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全集

出版时间:2012-4-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 弗兰西斯·培根  页数:246  译者:蒲隆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由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他不仅在文学、哲学方面成就显赫,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里同样建树颇丰,被誉为“法律之舌”、“科学之光”。
  本书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总共五十八篇短文,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作品之一。英国大诗人雪莱曾在他著名的《诗辩》中称誉道:“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又庄严的节奏,这满足我们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满足我们的智力那样=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的心一齐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
  蒲隆先生翻译的《培根随笔》不但包括了“解析版”《随笔全集》,对每篇随笔逐一解析,还增加了对培根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新工具论》和《新大西岛》的节译,名之日“新工具论选粹”和“新大西岛掇英”,一册在手,思接千里,神驰八极;既能满足我们的智慧,又能愉悦我们的感官。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他不仅在文学、哲学方面成就显赫,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里同样建树颇丰,被誉为“法律之舌”、“科学之光”。

书籍目录

译本序
随笔集
一 谈真理
二 谈死亡
三 谈宗教统一
四 谈报复
五 谈厄运
六 谈作假与掩饰
七 谈父母与子女
八 谈结婚与独身
九 谈嫉妒
十 谈爱情
十一 谈高位
十二 谈胆大
十三 谈善与性善
十四 谈贵族
十五 谈叛乱与骚动
十六 谈无神论
十七 谈迷信
十八 谈旅游
十九 谈君权
二十 谈诤谏
二十一 谈拖延
二十二 谈狡猾
二十三 谈利己之道
二十四 谈革新
二十五 谈快捷
二十六 谈假聪明
二十七 谈友谊
二十八 谈花销
二十九 谈国家的真正强大
三十 谈养生之道
三十一 谈猜疑
三十二 谈话语
三十三 谈殖民地
三十四 谈财富
三十五 谈预言
三十六 谈野心
三十七 谈假面剧与演武会
三十八 谈人的天性
三十九 谈习惯与教育
四十 谈幸运
四十一 谈放债
四十二 谈青年与老年
四十三 谈美
四十四 谈残疾
四十五 谈建房
四十六 谈园林
四十七 谈协商
四十八 谈随从与朋友
四十九 谈求情办事者
五十 谈学养
五十一 谈党派
五十二 谈礼貌
五十三 谈赞扬
五十四 谈虚荣
五十五 谈荣誉和名声
五十六 谈司法
五十七 谈愤怒
五十八 谈事变
新工具论(节译)
[论假象]
新大西岛(节译)
[所罗门宫]

