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长江文艺  作者:林语堂  页数:320  字数:29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过去童子时读古文,所读传记文字,都是短篇,如《史记》的《刺客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最长的也不过《项羽本纪》。唐代传奇如《虬髯客传》、《长恨歌传》则是小说,去真正史实太远。唐宋以至清代古文的传记文仍是短的散文。中国传记文章之长至排印成册者,似乎是开始于现代,但为数不多,其最为人所熟知者,我想是林语堂英文著作的汉译本,即《武则天正传》(Lady Wu)及《苏东坡传》(Thy Gay Genius)。这类文学创作之出现,与过去之历史演义小说不能说毫无关系,但所受的直接影响,还是来自西方的传记文学,在英文著作中如James Boswell的Life of Samuel Johnson,GilesLytton Strachey的Queen Victoria,Life of Abraham Lincoln,The Life of HenryGeorge等皆是。以中国历史之长、史料之富,写名人传记的背景和基础,可算极为有利。像林语堂先生这两本名人传记,写得实在好,但可惜我们所拥有的这类书实嫌太少。是否我们的学者作家能接着再写出些本来?真令人延伫望之。    写传记不比写小说,可任凭想像力驰骋,必须不背乎真实,但又不可缺少想像力的活动。写小说可说是天马行空,写传记则如驱骅骝、驾战车,纵然须绝尘驰骤,但不可使套断缰绝、车翻人杳,只剩下想像之马,奔驰于其大无垠的太空之中。所以写传记要对资料有翔实的考证,对是非善恶有透彻的看法,对资料的剪裁去取,写景叙事,气氛对白的安排上,全能表现艺术的手法。于是,姚姬传所主张的考据、义理、词章,乃一不可缺。也就是说,传记作家,要有学者有系统的治学方法,好从事搜集所需要的资料;要有哲学家的高超智慧的人生观,以便立论时取得一个不同乎凡俗的观点;要有文学家的艺术技巧与想像力,好赋与作品艺术美与真实感,使作品超乎干枯的历史之上,而富有充沛的生命与活力。    在《武则天正传》的原序里,林语堂先生曾说明《武则天正传》的写法。我想其基本遭理对这本传记也颇适用。他说:    我不是把本书当做小说写的……书中的人物、事件、对白,没有不是全根据唐书写的。不过解释说明之处,则以传记最客观的暗示含蓄为方法。事实虽然是历史上的,而传记作者则必须叙述上有所选择,有所强调,同时凭藉头脑的想像力而重新创造,重新说明那活生生的往事。(序页3)    以上所说考据、义理、词章三要点,林语堂先生做到了,也是写传记文学的人必须做到的。    林语堂先生的传记著作,和他的其它文学和学术著作一样,都是用英文写的。若移植回国,自然有赖于中文翻译。他的Lady Wu,我曾在十六年前在台湾南部译成《武则天正传》,在《高雄新生报》上连续刊载,当时该报副刊由尹雪曼先生主编。现已由德华出版社出版。翻译此书时查证中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官衙名、引用诗文等,费时费事,难之又难,饱尝其苦。因为有此经验,对《苏东坡传》的汉译,自然十分慎重,对其引用之原文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之困难者,多暂时搁置,容后查出补人。1977年夏,见宋碧云小姐译的《苏东坡传》出版,非常兴奋。文中对中文的查证,宋小姐做得非常成功,其仔细可知,其辛勤可佩,其译文纯熟精练可喜。比三十年代一般译品文字,实有过之。拙稿既接近完成,不愿抛弃,乃续译完毕。原书中须加查考及引用部分中之尚未解决者,在感激的心情之下,便斗胆借用了,否则,拙译必致再拖延甚久,也许竞无脱稿之日,所以在拙译付印之前,愿向宋碧云小姐及远景出版社敬致万分感激之忱。    按世界文学与学术名著译成外文者,多不止一个译本。我国之《论语》、《道德经》;希腊之《伊里亚德》、《奥德赛》;希伯来文之《旧约》与希腊文之《新约》;英国之《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在我国即有朱生豪与梁实秋两译本);最近黄文范及宣诚两先生之汉译本《西线无战事》,即在台先后出版;所以《苏东坡传》这部名著有两个译本,也是值得的。只愧我这件粗针大麻线的活计比不上宋小姐的细工巧绣那么精致。    本书虽属翻译,但力避三十年代弱小民族自卑心理下之欧化文体。诸如“当……时候”,“假若……的话”,“散步着”,“有着”,“被成功地实验了”,“房子被建筑好了”,“快速地跳”,“公然地反对”,“那些花朵们”,“诸位青年们”,“各位同学们”,“他(她)们”,“它们”,“红黄蓝白和黑”等句法文词,全避而不用。人说话时,先写某某道,不先写对白,然后再补注某某说。一个人说话,不先说半句,中间腰斩,补入谁说道,下面喘口气再补半句。这种洋说法也完全避免。没有别的,就是不愿向洋人毫无条件一面倒。还有尽量不用“地”当副词符号,而以一个“的”字代之,自然“底”字更不愿用。    本书翻译时多承周素樱小姐代为整理稿件,溽暑长夏,代为到图书馆、书店去查阅疑难之处,助我良多,并此致谢。    本书翻译,时作时辍,综计前后,行将两年。译稿杀青,停笔静坐。偶望窗外,树叶萧疏,已见秋意。回忆童年,读书燕市,长巷深宅,树老花繁,四季皆美,秋天为最。今日寄迹海隅,又喜秋光如故,人健如仙。名著译毕,顿感松快,得失工拙,不计也。于此附记一片喜悦心境。    张振玉  于台北复旦桥燕庐

