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读经典口袋书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北京科技  作者:李瑞  页数:543  字数:300000  

前言

  中医学是在浓厚的古代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理性思辨和哲学睿智的医学,在其发生之初即与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相结合,从整体角度宏观地把握人体,其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将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与这些哲学思维方式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思维方法,并以之解释人体的生理,分析人体的病理,进而用之以诊断和治疗疾病,并在临床上取得卓越的疗效。  中医学正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认识世界和观察人体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方法已经成为中医学的标志。但是这种在大哲学基础上独特的思维方式,正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被当今的人们所忽视。而古代经典著作中所蕴涵与揭示的理论内涵、思维方法和临床诊病技巧,亦随着忽视经典而被遗忘殆尽。如何能够有效地将这些内涵应用于临床之中,如何在现代逻辑思维占主导的现代社会中学习到这种独特的思维方法,是目前中医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在国外,物理学家们认为,“在过去几十年里,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广泛地讨论了近代物理学所引起的这些变化,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它们似乎都引向同一方向,朝着与东方神秘主义者所持的宇宙观非常类似的观念变化”(注:东方神秘主义是指古老的东方哲学,其中包括中医的思维方法)。

内容概要

《针灸大成》为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是在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了诸家的针灸资料而编成。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961)。全书共十卷,卷一为针道源流及全书的理论中心,引述《灵枢》、《素问》、《难经》的针灸理论部分;卷二、卷三为针灸歌赋;卷四为针刺手法部分;卷五为子午流注;卷六、卷七为脏腑、经络、腧穴;卷八为针灸治疗,皆取材于《神应经》,论述了23门疾病的针灸治疗;卷九为治证总要,介绍了东垣针法及各家治法、灸法;卷十为小儿按摩。本书为针灸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影响甚大,远播海内外,成为学习针灸的必读之书。

书籍目录

卷之一  针道源流  针灸直指    针灸方宜始论    刺热论    刺疟论    刺咳论    刺腰痛论    奇病论    刺要论    刺齐论    刺志论    长刺节论    皮部论    经络论    骨空论    刺水热穴论    调经论    缪刺论    经刺论    巨刺论    手足阴阳流注论    卫气行论    诊要经终论    刺禁论    刺法论  难经卷之二  ……卷之三卷之四卷之五卷之六卷之七卷之八卷之九卷之十

章节摘录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此亦湿胜阳微之证。其治亦不出助阳散湿之法。云得微汗则解者,非正发汗也。阳复而阴自解耳。夫风湿在表,本当从汗而解,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其正法也;而汗出表虚者,不宜重发其汗,则有防己黄芪实表行湿之法;而白术附子,则又补阳以为行者也;表虚无热者,不可遽发其阳。则有桂枝附子温经散湿之法;而甘草附子则兼补中以为散者也。即此数方,而仲景审病之微,用法之变,盖可见矣。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二两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  太阳中喝,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必读经典口袋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好书,内容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