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济慈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卢曙火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卢曙火  页数:283  

前言

“浙江科学家传记丛书”是由浙江省科协组织实施的一项丛书T程。此项工程计划为近代浙江知名科学家立传,每位传主撰写一册,争取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形成一定规模。选人丛书的浙江知名科学家主要是中国近代在自然科技领域有重大突破,或取得过重大科技成果,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且已谢世的科学家;他们是浙江籍科学家,或在浙江丁作十年以上其主要成果出在浙江的非浙籍科学家。自然科学是人类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工作者是建设文化大省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军。本丛书从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目的出发,对选人的科学家的生平、思想、学术、科研成果(特别是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作出生动、翔实、客观的综合评述。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完整统一。通过对传主生平、思想演变、科技成就、学术交往,尤其是创新成果,进行真实、生动的叙述,以及传主的社会环境、生活背景、文化信仰、学术观点、师习传承和历史影响等方面的描述,见微知著,以反映浙江近代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揭示浙江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浙江科学家传记丛书”是一项大型的浙江省文化建设工程项目。传记丛书将努力体现浙江的地域特色,展示浙江的人文背景,管窥浙江的本土风情。通过全方位地揭示传主对浙江、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贡献,用以振奋国人的爱围主义精神,弘扬浙江科学家的高贵品质,提升读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反映与提炼浙江人民的创新精神,为弘扬创新文化、为加强文化大省建设服务。

内容概要

  “浙江科学家传记丛书”是由浙江省科协组织实施的一项丛书T程。此项工程计划为近代浙江知名科学家立传,每位传主撰写一册,争取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形成一定规模。选人丛书的浙江知名科学家主要是中国近代在自然科技领域有重大突破,或取得过重大科技成果,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且已谢世的科学家;他们是浙江籍科学家,或在浙江丁作十年以上其主要成果出在浙江的非浙籍科学家。

作者简介

卢曙火,高级经济师。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在《浙江日报》、《中国工业报》、浙江人民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等发表出版了纪实文学、诗、科幻小说等200余万字,30多篇文章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其中《美容文化的拓荒者》2002年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流砥柱”大型纪实文学优秀作品奖。曾多次评为杭州市优秀作家,杭州市、浙江省优秀科普作家。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浙江科学文艺》副主编。

书籍目录

引子/1第一章 严家盼子喜添丁/6第二章 慧童七岁进蒙馆/14第三章 连夺三魁震南高/25第四章 众星拱月才女慕/36第五章 一年获得四文凭/47第六章 为筹学费艰难多/56第七章 载誉归途识悲鸿/64第八章 穿梭四大名校问/79第九章 二次赴法携宗英/86第十章 创办物理研究所/93第十一章 培育英才建奇勋/108第十二章 抗战彰显爱国心/117第十三章 迎着曙光返京城/135第十四章 成为科坛新领袖/147第十五章 出任东北分院长/161第十六章 重登讲坛整六载/169第十七章 “文革”砺难鬓如霜/183第十八章 耄耋喜逢第二春/193第十九章 桑梓情浓七返乡(上)/210第二十章 桑梓情浓七返乡(下)/222第二十一章 一家小院有科名/236第二十二章 从有限走向永恒/243第二十三章 足迹长留故山水/255严济慈生平大事年表/261后记/282

