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阜平卷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郄佳学 编  页数:358  

前言

春天的故事(代总序)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卷)、《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立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辑欧剑先生、副总编辑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慨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l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我们妁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内容概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留住祖先的文化记忆,繁荣民族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体现了国家对民间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众多编纂人员的努力下,保定市25个县(市)、区紧跟中央部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编纂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普查、搜集、加工整理,充实提高,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保定市各县卷本的编辑出版任务。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保定”、“文化保定”的热潮中。此书的编辑出版,对繁荣发展保定市民间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加速保定市“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建设,必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书籍目录

那山 那水 那人
传 说
 风物传说
 “漏”
 安王和安王庙的传说
 定州老王家的来历
 东北人参砂台老家
 儿大母小
 阜平大叶烟
 阜平金矿的传说
 观音显圣白衣寺
 惊高山 白衣一显圣
 状抚台 观音二显圣
 斗日寇 白衣三显圣
 虎为媒
 建都北京的来历
 马刨泉
 毛掸子会传奇
 人参搬家
 神奇的温塘寺
 双人石
 水帘洞的传说
 ……
故事
笑话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仙女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天天跑上丽山最高处那块石板上眺望。站在那青石板上可以看到方圆百里之外有一火球,好像是丈夫踏着墨蓝的云雾向她奔来。她不回去了,站在青石上,不分昼夜,不管暴风骤雨,只凝立在青石上期盼丈夫的出现。禾光棍和仙女哪知道就在他们俩结婚那天晚上,那个被金牛抵下山崖的货郎没有死,他掉下山崖架在一个树权上,被采药的老翁救了,伤好后他仍没有放弃发不义之财的妄心,他想去找金牛和仙女。离开老翁边走边打问,终于打听到金牛和仙女的下落。货郎求得隧雨寺法师的一块红黑布,黑夜摸到禾光棍住处,人们都在新房嬉闹时,货郎悄悄将红黑布罩住牛头,把金牛牵走了。货郎牵着金牛来到一处他事先看好的风水宝地,准备在这盖房修屋娶老婆,享受荣华富贵。他迫不及待地去揭金牛头上的一红黑布,当布刚被掀起时,金牛“哞”的一声,一羝角抵死货郎,顺原路跑走了。金牛跑到一个草滩,见几个老鹰正在一处草丛上空盘旋,它几步蹦过去,伏在草丛边用角挑去乱草,它见到一个手臂伸出泥浆,它很熟悉这只手臂,那是给它添草料的那只手,是主人的手呀!它不顾被陷下去的危险,用力把主人挑了出来,驮在背上来回跑。禾光棍在金牛背上被颠得把肚里的泥浆全倒了出来,渐渐苏醒了,他与金牛回到家,没等金牛停住,从牛背上滚下来,爬着推开门,没有人;他又趔趔趄趄地爬上丽山,一眼看到了那青石上站立着的新娘。新娘的两只手弯着,对着嘴仿佛在喊着什么!他惊喜万分,踉踉跄跄爬上石板抱住新娘,然而仙女已变成青石。他泪哭干,神耗尽,但仍紧紧抱着新娘,从此再没有分开,就这样变成了双人石。金牛追上来,卧在夫妻俩跟前变成卧牛石。

后记

阜平这个“太行山深处的香格里拉”,群山滴翠,碧水泛波,清新如画,静雅如诗。“中国大枣第一乡”,万亩枣林,千里飘香,孕育革命,福荫农家。    明长城、龙泉关,雄姿依旧;古营盘、大教厂,战迹依在,素为“畿西屏障”。名寺宝刹幽深清净,古风依然;佛教道教深厚悠远,教义依存,堪称“佛道古源”。    “抗日模范、建国基石”,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抒写战争传奇,铸就革命辉煌。“华北延安、新中国雏形”,红色的圣地,革命的前沿;群英聚首城南庄,运筹帷幄晋察冀。    认识阜平,了解阜平,就应该从这些享誉中外的名声开始。而要真正认识阜平的自然景象,了解阜平的文化源起,想必就要从这些流传古今的故事开始了。    散落的文明碎片,丰富的人文遗迹,独特的自然风物,古朴的乡土民风,加之伟大领袖曾驻,无数文人过往,你看这阜平,就成了一个不生故事都不行的地方。    这些故事与传说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在山野田间、村口炕头广为流传。或是传播伦理,或是认知世界;或是鬼怪仙狐,或是义士神仙;或教化思想,或借为笑资;或遗落民间,或散藏典籍。有的歌颂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无尽智慧,有的歌颂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有的歌颂正义战胜邪恶,有的歌颂战争赢得和平;有的鞭挞统治阶级的骄奢与贪婪,有的鞭挞市井乡野的卑俗与丑陋。勤劳朴实的阜平人民就是用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编织着世代不变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延续着对自然、生活的探知和追求。    这些故事与传说虽偶有迷信色彩的沾染,封建思想的遗存;虽远离现代文明,淡出现实生活,但从这些故事里仍可寻得生产生活的痕迹,识得古人伟人的身影,觅得山名地名的沿袭,让那些面无表情、缄默不语的文化符号,具象、活化了起来,因此备感生动。备感亲切。千百年沧桑变迁,千百年时代更迭,赋予了故事、传说太多的神奇厚重;深深的阜平烙印,浓郁的阜平风情,更赋予了这些故事、传说永不消逝的生命活力。    阳春三月,万物荣发。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阜平卷》终于编辑成书。集在书中的一百六十多个故事,题材广泛,情节奇巧,语言生动流畅,主旨鲜明。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神化了山川风物,奇化了文人义士,富有地方特色,饱含民间风情,读来饶有趣味。    在编选整理过程中,我们广泛搜集、几经筛选、反复斟酌,力求辑录全一些、作品精一些,力求保持地方特色、保持方言土语,力求“忠于原述”、“原汁原味”、“生动鲜活”,因此,全书散发着浓浓的阜平乡土气息,称得上是阜平人文地理、历史演绎、时代生活的全景记录和真实呈现。    此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阜平县委书记王月衡、阜平县人民政府县长徐志清、县人大主任王林义和县政协主席耿文金等多位领导的鼎力支持,得到了省、市文联、民协的热心帮助。特别是耿保仓和张业文两位老同志,认真地对作品进行了编校;耿吉友等同志进行了认真的组织、编辑,而且绝大多数作品是他记录整理的。数不清的普通群众参与了故事的挖掘、讲述。在搜集整理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还从《阜平县志》(1998年版)和赵金棠主编的《阜平民间文学集成卷》等一些读物中,精选了多篇作品。在此,谨向上述领导、单位、编辑、作者及讲述者整理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阜平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两千四百七十八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了丰富久远的历史记忆,一时难全,一书难集。现在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本读物仍然是不能令人十分满意的,还有许多缺憾,真诚地期待读者及专家们的批评和建议。    编者    2010年4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冯骥才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阜平卷》是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阜平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