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传

出版时间:2004-2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白新良  页数:554  字数:39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掌握最高权力达六十三年,将近清王朝的四分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与乃祖乃父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雍乾盛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由于时代、阶级的局限,他也实行了许多错误、反动的政策,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本书真实、系统、完整地记述了乾隆皇帝的一生经历,详细介绍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思想,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及他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并对他的一生功过作出了科学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展示出一个真实的乾隆皇帝的形象。

作者简介

白新良
男,汉族,河北省正定县人,1944年生。1966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1978年复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从郑天挺先生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留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迄今,现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论著有:《乾隆传(自著)》、《康熙皇帝全传(主编)》、《清史新论》、《清代全史》、《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与人合著)等。发表各种学术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一个普通皇孙的诞生 第二节 安分守己的和硕宝亲王 第三节 雍王去世和弘历即位第二章 乾隆初政 第一节 统治思想的转变 第二节 处理政治积案 第三节 调整统治政策,纠正雍正败政 第四节 打击反对势力,惩治聚敛之臣 第五节 同准噶尔议和与平定苗疆叛乱第三章 整顿内政,加强统治 第一节 专制统治的建立 第二节 乾隆前期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 第三节 对官吏队伍控制的加强 第四节 整顿科举弊端,清理绅衿积欠 第五节 整顿八旗军政,解决旗人生计 第六节 巡幸全国的“马上朝廷”第四章 促进生产发展,注意人民生计第五章 维护国家统一,平定各地叛乱第六章 文化事业的功与罪第七章 对外关系和征缅之役第八章 镇压人民反抗斗争第九章 黑暗的年代第十章 江河日下的晚年政治第十一章 建储、传位和太上皇生活第十二章 家庭、后妃和子女第十三章 乾隆皇帝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乾隆皇帝生活的十八世纪是曹雪芹在其著名小说《红楼梦》一书中揭示的封建统治的大厦忽啦啦将倾的时期,而乾隆皇帝所代表的又是一个日益没落、反动的阶级,时代提供给乾隆皇帝发挥积极作用的场所已经非常狭隘。因此,和乃祖康熙、乃父雍正相比较,乾隆皇帝对于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大为逊色,而在反动作用方面却更加突出;而且愈是到乾隆后期,这种反动作用便愈是明显。尽管如此,乾隆皇帝仍以自己的努力,在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生产发展、保持国家安定、维护祖国统一、发展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一些活动,如抗击廓尔喀入侵以维护祖国统一和坚持秘密建储以保持社会安定,还都是发生在乾隆后期。这就说明,一直到乾隆皇帝在位的末年,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乾隆皇帝仍然发挥着一些积极作用,在乾隆皇帝以前的中国历代帝王中,能就上述一两个方面做出贡献者已经为数不多,兼有以上数项而且坚持始终者则更是微乎其微。因此,虽然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由于自身所在阶级的限制,乾隆皇帝的不少活动都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他在位期间取得的上述成就,无疑地应使他居于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帝王之列。因而,这个统治天下几达人关以后清朝全部年代四分之一的封建君主,无论在清朝历史上,或是在两干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都应占据重要的一席地位。书摘1                                        第三章                                  整顿内政,加强统治                                第一节  专制统治的建立    雍正皇帝去世之后的两年中,由鄂尔泰、张廷玉、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共同组成的总理事务处担负着处理国家日常事务的工作。这一机构的建立,对于没有从政经验的乾隆皇帝来说固属必要,而且也确实为乾隆皇帝建立自己的统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这毕竟不是君主专制时代的正常现象;而且,从长远看来,也不利于乾隆皇帝统治的巩固。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乾隆皇帝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以扩大自己的权力,从而在不长的时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自己的专制统治。                                  一  坚持奏折制度    奏折制度始于顺治、康熙之际,本为当时两种上行文书题本和奏本的补充和附庸。其主要特点是,具折人直接和皇帝本人秘密联系,不必像题本、奏本一样由通政司转呈内阁,经内阁票拟之后再和皇帝见面,而是直达御前。雍正时期,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奏折制度进一步推广,不只高级官员,而且在中央供职的身份较低的监察官员和地方上的布政使、按察使二司以及一些知府也都有了具折奏事的权力。拥有奏折权力官员的增多使得皇帝随时可以了解全国各地的真实情况,而各级官员却因此而被一条无形的锁链捆住了手脚,只能服服帖帖,不能有任何不轨行为。乾隆皇帝即位之初,虽然对于雍正皇帝的各种政策多所改动,以博取宽大之名,而且在居丧期间,还把处理国家日常事务的工作交给总理事务王大臣去办理,然而对于奏折制度,却一不废除,二不假手于人,而是将其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雍正皇帝去世的第二天,他即规定在京部院衙门和八旗官员“启奏一切事件,俱著送总理事务王大臣阅看过,再交奏事处官员转奏。若有密封陈奏事件,仍令本人自行交奏”。四天以后,他又以“从前读书宫中,于外事总未经历,今初理大政,正当广为咨诹,以补见闻之所不及”为理由,决定“其从前何等官员准其奏事,或有特旨令其奏事者,俱著照前折奏”。