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大辞典

出版时间:1997-6  出版社:林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06出版)  作者:林非 编  页数:734  

前言

一编写的设想据我所知,国内有不少研究散文的学者,都产生过编写中国散文辞典的愿望,有好几位学者更是已经在这方面迈开了最初的步伐。经营这样的工程确实十分必要,对于繁荣散文创作和提高散文研究的理论水平,以及从散文文体可以促使整个文学事业的前进,甚至可以推动整个文化思想领域都获得发展的这个角度来说,肯定会产生广泛的作用。然而这无疑又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程,在整个的散文领域中而言,完成这部大型的辞书,真犹如垒起一座底座宽阔坚固而尖顶又巍峨耸立的雄伟殿堂,如果缺乏对中国散文发展的渊源、轨迹以及通向未来这种趋势的宏观俯瞰视力和微观剖析功夫的话,恐怕是难以很好完成这项工程的。编写本书的全体同人鉴于这项工程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早就有志于此,想在这方面作出应有的开拓。由于这是属于首创性的工作,在客观上较难找到可以凭借它得到升华的完整榜样,在主观上又限于自己的修养和精力,我们所完成的这座建筑就肯定会出现若干明显的不足。语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古人的话语确实是很形象地显示了我们的实况,我们恳切地盼望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超越本书的更完美的散文辞典问世,不过就是在新的辞典超越了本书之后,我们也仍旧想以自己所追求的思想主旨与学术个性,维系着本书长久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概括地说来应该表现为如下的几个方面:第一,既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又要用现代观念的尺度衡量各种散文现象。在整部中国文学史甚至是文化史上,散文是一种滋长得十分根深叶茂的文体,对于形成和陶冶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精神气质,都产生了异常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无论是正面抑或负面的表现,都已经熔铸于全部思想文化传统中间,成为无可更移的事实,因此放在研究者面前最为基本的一种科学态度,是必须十分谨严地还它以历史的本来面目,容不得产生哪怕是一点儿虚浮和夸饰。如果研究者有意或无意地悖于它的这种原貌,那就更是一种绝对不能允许的诓骗了。坚持做到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无疑应该是学术研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然而如果只是限于做到了这一步,那就可以说还远远地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在阐述《论语》或《庄子》作为一种散文体裁的思想艺术特色,以及从这里所能够产生的各种社会效应时,并不是面对着春秋战国时期的莘莘学子,而是讲给二十世纪的散文爱好者聆听的,这样就应该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去俯视那个时期的历史,说明这二者在今天还有哪些审美的价值?以及更为重要的是在思想主旨和精神气质方面,对于当代的人们形成应有的先进世界观与宇宙观,还能够产生哪些积极的作用;又会存在哪些已经变得落后甚至是腐朽的观念,可能对今天的人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呢?如果20世纪的究者不能够阐明这些重要的方面,并且极力企图引导大家走向未来前景的话,无疑就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失职行为,因此对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严肃的学者来说,既要还散文史上的各种问题以历史的本来面目,又要体现当今时代符合于现代观念的判断,任何准确的结论都应该是这种客观与主观的完满融合。第二,既要总结散文研究的成果,又要开拓这个领域的崭新的前景。“五四”以来的70年中间,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研究无疑是已经获得了重大的成绩。在“五四”启蒙主义运动“民主”与“科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首先是形成了一种自觉的散文意识,这种表现得相当完整的自觉的散文意识,比起支撑了十多个世纪的古文运动的理论来,完全是对于散文文体的崭新而又科学的认识,这就推动了它的发展和繁荣。“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无论就其思想艺术的创新以及取得巨大的成就而言,肯定是整部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高峰。这个高峰的形成确实是曾受惠于自觉的散文意识的萌生与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对于散文文体的认识与研究,应该说是获得了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成果,总结70来的散文研究工作,对于推动今后散文创作的进一步发展肯定会具有重大的意义。不过我们在回顾中间又不能不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研究应该说还是处于比较粗放的程度,有许多事情尚未得到深入与全面的进行,这表现为对散文理论的研究还远远地缺乏系统的建树,对中国散文史的研究也同样显得零星和单薄,并且相当缺乏理论分析的深度,因此在总结它重大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努力去完成前人所未能完成的任务。在总结过去和开拓未来这两个研究的方面,都应该从新颖的现代观念出发,将整部中国散文史中潜藏着的固有的散文意识,发扬和升华到更为自觉和更成系统的高度。第三,在进行散文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间,一定要与澄清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和巩固中国现代文化这个宏伟的工程紧密结合起来。

