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戴黎刚  页数:198  字数:234000  

内容概要

闽语是个最富特色的古老方言。闽语的历史层次最为复杂,也最为典型,这应该是学界的共识。《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作者戴黎刚)采用历史层次分析法对这种汉语中最富特色的古老方言——闽语进行分析研究。历史层次分析法既是一种新语言的史观,也是一种新的语言分析方法,是中国学者基于汉语的特点提出的,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历史比较法。《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首先对这种新理论、新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补充和修正这种新方法。根据这一新的分析方法,本书分韵摄讨论闽语的历史层次。在具体的分析中,从比较莆仙话的历史层次入手,排比其历史层次,然后通过层次关系字,系联闽语其他方言的历史层次。在每节之后,都详细列出闽语各地的层次对应表。

作者简介

  戴黎刚,博士,1975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语言学、汉语方言学。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刊于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史语所集刊》、《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当代语言学》、《方言》、《语言研究》、《修辞学习》、《语言科学》、《汉语学报》等刊物,其中被国际权威索引SSCI收录一篇,被A&HCI收录两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历史层次分析法——理论、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观点
1.2 历史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方法
1.3 历史层次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1.4 小结
第二章 果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2.1 果摄的历史层次
2.2 小结
第三章 假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3.1 假摄的历史层次
3.2 小结
第四章 遇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4.1.1 模韵的历史层次
4.1.2 小结
4.2.1 鱼韵的历史层次
4.2.2 小结
4.3.1 虞韵的历史层次
4.3.2 小结
第五章 蟹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5.1.1 蟹摄开口一二等字的历史层次
5.1.2 小结
5.2.1 蟹摄开口三四等字的历史层次
5.2.2 小结
5.3.1 蟹摄合口字的历史层次
5.3.2 小结
第六章 止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6.1.1 止摄开口的历史层次
6.1.2 小结
6.2.1 闽语止摄合口的历史层次
6.2.2 小结
第七章 流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7.1.1 流摄开口一等的历史层次
7.1.2 小结
7.2.1 流摄开口三等的历史层次
7.2.2 小结
第八章 咸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8.1.1 咸摄开口一二等的历史层次
8.1.2 小结
8.2.1 咸摄三四等的历史层次
8.2.2 小结
第九章 山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9.1.1 山摄一二等的历史层次
9.1.2 小结
9.2.1 山摄三四等的历史层次
9.2.2 小结
第十章 莆仙方言的语音层次及其演变——以“五”为例
10.1 莆仙话“五”字文白读
10.2 莆仙话“五”字白读音的来源及其演变
第十一章 莆仙话撮口呼的历史来源一兼论原始闽语构拟中的一些问题
11.1 莆田话ya音类的性质
11.2 原始闽语构拟中的一些问题
第十二章 闽南话鼻化韵的历史演变
12.1 漳州话山摄□韵尾的历史层次
12.2 漳州话山摄□韵尾的性质
12.3 小结
第十三章 闽南话曾摄、梗摄-n/-t韵尾的历史层次及其来源
13.1 闽南话曾摄、梗摄读为-n/-t韵尾的历史层次
13.2 东南方言曾摄、梗摄读为-n/-t韵尾的来源及其年代
13.3 小结
第十四章 福安话撮口呼的消变
第十五章 莆田话《新约全书附诗篇》(1912年)所见音系
15.1 传教士和莆田话《圣经》
15.2 译者问题
15.3 《新约全书附诗篇》所记的莆田话音系
15.4 连读音变
15.5 一百年间消失的若干词汇
第十六章 再论汉语声调的借贷原则
16.1 声调借贷原则再辨
16.2 相似性借贷:长沙话、益阳话的例证
16.3 小结
附录1 各片闽语的代表音系
附1.1 莆田话音系
附1.2 泉州话音系
附1.3 福州话音系
附1.4 建瓯话音系
附1.5 永安话音系
附录2 福建省汉语方言分区示意图
附录3 主要地名分片索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这个观点我们是完全赞同的。至于不同方言,陈保亚认为它们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其间的声调借贷是以对应原则完成的。他举了三类例子。首先,他以北京话和成都话的对应举例,请见表16.2:表16.2的成都话和《汉语方音字汇》(2003)不同,可能是陈保亚自己调查的语料。他认为,北京话和成都话相互借贷时在声调上总保持着一种对应关系。汉语各方言的调类有整齐的对应关系,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该书的字面表述上看,我们似乎看不出表16.2的北京话和成都话内部有何借贷关系。北京话是北京话,成都话是成都话,两者不必一定要有借贷关系。我们猜测,或许表16.2的成都话指的是从北京话借来的文读音。但即使如此,也无法证明北京话和成都话的调类借贷是以对应原则为基础的(下文再展开论证)。  其次,他又举了皎平汉语为证。他说:“相同的汉语词汇,皎平傣族在讲西南官话时使用的是一种调值,进入傣语状态时又是一种调值……实际上皎平傣语在用对应原则接受西南官话的借词,早期皎平傣语也是用相似性原则接受西南官话借词,由于借贷程度深广,皎平傣语改用对应的原则接受西南官话的借词”。该书此处的表述似乎也不是很清楚;实际上,皎平傣族使用两种调值讲同一词汇的现象很常见,也很好理解。这个与傣族人的汉语水平有关,而与声调借贷没有关系。西南官话和傣语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并不能说明汉语和傣语有接触关系,无法体现其内部存在借贷,因此借贷的原则就无从谈起了。只要傣族人汉语学得好,就足以把西南官话模仿得字正腔圆。同时,这也不妨碍傣族人讲标准的母语。  实际上,这里可以用来比较的,只有傣语的汉借词。所以,不应该比较傣族在两种语言状态下的调值,而应该将傣语的汉借词和西南官话原词调值进行比较。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作者是个非常不错的青年学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