同时,为了学习统治经验和了解更多的情况,他还严谕各地官员缴还雍正皇帝的朱批谕旨,并进一步扩大奏折言事的官员范围:“于大臣九卿科道外,并准部属参领及翰林等俱得奏折言事,以收明目达聪之效。”上述规定,对于顺利地实现最高权力的过渡,对于其统治的建立和亲政以后专制统治的加强皆起到了重要作用。    乾隆皇帝亲政以后,奏折制度的作用愈益突出。举凡统治集团中几次较大的政治斗争,各级官吏队伍中贪污不法案件的揭发和处理,多起文字狱的制造和对人民反抗斗争的发现和镇压等,无不通过奏折的形式得到极为迅速和秘密的处理。因此,不但在乎时,乾隆皇帝对臣下奏折的处理极为认真,“详细览阅,不遗一字,遇有差讹,必指出令其改正”,而且在巡幸外地期间,也绝不委人代办,并规定:“自起銮之日为始,凡有外省奏折,俱赍付在京总理事务王大臣加封,交内阁随本呈送行在,候朕批示,随本发回。”    此外,有鉴于奏折在处理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愈益重要,他还在雍正朝各种旧有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奏折在所有上行文书中的地位。乾隆十三年(1748)十一月,乾隆皇帝正式下令:“将向用奏本之处概用题本,以示行简之意,将此载入会典。”从此,奏折又成为与题本并行的两种最重要的上行文书之一。而且,由于当时许多机密政务的处理往往都是由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先以奏折报告给乾隆皇帝,待得到乾隆皇帝首肯之后,再以题本的形式正式向中央政府有关机构报告,以便完成批准手续,因而,虽然其与题本同为上行文书,但其作用却远在题本之上。    与此同时,乾隆皇帝还陆续作出一些硬性规定。不断增加奏事内容,并采取措施,加强奏折的保密程度。一是坚持满洲官员奏事用清文具折而不得使用汉文,对于不按规定而使用汉文具折的满洲官员则严加斥责。二是严禁将奏折上的朱批引入具题本章,以防泄密。三是严禁将具奏内容和乾隆皇帝的朱批互相泄漏。如乾隆八年(1743)十月,因为广西巡抚杨锡绂“凡有密奏之事及所奉谕旨,每多扬言于人”而对之加以斥责。乾隆三十六年(1771)四月,以各省藩、臬陈奏事件先行呈送督抚阅看而指斥其为“借此谄事逢迎”、“自甘庸下”等。四是采取措施,防止在赍送奏折途中发生问题。如乾隆六年四月,严禁不肖州、县“希图探听信息”而向赍折之人“馈送盘费食物”,以及赍折人“藉端需索”,“扰累属员”。乾隆十一年(1746)五月,又采纳贵州总督张广泗建议,凡军机处寄信给外地官员,一律颁发凭匣,“令于复奏恭缴”;“其馀寻常封寄事件,令兵部通行各省,按站登号严查”。乾隆二十六年(1761)二月,又以一些地方官员虽有具折言事的权力,但却没有奏匣,仅用夹板,不利保密,规定各地官员于拜发奏折时,“于夹板之外用纸封固,接缝处粘贴本职印花,再用绫袱包裹”,发回奏折则“用兵部印花”。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乾隆皇帝对全国情况的了解和对各级官员的控制,因而对于他的专制统治的加强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  恢复军机处    撤销总理事务处、恢复军机处是乾隆皇帝为建立自己的专制统治而采取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军机处初建于雍正七年(1729)六月,本名军机房,原是雍正皇帝在西北用兵期间为了军事上的保密而设立。在此期间,有关西北用兵的一些机宜事务,既不经内阁票拟批答,又不经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决定,而是径由军机处直达御前,由雍正皇帝亲自处理,因此,这一机构的建立对于雍正皇帝权力的加强起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如此,终雍正一朝,军机处的工作范围却大致没有超出筹办西北军务之外,有些重要事务,如雍正末年的平定苗疆叛乱,雍正皇帝还于军机处之外,另行任命办理苗疆事务王大臣负责处理。即使如此,在雍正皇帝去世之后,在统治政策的调整中,乾隆皇帝还是将此作为前朝败政予以取消。这些情况表明,在军机处建立之初,由于皇权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军机处在加强皇权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重要作用尚未引起最高统治者足够的重视。    乾隆皇帝即位之后,在处理国家事务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加强专制统治的强烈愿望推动了军机处的重建。首先,在雍正皇帝去世之初的大丧期间,虽然已将国家日常事务委托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但是为了了解全国各地的情况,乾隆皇帝每日仍需阅看并处理大量的秘密奏折。这一工作,对于刚刚即位不久的乾隆皇帝来说,无论就个人精力或是就统治经验而言,都有着很大的困难。一人处理,恐怕出现失误;假手于人,又有大权旁落之虞。阅览、处理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核实情况和督促、落实及检查办理情况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统治时期,是清朝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作为这一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个中心人物,乾隆皇帝对于清朝统治的巩固和中国社会的进步,无疑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在位期间,继康熙、雍正两代皇帝之后,继续致力于国内政局的安定和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致力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他的努力下,乾隆前期,国家政治沿着康熙、雍正以来的方向继续向上发展,从而使清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因而,作为一个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清代帝王,乾隆皇帝,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但是,也须指出,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和乾隆皇帝本人的倒行逆施,乾隆后期,清朝政治脱离了康、雍以来的发展轨道,走上了下坡路,清朝统治的全盛局面逐渐中止并逐步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对此,乾隆皇帝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本书在对乾隆皇帝一生中的政治活动进行论述时,既肯定了他的积极方面,指出他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揭露了他的落后、反动方面,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批判。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政治活动繁多,加上训政三年,实际主持全国政务的时间长达六十三年,几乎相当于入关以后清朝全部年代的四分之一。如果再加上即位前的二十五年,则其全部活动年代将近一个世纪。为了叙述方便,本书将乾隆皇帝一生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即以出生至即位之前为第一阶段,以即位至亲政之前为第二阶段,以亲政至王伦起义爆发之前为第三阶段,以王伦起义至传位之前为第四阶段,以传位至其去世为第五阶段。另外,因为以年号指代特定皇帝久已为人们所习知,本书遂定名为《乾隆皇帝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乾隆皇帝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