内容概要

  (一)本辞典是一部纵贯古今内容全面的中国散文专科大辞书。收录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理论批评、流派及其他散文现象。正文以时代为序、断代分类排列,构成条块交织的时空结构散文景象,以便读者既可通观中国散文流变及全貌,又能把握各时代散文的不同特点。  (二)本辞典按时代分为:一、古代,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二、近代,包括晚清、民初;三、现代,包括现代〔一〕(1919。5。4~1949。9。30)、现代〔二〕(1949。10。1~1989。5。4)、现代〔三〕(特定文化背景散文)、台湾散文、香港散文、澳门散文以及海外华人散文,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的文化背景作用下产生的现代散文,属同一文化血统,它们附丽华夏文化躯干,构成华夏散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本辞典按主题性质分为:断代散文、散文家、散文创作、理论批评、流派及其他五大类辞条。  1。断代散文,是综合介绍某一朝代(如“魏晋散文”)或时期(如“现代散文(一)”)的散文总体特点。  2。散文家,是对散文作家、理论家、史家、批评家、注释家、翻译家、选家的生平介绍和从事散文活动的成就及影响的评价。书中散文家的排列以生年为序,同一生年以卒年为准,生卒无考者,根据活动年代酌情编入,或放在同时代人之后。生卒年不详用(?~?)表示,或用(约某年至某年)表示,或对学术界提出的生卒时间有疑用(某年?~某年?)表示。  3。散文创作,包括散文名集、散文名篇。散文名集一般先列个人集子,后列总集和选集。总集、选集按所辑作品时代为序编排。古代散文名篇按作家次序排列,近现代散文名篇按首次发表的时间为序排列。  4。理论批评,包括理论名著、理论名篇、文论术语、文体。  5。流派及其他,是对散文流派、散文史话、散文掌故、散文期刊及其他重要散文现象的描述和评介。  (四)一个条目的内容涉及其他条目并需要其他条目释文补充的,采用“参见”的方式,分别用“见某条”、“详某条”、“参见某条”加以注明。散文家以名字立条,字号或笔名特别出名以至淹没了本名的,另立一字号条或笔名条,参见名字条。如陶潜条,可再立陶渊明条,参见“陶潜”条;沈雁冰条,可再立茅盾条,参见“沈雁冰”条。有的作家以笔名名世,不再立名字条,如巴金。  (五)本辞典历史纪年,一律采用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有时省去年月日,必要时夹注旧纪年。  (六)本辞典书前采用“条目分类目录”,以示学术性与系统性专科辞典特色,正文据此排列。书后附汉语拼音索引备查。