章节摘录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维系,若其自身能维持真正的统一,实为幸事一桩。围绕宗教产生的争执和分歧是异教徒闻所未闻的劣迹。这是因为异教徒的宗教并无任何恒定的信仰,只表现为各种典礼和仪式。他们的教士、神甫由诗人充当,由此可以想见,他们的信仰是一种怎样的宗教。然而,真正的上帝具有这样一种特性:他是一位“忌邪的神”,所以他的崇拜与宗教既掺不得半点杂质,也不容他神分享。因此我们就宗教统一要讲几句,谈谈统一的结果、界限和手段。  统一的结果(除了取悦上帝,因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有二:一是针对教外人士的,二是针对教内人士的。就前者而言,异端邪说、拉帮结派无疑是坏中之坏,更甚于伤风败俗。肉体上伤身断肢比一种体液的败坏更加危险,精神上情况亦然。所以要使教外人士望而却步,要将教内人士逐出教门,行之有效者莫过于破坏统一。每当遭遇此类情形:有人说:“看哪,他在旷野里,”又有人说:“看哪,他在内屋中,”(即每当一些人在异端秘密集会里寻找耶稣,而另一些人在教堂门面上寻找耶稣之时),这种告诫的声音应一直在人们耳际回响:“不要出去。”外邦人的教师(他工作的性质使他对教外人士特别担心)说:“如果一个异教徒进来,听见你们操着多种方言说话,岂不说你们癫狂了吗?”诚然,无神论者和世俗之徒一旦听说教内见解如此冲突,印象必不会好,他们对教会也就避而远之,不免去“坐亵慢人的座位”。一位嘲讽大师竟以“异教徒的莫里斯舞”为他虚构的丛书中的一本书命名,此事虽小,然而作为如此严肃的问题的一个佐证,正将这一弊端鞭挞得入木三分:异教徒丑态百出,卑躬屈膝;恰为那些爱诋毁神圣事物的世俗狂徒和腐朽政客徒增笑资。  宗教统一带给信徒的则是和平。和平包含着无尽的福祉。它树立信仰,点燃爱心,并使外在的宗教和平净化为内在的平和心境:不必苦心孤诣钻研撰写论战檄文,转而致力于读写修行、祈祷的伟论。  至于统一的界限,进行正确定位至关重要。似乎存在着两个极端。在某些狂热分子听来,一切主张和解的言辞都不堪入耳。“平安不平安,耶户说,平安不平安与你何干?你转在我后头吧。”平安不平安倒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沆瀣一气,结党营私。另一个极端则是某些老底嘉派和态度温暾之辈,他们以为可以用折中、骑墙和巧妙的调停来调解宗教问题,仿佛他们要在上帝和凡人之间做出公断似的。这两种极端都应避免,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将救世主亲自起草的《基督徒盟约》中的两条相反相成的条文解释得中肯明白:“跟我们不相合的就是反对我们,不反对我们的就跟我们相合。”也就是说,应将宗教中的根本实质性的问题同不纯属信仰,而仅是见解、派别或良好意图的问题真正分别开来。许多人认为此乃区区小事,而且已经解决,但倘若处理得更少偏颇,则会更受普遍欢迎。  关于这一点,我仅提供一点建议。人们应当注意且勿以两种争论分裂上帝的教会;其中一类争论只不过是由辩驳引发的,争论的问题纯属鸡毛蒜皮,犯不着为它大动肝火,势不两立。有一位先哲发现:“基督的黑衣确实没有缝儿,但教会的外衣五颜六色。”因此他说:“衣服可以形形色色,但不可让它开裂。”可见统一与划一是两码事。另一种是争论的问题至关紧要,但因着眼点过于琐屑晦涩,以至使争论最后钻了牛角尖,脱离实际,明理善断之士有时会听见一些无知之徒争短论长,但他心里明白,这些殊异之谈指的是同一码事,然而他们自己却永远不会达成共识。倘若人与人之间由于判断的差异而出现上述情况,那我们还能认为洞悉人心的上帝就不能发现脆弱的人类尽管言辞对立、用意却完全一致,从而能接受双方的意见吗?这类争论的性质,圣保罗在他关于同一问题的告诫中已淋漓尽致地予以表达。“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视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人们向壁虚造种种矛盾冲突,并赋予它们新的名号,这些名号已约定俗成,以致本来该受实义支配的名号,反而支配了实义。 和平或统一也有假的,表现有二:一种建立在蒙昧无知的基础之上,因为黑暗中百色相同;另一种是在坦率承认根本问题矛盾的基础之上拼凑起来的,因为在那些事情上的真与假,就像尼布甲尼撒王梦见的大象脚趾上的铁和泥,可以粘在一起,却不能融为一体。  至于谋求统一的手段,人们必须当心,在谋求或巩固宗教统一时,切不可废弛博爱义方和人类社会的法度。基督徒有两口剑,宗教之剑和世俗之剑,在维护宗教时二者都有相应的职能和地位;然而我们不可拿起第三口剑,即穆罕默德之剑,或者类似的剑;也就是说,不可借助干戈传教或以腥风血雨的迫害来胁迫人的良心,除非有明火执仗辱没宗教、亵渎神明、或者叛国谋反的情况出现;更不可放任滋生事端,认可阴谋叛乱,授民众以刀剑以及诸如此类意在颠覆神授予的政权的行为,因为这样做无异于用第一块石板撞击第二块石板,把两块统统撞碎;而且一心要视世人皆为基督徒,从而忘记了他们是人。诗人卢克莱修看到阿伽门农竟然忍心把自己的女儿当祭品,便惊呼:  “宗教作恶如此之甚。”  倘若他知道法国的大屠杀或英国的火药阴谋,他又当何言以对?他会七倍地沉溺于逸乐,更加不信神灵。因为那口世俗之剑为了宗教而拔出鞘时,需要慎之又慎,所以将它放到百姓手中便是荒谬绝伦之举。这种事还是留给再洗礼派教徒和其他亡命之徒吧。魔鬼说“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那是极大的亵渎。可是如果让上帝扮演成某种角色,让他说“我要降到地下,当个黑暗之王”,那就是更大的亵渎了。倘若宗教的目标堕落到谋杀君主、残害百姓、颠覆国家和政府这一类丧尽天良的行径,那跟亵渎行为相比又好在哪里?毫无疑问,这是把圣灵鸽子般的形象贬为兀鹰和乌鸦,这是在基督教会的船上挂起海盗和杀手的旗号。因此,教会必须靠教义、教令,君主必须靠武力、文治。无论是基督教的还是伦理的,好像借助墨丘利的神杖一样,都要把支持上述罪行的行为和看法统统打入地狱,并使它们万劫不复,如同大多已经做过的那样。毫无疑问,关于宗教讨论,那位使徒的话应当放在前面:“人的怒气并不成就上帝的正义。”值得注意的是,一位睿智的前辈同样坦诚地表白:凡对良心施压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打算。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培根随笔全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3条)

 
 

