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教育力量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荣林 编  页数:352  

前言

  序  教育是传递和保存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作为人类文化核心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必须通过教育贯穿到人的培养过程中,在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认识中得以保存。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也是一个文化育人的过程。  当今许多学校办学存在一个通病——缺少“文化自觉”意识:学校领导没有文化视野,缺乏自觉审视、自我发展的眼界;教师文化底蕴不深,缺乏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学生文化滋养不够,沦为了知识的“容器”,不被呵护的心灵日渐“枯竭”。因此,教育需要文化自觉,呼唤文化立根,期待文化育人,这不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学校教育所必须承担的文化传承使命。如何来完成这种使命,如何通过发掘学校文化所蕴含的教育力量来实践“文化育人”的思想,业已成为学校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一个实践课题。  零陵中学是徐汇区一所体育特色学校,学校击剑队曾获得“全国高水平运动队”、“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将特色项目转化为学校办学特色,让击剑运动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化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2009年,学校成功申报了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高中特色专项课题——《以击剑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研究》(GHB093274),这是学校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零陵中学的击剑文化,一言以概之,就是将学校师生“精、气、神”的全部凝集于以“搏”为核心的学校精神中。击剑文化之所以拥有引领零陵中学内涵发展的教育力量,不单缘于其自身积淀下来的校史文化,而且由此而延展到自身对教育的理解思考、管理理念、特色育人、师生行动等多种文化形态。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零陵中学就在全国的击剑比赛中获得殊荣,经过近四十年的积淀,“铸剑树人”的育人理念已经如同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之中。可以说,以击剑文化引领的学校内涵发展,其本身就是零陵中学一种教育情境的优化和育人氛围的创设,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自课题立项正式启动以来,学校不断完善课题方案,投入实践研究,力求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周期内,抓住文化引领这根主线,从“特色办学、文化育人”的视角审视自我、突破自我、发展自我。透过这本承载着零陵中学全体师生实践智慧和教育理想的书,我们可以看到,零陵中学的“特色办学”,是基于已有的办学经验,从对自己学校教育的定性、定位及功能审视出发,确立符合校情特色、生情特点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发展战略。零陵中学的“文化育人”,是基于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再认识,重新整合学校教育文化资源,以崇高的理想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先进的文化熏陶人,从不同层面实现“多元开发、全面育人”。如果再步入零陵中学的校园,你更能体会,这里的校园环境,彰显着学校的精神、灵魂、品质;这里的实践探索,凝聚着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精髓;这里的教育氛围,激发着人的美好愿景和发展潜能;学习和生活在这所学校的每个人,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文化对于自身成长所带来的正能量,一种追求发展幸福的正能量。  教育,如果离开了文化的孕育,缺失了精神的润泽,即便设备再先进、建筑再美观,都会黯然失色。作为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更要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所学校要在内涵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必须关注文化对师生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感谢零陵中学在变革时代的主动发展,他们的成功经验让我们对打造特色学校、践行文化育人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也衷心期望有更多的学校能重视和发掘自身文化的教育力量,让“文化”成为滋养学校教育的重要养分,让学校因为文化的浸润而“根”深“叶”茂。  徐汇区教育局局长庄小凤  2012年10月19日

内容概要

  教育是传递和保存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作为人类文化核心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必须通过教育贯穿到人的培养过程中,在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认识中得以保存。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也是一个文化育人的过程。  当今许多学校办学存在一个通病——缺少“文化自觉”意识:学校领导没有文化视野,缺乏自觉审视、自我发展的眼界;教师文化底蕴不深,缺乏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学生文化滋养不够,沦为了知识的“容器”,不被呵护的心灵日渐“枯竭”。因此,教育需要文化自觉,呼唤文化立根,期待文化育人,这不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学校教育所必须承担的文化传承使命。如何来完成这种使命,如何通过发掘学校文化所蕴含的教育力量来实践“文化育人”的思想,业已成为学校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一个实践课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化的教育力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