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屋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加拿大] 威廉·扬  页数:293  字数:180000  译者:朱子仪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某人宣称自己与上帝共度了整个周末,而且是在一间棚屋之中,谁会相信呢?然而这就是《棚屋》的故事。  从去田里帮邻居捆干草喂两头奶牛算起,我和麦克相识已经二十多个年头了。那会儿,我和他就像当下孩子们所说的,总“厮混在一起”,同喝一杯咖啡,或者我来一杯热腾腾的印度拉茶加豆奶。我们俩谈话时感到由衷的快乐,笑声不断,偶尔也会感动得掉下一两滴眼泪。坦率地说——要是你懂我的意思——我们越老越喜欢混在一块儿。  他全名叫麦肯齐·艾伦·菲利普斯,大多数人都叫他艾伦。这是他们家族的传统:男人最前面的名都一样,通常人们称呼中间的名。这大概是为了避免有装腔作势之嫌的“一世、二世、三世”或“老麦肯齐、小麦肯齐”等称呼。对于自称朋友来套近乎的电话推销员,这个法子倒很有效。所以他与祖父、父亲以及长子一样,拥有指定的名字“麦肯齐”。

内容概要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棚屋是麦克心中的巨恸。
  三年前,小女儿梅西在山间那个鄙陋不堪的棚屋遇害,她那被撕成碎片、血迹斑斑的红裙子如影随形时常在麦克眼前浮现……
  就在一个邮差无法送信的风雪天里,麦克意外收到一封署名“老爹”的来信,邀他去棚屋见面。“老爹”是妻子南和孩子们对上帝的称呼。这是杀害梅西的凶手精心设计的阴谋?是一场不怀好意的邪恶玩笑?还是真的来自上帝的邀请……

作者简介

威廉·扬(William P.Young)   
1955年生于加拿大一个传教士家庭。幼年随父母至新几内亚高地一个原始部落传教,少年时返回家乡进入神学院就读,成年后移居美国。从事过保险、建筑、创业基金、电信、销售等多种行业。因婚姻遭遇坎坷,开始接受心理治疗,试图同妻子与家人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殊途同归
第二章 天色渐黑
第三章 引爆点
第四章 巨恸
第五章 谁来吃晚餐
第六章 烤制一个π
第七章 码头上的上帝
第八章 诱人的早餐
第九章 很久以前,遥远的地方有个花园
第十章 涉水而行
第十一章 大法官
第十二章 怪兽腹中
第十三章 打开心扉
第十四章 上帝是动词
第十五章 狂欢
第十六章 梅西回家
第十七章 心的抉择
第十八章 余波荡漾
后话译
后记