  •   培根随笔全集,不错罗很值得读的一本书。
  •   读培根的书,与智者对话。
  •   上大学就喜欢具有哲理性的培根名言,有助于帮助人成长
  •   培根的书,想来不错的。
  •   这是一起购得四本书中最满意的一本
  •   这次买了三本书,接着又买了四本,这本还没来得及看,应该挺好的
  •   有哲理的书,学校要求读的书,比较有思想
  •   一本荡涤心灵的好书
  •   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慢慢品读
  •   不错,这是学校老师推荐看的,很棒的一本书啊
  •   经典!很不错,值得购买。
  •   很喜欢这个风格的书籍,收藏了
  •   文不长,却字字经典,扣人心弦。。
  •   还不错的啦!
  •   挺好的,学校要求阅读的
  •   孩子要求买的,也很喜欢
  •   值得好好阅读,价格还是六角钱丛书那本便宜
  •   这是一本家长和孩子都应该仔细阅读的好书。
  •   不错 从外观看还是不错
  •   这套书都不错,值得购买
  •   写的蛮不错,贴合实际,书的质量也很不错!
  •   很不错 很值得读
  •   内容好,书质也好。
  •   无论是内容还是制作都不错
  •   没有看,但是看女儿那么爱看,就觉得一定不错,抽空一定好好看看。
  •   人性升华
  •   老师推荐,应该好好看的书。
  •   有点艰难,但还好
  •   需要认真研读,细细思索方能悟出期中道理,好好学习吧~~
  •   拿来做笔记,看了有点心得,老师挺喜欢的
  •   还没看你
  •   这本书整体不错,培根的作品向来不错,推荐这本书的内容,是老师推荐看到。好书大家分享。
  •   读读小随笔,别有风味的
  •   很喜欢王佐良先生的译文,但很难见到了,这一本总体还不错。
  •   才看了两篇,受益匪浅,读这样的书,让自己长大。
  •   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对于生活的感悟,指引着我们勇敢、理性的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   没什么想法。书本里就很无聊
  •   书的质量很好,就是不是英语版的,不过内容不错。
  •   这本书看完之后受益匪浅
  •   儿子初中必读书籍,经典大作
  •   比较枯燥,中学生读有点儿难度,适合成人读
  •   这是老师要求要看的书,但内容很散
  •   书很好,学校老师要求读的
  •   从包装看较为满意,内容就不知道了。。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很好,很喜欢。但不得不吐槽一下的是发货速度,实在太慢了,平时我都可以再预计到货时间之前一两天拿到书,但这次居然晚了一天,我很好奇那些快递公司的车是走的乡村小路呢,还是走的羊肠小道……
  •   内容不用评论,纸张还过得去哦。
  •   适合中学生阅读使用
  •     《培根随笔》的价值生成与影响
       《培根随笔》在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培根身为这本书伟大的作者,理智又富有理趣地向我们分享着他的见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而影响一个个时代。
       培根的生活经历丰富。在学术上颇有见地,是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在政治上也有志之士,曾官任掌玺大臣。加之他坎坷的贵族经历,使他的人生宛若正凄风苦雨的玫瑰园——最美的风景与最黑暗的磨难并存。都说苦难早就伟人,没有被鲜花和板砖砸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因此《培根随笔》作为培根的处女作,是培根完完全全的经验之谈,诚意之作。它起初只有十篇,经过28年才增至58篇。培根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才有了这一篇篇精华。
       随笔的形式灵活,不拘小节,主要是表达作者写作的意图,所以作品是很主观的。如果将一篇篇作品比喻成作者的儿子,那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话是八九不离十的。培根在《谈迅速》文中说道:“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于快捷,就像长袍裙不利于赛跑一样。”因而培根的随笔都短小精悍,简洁有理。培根的随笔涉及范围很广,囊括政治、教育、人性、艺术等许多方面,说理缜密,言辞谨慎。以《谈嫉妒》一问来说,一开篇就开门见山直言主题,又继而分析哪些人容易嫉妒,哪些人容易招来嫉妒,以及哪种嫉妒必于公妒,公妒与私妒有何不同,脉络十分清晰,最后总结概括富有哲理,旁征博引更添可信度。文中多数的篇目都是直奔主图,行文清晰,读者能根据文章的结构通读、选读,在获得智慧的同时惬意非常。
       都说东西方差距大,东方人看待事物更具人文关怀,西方人更为理性。我在看《谈美》一文时不禁与《朱光潜谈美》一书稍稍比较一番。朱光潜大师将美看做“客观与主观的杭一”,有“既不唯物也不辩靓的美学”(曹景元)的意味,而培根的看法更符合他作为一个唯物主义创始人的身份。朱光潜大师所谈的美更为广义,更注重艺术层面与现实的距离,是一部普及大众审美的大作,然培根所谈之美主要着眼于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讨论,以小见大,更具体跟细微。
       类似说理的书大多枯燥,培根的好文笔将修辞与幽默信手拈来,这也是《培根随笔》受不同文化阶层的人接受并喜爱的重要原因。《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话:“那些让你哭的事情,总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感谢培根用他的羽毛笔,蘸着他的睿智、经验、评析,书写一路的行云流水,规避多少年轻人成长道路的泪水与困惑。“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早已妇孺皆知,一本好书的价值与永恒依靠时代与光阴的鉴赏凭证,影响时代的车轮一毫,对于要走的原路来说也是偏差千里。《培根随笔》就这样带着时代往更正确的路上去。
      
      
      
      
      
  •     鄙人高三,元旦假期荒废在因特网上直至眼睛疼痛。于是开始搜刮作文素材。开始翻《培根随笔》。
      起初翻的时候还真是有些金句,也是他自己的quotation,比如所罗门王的: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或是希腊神话里的优秀例证:赫拉克勒斯去解放普罗米修斯(代表人性)的时候,他坐在一个瓦盆或瓦罐里度过了大海。或是他自己美妙的比喻, 在编织和刺绣中,阴暗的底子上明快的图案比明快的底子上阴沉的图案更加喜人。因此,从悦目来推断赏心吧。 或者将美德比作名贵的香料,都是极贴切又不乏新颖的。
      
      之后看到他冷静地分析作假与掩饰的好处和坏处。这也不错,虽然看上去他对好处的赞同比对坏处的暴露更多一些。最后他还从理论升华到实践,让人如何能既有坦诚的美名,又能够真正掩饰什么(自己的话)。
      
      这些话毕竟深深刺痛自己,心里悔着要是在高一之前就看过这些,在这所名校里也不用如此波折。所以在看见某一篇学生习作的小说里,一个主人公为了避开重点中学里的厮杀争斗而宁可去普通中学的语句,心里是感慨万千。发现自己的确是中了掩饰者的计谋,自己的自以为是的隐秘的爱慕也许在别人眼里透明了了。 多么可笑啊。
      