章节摘录

插图:那时严济慈对英语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卢家父母发现严济慈每天天不亮即起床读书,为怕影响他人睡眠,总是轻轻地读。有一天清晨,卢母问他:“你今天五更(东阳方言,早晨之意)怎么这么高兴?还唱着歌?”他笑着答:“阿婶,我是在读英文哩。”大家听了大笑一场。晚上,他睡得也很迟。当时城内街道巷口有敲更人巡夜,他专心于书本,连外面的敲更声都听不见。有一次,夜很深了,卢母见严济慈还在青油灯下读书,便催他睡觉。他说:“二更未敲来,时间还早。”其实,这时三更都快到了。有时严树培也到卢家来看他,并给卢家带来下湖严产的索粉,因为下湖严索粉比其他地方产的索粉味道好。后来,学校里提供了住宿条件,严济慈就搬到学校里去住了。但学校里的生活条件更艰苦,他每餐都吃从家中带去的霉干菜。霉干菜是父亲进城赶集时带来给他的。每带一次,他至少要吃一个星期。好在霉干菜时间放得稍长也不会变坏,但其营养成分可想而知。在东阳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外出求学的学生都带霉干菜。许多学生靠霉干菜佐餐,最终获得博士学位。因此,霉干菜也被东阳人誉为“博士菜”。在东阳县立中学,严济慈班里共有46个同学,其中有成为北伐名将的金佛庄。国文老师为卜文、郭炳文。卜老师是名秀才、留日学生。在中学里,严济慈勤奋好学的精神有增无减,当他捧着书本进入知识的世界后,整个思维都在知识的王国里游弋,对身旁发生的一些事也会熟视无睹。他所在教室的窗外有株桃树,刚开学时,桃树刚刚孕育着花苞,吐出如豆的嫩芽。渐渐的,桃花开了,又谢了。到了端午节那天,一个同学从树下拣到两个不太成熟的桃子送给严济慈。严济慈颇感惊诧:“桃花尚未开过,怎么桃子如此大了?”同学们见他惊讶的样子,不禁都笑了起来。一个同学说:“桃树就在外边,竞不知花开有果落,真是目不斜视了。”同学们都知道严济慈不仅英文说、听、写的能力强,而且能背出《英汉小字典》的全部单词。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他天赋高,能过目不忘。其实,与他有深交的同学知道,他记忆力固然强,但优异的学习成绩、惊人的记忆力,更多的是来自勤奋。当时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和蜡烛,严济慈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拿不出更多的费用供他开支,而晚上常常要看书到深夜,他便收集别人丢弃的蜡烛头、蜡烛屑,然后加工成小蜡烛,秉烛夜读。早上,他又起得比别人早,不论寒冬酷暑,清晨洗脸刷牙后,稍稍活动一下肢体,就到操场边的井旁读英语。一个特别寒冷的清晨,他在井旁读英语,读着读着,水汽在他的眉梢上凝结了一层白霜,好似一个白眉汉,同学们便开玩笑问他是否在学“伍子胥过昭关”。中学四年,他几乎年年都是第一名。严济慈的学业与学品,也获得东阳县立中学教师们的赏识。特别是他的数理才能,表现得越来越出众。中学一二年级时,同学们颇感棘手的数理难题到了他手里,常几分钟便可解开。到三四年级时,本校教师难以解答的难题,也拿来找他研究。他对越难解的题越欢迎,很少有难倒他的时候。他在三年级时,一年级教数学的教师因有事请假,大家正在为请不到代课教师而着急,严济慈的数学老师便向教务主任推荐让严济慈去代课。当教务主任陪着严济慈出现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时,学生们都感到有些意外:这个老师年纪与他们相差无几,怎么能当“先生”呢?当严济慈讲起课来分析精当,条理清楚,融会贯通,且把自己的学习心得、经验也一一授给自己的同学时,同学们被折服了,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小先生”。

后记

笔者出生在杭州,却在襁褓之中便回到了东阳故乡,因此,对故乡的一山一水感到分外亲切和熟悉。居住的村子叫高瑶山,只有70来户人家,村的四周被山所包围,山不高,只有几米至近百米,但山上不出产什么,多是松树和灌木。附近的村庄,大多也是这个情形。严济慈的名字我们从小如雷贯耳,不仅仅严济慈在当地是个大名人,还因为笔者居住的村子距严济慈的出生地只有2,5公里。我国著名的报业巨子、新闻导师邵飘萍的出生地紫溪村,距高瑶山也只有5公里,并且,下湖严与紫溪原同属南马区大联乡。感谢浙江省科学家传记丛书编辑委员会把《严济慈》的创作任务交由笔者承担。为了写好《严济慈》,笔者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创作,并再次获得严济慈的儿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校长严陆光和夫人吕锡恩研究员及严又光、严四光、严武光研究员等严家人的支持。书中的照片是从严陆光院士提供的其五哥严武光整理的千余张严济慈生前生活、工作照片中选取的,有许多照片是从未公开发表过的。在写作过程中,笔者也获得了东阳中学现任党委书记、校长韦国清的支持,并审阅了相关章节,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严济慈》严格按史传体的要求写作,丰富翔实的内容来自严济慈生前日记、书信、回忆总结性文章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的领导、同事及亲友撰写的回忆录、纪念文章等。《严济慈》中重点突出了他艰难的求学经历和科研、教育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作为一本浙江科学家地方出版的传记,书中突出了严济慈在浙江的描写。对同一事件有几种说法的,笔者进行了周密的考证,确认是史实原貌的才写进书中。如严济慈12岁时,进东阳县一所小学插班,对这所学校,较多的资料都认为是东阳县城天官第私立广益初等小学堂,但金涛采写的《访谈实录》却认为是东阳县立宏道小学。笔者认为,金涛采写的《访谈实录》是经严济慈生前审阅过的,因此,采纳了金涛《访谈实录》中的说法。广益初等小学堂和宏道小学后来都并入了东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由于资料的翔实可靠,因此,《严济慈》是一本可信的史传。同于学识和水平,不当之处敬请读者不吝匡正。

编辑推荐

《严济慈》:浙江科学家传记丛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严济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