章节摘录

  “那么好吧,待在家里,还是家里安全。你知道吗,像你这样的老家伙要是出了事,好几年都别想从床上爬起来。看今天的天气,托尼到时可能去不了你那儿了。我们可以在雨雪天和黑夜里顺利送信,可遇到这种冻雨结冰的路况就不行了。这绝对是挑战。”  “谢谢,安妮。我会记着你的忠告。我们以后再谈。现在我挂了。”他脑后跳得更厉害了,有如小锤子随着心脏的节奏在敲打。真奇怪,他心想,谁胆敢把那种东西放进我的信箱?止痛药虽然没起多大作用,但多少减轻了他的烦躁不安。他感到非常疲倦,便俯身趴到桌上……睡得正酣时,电话铃声把他惊醒。  “嗯……喂?”  “嗨,亲爱的。听声音你像是睡着了。”  是南,听起来特别快乐,不过他能听出她潜藏在话里的悲伤。她喜欢这种天气。他拧开台灯,看一眼闹钟,很惊讶自己已经睡了个把小时。  “嗯,抱歉,我想我打了一会儿瞌睡。”  “哦,听上去你有点没精神。一切都好吗?”  “都好。”外面差不多已经黑尽,麦克还是可以看出暴风雪仍未减弱,甚至又积了约两英寸厚的冰。树枝垂得很低,他知道有的树枝最后不堪重负,风轻轻一刮便会折断。  “我去取邮件的时候跟车道小小地较量了一番,除此之外一切都好。你在哪儿?”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没有媒体的狂轰滥炸,没有奥普拉的推荐,全凭民间的口口相传,《棚屋》创造了美国销量超过1000万册的奇迹。  ——《纽约时报》  ★《棚屋》摒弃了宗教教条主义,甚至很少提及《圣经》,但它为人们理解苦难打开了另一扇门。  ——《今日美国》  ★《棚屋》这样的小说是作家想象力与神学家激情的结晶,在对同时代人的影响方面,这本书比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毫不逊色!   ——尤金·彼得森(学者)  ★我的眼眶泛泪,喉头哽咽,一心只想到其他需要读这本书的人。我也深信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  ——基瑞·沃克(学者)  ★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书,但是朋友们,相信我,这不是!每当流行风潮来袭,我通常都任它随风而逝,但说到《棚屋》,我不仅立刻跟上这股风潮,还不断停下来呼朋引伴。  ——德鲁·马歇尔(节目主持人)  ★《棚屋》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爱与宽恕带给人的力量。  —— 帕特里克·M·罗迪(美国广播公司艾美奖获得者)  ★引人入胜、峰回路转的情节完全超乎你的期待。读这本书不可能无动于衷。  —— 格雷尔·欧文 (知名作家)  ★本书与生命中经历过苦难的人特别有关。我真的认为《棚屋》可能成为疗愈与鼓励的根源,它将不会是你所期待的,它也许会令人不舒服,而且绝对不符合传统,但我百分之百推荐这是本值得一读的书。   ——苏珊娜·克拉克 (公共神学研究者 )  ★这本书会挑战你,不管你的信仰与期待是什么。——珍·彼得森 (美国读者)  ★《棚屋》从一个吸引人的犯罪悬疑故事开始,但后来变得更丰富。书中传递的讯息是举世皆然的真理,这些真理透过故事来传达是如此美丽……书中主角有许多情感上的伤口有待愈合,而当主角找到疗愈的道路时,身为读者的我也找到了。   ——珍妮特(美国读者)  ★这是我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  ——乔丁·福斯特(12岁小读者)  ★是最近泪腺松弛了吗?读这本书,我哭了。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地狱,当你逐页阅读,这本书或许也会将你从那样的地狱中救出来吧!   ——本书日文版编辑  ★《棚屋》是个非常动人的故事。不管你是否曾历经人生重大的困境或疑问,本书都能带给你极大的启发与抚慰。  ——胡志强 (台中市长 )  ★心理学家认为宽恕是德行中的德行,会原谅、宽恕他人的人可能是最快乐的人。《棚屋》的作者就是要帮助我们更快乐,并且能将快乐与他人分享。  ——黑幼龙(卡内基训练负责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失落,有着我们自己的“棚屋”……如果一直拒绝回到内心所害怕的“棚屋”,就无法让生命感受到希望、热情与爱……若我们愿意以爱与良善回应创痛遭遇,疗愈便能发生。—— 苏绚慧 (台湾马偕医院协谈中心心理师)  ★悲剧并不能提炼救赎,苦难,也往往成为隔离人的厚厚的墙。《棚屋》想做的,是化解这堵墙……这部小说为人类在苦难中的孤独、困惑、愤怒与呼求,提供了一个清晰可信、诚恳欣慰的回应。  —— 彭蕙仙(作家)

编辑推荐

  你是否愿意深入记忆中最黑暗痛苦之处,寻找真正的《爱与救赎》  超越《达·芬奇密码》创造的所有纪录  《纽约时报》畅销榜第1名71周   持续3年位居全美各大畅销书榜前3名   35种文字风靡全球100多个国家  荣获英、法、俄、德、意、西、葡等15国“年度最感人图书”   感动整个美国与欧洲的心灵巨恸  纽约时报畅销榜2008.6.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棚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0条)

 
 

  •   庆幸自己常买得到好书,不是眼光好,是看当当网上购书者的评论才买的。因此更觉得有义务告诉其他的购书者不要错过这本好书。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男主人公麦可在经历了六岁的小女儿,一个有如天使般纯真可爱的女孩梅西被变态杀手残忍杀害后,陷入了“巨恸”中不能自拔,生活信念和宗教信仰陷入了危机。尽管他仍维持做基督徒的表面文章,但在内心深藏着对上帝的疑问和责难,个人情绪似乎总是被巨恸的冰雪覆盖。一天他接到一封署名“老爹(他妻子和孩子称呼上帝为老爹)”的来信,邀他于周六往女儿遇害的棚屋一聚,他无法抑制强烈的好奇与愤怒,依约前往。精彩开始。在那个正常时间里并不存在的周末(可能上帝进行了时间转换),通过与上帝恍然如梦的对话,通过对神圣关系的体验,不仅治好了内心难以愈合的伤口,也使他的信仰方式有了积极的转变,他讲述的离奇经历也成为深刻影响他周围人的“见证”。

    上帝对麦可说“我爱我创造的每个人”。但我是世俗的,我不理会上帝说的其他,当时只想知道一件事,其间,麦可问出了我心中的疑问:上帝,既然你如此热爱我们,你也如此爱梅西,为何会让她惨遭残害而不出手相助。是的,为什么,仁慈的上帝为何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个世界每天上演着相同或不同的悲剧,而不出手阻止?