      再之后看到论高位那一篇就无语了。整个是官场指南吗?顺序颠倒了些,先写的是在官场如何才能背负清廉名声。虽然不是造假,叫人如何一边贪污一边装清官,却是教人如何避嫌。这也是,毕竟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若是莫须有的罪名是在不值得。 再写的是如何攀爬,比如上升过程中可以加入某一派,在即位后则要不偏不倚。
      
      这个年纪的孩子,一边脸上挂着小王子般清新的微笑,说着星外的梦想,一边心里又在接受什么,妥协什么。小清新真的不是好事情呢,小清新总是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抚摸梳理自己柔软的情绪和梦幻。是时候把自己扔进大世界的熔炉里。但可以留下小清新的细腻,体察世情,辨清真伪,从容穿梭。
      
      看了一会电脑,眼睛又痛起来了。
  •     这本书翻译的不错,和朋友推荐这本书,介绍说几百年过去了,这本书到现在都还很受用。嗯,很单薄无力的说辞。朋友堵了一句,一千年多年前的中国古诗词到现在不也很受用。一时哑口无言。
      后来想想,他们之间是有微妙差别的,培根的这本书更多的是对社会、生活和自身的某个具体细节展开写的,可能对于我更有针对性吧。
      只挑了感兴趣的文章详细阅读,其余匆匆带过。
      即使是一本好书,但印象深、受益匪浅的就那么几句话,就像是谈恋爱,谈下来,你可能什么都没有得到,但你们共同经历过了特别的时间与空间,总会有足够美好的瞬间。
      
  •     黑格尔说孔子不过是一个圆滑世故的老头,如果按他这种论调,培根在这本书里面也不过是一个尖酸刻薄的圆滑世故的非老头。所幸培老哥的随笔没有像孔子一样成经成典。
      Essay翻译作随笔事实上有点偏差,本人不是翻译专业也无从置喙,不过这里培根的文章都经过精心的雕琢,一点也不随便。开头《论真理》更觉得作者有春秋大义,摆明说我这是名随笔实非随笔。每一篇都雄辩滔滔让人恨不得YY他和孟子大战三百回合。
      这本书说了很多道理,不过都不是新鲜的道理,只是培根有办法把他写得好看。他之可恨乃在于他把话都说圆了后边的人也就无话可说。比如他论放债,先说放债对商业有害,然后笔头一转,“话说回来”,放债对商业也有促进的作用。这样的圆滑最让人生厌,因为仿佛是语文写议论文的手法,又像政治课里面的所谓辩证法。
      不过培根的文章真的很漂亮,漂亮到经过一层翻译变成中文气势也还留有三分。若是学生学写作文,学学这种也无妨,不过容易学坏了——容易变成夸夸其谈且不如培根漂亮。要是真正要说道理就不要学了,培根虽然在本书说了很多道理,但要是有人真心仿效里面的道理来行事,则他必然是笨伯——或者成为蠢货。可见此书最大的作用乃在于上流社会沙龙清淡的时候以资妙语的参考书,在这个大家都下流的社会,还是省省吧。
  •     《培根论说文集》也可冠之以英国的《论语》,其论题同样涉及修身,处世,教育,政治学,伦理学等诸多方面。
      《论语》中充满了道德劝诫的只言片语,鉴于现今对道德伪君子的鄙视,其不甚受欢迎也是应有之义。但论说文集文笔要生动的多,培根是用喻高手,其文章中充满了有趣而又贴切的比喻,令其文章生色不少,同时逻辑体系也要清晰。
      水天同版本。水天同版的为商务印书馆版本,但从出版社来说,算是比较好的版本。因水先生为上世纪初出生的人,文笔还有一些文言的影子,比如“的”和“底”刚开始就让人犯晕。总而言之,水先生的版本虽然读起来稍有拗口,但算是非常严谨的一个版本。
      王佐良版本。王先生为英国文学研究家和翻译家,遗憾的是其只翻译过几篇,在图书馆翻遍了王先生的著作,只找到《论读书》《论高位》《论真理》《论美》《论论结婚与独身》五篇。王先生的翻译全按文言翻译,文笔优美华丽,读起来也算是一种享受了。
      曹明伦版本。曹先生也为英美文学研究家和翻译家。其所译培根随笔很多出版社都出版过,影响甚广。至于孰高孰低,只能见仁见智了。
      何新版本。这位和共和国同龄的人算是一个传奇人物,其涉猎甚广。其翻译的培根随笔有一些自己发挥的成分在内,但读起来还是挺愉悦的。
      
