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高国平  页数:349  

内容概要

  《找到自己》是说作家要有自己的个性,作品要能体现出风格。这虽是一句老生常谈,但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的。不过,能够“找到自己”,好则好矣,了则未了。有部著名的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唱道:“投入地笑一次,投入地爱一次,忘掉自己。投入蓝天你就是白云,投入白云你就是细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作家能够从“没有自己”到“找到自己”再到“忘掉自己”,出手的文章,个性是显明的,风格是独特的,又是如大雪般无痕,如蓝天、白云、细雨般自然,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彻透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那才是达到“目无全牛”“游有余刃”的无我的大境界,真境界。当然.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有人喜爱华丽浓烈之作,有人钟情平夷清淡之什,两者实在难分轩轾。文章风格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什么或者说很难有标准答案。

书籍目录

01.情真意切清丽自然——读温庭筠词《梦江南·梳洗罢》02.怀古的绝唱——读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03.靠不住的标准答案——读王维的一首诗04.杜甫写《望岳》诗时没有登泰山05.诗话偶识06.读鲁迅诗《秋夜有感》07.愤怒的“回旋曲——读郭沫若的《雷电颂》08.找到自己09.一颗澄明的女性灵魂10.新生前的控诉11.不是小说家写的小说附录一 创作书简二封附录二 高品位的人生感悟12.不能用传统道德观评价高加林13.献给当代青年的壮丽诗篇14.京剧,你的位置在哪里15.秘诀和经验16.雅乎?俗乎?17.文化的优势积累18.形式的选择19.一本探求文艺真实的理论著作20.尊重艺术规律,坚持现实主义21.“熔宇宙之万有,凭呕心之创作22.读《闻一多朱自清论》23.关于《思辨随笔》的随笔24.“学苑英华”编辑杂记25.学术的“金苹果26.关于《顾准全传》27.推陈出新编演义28.和这套书做个朋友29.黄土高原上的一个业余写作群体30.简评《中国实用人际关系大全》31.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32.历史的创造者用笔再现他们曾经参与创造的历史——《战斗在淮南》后记33.向世界打开窗户——郭沫若与外国文学34.编辑的郭沫若35.献给现实的蟠桃——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思想意义36.试论“失事求似”37.《蔡文姬》的主题和人物38.抗战期间国统区的历史剧创作39.郭沫若的故事40.哦,大海附录 美的奥秘和风采41.偶感42.植物小品43.干杯44.体育场45.爱说谎的男人46.十月的赞歌47.从上海到淮南48.记忆的原生态后记

章节摘录

  在影片所规定的艺术世界里,我认为,高刘相爱是必然的。因为:第一,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第二,他们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巧珍不识字,偏要找一个有文化的对象,而且大胆热情地去追求,这和高加林身处穷山沟而向往“联合国”的不满现状的思想是有相通之处的。正是这种共同的思想基础把他们连在了一起,同骑一辆自行车进城是他们先进思想对世俗观念的一次胜利的示威。在影片展现的那块土地上,刘巧珍不爱高加林还爱谁呢?高加林不爱巧珍还有谁配得上爱呢?虽然高加林对巧珍的没有文化有所犹豫、顾虑,但他仍然不可能有更好的选择。  某种共同的思想基础固然是滋生爱情的土壤,但爱情的构成还有其他条件。在人生的征途上,高加林遇到了一次在他看来比爱情的选择更重要的选择:远走高飞。丢掉了刘巧珍,换来了黄亚萍;摆脱了穷山沟,进入了大都市。高加林既不是古代的陈世美,也不是外国的于连,他是走过一段曲折道路仍然有光明前程的中国青年。产生陈世美的封建宗法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外国的于连也很难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安家落户。传统的道德法庭审理不了更高一层的历史提案。  道德是个历史范畴。高加林固然可以有更高的思想境界,改变黄土高原的贫穷落后面貌,和巧珍组织家庭。但是无情的现实是,像梁生宝那样的英雄好汉,也没有摘掉贫穷的帽子,高加林能够做得到吗?因此,当农村飞跃的光明前景还不能看清时,他产生摆脱农村的思想,只能由历史承担责任。传统的“负心汉”帽子戴在他的头上,巧珍是感到“心疼”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找到自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