    上帝在创造了亚当时,亚当选择偷吃禁果而离开伊甸园的,从此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人类有个通病,平时我们要自由,要随心所欲的生活,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才会希望我们所信仰的上帝(中国人多数信仰的是菩萨)能够出手相助,能够拯救这一切,却忘了这个世界,这个星球本就是被我们自己给污染的。上帝爱每一个人,就象我们会热爱我们的每一个子女,即使这个人十恶不赦的坏蛋。

    我依然感性,重视故事,想看麦可和女儿的再次重逢,并为后来出现的这一情节热泪长流。那个已在人世间消失的小天使在上帝身边依然幸福快乐地生活着,她只担心她的父母会为她的离去伤心而不能正常生活,可爱的天使。

    作者很伟大,给整天生活在混沌中的人们带来了全新思考及对信仰的冲击。
  •   看这本书我流泪了好多次,没想过自己会这样看一部小说,我想很多人都与我有同感,特别是为人父为人母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结晶,像自己的一件作品,牵着他们的小手,看着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是莫大的幸福。可突然有一天,他们被残害....作者这种感觉让人痛彻心扉。

    (麦克即将走进棚屋),再次看一眼梅西的照片,把它和衬衫口袋里的字条放在一起。要是人们找到的是他的尸体,至少知道他心里在想着谁。

    这种感觉、这种文字,是不是让你也感受到主人公心中的“巨恸”呢?

    遗憾的是,西方人有他们的信仰,有上帝可以信赖,有老爹可以引导化解仇恨重拾爱心。那么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又该怎么办呢?这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福建幼儿园凶杀案那些孩童们父母该怎么办?

    我心中不免寒颤,现代中国人是如此缺乏信仰,如此急功近利,谁来救赎我们?或许诸子百家中的老庄孔孟还能给与我们一些心灵的力量,或许我们该重新认识宗教的....

    因为宗教和文化,这本书在中国未必能超过《达芬奇密码》的销量。但在我的心中,它却是每个成年人必读的一本书。

    真希望像书中最后的结尾那样,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上帝,世界充满爱.....
  •   且把信仰抛开,这是一个讲述爱与宽容的故事。
    毕竟,我们都曾跌跌撞撞过。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棚屋”,
    尽管它鄙陋不堪,遍布灰尘,但你还是要去经常坐坐。
    须知,疗愈的最好方式便是正视。
  •   就书本的本身来说,我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地方,前半段的故事是很吸引人看下去的。但是当讲到他在棚屋与“上帝”渡过的那一个周末时,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主要是因为宗教信仰及文化差异,没有什么兴趣看一个“上帝”怎样对我们讲大道理。如果是信仰上帝的人,大概会觉得很好看。但老实说,这本是最近买的书当中,唯一一本没有从头看到晚的书。
  •   棚屋(超越《达·芬奇密码》创造写的不错
  •   棚屋的魅力真的在于它朴实的吸引力,虽然 里面的故事带有点那么不可思议 但不得不说 他们谈话的内容是那么的深邃 他们用最简介的话 阐述人生的意义 让人感悟深刻 我喜欢里面的故事 即使在当事人看来 故事的开端不那么美好 开始 我以为是悬疑小说 看到后面才发现 那是爱与宽容的教育
  •   不是很厚的一本书,简约的包装,却拥有深奥的哲理
    内容很丰富,喜欢作者的文笔,细腻但是不“腻”
    我是在火车上阅读的,二十多个小时的路程,有“棚屋”的陪伴,很不错的感觉
    喜欢朦胧的寓意
    作者内心的历程很真实,西方浓重的文化色彩很明朗的体现
    我被感染。
    我懂得了 每个人都应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游走于这个满是伤害的世界。
  •   我要给它打5分。
    看完了很久才来评论,因为不知道怎么描述我的心情,说实话,宣传很扯,让我一看,还以为是悬疑故事,最后才发现跟宗教手册似的,就在传达一些理念,然而正是这些理念让我觉得平和。人总在想很多很多的事情,会想不开很多事情,看完棚屋我想你就会想开了。我是无神论者可是有时候有信仰会让人比较轻松,比较坚定,比较不那么介意不如意和太如意。
  •   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书,但是朋友们,相信我,这不是!每当流行风潮来袭,我通常都任它随风而逝,但说到《棚屋》,我不仅立刻跟上这股风潮,还不断停下来呼朋引伴。
  •   《棚屋》这个名字以及封面很早就看到过,这次订购了五本,其中当然包括《棚屋》。希望它像大家公认的那样,感人肺腑。
  •   不知道为什么,大部分类似这类型的小说都读不下去,当然,现在能读得下去并且喜欢的书目里面,又多了《棚屋》的名字。
  •   在一个逐渐变得凉快的天里,再一次读这个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
    心中五味杂陈,惆怅无边,许多话,许多味道,实在不能一一出口。
    亲近的人问:最感动你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魅力使你从英文版、台版到到今天的中文简体版。
    默默无语,良久方默默念叨:
    上帝从来不在身边,上帝是一个动词。