内容概要

《苏东坡传》由林语堂著,所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
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东坡竟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苏东坡传》适合传记文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书籍目录

译者序
原序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恶行
第十章 两兄弟
第十一章 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诗
第十三章 黄楼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判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国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流放岭南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终了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参考书及资料来源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试想,通常要了解与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长的生活,实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个古人,不是有时反倒容易吗?姑就一端而论,现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结,一旦遇有危机来临,谁也不知道他会如何行动。醉汉会戒酒自新,教会中的圣人会堕落,牧师会和唱诗班的少女私奔。活着的人总会有好多可能的改变。还有,活着的人总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后才会泄露出来。这就是何以评论与我们自己同时代的人是一件难事,因为他的生活离我们太近了。论一个已然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情形便不同了。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与否,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喜爱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哪一种癖好。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 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显露得更为充分。在我头脑里,苏东坡的意象之特别清楚明显,其理由有二。第一,是由于苏东坡本人心智上才华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正如我所看见的他那两幅墨竹上那乌黑的宝墨之光,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照人,就犹如他蘸笔挥毫是在顷刻之前一样。这是天地间一大奇迹,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上,亦复如此。莎翁诗句的道健,是来自诗人敏感的天性与开阔豁达的胸襟,至今依然清新如故。纵然有后代学者的钻研考证,我们对莎士比亚的生活所知者仍极稀少,可是在他去世四百年之后,由于他作品中感情的力量,我们却知道了他的心灵深处。 第二个理由是,苏东坡的生活资料较为完全,远非其他中国诗人可比。有关他漫长的一生中,多彩多姿的政治生涯那些资料,存在各种史料中,也存在他自己浩繁的著作中。他的诗文都计算在内,接近百万言,他的札记、他的遗墨、他的私人书信,在当代把他视为最可敬爱的文人而写的大量的闲话漫谈,都流传到现在了。在他去世后百年之内,没有一本传记类的书不曾提到这位诗人的。宋儒都长于写日记,尤以司马光、王安石、刘挚、曾布为著名,勤奋的传记作者如王明清、邵伯温。由于王安石的国家资本新法引起的纠纷,和一直绵延到苏东坡一生的政坛风波的扰攘不安,作家都保存了那一时代的资料,其中包括对话录为量甚大。苏东坡并不记日记。他不是记日记那一类型的人,记日记对他恐怕过于失之规律严正而不自然。但是他写札记。遇有游山玩水、思想、人物、处所、事件,他都笔之于书,有的记有日期,有的不记日期。而别人则忙于把他的言行记载下来。爱慕他的人都把他写的书简题跋等精心保存。当时他以杰出的书法家出名,随时有人恳求墨宝,他习惯上是随时题诗,或是书写杂感评论,酒饭之后,都随手赠与友人。此等小简偶记,人皆珍藏,传之子孙后代,有时也以高价卖出。这些偶记题跋中,往往有苏东坡精妙之作。如今所保存者,他的书简约有八百通,有名的墨迹题跋约六百件。实际上,是由于苏东坡受到广泛的喜爱,后来才有搜集别的名人书札题跋文字印行的时尚,如黄山谷便是其一。