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青铜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赵丽宏 编  页数:111  

前言

《扬子江诗刊》创刊,在专为介绍江苏籍诗人创设的“诗人档案”栏目里,第一个介绍的是抗战时期的老诗人吴奔星,第二个介绍的就是沙白。我约请他提供“诗人简介”外,还附带要发表诗人的作品。沙白拿来了他的新作和过去从没有发表过的旧作。如写于中学时代1943年3月的《贔屃的叹息》一诗,以孔庙中驮碑的贔屃(即大石龟)为题,象征沦陷区人民在现实重压下的深重苦难。“没有了生/也不曾死/只僵伏在重压下/早被封闭了嘴/喊不出声/噙着血泪画几声叹息……”。一个忧国忧民诗青年的沉重心情跃然纸上。有着过去生活阅历的人,今天读来依旧感同身受,年轻读者则可从中读出历史感和深邃的哲思。诗界现状,说不清,既喜人又堪忧。从80年代到今天,折腾了二十多年,始终在无序之中。诗没有了标准,没有标准成了今天审美多元化的标准。管什么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朦胧诗,先锋诗,后现代直到下半身,口水诗,垃圾诗,也不管看得懂的,看不懂的,只要是分行写的,都说是诗。反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需要裁判。都各有刊物发表,甚至成群结伙在网上发表。对诗坛来说,这一现象并非坏事。众说纷纭总比鸦雀无声好。至少说明可自由竞争。竞争的目的:探讨中国诗歌的走向。未来的中国诗歌究竟向何处去?无非,一个要“西化”,一个要“化西”。一个抛开民族传统,完全跟着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亦步亦趋,看不懂么,那是你水平问题。然而在真正研究西方现代主义诗的人眼里,那些“最时尚最新潮”的东西只是东施效颦不伦不类,与西方的现代主义诗,根本不是一码事。另一个以传统为本,将西方现代主义移植过来,进行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酵化,为我所用,目的在于使中国诗歌更丰富、更丰满、更风姿卓约。这几年出现的举国一体的抗震诗,就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情怀。说现状堪忧,是忧诗远离人民最终被人民冷落。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首要的一条,诗应该而且必须走向人民大众。中国诗歌,应是“民族性与当代性的统一”。在探讨中国诗歌走向的大背景下,研读沙白的诗,更具有现实意义。半个世纪来,沙白的诗歌创作长盛不衰,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新作源源不断问世,应该说.这是缘于他长期沉在生活中,以诗的触角感受生活,体悟生活,有痛苦,有思索,思索中不断积累,始酿制出一首接一首新作。民族性,是指诗应该赋有民族的人文精神。从沙白的诗中可以看出他汉学学养的丰厚。他的审美视角非常注意传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传统不是刻板守旧.沙白非常懂得营造境象,意境美是他执意的追求。

内容概要

  名家专稿、长诗拔萃、华夏诗会、上海诗人自选诗等内容。

书籍目录

名家专稿长诗拔萃华夏诗会上海诗人自选诗浦江之风特别推荐海上论坛诗歌地图(山东)社团点击旧词新探诗人印象老照片诗人手迹读图时代

章节摘录

插图:插图:《扬子江诗刊》创刊,在专为介绍江苏籍诗人创设的“诗人档案”栏目里,第一个介绍的是抗战时期的老诗人吴奔星,第二个介绍的就是沙白。我约请他提供“诗人简介”外,还附带要发表诗人的作品。沙白拿来了他的新作和过去从没有发表过的旧作。如写于中学时代1943年3月的《贔屃的叹息》一诗,以孔庙中驮碑的贔屃(即大石龟)为题,象征沦陷区人民在现实重压下的深重苦难。“没有了生/也不曾死/只僵伏在重压下/早被封闭了嘴/喊不出声/噙着血泪画几声叹息……”。一个忧国忧民诗青年的沉重心情跃然纸上。有着过去生活阅历的人,今天读来依旧感同身受,年轻读者则可从中读出历史感和深邃的哲思。诗界现状,说不清,既喜人又堪忧。从80年代到今天,折腾了二十多年,始终在无序之中。诗没有了标准,没有标准成了今天审美多元化的标准。管什么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朦胧诗,先锋诗,后现代直到下半身,口水诗,垃圾诗,也不管看得懂的,看不懂的,只要是分行写的,都说是诗。反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需要裁判。都各有刊物发表,甚至成群结伙在网上发表。对诗坛来说,这一现象并非坏事。众说纷纭总比鸦雀无声好。至少说明可自由竞争。竞争的目的:探讨中国诗歌的走向。未来的中国诗歌究竟向何处去?无非,一个要“西化”,一个要“化西”。一个抛开民族传统,完全跟着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亦步亦趋,看不懂么,那是你水平问题。然而在真正研究西方现代主义诗的人眼里,那些“最时尚最新潮”的东西只是东施效颦不伦不类,与西方的现代主义诗,根本不是一码事。另一个以传统为本,将西方现代主义移植过来,进行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酵化,为我所用,目的在于使中国诗歌更丰富、更丰满、更风姿卓约。这几年出现的举国一体的抗震诗,就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情怀。说现状堪忧,是忧诗远离人民最终被人民冷落。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首要的一条,诗应该而且必须走向人民大众。中国诗歌,应是“民族性与当代性的统一”。在探讨中国诗歌走向的大背景下,研读沙白的诗,更具有现实意义。半个世纪来,沙白的诗歌创作长盛不衰,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新作源源不断问世,应该说.这是缘于他长期沉在生活中,以诗的触角感受生活,体悟生活,有痛苦,有思索,思索中不断积累,始酿制出一首接一首新作。民族性,是指诗应该赋有民族的人文精神。从沙白的诗中可以看出他汉学学养的丰厚。他的审美视角非常注意传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传统不是刻板守旧.沙白非常懂得营造境象,意境美是他执意的追求。

编辑推荐

《上海诗人(2010年10月•5):走向青铜》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向青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