    迈克的小女儿不幸失踪,三年来始终如一堵墙一般堵在胸口,夫妻之间也从此隔了一堵怎么也打不通的墙,
    尤其是大女儿,精神几乎陷入崩溃……
    三年了,迈克(他自己不信上帝,但家人多少信)始终在想:
    我女儿遭罪遭难的时候,上帝在哪里?
    不料现在,落款叫“上帝”的信来到手中,邀请前去小女儿失踪的地方一见。
    是陷阱?是玩笑?是阴谋?还真是上帝的邀请?
    迈克相信人间有上帝么?他去还是不去?
    还有小女儿……

    这本书有一个几乎令每一个拿起这本书的人怦然心动的悬疑故事,
    故事从第一页开始便布下了一个诱人的机关。
    机关藏得很好,直到最后,艰难的最后,
    才慢慢抖开。
    中间填藏的,是难过、悲伤、惆怅……

    这本在美国几乎已经家喻户晓的书,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大红大紫,
    连英国人法国人都诧异万分。
    也许因为爱惹是生非的美国人心中的郁闷实在太多了,
    实在太需要和上帝沟通一翻。
    上帝是什么?
    是一个人,一个神,一个信仰?
    是一座教堂,一套教阶制度,圣歌,babel,
    还是一个别的什么?
    其实几千年来,几乎很少有人真正去追问过。所以当本书的机关一打开时,
    谁能不震惊万分?
  •   买这本书的缘由挺虚荣的,就是被它封面上大大的“纽约时报榜首**”所吸引,然后买下来,企图在教室里给童鞋们秀一秀我是多么有文化(笑)。很专注地读了二分之三,然后卡在越来越难懂的内容上,一放手就再也没有再读的欲望了,从此在某个角落了默默蒙尘。。。抱歉啊,但是我实在觉得读不下去了,不知道是它本事就如此艰深难懂还是译者的问题,当然比较大的可能是我的年龄还没有到那个等次,无法体会其中蕴含的真理。(太profound啊)
    如此而已,不过我相信以后不会再买所谓的畅销书了。
  •   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抱着尝试一读的心理,读了好几章,还是觉得很乏味。
    我自身很不喜欢看外国人再翻译成中文的书,包括所谓的国外名著。
    到底是外国人写的文章我们看不习惯,还是翻译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折损源文字的事。
    总之,看翻译的书,真的很郁闷。
    但是渐渐的,我体会到书里的深意,慢慢被触动,也感觉到译者朱子仪的强大功力。
    看完之后,有感叹:这是作者与译者的尽心奉献。

    这的确是本很好的书,亮点就在麦克与老爹的相处的那段时间里,一段段哲理、道理、情理如排山倒海一样。让人深有感触,值得细细品味。虽然我完全不是基督徒,但我还是这里隐隐透出的道震憾了。即使看完之后,也无法让我信基督,却使我对自己的信仰更加坚定。

    这是一本人在茫然时候能够回来再重看一次的书。
  •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真的名不虚传,值得一看。
  •   超越...创造的所有纪录...的心灵巨恸!---这评论太过了吧,至少对我这个没有“巨恸”反应的东方人来说。
    大篇幅的“和上帝对话”,让我这样文化背景的看着只觉得冗长晦涩。无关悬疑无关故事情节,谈的是自己心中的上帝。
  •   作为一个没有信仰,对“三位一体”的理解仅停留在一个专有名词层面的人,理解这本书确实有点像书中的麦克一样,跟不上思路。
    但理性是共同的,爱与宽恕也是共同的,书中一些话确实发人深省,摘录如下,以待细细反刍,品味。

    你试着想要搞懂你所在世界的意义,但它只是基于渺小而残缺的现实图景。这就像是透过伤害、痛苦、自我以及权力的针眼去观看一次盛大阅兵,而你相信自己孤孤单单,无足轻重。(p140)

    我们用“恶”这个词描述“善”的缺席,正如用黑暗描述光明的缺席,或者用死亡描述生命的缺席。对恶和黑暗的认识都只能在与光明和善的关系中完成,它们并不真的存在。(p153)

    多数男人通过转向手上的工作,挥汗如雨地去寻求他们的身份、价值和保障,以表达自身的独立。通过选择宣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们找到决定自己命运的方式。正是这个转折,造成了那么多的痛苦。(p166)

