.保险案件受理费的最终负担 11.保险案件判决书、裁定书的生效时间 12.符合“一事不再理”要件的保险应裁定驳回起诉 第二节上诉 13.对保险案件判决、裁定不服,当事人有权在上诉期内上诉 14.对保险案件一审判决、裁定提出上诉的时间 15.保险案件上诉需要提交的材料 16.保险案件上诉法院与上诉费用的承担 17.一审法院收到上诉材料后应审查的内容 18.保险案件上诉的结果 19.对保险案件上诉结果不服,不能再提起上诉 第三节执行 20.保险案件结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间 21.保险案件申请执行时,应当提交的材料 22.保险案件申请执行书的书写 23.保险案件执行的费用  24.保险案件的执行措施 下篇保险实务问题解答 第一章保险合同基础理论 1.未向保险公司申请投保,但保险公司出具保险单的效力 2.保险公司无义务提醒投保人交纳保险费 3.保险公司开始承担保险责任的效力期间 4.被保险人应主动了解保险条款的内容 5.中奖明信片奖品为保险时,中奖人并不是投保人 6.投保人如实告知范围的确定 7.投保人需认真阅读投保单的内容  8.保险公司履行免责条款提示义务应达到的程度 9.保险公司履行了免责条款明确说明义务的证明标准 10.投保人申请保证续保,保险公司并非无条件继续承保 11.因保险标的物转让而导致受让人成为投保人的,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物受让人不再负有说明义务 12.投保单记载的受益人与保险单记载的受益人不一致时,受益人的确定以投保单记载为准 …… 第二章财产保险合同 第三章人身保险合同 附录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规定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对于保险车辆运货的事实,高先生是否负有危险通知义务。非营业用保险车辆用于货运,显然增加了危险,但高先生对此是否必然有危险程度增加义务呢?本案中,保险公司虽然在保险条款中约定有危险增加通知义务,但在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公司并未向高先生说明保险条款内容,也未证明在向高先生交付保险单时向其交付了保险条款,故不能认定高先生知晓该保险条款内容存在的事实,因此可以认为该保险条款未订入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无权追回赔偿款。 法院的判决认定该条款属于免责条款,而保险公司未能举证证明对免责条款进行了明确说明,故认为该条款对高先生不成立,从而认为高先生无危险增加通知义务,因危险程度增加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应当赔偿。但是,对于法院的裁判角度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本案中,该条款是否订人保险合同都是有异议的,综合本案事实,可以认定该条款未在高先生和保险公司之间成立,自然谈不上认定免责条款不生效的问题。 【法律法规链接】 《保险法》第52条 17.格式条款有两种解释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解答】 根据《保险法》第30条的规定,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因此,对于确实存在两种以上解释的格式条款,应当作出不利于保险公司的解释,原因是该条款系保险公司预先制定,保险公司有过分维护自己利益的可能,故必须予以矫正,维护双方当事人之问的利益平衡。 【案例】 2009年11月1日,孙先生在保险公司为其子投保了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期间为1年。2010年4月13日,孙先生之子小孙在上体育课期间不慎造成左臂骨折,当日前去医院治疗,住院5个月并实施了手术。孙先生为此支付了医疗费,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也予以理赔。但小孙在手术2个月后,前去医院进行拆除钢板等后续事宜,为此也支付了医疗费。孙先生对于此部分医疗费要求保险公司理赔遭拒,故诉至法院,要求保险公司理赔。 保险公司认可双方之间存在保险合同关系,但认为保险条款约定:“保险人对于被保险人因受到意外伤害在180日内治疗而产生的费用,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小孙在受到意外伤害之日起180日内治疗花费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已经进行了赔偿。小孙第二次前去医院进行拆除钢板的手术,不在180日内,保险公司不应理赔。

编辑推荐

《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指导保险消费者了解保险法的内容。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仅对投保方,对保险公司,《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同样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保险公司可以从《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了解法院审理保险案件的思路、观点,从而为保险公司合理设置保险条款提供参考。《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的内容着眼于实用性,不仅从程序上指导当事人如何打保险官司,而且提供了保险合同纠纷中最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大程度地为当事人答疑解惑。《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的案例是法院在实际审理保险案件中遇到的典型真实案例,通过以案析法,使读者尽快掌握基本的保险法律知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