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义学论稿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万献初  页数:35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魏晋六朝“音韵锋出”,此后历代“音义”书迭出,《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就收有音义著作1111部。《经典释文》、《汉书音义》、《一切经音义》、《群经音辨》、《经史动静字音》等,形成音义之学的主体文献。足以建立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并列的“音义学”。汉语音义学是全新的学科,此前的研究都是零散的。《珞伽语言文学学术丛书:汉语音义学论稿》首次阐述该学科应该独立的理据和意义,全面清理其文献脉络,用内在连接的分题研究勾勒其学术发展的历时轨迹,展示整体的学术面貌,揭示其深广而又丰富的文献学与语言学价值,并多角度探讨其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为该学科研究的全面发展和逐步深入打下基础。这样集中而努力的专题探索,对这门新学科的创立与完善有筚路蓝缕之功。

作者简介

  万献初(1956-),湖北咸宁人,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办主任。任《辞源》第三版修订分主编、《中华大典·音韵分典》副主编。多年从事古汉语、音韵学、音义学、《说文》学、古文献学的教学工作,主讲的“《说文解字》讲读”、“音韵学”等课程已拍成“超星学术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评师网”上学生课程评价居武汉大学之首。主要从事音韵学、音义学研究,在《中国语文》、《方言》、《文学遗产》、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已出版《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音韵学要略》、《汉语构词论》、《说文字系与上古社会》、《词语趣谈百题》等著作。

书籍目录

一 汉语音义学导论音义文献与汉语音义学研究二 《汉书》音义研究萧该《汉书音义》音切考辨颜师古《汉书注》音义研究综论颜师古《汉书注》音切数据与术语考析三 《经典释文》音义研究《经典释文》“如字”与音变构词《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的基本结论赵少咸《经典释文法氏校语录》批校之音读考辨四 唐宋音义研究主题《可洪音义》音切的内容、性质及其作用《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互注”异音考析五 元明清音义研究主题《经史动静字音》别义异读的音义考辨明清“问奇”著作中的音变构词六 音义学理论探索后记

章节摘录

  作为音义书的《释文》在释义通经上与训诂书同,在体例上与训诂书又有差别:随文释义的传注是直接训释词义,很少注音;训诂纂集(如《尔雅》)是把散在传注中的词义训释汇编起来,也很少注音;而《释文》作注形式以注音、辨音为多,往往是因音辨义,音定则义自明。  作为音义书的《释文》与《切韵》等韵书的性质不同:韵书要为当时社会上使用的各类文字遍注反切,清理出有规范意义的读音系统来,着眼点在音;《释文》只为14部有定文本的经注用字注音释义,而且是需要注释和辨析音义的才施注,如“二、门、雪、人、我、多、公、死、受、念、买”等音义易晓又无别义破读的一大批常见易读字就不注音,故《释文》7371个注音字头只占《封氏闻见记》所计《切韵》12158个字头的60.6%,疏通文献书面语的音义是为了读通经注,故因音辨义,着眼点在义。  方孝岳认为《释文》集“书音”之大成:“书音者训诂学,韵书者音韵学。韵书所以备日常语言之用,书音则临文诵读,各有专门。师说不同,则音读随之而异。往往字形为此而音读为彼,其中有关古今对应或假借异文、经师读破,等等,就字论音有非当时一般习惯所具有者,皆韵书所不收也。所谓汉师音读不见韵书者多,往往即为此种,而此种实皆训诂之资料。”(方孝岳,1979)他认为《释文》与韵书施注不同是由其性质不同决定的:“盖经师之音皆训诂学之事,并非字字必音,同于字典。音韵学家乃为实际语言服务。字有当时之音义为一般语文所承用者,韵书即照予著录;而经师之异文改读,往往字音为此而字形为彼,或为后起之另一字,韵书可另录此字,而不可混两字而同之,亦不可以其为古音而乱视听之常。”(方孝岳,1982)而《释文》相反,正好是把这些来源复杂的“经师之异文改读”录在字头之下来对比、辨析、选择,正是应用了传统训诂学“比较互证”的方法来辨析和确定合乎文意的读音和词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语音义学论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