    黑暗里隐藏着大量的恐惧、谎言和懊悔……实际上他们有比现实更多的阴影,因此在黑暗中的体积显得更大。当光线照进你的内心——它们盘踞的地方,你就能逐渐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了。(p199)

    谎言是一个堡垒,在里面你会感觉安全和强大。通过那谎言的小堡垒,你试图支配你的生活并操纵别人的生活。但堡垒需要围墙……这些围墙就是你为谎言辩解的理由。不管用什么方式,只是要你自己对谎言感觉心安理得。(p215)

    情感就是情感本身,它们无所谓好坏,只是存在而已。(P227)

    人类有一种把活生生的,充满恩惠的动词,变成散发着法规臭味的僵死名词或无聊原则的本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东西就此消亡。名词存在,是因为被创造出的世界和物质是既定现实,但假若世界只是一堆名词,它就死去了。(p235)
  •   深入记忆中最黑暗痛苦之处,寻找真正的《爱与救赎》
    透过这一本书,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上帝对世人的大爱
    以及他主动的,亲近,寻找,每一个属于他的孩子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我是一个逃避他的人,不常被他看重
    如今,让我知道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幼稚
    因为,他的爱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是如此真实
    谢谢这本书让我从爱的另一个角度,从《圣经》的另一面认识我们的神
    喜欢“老爹”这个称呼
    我会用“老爹”在祷告中称呼我那亲爱的“阿爸父”
  •   开始还为书中的恐怖谋杀案而紧张兮兮,继而忽然很自然的转到人与神的谈话,转到对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对人、对生命的探讨。“神”一层层地拨开麦克的内心壁垒,耐心地开导麦克。我的注意力也由对凶手的好奇,很自然的转到对“神”用何种方式说服麦克,说服我。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一大优点在于颠覆了信仰的教条主义,书中的一些对人生、对生活的善的东西,无论你是否相信耶稣,相信上帝,在你的生活中如果像书中那样对生活、对他人的态度,或许真的会痛苦少一些,快乐多一些。
    另外,我真的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那些只有“神”能看到的奇妙场景,描写的是那么神奇、细致,仿佛真的曾经闪现过,让人亦幻亦真。
    非常喜欢这本书!
  •   内容还没读,不过一定跟追风筝的一样好
  •   我很高兴能在这个充斥着欲望、权利与金钱的世界中找到一篇回归人类本性的文章。
    爱,是来自上帝的恩赐。通过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更简单更真诚。上帝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它是一个动词,一个有活力的动词,我们本可以用这个动词装点人生,让他更丰富,更美好,更具活力。然而人选择了“独立”,用自己的权利来做世界的上帝,审判世界上的每一处事物,从此,人与人之间变得复杂,变得捉摸不透,而人也因此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威廉扬用自己的人生历途阐述了宗教与神学中那些遥不可及的概念,给那些陈旧的条规赋予了新的生命。爱,是我们最纯真的感情,是驱走邪恶贪婪和杀戮的唯一力量。来吧,让我们这些相信爱的人,站起来,让爱发光!用爱恢复世界的本来面目。
    最后感谢朱子仪精准的翻译,及在译后记中对这类文学作品的背景的介绍和感悟。

    这是一本值得人一读的书,但是书中有些地方让一些对外国宗教和神学了解较浅的读者难以理解。细细品味下,它会让你找到生命的真谛。
  •   我是在俄罗斯网站上发现这本书的,在排行榜上。书封面上的小标题是“和上帝对话”。在一个出过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这样大家的国家(民族),一本宗教主题的现代译文书被广为评论、并博得大众好评很不容易。于是好奇的我,下了一本俄语版的(不方便买才下的……)

    有时候会很羡慕有宗教信仰的人,信仰可以是一种慰藉、一种依靠、一种约束和标准。本书讲述的是“寻找上帝、生命的意义以及信仰的问题”(书评网语)。对于不信教的我,怎么跟上帝对话?

    可其实,上帝就是一种大爱。

    简体字版一出,立马买了。

    麦克问耶稣:条条道路都将通向你吗?
    耶稣答:不,多数道路并不通向任何地方。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会走上任何道路去寻找你们。
    喜欢这句话。

    很喜欢这个封面。不过那只其实很血腥的瓢虫……怎么上面只有两个黑点……
  •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身为父亲痛失爱女的心情。
    称上帝为老爹,是随了妻子。上帝是慈祥的老人。
    上帝是男人还是女人?
    上帝是白人还是黑人?
    都有可能,在你想象中的上帝是什么样?肥胖的黑女人?会做饭的温柔女人?
    看了书 ,你就明白了。
  •   真正的信仰往往来自深刻地怀疑。作者通过书里的“那三位”的口所表达的感悟,虽没有丹布朗那么叛逆,却是对基督教核心教义的重新解读呢。
    不过,为“老爹”辩护,可真不是件轻松地事情,这个世界到底是众生共业所生还是上帝的作品呢?呵呵,也许“老爹”并不在意这个区别,这只不过是人类心智创造的又一个概念罢了。
    上帝,是一个动词!