      附上王佐良译文:
      《论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论高位》
      居高位者乃三重之仆役:帝王或国家之臣,荣名之奴,事业之婢也。因此不论其人身、行动、时间,皆无自由可言。追逐权力,而失自由,有治人之权,而无律己之力,此种欲望诚可怪也。历尽艰难始登高位,含辛茹苦,唯得更大辛苦,有时事且卑劣,因此须做尽不光荣之事,方能达光荣之位。既登高位,立足难稳,稍一倾侧,即有倒地之虞,至少亦晦暗无光,言之可悲。古人云:“既已非当年之盛,又何必贪生?”殊不知人居高位,欲退不能,能退之际亦不愿退,甚至年老多病,理应隐居,亦不甘寂寞,犹如老迈商人仍长倚店门独坐,徒令人笑其老不死而已。显达之士率需借助他人观感,方信自己幸福,而无切身之感,从人之所见,世之所羡,乃人云亦云,认为幸福,其实心中往往不以为然;盖权贵虽最不勇于认过,却最多愁善感也。凡人一经显贵,待己亦成陌路,因事务纠缠,对本人身心健康,亦无暇顾及矣,诚如古人所言:“悲哉斯人之死也,举世皆知其为人,而独无自知之明!”
      居高位,可以行善,亦便于作恶。作恶可咒,救之之道首在去作恶之心,次在除作恶之力;而行善之权,则为求高位者所应得,盖仅有善心,虽为上帝嘉许,而凡人视之,不过一场好梦耳,唯见之于行始有助于世,而行则非有权力高位不可,犹如作战必据险要也。
      行动之目的在建功立业,休息之慰藉在自知功业有成。盖人既分享上帝所造之胜景,自亦应分享上帝所订之休息。《圣经》不云乎:“上帝回顾其手创万物,无不美好”,于是而有安息日。
      执行职权之初,宜将最好先例置诸座右,有无数箴言,可资借镜。稍后应以己为例,严加审查,是否已不如初。前任失败之例,亦不可忽,非为揭人之短,显已之能,以其可作前车之鉴也。因此凡有兴革,不宜大事夸耀,亦不可耻笑古人,但须反求诸己,不独循陈规,而且创先例也。凡事须追本溯源,以见由盛及衰之道。然施政定策,则古今皆须征询:古者何事最好,今者何事最宜。
      施政须力求正规,俾众知所遵循,然不可过严过死;本人如有越轨,必须善为解释。本位之职权不可让,管辖之界限则不必问,应在不动声色中操实权,忌在大庭广众间争名分。下级之权,亦应维护,与其事事干预,不如遥控总领,更见尊荣。凡有就分内之事进言献策者,应予欢迎,并加鼓励;报告实况之人,不得视为好事,加以驱逐,而应善为接待。
      掌权之弊有四,曰:拖,贪,暴,圆。
      拖者拖延也,为免此弊,应开门纳客,接见及时,办案快速,非不得已不可数事混杂。
      贪者贪污也,为除此弊,既要束住本人及仆从之手不接,亦须束住来客之手不送,为此不仅应廉洁自持,且须以廉洁示人,尤须明白弃绝贿行。罪行固须免,嫌疑更应防。性情不定之人有明显之改变,而无明显之原因,最易涉贪污之嫌。因此,意见与行动苟有更改,必须清楚说明,当众宣告,同时解释所以变化之理由,决不可暗中为之。如有仆从捻友为主人亲信,其受器重也别无正当理由,则世人往往疑为秘密贪污之捷径。
      粗暴引起不满,其实完全可免。严厉仅产生畏惧,粗暴则造成仇恨。即使上官申斥,亦宜出之以严肃,而不应恶语伤人。
      至于圆通,其害过于贿行,因贿行仅偶尔发生,如有求必应,看人行事,则积刁难返矣。所罗门曾云:“对权贵另眼看待实非善事,盖此等人能为一两米而作恶也。”
      旨哉古人之言:“一登高位,面目毕露。”或更见有德,或更显无行。罗马史家戴西特斯论罗马大帝盖巴曰:“如未登基,则人皆以为明主也”;其论维斯帕西安则曰:“成王霸之业而更有德,皇帝中无第二人矣。”以上一则指治国之才,一则指道德情操。尊荣而不易其操,反增其德,斯为忠诚仁厚之确征。夫尊荣者,道德之高位也:自然界中,万物不得其所,皆狂奔突撞,既达其位,则沉静自安;道德亦然,有志未酬则狂,当权问政则静。一切腾达,无不须循小梯盘旋而上。如朝有朋党,则在上升之际,不妨与一派结交;既登之后,则须稳立其中,不偏不倚。对于前任政绩,宜持论平允,多加体谅,否则,本人卸职后亦须清还欠债,无所逃也。如有同僚,应恭敬相处,宁可移樽就教,出人意外,不可人有所待,反而拒之。与人闲谈,或有客私访,不可过于矜持,或时刻不忘尊贵,宁可听人如是说:“当其坐堂议政时,判若两人矣。
      《论真理》
      真理何物?皮拉多笑而问曰,未待人答,不顾而去。确有见异思迁之徒,以持见不变为束缚,而标榜思想与行动之自由意志。先哲一派曾持此见,虽已逝去,尚有二三散漫书生依附旧说,唯精力已大不如古人矣。固然,真理费力难求,求得之后不免限制思想,唯人之爱伪非坐此一因,盖由其天性中原有爱伪之劣念耳。希腊晚期学人审问此事,不解人为何喜爱伪说,既不能从中得乐,如诗人然,又不能从中获利,如商人然,则唯有爱伪之本体而已。余亦难言究竟,唯思真理犹如白日无遮之光,直照人世之歌舞庆典,不如烛光掩映,反能显其堂皇之美。真理之价,有似珍珠,白昼最见其长,而不如钻石,弱光始露其妙。言中有伪,常能更增其趣。盖人心如尽去其空论、妄念、误断、怪想,则仅余一萎缩之囊,囊中尽装怨声呻吟之类,本人见之亦不乐矣!事实如此,谁复疑之?昔有长老厉责诗歌,称之为魔鬼之酒,即因其扩展幻想,实则仅得伪之一影耳。为害最烈者并非飘略人心之伪,而系滞留人心之伪,前已言及。然不论人在堕落时有几许误断妄念,真理仍为人性之至善。盖真理者,唯真理始能判之,其所教者为求真理,即对之爱慕;为知真理,即得之于心;为信真理,即用之为乐。上帝创世时首创感觉之光,末创理智之光,此后安息而显圣灵。先以光照物质,分别混沌;次以光照人面,对其所选之人面更常耀不灭。古有诗人信非崇高,言则美善,曾有妙语云: “立岸上见浪催船行,一乐也;立城堡孔后看战斗进退,一乐也;然皆不足以比身居真理高地之乐也;真理之峰高不可及,可吸纯洁之气,可瞰谷下侧行、瞭徨、迷雾、风暴之变”。景象如此,但须临之以怜世之心,而不可妄自尊大也。人心果能行爱心,安天命,运转于真理之轴上,诚为世上天国矣。
      如自神学哲学之真理转论社会事务,则人无论遵守与否,皆识一点,即公开正直之行为人性之荣,如掺伪则如金银币中掺杂,用时纵然方便,其值大贬矣。盖此类歪斜之行唯毒蛇始为,其因无公行之足,唯有暗爬之腹也。恶行之中,令人蒙羞最大者莫过于虚伪背信。谎言之为奇耻大辱也,蒙田探究真理,曾云:“如深究此事,指人说谎犹言此人对上帝勇而对人怯也,盖说谎者敢于面对上帝,而畏避世人”。善哉此言。虚伪背信之恶,最有力之指责莫过于称之为向上帝鸣最后警钟,请来裁判无数世代之人,盖圣经早已预言,基督降世时,“世上已无信义可言矣”。