书籍目录

总目录序言凡例条目分类目录正文汉语拼音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现代【现代散文[二]】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现代散文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体上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这阶段,新中国刚诞生不久,经历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散文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报告文学以其迅速、直接地反映现实的特点,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有着长足的发展。其中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居首位。成绩卓著的首推魏巍。他谱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时代颂歌,他倾诉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叩动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心弦。高昂的时代精神,典型的事件和人物,深刻的思想和激越的挚情交织成血与火的诗篇,赢得了读者强烈的反响。刘白羽的《朝鲜在战火中前进》,仍发扬他立足全局、大处落墨的长处,联系若干画面,以展示历史的进程。华山的《清川江畔》、《歼灭性的打击》等作品,以诗笔与史笔描述了朝鲜战场我正义之师打击侵略者的形势和动态。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以热情而娴熟的笔墨写了十位英雄的形象和事迹,充满了革命激情和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朔的《万古青春》、菡子的《和平博物馆》,在记叙事件中融进浓厚的抒情气氛,成为报告文学中兼具抒情散文特色的别具一格的作品。在反映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变革方面,报告文学的视野也不断扩大。华山的《童话的时代》和《山中海路》,分别反映了改造黄河的宏伟规划和我国地质工作者深入祁连山脉寻找矿藏的事迹。李若冰的《陕北札记》、《在勘探的道路上》、《柴达木手记》等一组作品,留下了“大西北在飞跃”的生活剪影。柳青的《王家斌》、《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秦兆阳的《老羊工》、《王永淮》,沙汀的《卢家秀》等等,则比较成功地表现了农业合作化中的农村干部和其他新人新气象。建国初期报告文学的明显不足是没有认真而勇敢地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建国初期的记叙、抒情散文,总的来看其成绩要逊于报告文学。一般而论,这些作品中的客观记叙胜于主观抒情,虽给人以热烈、质朴、坚实之感,但终觉题材狭窄,形式单调,艺术表现上比较拘谨,尤其没有发挥抒情散文之长。虽然如此,巴金的《忆鲁迅先生》、老舍的《我热爱新北京》和《养花》、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叶圣陶的《游了三个湖》、钦文的《鉴湖风景如画》、姚雪垠的惠泉吃茶记》、丰子恺的《庐山面目》、冰心的《小桔灯》、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等佳作,都能别开生面,为抒情散文增添了不少生气。刘白羽的《举国欢呼的时刻》、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标志着他们的风格正走向成熟。这时出现的写作抒情散文的新人中,以何为的《第二次考试》最引人注目。1957~1966年为第二阶段。这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这10年中,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总结了教训,采取了纠正错误的重大决策使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阶段的散文主要表现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正视困难和战胜困难的不屈意志,歌颂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方针的伟大胜利,散文园地出现了繁花似锦,争奇斗妍的局面。许多散文家的风格臻于成熟,大量抒情“美文”纷纷产生。杨朔继《海市》之后,出版了《东风第一枝》、《生命泉》两个集子,他的散文在诗意的追求、意境的开拓、语言的精美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秦牧继《贝壳集》、《星下集》之后,又创作了《花城》、《潮汐和船》两个集子,他以谈天说地、辨析名物的方式,抒发议论,寄寓褒贬,力求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刘白羽创作了《长江三日》、《平明小札》等,表现出一位战士对人生的思索和勇往直前的豪情,作品浓郁的诗意和他豪迈粗犷的创作个性达到和谐统一。吴伯箫在《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等作品中,缅怀延安生活,颂赞革命传统,激励人们艰苦奋斗意志,写得情真意切,质朴精湛。翻译家曹靖华,也将昔日艰苦斗争、同志深情的忆念,以及对新生活的赞颂,付诸精练优美的文笔。袁鹰的《青山翠竹》、《天山路》,方纪的《挥手之间》、《桂林山水》,翦伯赞的《内蒙访古》,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等大批佳作,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这阶段的抒情散文,在题材、品种和风格的多样化方面,呈现了建国后前所未有的盛况。同时也出现了盲目效仿名家的单一化模式化的倾向,进而以“形散神不散”加以理论化(参见“形散神不散”条)。报告文学在一度浮沉之后,1962年起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以及学习雷锋和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需要,又开始活跃起来。短短一两年内,出现了诸如魏钢焰的《红桃是怎么开的》,穆青、冯健、周原合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黄宗英的《小丫扛大旗》,黄钢的《朝鲜——晨曦清亮的国家》,佟希文的《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许多佳作。60年代初,杂文曾盛极一时。

后记

这部《中国散文大辞典》是我们献给“五四”运动70周年的一份薄礼。“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五四”精神照耀下,80年代的中国,伴随改革开放又卷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春潮。正是在这时代大潮的推涌下,才使我们这群志同道合的学子聚集在一起,立定编撰《中国散文大辞典》的雄心壮志,共同确立了编撰本书的宗旨:即用现代意识和文化观念反思观照散文历史与认识当代散文现象,考察散文观念的历史发展;用中国散文美学思想的历史发展同步分析各时代的散文现象;以散文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为散文史的主线,以此为经,断代为纬,交织成中国散文发展的历史长卷;并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汲取当代各种文学研究的新方法对散文现作出科学的分析。这一宗旨反映了我们以开放的态度进行一项前无古人的开拓性的学术工程。在实施这一工程的过程中,我们日益深刻地感到这一工程的重大意义。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散文和诗歌历来是文学的正宗。不仅如此,散文还以其自由灵活“独抒性灵”的艺术本性,记录了我们民族追求自由、自强不息的心灵历程。因此,我们所从事的这项工程,可以说是用散文艺术形式重塑的一座民族精或民族灵魂的历史丰碑。那么,我们为这项工程呕心沥血、历经艰辛也就在所不辞了!本书主编林非自始至终主持和领导了这一学术工程,并且倡导了民主、科学、求实、创新的编撰作风。在他的指导下,各位副主编分阶段负责认真完成了具体编撰任务。尤其是常务副主编汪文汉、杨振道、喻大翔协助主编工作也都尽了自己的力量,做了不少具体细致的工作。本书的编撰一直是在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关照下进行的,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问题,他们都始终如一地给予我们积极的支持。此外,在编撰过程中,还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大学、武汉食品工业学院、海南师范学院、中南民族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五邑大学、广东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文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我们诚挚的谢意!

编辑推荐

《中国散文大辞典》是一部纵贯古今内容全面的中国散文专科大辞书。收录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理论批评、流派及其他散文现象。正文以时代为序、断代分类排列,构成条块交织的时空结构散文景象,以便读者既可通观中国散文流变及全貌,又能把握各时代散文的不同特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散文大辞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