  •   很好的体现了一个人内心的“巨恸”在遇见神之后,完全的被抹去,被释放
  •   整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和老爹的对话,对于相信上帝的人,这回是一本慰藉心灵的好书。
  •   其實這本書要看的不是故事劇情、而是去思考人生的意義。

    原本看了一半,發現實在是沒耐心再往下看,因為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但卻在我遇到一件令我驚心的事之後,腦中卻浮現书中所說的:上帝不是降災禍的神!.........才在第二次靜下心細細讀。這本書我想不是一本有閱讀樂趣的書,卻是一本當我們在人生之中,遇到各樣的低谷高潮,心中的不滿、氣憤、怨懟、悲傷,卻可以藉著書中一步一步的解開。如果真能領悟到作者希望傳遞的那種無限包容的愛,我想這一輩子無論發生什麼,都能以平安寧靜的心去度過。

    希望買了這本書的人,都能把書裡的大愛活用在自已身上。
  •   不能用看侦探小说的思维来看这本书,把它当做是一本小说,教你学会宽容,在主人公与上帝老爹的对话中去思考人生,宽容最大~~~
  •   开始读时以为是惊悚小说,很是紧张,到中部时感觉新颖,通过和上帝、耶稣等的对话,明白在我们心中的痛,是因为自己不愿放,不愿接受....对孩子的爱有时也太自我,不曾想过他们的感受,一直都是以自己思想来强加和演绎,做为父母都要看看呢,每个人的收获都会有不同。
  •   不知道那个地方是不是失乐园,与老爹的谈话有意思。一切都是要靠自己去解决的饿,上帝不是万能的。但是,上帝真的很有意思。
  •   一年多以前试读过这书的前两章英文,当时觉得一开篇氛围渲染得很阴抑,很能理解主人公的那种沉痛心境,那种按着伤口的痛前行的无奈。嗯,其实,我喜欢这种讲述心灵如何被撕扯的书。及至读到后来,说他的小女儿如何因为一个神话而死去,好奇心就彻底被勾起来了。可惜只看到这里,也没领略到很多评论所说的宗教因素。

    现在这书果然出了,赶紧买了一本,昨天出去玩儿时还带着,又没来得及看。回头再慢慢儿看。
  •   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与上帝共度周末~~~

    关于宽恕和爱,关于坎坷和信仰~

    书里有一句引语特别感动人心:全能的上帝不是把自己分配给孩子们,而是完整地把自己的全部给予每个孩子。

    有信仰的孩子们是幸福的:)
  •   人人都应改放下自己的不快,感受别人带来的快乐,人与人要善待,知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   这个商品不错,喜欢梅西的故事,但因为并不信仰上帝,中间部分看起来兴趣不大。。
  •   书包装还可以,内容也还可以,情节不像《达·芬奇密码》那样惊险多变,而是以“我”的体验为主,有一定的特色和可读性。