      《论美》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秀,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人不尽知:绝色无大德也;一如自然劳碌终日,但求无过,而无力制成上品。因此美男子有才而无壮志,重行而不重德。但亦不尽然。罗马大帝奥古斯特与泰特思,法王菲力浦,英王爱德华四世,古雅典之亚西拜提斯,波斯之伊斯迈帝,皆有宏图壮志而又为当时最美之人也。美不在颜色艳丽而在面目端正,又不尽在面目端正而在举止文雅合度。美之极致,非图画所能表,乍见所能识。举凡最美之人,其部分比例,必有异于常人之处。阿贝尔与杜勒皆画家也,其画人像也,一则按照几何学之比例,一则集众脸形之长于一身,二者谁更不智,实难断言,窃以为此等画像除画家本人外,恐无人喜爱也。余不否认画像之美可以超绝尘寰,但此美必为神笔,而非可依规矩得之者,乐师之谱成名曲亦莫不皆然。人面如逐部细察,往往一无是处,观其整体则光彩夺目。美之要素既在于举止,则年长美过年少亦无足怪。古人云:“美者秋日亦美。”年少而著美名,率由宽假,盖鉴其年事之少,而补其形体之不足也。美者犹如夏日蔬果,易腐难存;要之,年少而美者常无行,年长而美者不免面有惭色。虽然,但须托体得人,则德行因美而益彰,恶行见美而愈愧。
      《论论结婚与独身》
      夫人之有妻儿也不啻已向命运典质,从此难成大事,无论善恶。兴大业,立大功,往往系未婚无儿者所为,彼辈似已与公众结亲,故爱情产业并以付之。按理而论,有子女者应对未来岁月最为关切,因已将至亲骨肉托付之矣。独身者往往思虑仅及己身,以为未来与己无关。有人则视妻儿为负债。更有贪而愚者,以无儿女为荣,以为如此更可夸其富足。此辈或曾闻人议论,一云此人为大富,另一则云否也,其人有多子负担,其财必损。然独身之原因,最常见者为喜自由,尤其自娱任性之人不耐任何束缚,身上褡带亦视为桎梏。未婚者为最好之友、最好之主、最好之仆,然非最好之臣,因其身轻易遁也,故亡命徒几全未婚。未婚适合教会中人,因如先须注水于家池则无余泽以惠人矣。然对法官行政官等则无足轻重,彼辈如收礼贪财,劣仆之害五倍于妻。至于士兵,余尝见将军以渠等妻儿所望激励之,而土耳其人鄙视婚姻,故其士兵更为卑劣。妻儿对人确为一种锻炼。单身者本可心慈过人,因其资财少耗也,实则由于不常触其心肠,反而更为严酷(因而适为审判异端之官)。庄重之人守规不渝,为夫常能爱妻,是故人云优利息斯“爱老妻胜过不朽也”。贞节之妇自恃节操,不免骄纵。欲使妻子守贞从夫,夫须有智;如妻疑夫猜忌,则断难听命矣。妻子者,青年之情妇,中年之伴侣,老年之护士也,故如决心结婚,须善择时。昔有智者答人问何时可婚,曾云:“青年未到时,老年不必矣。”常见恶夫有良妻,是否由于此辈丈夫偶尔和善,更见其可贵,抑或此类妻子以忍耐为美德欤?可确言者,如妻子不顾友朋劝告而自择恶夫,则必尽力弥补前失。
  •     识得培根无外乎是从那句“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然而真的从《培根论说文集》中看到,又觉得似乎没有那么显眼。有时去饭馆吃饭,每看到菜单上培根肉三个字,会想想其中因由,不知是不是像苏公之于东坡肉,我们的先哲与培根肉也有那么一层关系。
        《论说文集》的进化历经三个阶段,从初版的十篇至末版的五十八篇,培根不断增删修改,其中一些篇目几近重写。这大约也印证了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变化是不容小觑的,归根结底此间差异由阅历渐长致使人生经验的丰富加之不同人生阶段的思维与考量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人生的智慧大略不会因为年代的不同而迥异,培根的智慧源自其于十六、七世纪的实践与认知,通读《论说文集》,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智慧置于当下,也并未有过多衰减。
        反观,正是基于国家形态、文化渊源、科技发展等一些方面与现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前述的所谓“衰减”。培根大半生处于都铎王朝后期,值此资本主义方兴与封建主义未艾之际,英皇室的王权达到空前的强化。培根出身贵族之家,身为君王之臣,《论说文集》中自是不乏论述皇权和给予皇室、贵族之箴言的文章,此类种种于时下读来多少有所隔。培根好举例论述,所举之例无外乎希腊罗马之神话、欧陆之史实同基督教之经典文献。对于一部分中国读者,看到这些有些头疼是免不了的。有时候难免想把培根的例子“投影”到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上来,比如寻觅时代相同抑或事迹相似的君王、圣贤。如此以来,伟大者如成吉思汗放之世界不乏,昏庸者如隋炀帝亦然。培根时期,哥白尼之“日心说”尚属异端之说,故《论说文集》中有两处培根借众星环绕地球所作之比喻,读来不禁莞尔。
        《论说文集》中多半新鲜依旧,部分已然变质,读起来不免挑挑拣拣,颇似浏览一部箴言录。时常认为人生的哲理玄而又玄,不免刻意追求深刻,然而遍览本书,觉察培根无意故弄玄虚,所谈皆出于自身体验,加以逻辑思考,又多辅之以例,为作文求深玄者所不能比。我们往往以为一些道理浅显易懂,然而真的在书中遇到作者不凡的论说时,又觉大受教益,乃悟先前之理解未免是浅尝辄止。黑格尔尝说:“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是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对于人生哲理,简单的理解同领悟是有差距的,较之将其应用于实践则相去更远。由此观之,刻意求深求玄者,不单在其所求上多有跑偏,更失之于普遍真理的领会与实践。
        读完此书,拿起笔抄录绝妙好辞。期间颇有些遗憾,一些篇目并未细读,走马观花若此则真意有失,不禁怅然。重读书和读新书之间是存在矛盾的,怎么解决呢?可惜《培根论说文集》里没有说。
      