当年成都有一位收藏家,在苏东坡去世之后,立即开始搜集苏东坡的墨迹书简等,刻之于石,拓下榻片出卖,供人做临摹书法之用。有一次,苏东坡因对时事有感而作的诗,立刻有人抄写流传,境内多少文人争相背诵。苏东坡虽然发乎纯良真挚之情,但内容是对政策表示异议,当时正值忠直之士不容于国都之际,当权者之愤怒遂集于他一人之身,情势严重,苏东坡几乎险遭不测。他是不是后悔呢?表面上,在他的贬谪期间,对不够亲密的朋友他说是已然后悔,但是对莫逆之交,他说并无悔意,并且说,倘遇饭中有蝇,仍须吐出。由于他精神上的坦白流露,他也以身列当时高士之首而自伤,在与心地狭窄而位居要津的政客徒然挣扎了一番之后,他被流放到中国域外的蛮荒琼崖海岛,他以坦荡荡之胸怀处之,有几分相信是命运使然。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生活中竟有如此的遭遇,他之成为文人窃窃私语的话柄,尊重景仰的话题,尤其是在去世之后,乃是自然之事。若与西方相似之人比较,李白是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近。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论,颇像英国的小说家萨克雷(Thackeray),在政坛上的活动与诗名,则像法国的雨果,他具有的动人的特点,又仿佛英国的约翰生。不知为什么,我们对约翰生的中风,现在还觉得不安,而对弥尔顿的失明则不然。倘若弥尔顿同时是像英国画家根兹博罗,也同时像以诗歌批评英国时事的蒲普,而且也像英国饱受折磨的讽刺文学家绥福特,而没有他日渐增强的尖酸,那我们便找到一个像苏东坡的英国人了。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 中国有一句谚语,就是说一个人如何,要“盖棺论定”。人生如梦,一出戏演得如何,只有在幕落之时才可以下断语。不过有这种区别——人生是如同戏剧,但是在人生的戏剧里,最富有智慧与最精明的伶人,对于下一幕的大事如何,也是茫然无知。但是真正的人生,其中总包含有一种无可避免的性质,只有最好的戏剧才庶乎近之。因此在给过去的人写一本传记时,我们能把一场一场已经完成的戏,逐一观看,观看由人内在的气质与外在的环境所引起的必要的发展,这自然是一项重大的方便。在我将《苏东坡传》各章的资料钻研完毕,并且了解了为什么他非要有某些作为不可,为什么非要违背他弃官归隐的本意之后,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中国的星象家,给一个人细批终身、预卜未来,那么清楚、那么明确,事故是那么在命难逃。中国的星象家能把一个人的一生,逐年断开,细批流年,把一生每年的推算写在一个折子上,当然卦金要远高出通常的卜卦。但是传记家的马后课却总比星象家的马前课可靠,。今天,我们能够洞悉苏东坡穷达多变的一生,看出来那同样的无可避免的情形,但是断然无疑的是,他一生各阶段的吉凶祸福的事故,不管过错是否在他的星宿命运,的确是发生了,应验了。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祜三年(1036年),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逝世,是金人征服北宋的二十五年之前。他是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年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哲宗)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研究苏东坡传记,同时也就是研究宋朝因朋党之争而衰微,终于导致国力耗竭,小人当政的历史。凡导读《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政治腐败,善良的百姓都因躲避税吏贪官,相继身入绿林而落草为寇,成了梁山上的英雄好汉了。 在苏东坡的青年时期,朝廷之上有一批淳儒贤臣。到北宋将亡之际,此等贤臣已丢官去位,悉数凋零。在朝廷第一次迫害儒臣,排除御史台的守正不阿之士,而由新法宰相王安石位置的若干小人取而代之,此时至少尚有二十余位纯良儒臣,宁愿遭受奸宄之毒手,不肯背弃忠贞正义。等到第二次党争祸起,在愚痴的童子帝王统治之下,忠良之臣大多已经死亡,其余则在流谪中谢世。宋朝国力之消弱,始自实行新法以防“私人资本之剥削”,借此以谋“人民”之利益,而由一个狂妄自信的大臣任其事。对国运为害之烈,再没有如庸妄之辈大权在握,独断独行时之甚的了。身为诗人哲人之苏东坡,拼命将自己个人之平实常识,与经济学家王安石的逻辑对抗。王安石鼓吹的那套道理与中国当时所付出的代价,至今我们还没有弄个清楚。 王安石在热衷于自己那套社会改革新法之下,自然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自然会将倡异议之人不惜全予罢黜。一项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张,永远是为害甚大的。因为在一项主张成为不可侵犯之时,要实现此一目的的手段,便难免于残忍,乃是不可避免之事。当时情况如此,自然逃不出苏东坡的慧眼,而且兹事体大,也不是他可以付之轻松诙谐的一笑的。他和王安石是狭路相逢了,他俩的冲突决定了苏东坡一生的宦海生涯,也决定了宋朝帝国的命运。