    对于基督徒而言,可能更有感同身受的体会,对上帝对耶稣基督对自己的信仰都是一次镜子里和镜子外的照应,值得去读。
  •   这本书我是在书店买的,开始以为只是一本普通的小说,看后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这种感动已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如此亲切感人,就象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声音,看完以后,又买了本送给朋友,这次买也是给另一个朋友推荐的,书刚到,就被领导抢走了。这是我2010年最喜欢的一本书!
  •   这本书,我是伴着六六的《心术》一起读完的,不同国家,不同内容,却阐述的都是一个道理,人的心都是善良的,和人交往,是要交心的,我们给别人看起来不起眼,举手之劳的帮助,却有可能影响他人的一生。
    回报吧,回报父母,回报身边的人,回报社会。一个美好的社会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
  •   这本书本不在计划之内,买这本书的时候是非理智的,看故事简介的时候原本是不感兴趣的,但当当网独家的书总让人觉得心里痒痒,又看到一系列评价,包括排行榜等等,让人就冲动的买了,看过之后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就像《与神对话》中写道的,:“神会以任何方式出现。但要去观察,去聆听。下一首你听到的歌曲的歌词。下一篇你读的文章里的信息。下一部你看的电影的情节。下一个你遇到的人的闲聊。或者下一条河流、下一片海洋、下一阵拂过你耳边的和风的低吟—所有这些都是我的工具;所有这些地点我都能去到。如果你愿意听,我将会与你说话。如果你愿意邀请我,我将会来找你。到时我会让你看到,我一直都在”。看过这本书仿佛又听到了神的话。
    宗教体小说在国外是很流行的,但由于宗教原因在国内似乎很难流行起来,这本书是主人公与神的直接对话,特别是谈论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主人公自身的遭遇就已经很让人同情了,他与神对话的深入更触动人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耶稣为了更大的目标而破坏现有美丽的花园以及主人公出来审判神的那段。
  •   可以说这是印本打破我原有思维的一本书,在中国体制的教育下 我们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可是上帝缺把这些规矩和条框视为困住人们的舒服,这是一本让我们认识到真正上帝的小说,不是什么悬疑,而是一个人的自我救赎。
  •   流行的不一定就经典,但是经典的一定是能引发你共鸣的东西。也许书中有一些关于圣经故事和信仰的叙述让没有读过《圣经》的人难以理解,但是书里所讲的关于爱关于原谅与饶恕,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理解的。原谅,有时候不是要原谅别人,而是要原谅自己,让自己的抑郁悲痛得到释放;饶恕,我们饶恕别人就是饶恕自己。爱,是不分国界地域时间的,爱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说出来唱出来也可以深埋在自己的内心,但是,你要始终相信,你的爱,对方是能够感受到的。
  •   看了之后只能说由于信仰的不同所以并不是很好的理会到书中所蕴含的意思。
    但是却是一本可以因人深思的书。不是深思社会问题,而是人生的态度。
    这并不是那种知道你怎么怎么做就会怎样的书。
    而是一个以一个字条为线索而展开的故事。
    从看到尾,你可以认真的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态度,对朋友的态度,对家人的态度。
    关键是自己心中的那份信仰。
  •   真的写的太好了,将上帝的爱,三位一体的真谛,痛苦的奥秘,完全的展现在眼前!
  •   对上帝,对耶稣,你怎么理解?你怎么在生活遇到打击时,还能由衷地赞美神,感谢神?这是一本关于人与上帝的关系的书,是一本关于什么是仁慈和爱的书。
  •   三位一体的神是怎样的一位神?
    祂的性情如何,祂在具体的事情中如何反应?祂对我们的爱和救赎,究竟意味着什么?
    罪和人生中的苦难,为何发生和临到?
    其实这不仅仅是基督徒思考的问题,而是所有的人都在面对。
    关于神的作为,通常只会在我们读圣经的时候看到,或者自己的信仰经历中隐约惊鸿一瞥。
    小说用故事的方式和充满想象力的虚构,把一个活脱脱的三位一体的神展现出来,并且在如何面对苦难和罪的问题上,有非常强悍的论述!
    真正的饶恕又是什么?没有比这本书说得更生动了,而这就是神的爱子,为我们所做的!

