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报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小说月报编辑部 编  页数:426  字数:326000  

前言

  鲁迅先生说过,“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致陈烟桥》1934)。文学的价值,当然有其思想与艺术的人类普适性,否则就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流传;而鲁迅在这里说的则是各国各地文学的异质性,倘不能独树一帜,在文坛也就没有立足之地。  我还是信奉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家必然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生活,有意也好,无意也罢,作品中难免带有他所在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鲁迅写人物,采用“杂取种种人”的方法,还“杂取各地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但是他的主要作品依然有着浙东的浓郁地方色彩,开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风气之先。周作人在1923年就宣称:“我相信强烈的地方趣味也正是‘世界的’文学的一个重大的成分。”我们姑且不说文学走向世界的事,在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东西南北,纵横万里,十三亿人口,同国不同族,同族不同俗,体现于文学创作,各地风味如龙吟虎啸、燕语莺呼,百家齐鸣;似琪花瑶草、魏紫姚黄,百花争艳。仅以地方风味来归类,当代中国小说也必定如绚丽多彩的大花坛,绰约多姿,璀璨夺目。所以《小说月报》编辑了这套《风味小说》丛书。出版社地处天津,所以就首先编选了“天津卷”。  说到天津,我不是天津人,但来津四十多年,这里已是第二故乡了。近些年文艺界常常讨论天津地方风格,或者探讨“津味文学”,我是不大敢发言的。一则因为我不是天津土生土长的,再则近代以来的天津,历史地位太特殊,实在难以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它的地域特色。研究地方文化的专家都争得不可开交,我能说些什么呢?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津冀之地当有此遗风,这应该是地域文化的一层底色。天津建城之初,又引入了一批“燕王扫北”时的江淮战士,这对天津历史文化的形成,不会没有影响。天津“方言岛”的成因,盖与此有关。时至晚清,天津从北京的“渡口”“大门”,又变成京城王公贵族的“后花园”;洋务运动的实施使天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令人瞩目的新兴城市,故有近代百年看天津之说;开埠以后租界林立,西方文化遂又有了一个登陆的“码头”。传统与现代,改良与保守,宫廷与市井,城厢与码头,南方与北方,东方与西方,林林总总,一起汇聚于天津,你说,天津地域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复杂到如此难以归纳与言传,或许正是天津的最大特色。在偌大的中国,能找出第二个这样的城市吗?  如果把天津地域文化概括为多元,想必是没错的。但哪一个城市的特点是完全单一的呢?我无能宏观而又概要地叙说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不等于这些特点并不存在。我更不能无视天津作家追寻“津味”文学的巨大努力与明显成果。那么,我们就从天津作家的创作实绩说起。  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是思想的外壳。阅读文学作品,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文字语言。文学作品的地方风味,第一个层面就体现于地方语言。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就是用吴语写上海旧事的,外省人士阅读颇多障碍。中国文学适当而自然地融入乡土语言,影响最大的,当属“京味小说”。老舍可谓一代宗师,至今“京味”后继有人,延绵不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舞台语言表现京腔京调,比较完美地实现了北京地方语言的审美化。影响所及,“津味文学”也在文学语言的地方风味上很下功夫。请读冯骥才的《神鞭》,作家显然在着意尝试语言的地域色彩,这篇小说几乎可以用天津话朗读。在不同程度上适时地将方言词语纳入作品的叙事,是“津味文学”的共同特色。这样的语言外壳所表达的是浓烈的天津民俗民风。这种形式与内容的浑然一体,真令人叫绝。老一辈作家林希、张仲为“津味文学”鞠躬尽力,造诣之深,几近炉火纯青。后继者承续前贤,发扬光大,不断探索,天津地域文学当有无限发展天地。  地域是一个空间概念,而地域文化特点的形成,必定有长远的历史积淀,又是一个时间概念。地域特点时空交融,相对稳定,又流动不居,是历时的,又是共时的。时下“津味文学”更多反映近现代的市井风貌,而从文学创作的独异性与趣味性出发,这些作品大多具有“传奇”色彩。此“传”之“奇”,在他地或许匪夷所思,但在近代天津,由于前述种种复杂的历史成因,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可以说必然。它是扭曲的、畸形的,又是历史的、正常的。所以冯骥才把他的“津味”系列小说题为“怪世奇谈”。这些都是天津一个侧面、一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它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有别样的审美趣味,而作家从中所体现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反思,就是文学意义之所在了。   蒋子龙或许没有刻意探求天津风味,但细品他的作品,在不经意中,天津工厂、工人的乡土之风迎面扑来,试读《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赵玫等的作品大致也是这种情况。龙一的《潜伏》改编成电视剧后,不少外地观众,对天津的“五大道”产生很大兴趣,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作品的地域特点。我们对地方风味不妨看得宽泛些,那就是比较成功地表现了天津生活(历史与现实)、天津语言、天津民俗、天津性格、天津故事的作品,是谓之“津味文学”,可否?