编辑推荐

《苏东坡传》是中国现代人物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文学大师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 大师文笔写绘豪情诗人传奇命运,听林语纵横古今,中国智慧纤毫毕现,看东坡万劫不死,襟怀奉于天下苍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东坡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8条)

 
 

  •   苏东坡是少见的文人从政但又做的非常成功的标志性人物。
  •   不得不看的东坡传记,引用最多的东坡传记,林语堂的严谨细致幽默渊博让人赞叹!
  •   自己特别喜欢苏东坡 别人也推荐了这本书
  •   已经看完,感觉不错,对苏东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   从不同角度了解苏东坡,非常不错
  •   说实话没看完呢 但是非常喜欢苏东坡 书也的也好 还是和好看的
  •   孩子要买的 很喜欢苏东坡 对更近一步了解他很有帮助
  •   读名家写的传记,既看东坡,亦看语堂
  •   本版本原著是林语堂先生,是英译本。书中大量引经据典。如果你对苏轼的诗词有兴趣,建议可以购买读之。
  •   这真是一本好书!林语堂大师的书出版的并不多,这本书值得收藏。
  •   林语堂的东坡传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英文版本译过来的,谴词有些拗口
  •   儿子点名要的,林语堂著的,是正版。
  •   一直非常喜欢林语堂的作品。买回家给11岁的孩子看,希望孩子能深受启蒙。
  •   侄女高中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又是林语堂的当然值得细读;
  •   苏轼和林语堂
  •   就像历史老师所说 那里都有苏轼 苏轼当真是全才 书法 文章 诗词 样样精通 虽然官场上不得意但为人一生豁达 是个让人景仰的诗人
  •   崇敬东坡,喜欢他,迫切想了解他的一切!
  •   林先生写的确实很好
  •   孩子看过很喜欢,推荐我读一读。
  •   祖籍人,一直很关注,这本书一直想买来看,终于买到了,很好
  •   送人的 不错哦
  •   老作者老书了,作者代入太强,其实和传主比差远了。
  •   看着电子版不舒服才决定买的,内容不多说,各人观点不一,但书排的不错,还附了好多插图,不过有点小贵
  •   初中了,学校老师推荐,孩子喜欢
  •   苏轼这本书不错。值得推荐。
  •   名家名书,值得看看
  •   正在看,以前上学的时候一直梦寐以求想买的书,现在工作了却没有了当时的那份心境,读书很难读的下去了,惭愧。。。不过,书,一定是好书的。
  •   还没读,如果好,还会再买
  •   读了一点,非常喜欢
  •   刚收到,还没来急读。
  •   很喜欢苏轼,这本书读来让我更加了解他
  •   书的包装精致,内容也很好,是本很好的课外书
  •   送老公,我自己先看了起来,老公很喜欢
  •   很正规的图书,速度很快不到一天就拿到了。
  •   书很好,非常值得一看!!!
  •   很喜欢这本书,装帧,内容都不错,里面还有精美图片,好评哦
  •   给姑娘买的书,很好
  •   很好的一本书,快递也快
  •   帮同学买的,同学很满意,书也不错!
  •   还没看,但据说挺好
  •   物流飞快,东东不错。
  •   赶上春节还能这么快收到货,谢谢。
  •   好多知识点。
  •   买了很多儿子和我喜欢的书,价钱很值
  •   送货很快,上午订的,下午就送到了,帮同事订的,现在已看上了!
  •   苏公真乃不合时宜之大家也
  •   值得赏析
  •   来不及细读,翻了几个章节,不错
  •   帮家人买的书~
  •   不错不错,图文并茂,印刷精美
  •   不但封面好看,内容也十分精彩,如痴如醉。
  •   书质量很好,值得一看。
  •   不得不承认,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将这个离我们千余年之久的文人、学者写活了,书中对苏东坡的政治观点、文学贡献、生活轶闻都有着墨,是本值得一读的书籍。
  •   看了些才来评的,确实写得不错
  •   翻译一般,有错别字,不像正版
  •   帮别人买的 ,应该不错,折扣再多点就好啦
  •   看了一部分。写得没有说的好。
  •   显然,作者最得意之作并非同类书中最好之书。给人感觉就是 史料不够齐全,只好自己补充了,所以此书太过主观,不够客观,很多地方是林语堂的主观猜想,或是他个人思想的偏好,他喜欢道家思想就把苏东坡往道家思想的方向上拽。我没有特别了解苏东坡,但还是看了林语堂的一些书,如《京华烟云》、《红牡丹》、《吾国吾民》等,这些作品理应贯穿他所奉行理论,但些他人的传记还是客观些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