  •     书已经买了两月有余,不过才读了三十余页。感觉不是很好懂,很不习惯译文的用字--同平常所学所见差别太大了。但是“论困厄”这个短片倒是不错。也学是因为短小的原因,可以忍耐种种的不适,将之较为细心的读完的缘故吧?目前考虑无论如何还是将其看上一遍--如是依然不适应就再买本别的译本。
  •     是上个礼拜去上海出差,在季风看到这本书了。当时没有买,怕增加行李重量,同时也是觉得有些贵。昨天刚在卓越定了,不过卓越送书的速度可是慢了太多,今后不再那里买了。
      
      一直反感目前出版的书,又笨又大,最恶俗的代表就是中信的许多书,商业味道浓,且大的让人恶心。反而是中华书局、三联、上海译文最近的一些小开本书很讨人喜欢。
      
      培根的书我有两个版本的,买这个,纯粹是喜欢其装帧。顺便说一下,这本书虽然是精装,但是纸张不错,拿到手中很轻。
      
      这书适合在闲暇的时候读几段。顺便说一下,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何新翻译的那个版本。
  •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吧。这本培根的随笔集翻译者在开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培根不讲究,他不是一个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而是关键时刻插朋友两刀的主。
      买这部书是因为这本书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精装毛边本。
      毛边本其实是反阅读的做法,精装更是不适合把书在手中把玩,我把这本书中联页的不分用小刀割开的时候,我有点欣赏刀子割纸的声音。
      有点变态呵。
      其实我正在写一部变态的书。
      
  •     最开始读水天同这个版本,觉得完全不知所云,似乎他的翻译和培根的原文一样让人难懂。但是细细读起来,觉得水老师翻译的功底真的是相当精湛,可以说是将培根中古英语的文雅和精确完整演绎成中文的书面语言。现在想想也只有这样的翻译才能说成原汁原味吧。
      
      培根生活的年代离现今已经很远,英语中大量的词汇已经在意义上发生了变化。译本中包含有大量的注释,例如of innovation篇等,译者给出了培根时代这些词的意思,犹如注释古文时参见说文解字一样,让人感受语言的变迁。
      
      我英文书很少看翻译,但这本翻译真的是很不错,即便读得懂培根原著,我觉得也应该读读这个译本,应该同样受益匪浅。强烈推荐!
  •     水天同是一位很低调的学者,此译版深刻而到位。
      白话文学究气重也有点拗口,但通篇读后,方领会其内功深厚。
      培根是我很喜欢的哲学家,早熟、博学、睿智,也许自己混得不怎么样,但是就像庄子一样,给后人留下了恢宏的思想,让人仰视,再仰视。
  •     书架上有一本时间很久的书,几十年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培根论说文集》,其中有一篇是我最喜欢的。就是下面的这篇《论困厄》,情绪不好的时候,经常拿来读读。
      