内容概要

据说,相声是分南北派的。北派相声名家刘文亨曾经在一段相声里以口音的地域差异为引,让听者笑声不断。其实何止口音,因地域的不同,而使得生活于此的人们在生活习惯、语言甚至思维方式上都有差距,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当然就形成了类似地方风味的写作特色。以这样的角度稍加分类,并编辑成集,让读者读一本而窥此风味之全豹是我们编选的初衷。 《小说月报:风味小说·天津卷》是本系列的第一本。《小说月报》编辑部把其中的带有天津地域特色的作品精选之后结集,以当年选发的时间为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蒋子龙的《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晚至2010年武歆的《老工人谢瑶环》;既有反映清末民初故事的冯骥才的《神鞭》、张仲的《龙嘴大铜壶》,又有写天津名小吃的李治邦的《津门十八街》,还有出自龙一之手的因改编为成功的电视剧而广受关注的《潜伏》等等。可以说题材广泛,写作风格不一,是读者非常好的了解天津这个城市的往昔和今朝的路径。

书籍目录

序 夏康达蒋子龙小传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 蒋子龙冯骥才小传神鞭 冯骥才张仲小传龙嘴大铜壶 张仲林希小传高买 林希赵玫小传偿还 赵玫肖克凡小传一九三五年的真相 肖克凡王松小传梅生 王松龙一小传潜伏 龙一李治邦小传津门十八街 李治邦武歆小传老工人谢瑶环 武歆编后记