    很多次的泪流满面,被神的无条件接纳的爱感动。。。
  •   我喜欢《达·芬奇密码》,有点意思
  •   喜欢《达·芬奇密码》,喜欢推理小说,书本质量可以,打算加快看完,内容很吸引~!
  •   真是需要静下心来第一下,刚看完一篇,感受许多,但还无法用文字表述,这要看第二遍。
  •   这本书会改变对上帝刻板的认识,曾经以为祂神圣而高不可攀,但实际不是如此,感谢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上帝!
  •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救赎的书,有宗教信仰的人估计应该会很喜欢。
  •   看完這本書,我就介紹給家人,這本書讓我瞭解上帝的本質 以及愛和寬恕帶來的力量!!
    沒看過的童鞋 建議看看。
  •   买的时候以为是一本悬疑小说,看了以后才知道是宗教小说。就是告诉你要信上帝。。。。
  •   或许上帝真的存在,
  •   真的很不错,写上帝的,精神上的熏陶
  •   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一种很平静的心态,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一种来自上帝的爱
  •   一开始真的看不进去,觉得特纠结。后来慢慢强迫看,觉得很丝丝入扣了···而且通过文字来讲述了一些让人深刻理解但是不愿意面对的东西··
  •   是一本很好的宗教类启蒙书,深入浅出,从个人的感官经验到心灵历程,贯穿了作者对生命,世界,上帝的独特见解,同时,它不是居于哲学高峰而不下,而是贴近生活,从对生命本源的体会出发,写到对处世的看法。虽然剧情性上稍显逊色,但是本书主旨的正面意义独一无二。
  •   让本书让我更认识创造的主,他的慈爱何等长阔高深!我已经买了三本,自己一本,另外两本送给我的家人,朋友!
  •   老板一直推荐的书, 人类不可能写的, 出自上帝之手
  •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很多的朋友,因为这本书对于我对上帝的认识增加了不少,强烈推荐
  •   书是好书,但无法超越 达芬奇密码
  •   说实话,我买它的时候是当小说买的,以为是丹布朗那样的休闲小说,带点惊悚,带点神秘。读的时候发现不是,这是一本宗教读本,如同所有的宗教,讲述上帝,宗教对话。不懂,看着很迷茫。
  •   在网上看了前半部分,很好奇后面的,买了后发现是涉及宗教的,叫人迷糊
  •   其实这本书说的也是一个关于原谅和爱的故事。只是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有那么深的感触。
  •   没有看完。
    书中营造的气氛很悬疑,但由于我是自己一个人住宾馆的半夜读的,实在是不敢继续看下去了,但相信这本书一定不错。等回家了再好好看~
  •   上帝新的诠释
  •   比达芬奇密码好看得多的一本书
  •   就为了它比达芬奇密码好看而买的,看进去了,就是本不错的书
  •   适合西方国家的人看,没有宗教信仰的不推荐看。
  •   感人,虔诚的信仰,让人不再孤单
  •   还没拆开 不过看简介应该不错吧 很期待超越《达芬奇密码》所有记录的书
  •   还行,还是觉得密码更吸引人吧
  •   是借过同学的来看过,看完很喜欢,所以买来送人,应该自己以后也会买一本,对基督教有兴趣了!
  •   发现自己特别容易受广告的影响,什么超越丹布朗,销量几亿册什么的。所以呢,每次都买了,不过还好都没让我失望。。。
  •   据说非常好,能够真正认识三位一体的真神上帝!期待看
  •   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在人类碰到不幸或者打击的时候,如何思考,如何认识上帝,如何在上帝的帮助下,看到永恒,爱,饶恕,真理.看到人类的出路.
  •   能在该书中看到作者的信仰根基,让人动容的一本好书。极力推荐,让你拥有属神的价值观
  •   这是一本关于爱和宽恕的书,能让冰冷的心温暖
  •   书的内容很不错,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由于文化的差异读起来有那么一点别扭,那还是非常不错的
  •   喜欢看书,却不是很懂的如何评论,看完的感觉在心里面。能够悬着心猜想着下一页内容一直翻下去……看了一半还没看完。
  •   这本书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抛却信仰,面对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   这本书是我这一批买的书中最喜欢的一本。在我对生死有质疑的时候,这本书告诉了我生命的意义。其中有很多有哲理性的东西,但是读来并不晦涩难懂,强烈推荐。推荐写得是很悬疑的一本书,但是个人觉得悬疑并不怎么样,还比不上达芬奇密码,但是作为启迪生命的书,确实很赞。
  •   书是一本好书,但是整体来讲没有到可以超越达芬奇密码的地步。
  •   如果和《达芬奇密码》相比 感觉没有超越。。。
  •   实在没觉得超越达芬奇密码了
  •   说实话是看到超越达芬奇密码这几个字才买的 买回来一直没看 我舅舅到时看了 说前面是一些故事 后面全都是宗教信仰这方面的 有这方面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
  •   我记得看此书是去年的时候,下载了TXT文件。正当看到兴头上,他却没了,以为是结束了。后来才知道网上只放了一半。这次正好和东野圭吾的书一并买了。准备全面解决。刚开始看,有点紧张很希望知道谁绑架并杀害那个孩子,后来.............
  •   书市正版的,很早前就想买了,前几天到手后等看完再来评价的。
  •   在安静下来的时候看 真的是很有收获 虽然有一些还不能理解 却能从中感受到感动和爱 我想当更多的经历过一些事之后再看 会有更深的收获和理解吧。
  •   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息心中的感情,感动,震撼,不错~
  •   很期待的 家人推荐的 看上去不错
  •   显然无法超越达芬奇。内容平淡无奇,一部神学论作品。
  •   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三位一天的天主,惯常的宗教教导,让我们对天主有固有的父亲定像,严厉公义权威,事实上天主母性的那份慈爱、细腻和关怀不太多表露,而本书确实在这方面给予新的视野和认识,值得推荐!
  •   真是一本非常动人的书,值得让我做口口相传中的一环。
  •   这本书都是很久之前买的了,真的很好看哦,推荐
  •   看了很感动,是对心灵好好的清洗。
  •   没有宗教背景的人表示不理解
  •   听人介绍才买的,现在正在纠结地看着呢,看来中西文化的确存在差异
  •   我得说对于无神论者或者是普通的有神论者来说这是一部相当让人失望的小说。。它后面的情节的偏离彻底辜负了那十分精彩的开始。。
  •   很多人都评价很高,我也觉得很好看
  •   本人没有宗教背景,感觉书评言过其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