      五、论困厄
      
      “幸运底好处是应当希望的;但是厄运底好处是应当惊奇叹赏的”,这是塞奈喀仿画廊派的高论。无疑地,如果奇迹底意思是“超越自然”,那么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塞氏还有一句比这更高的话(这话由一个异教徒说出,几乎是太高了):“一个人有凡人底脆弱而又有神仙底自在无忧,那就是真正的伟大”。这句话如果是一句诗,也许更好一点,因为在诗里头,高夸的说法,好象是更为可许似的。诗人们也真的常说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实际就是古诗人常述的那个奇谈中所表现的——而这个奇谈又似乎非无深义的;不特如此,它所描写的还很有点接近基督徒底情形呢——那就是当赫扣力斯去解放普罗密修斯的时候(普罗密修斯是象征人性的)他坐在一个瓦盆或瓦罐里渡过了大海。基督徒以血肉之躯的轻舟渡过世间底波涛的决心,这故事很生动地描写出来了。但是用平凡的话来说,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在伦理上讲起来,后者是更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幸运是《旧约》中的福祉;厄运是《新约》中的福祉;而厄运所带来的福祉更大,所诏示的上帝底恩惠更为明显。然而即在《旧约》之中,如谛听大卫底琴音,就一定可以听见与欢颂一般多的哀歌;并且圣灵的画笔在形容约伯底苦难上比在形容所罗门底幸福上致力得多了。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在针工与刺绣中,我们常见,若在一片阴沉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漂亮的花样,比在一片浅色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暗郁的花样悦目得多;从这眼中的乐趣上推断心中的乐趣罢。无疑地,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其实我对培根很反感(培根肉除外),他的文章可以说是简炼,但也很枯燥,像论读书之类的随笔,有排比无气势,有举例但不生动(有一些是因为时代问题),而且许多说法都是不留后路,一杆子打倒一片人,几乎每个观点我都想写出一篇文章辩驳。特别是讲句话都讲的像名言警句,全部是肯定语气,有点欠批的感觉(本人对应试作文有深刻厌恶感)。感觉梭罗的散文更得我心。建议你看看,不过你应该看了。
  •   @于终
    恩....梭罗,罗素,卢梭。好的,我确定是写瓦尔登湖的那一只了。其实一直会看瓦尔登湖,但是高三比较浮躁,看的时候是很舒服,看完了没什么印象(╮(╯▽╰)╭)确实比较喜欢他的风格。我看书比较好高骛远,努力看人文社科经济类的,短时间都没什么成果,只好期待暑假了。= =
  •   哈哈哈,我也是老是把梭罗和卢梭搞混,其实读多几遍慢慢会喜欢上的,其他人介绍它老是搞得好像一定要找个风景区看这本书似的,其实不用。话说你已经知道自己被录取还紧张个啥?
  •   还有建议你不要老是用电脑看书,用纸质书是有好处的,不然以后老了。。。。很惨。你看一本书才20多块不贵嘛,少看几场演唱会就能买好几本(没有任何吐槽意味)
  •   @于终 我有买纸质书啊!我什么时候说我用电子书了。电子书看看现在那帮作家写的小说就够了,我拿电子书看《月亮与六便士》都受不了。《瓦尔登湖》是买了纸质的,上海译文的。预录取没你想象那么爽的,学校施加压力大了,期待我们拉高平均分呢。= =
  •   (⊙o⊙)哦,我看错了,你第一段表意不清。。我还以为预录取就差不多不用考了呢,原来还有压力。。话说你可以不鸟学校嘛,你看我就常常不理他。(好吧,虽然他们也不怎么理我了)
  •   预录取还是要考的,只要本地一本线就可以了。这书评是元旦时候写的诶,元旦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能进什么专业= =。你看上去也蛮闲的嘛~
  •   其实你看我每天也不算是很闲的,我也是很努力的。。。吧。我还是赶快去学习了,被戳中硬伤了。。。
  •   sorry我不是故意的~~还是我看上去比较闲= =
  •   兄弟,我得说你是真的读懂了,这货就是在优雅地装模作样。人性中有一种奇怪的类型——口中宣扬和实际所为全然不同,且心中从未有绝对的定见。近世欧洲有两位如此这般的著名人物。一位是告诉我们人类应该遵循道德准则行事,自己却因贪污受贿被撤职的培根。一位是告诉我们人类实际是如何阴谋行事,自己却不为恶事的马基雅维利。这两位人文主义者命运都颇为曲折,结局或可称为不幸。
  •   其实,说起来,马基雅维利其实在他的书里面也是老天真。
  •   ”《论语》中充满了道德劝诫的只言片语,鉴于现今对道德伪君子的鄙视,其不甚受欢迎也是应有之义。“
    你看过论语没有就说出这样大言不惭的话,不觉得愧对作为一个中国人吗?
  •   看过说不上吧,多多少少应该能背下来三分一。我本人确实不太喜欢,没必要隐瞒。我国的古籍光目录穷其一生都读不完,难道每个人都要很惭愧吗
  •   of study 論求知 一文中不是講 有的書要不斷地讀 反复地讀 方能領悟其真諦 ...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 哈哈
  •   我一直想买,也喜欢这个版本,就是担心翻译,且貌似带注解吧每篇,比较讨厌注解,想起在学校里的填鸭!我怎么理解也要你注解?
  •   这个注解嘛,不是翻译者注的。也是国外的编者注解,译者直接翻译过来的。我觉得没什么意义。不过,有些时候的注解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中华书局那套古典诗文集,《李太白集》《杜诗详注》,有注比没注要好多了,尤其是很多注解,我们根本想不到会是这样的。
  •   你的是毛边本么,为啥我在卓越买不是毛边本呢??
  •   会不会是你不小心选择错了,我猜,这书应该有平装、精装、毛边几个版本吧?
  •   不是啊,
    它标出是精装毛边本
  •   哈。那就让它退货,与标注不符嘛。
  •   这个 翻译如何?貌似每篇都带注释啊
  •   个人不懂英文,从中文来看还好。有一些基本的注释
  •   一个人有凡人底脆弱而又有神仙底自在无忧,那就是真正的伟大。
    看不懂啊
  •   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