章节摘录

  “叮铃铃、叮铃铃……”  离办公室还老远,我就听见了电话铃响。人们挖苦掐着钟点上班的人是踩着电铃进厂门。我却是十天有八天是踩着电话铃进办公室。  这个钟点的电话,多数都是找厂长们的。在刚上班前后的这个时间,最容易把厂长们堵住。上班半小时以后再找厂长们就困难了。连我也不知道他们都干什么去了,更不知他们忙的是公事还是私事。  “叮铃铃……”秘书的耳膜是最厚的,不管电话铃叫得多么急,我照旧不慌不忙地开了门,挂好书包,拿出大饼油条先咬一口,然后才去接电话。  “喂,喂,是魏秘书吗?老魏,求你点事。我父亲昨天过去了,今个儿要火化。你跟厂长说说,能不能把厂里汽车给我用一下,帮帮忙,帮帮忙……”  我心里一惊:“你是谁?”  “我是大庞,庞万成。多麻烦你。”  我埋怨他:“你怎么不早打个招呼?”  “我也没想到他会死这么快呀!”  我作难了:“你也知道咱们厂就是一辆吉普,一辆‘解放’,昨天都到外县搞原料去了,一两天回不来,怎么办?”  大庞是个老实巴交的起重工,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向厂里张口的,就是有点死心眼儿。我把实情都告诉他了,他还举着电话不放,苦苦求我:“老魏,我跟骆厂长说不上话。不管怎么说你也是给厂长当了这么多年秘书,门路比我广。我现在没有别的路了,好不容易托人定好了火化时间,亲戚都来了,要是找不着车,去不了火葬场,叫我怎么办?魏秘书,我只好抱你这个坟头哭了……”  他死了老子拿我当坟头,我又到哪儿去找坟头呢?在一般老百姓的眼里,我这个当秘书的似乎权力很大,岂不知我只给厂长们跑腿学舌。但在这种时候,这些话是不能成为推托大庞的理由的。看来他除了认识我这个“头面人物”外,真的是一点没有别的门路了。  我举着电话正犯愁,一个敦敦实实的矮胖子,从我身后绕到我的对面(他什么时候进办公室来的我竟一点不知道),笑嘻嘻地冲着我说:“来,我跟他说几句。”  我有点纳闷,问他:“你……有什么事?”  矮胖子长着一张发面饼似的圆脸,极其和善可亲,一对鼓眼泡,一双又大又亮的金鱼眼,像碰见老熟人一样满含着笑意。  我似乎明白了他的身份,他很可能是哪个厂的供销员,到我们厂来联系业务。我用手指指左面,对他说:“左边第三个门是生产科。”  矮胖子摇摇头:“我叫金凤池,是化工局党委派我到东方化工厂来工作的。”  我一惊:他是新来的厂长?  我心里暗骂自己,当秘书最忌势利眼,我为什么今天竞以貌取人呢!  我把话筒递给金凤池,他举起话筒,语气变得严肃而又亲切:“大庞同志,别着急,告诉我你几点钟用车?”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圆珠笔,我递给他一张纸。他一边重复着大庞的话,一边在纸上记着:  “十点钟用车,好。你的家在哪儿?锦州道五条八号,好。你叫什么名字?庞万成,好。喂,我说万成,十点钟的时候,你在家门口等着,汽车一定准时开到你的门口。别客气,用不着说这种话。你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办的吗?你就别管我是谁了,反正能解决你的问题。我倒还要劝你一句,老人去世是喜丧,你不要太难过,注意身体,多休息几天……”  金凤池把话筒倒到左手,又拨通了一个号码:“化工机械修配厂吗?你是谁?老杜哇!知道我是谁吗?哈哈哈……上任啦,不来没有办法,真舍不得离开你们,舍不得离开咱们厂。喂,我有个事得用一下咱们的大轿车,可以吗?好!十点钟,叫小孙把车开到锦州道五条八号,找一个叫庞万成的人。麻烦你了,有什么事需要我办的,就打电话来。”  他放下听筒,转头问我:“咱们有几部电话?”  我答:“咱们厂小,只有三部电话,这儿一部,生产科一部,传达室一部。”  他拉个凳子坐下来,掏出烟盒,硬塞给我一支,自己也点着了一支。一双鼓眼睛笑模悠悠地望着我,缓缓地说:“甭问,你就是咱们厂上下一把抓的魏秘书了!”  “我叫魏吉祥。是赶鸭子上架,将就材料。”我的语气告诉他,我对当这份秘书差事丝毫不感兴趣。  金厂长客气地说:“我刚来,情况不熟,还得请你多帮助。”  我连忙摆手,表示消受不起。  金厂长脸一绷,神情格外认真,说:“我说的是大实话。群众是干部的先生,秘书是厂长的老师。不管开什么大会,做什么报告,还不是秘书在下边写好,厂长到台上去念。秘书的水平高,厂长的水平就高;秘书的水平低,厂长的水平也高不了。所有的文件,你都得先看,然后再分给各个主管厂长。厂长杂七杂八的事务事,也得由你统着。你是厂长们的班长。厂长领导工厂,秘书领导厂长。”  我坐不住了,听着他的话,心里一会儿觉得很舒坦,一会儿又觉得很不自在,脸一阵阵发烧。听不出他是恭维我,还是挖苦我。在厂里我也算是个半路出家的知识分子了,今天竟叫新来的厂长给说得蒙头转向,连好坏话都分不出来了。  我还说不准对新来的厂长有什么印象,这个人至少是不窝囊。  中午,庞万成火化了老人,顾不得脱去孝服,从火化场直接来到厂里。一定要叫我带他去见新来的金厂长。  金厂长正由刘书记陪着在车间里熟悉情况。工人们一见我领着满身重孝的庞万成到处找新来的厂长,不知出了什么事,从后边围上了一大帮人。  大庞一见金厂长,扑上去,按天津卫的旧礼,跪在地上咕咚磕了个响头。“孝子头,遍地流”,竟流到工厂里来了。大庞这一手大出我意外。  金厂长也没有提防,慌忙扶他起来:“大庞同志,你这是干什么!真是,唉!”  大庞一肚子感激话,再加上见了新厂长有点激动,就结结巴巴地说:“金厂长,太谢谢你老啦,要不是你老派车去,我爸爸还不知要在家里停几天哪!停一天就多花几十块钱,弄不好人也得臭了。我爸爸在地下也得感谢你老,太谢谢啦……”  金厂长想拍拍大庞的肩膀,安慰他几句。可是矮墩墩的金厂长,够不着傻大黑粗的庞万成的肩膀头,只好使劲地抓住了他的胳膊,真诚地说:“大庞,快别这么说。现在是有门路的走门路,有权力的使权力,剩下既没有门路,又没有权力的工人怎么办?我就认为,一不能怪工人们和领导有对立情绪;二不能怪群众不像五八年以前那样积极了,埋怨他们净想自己的事,私心太重。眼看着他们有事没人管嘛。自己要再不管还怎么活?”我感到惊奇,金厂长倒真敢说话!他新来乍到,在这个群众场合,好像是随随便便地同工人们说点大实话。而且是用一种替群众抱不平的口吻。

编辑推荐

  《小说月报风味小说(天津卷)》是一部有着浓郁天津地方色彩的中短篇小说选,共计10篇。其中既有知名作家的新篇,也有实力小说家的力作,更有文坛新秀的小说精品,在作品题材、写作手法、表现形式、叙事风格等方面,代表了目前国内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最新成绩和发展趋势。全书按照作品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每篇附有作者的近照和创作小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说月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早就看过冯骥才写的神鞭,很喜欢。这次买了这本书,包含了好多作家的作品,很超值。书质量也很好。
  •   我读过,并且向朋友推荐的。
  •   若论文章的纯天津味,可能并非篇篇文章都有,也有选自天津籍作家的文章。但,小说月报摘选的书总体质量都不错。个人喜欢
  •   一直喜欢小说月报上的作品。这里都是天津作家或者写天津的作品,喜欢一九三五年的真相
  •   帮别人买的,他借图书馆的书弄丢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