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塑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钟汝荣,史鑫 编著  页数:158  

前言

广东民间文化遗产非常丰厚,尤其是民间工艺美术极具地方特色。广东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大省,是全国工艺门类较为齐全的省份之一,是工艺美术品生产总值最大的省份之一,是工艺美术品最早出口和出口总值居全国前茅的省份,是在大力发展工艺美术品产业化的浪潮中,被政府部门或全国行业组织授予“都”、“城”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广东潮州被授予“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城”;广东揭阳阳美被授予“中国玉都”;广东佛山石湾被授予“中国陶都”;广东肇庆被授予“中国砚都”;广东汕头澄海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广东中山被授予“中国家具城”;广东中山大涌镇被授予“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中,广州的三雕(象牙雕、玉雕、木雕)、粤绣(包括广绣和潮绣)、潮州木雕、石湾陶塑、潮州瓷塑、肇庆端砚、广东彩瓷(包括广彩和潮彩)和潮汕抽纱等毋庸置疑地荣膺广东十大著名工艺品牌称号。广东的民间工艺,有一批产品的技艺独具地方特色,在全国是属于独一无二的,如垫高立体的粤绣(包括金银褂裙、阔嘴人物绣技艺、二针企鳞钉金绣)与潮汕抽纱的玻璃纱台布,重工白花手巾的纤细秀丽的抽通技艺和镂通剔透的象牙球、通花瓷雕、虾蟹篓、镂通雕,以及有着瑰丽多彩、构图装饰性浓郁的广彩、金漆画、嵌瓷等。

内容概要

石湾陶塑的第一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无论人物、动物或器皿,都致力于典型化的塑造,各种造型风格独具,较少雷同,达到“百物百形,千人千面”的艺术境界。第一特色为胎壁厚釉层厚,目前釉色达近百种,这些釉色为石湾陶塑艺术增添了丰富的艺术美感。技法多样性为石湾陶塑的第三特色,体现在成型技法、造型技法、产品的施釉技术等多种不同层面的创作方法上,这里有对传统的继承延续和创新,而创新的部分则为石湾陶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石湾陶塑艺术经历了千百年的沉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等6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湾陶塑技艺等8个项目入选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佛山石湾还获得“中国陶瓷名镇”、“陶艺文化之乡”、“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陶瓷名镇”等众多殊荣。由此可见,石湾陶塑正像燎原之火一样,其璀璨之光引领着佛山走向中国,引领着中国走向世界艺术之林。

作者简介

钟汝荣,1956年生于佛山石湾,祖籍广东肇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81年和1994年分别就读于广翔美术学院雕塑系和中国画系研究生进修班。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美术陶瓷分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联谊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佛山市禅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佛山市工艺美术创作院副院长、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美陶艺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广州大学客座教授、佛山市禅城区人大代表。先后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地举办个人陶艺展、书画展。出版有《钟汝荣陶塑集》、《钟汝荣、冼艳芬陶艺作品集》及《钟汝荣画钟馗国两集》。有论文《广泛探索大胆尝试——略谈陶塑人物的创作》、《略论“中华之光”陶塑柱的创作理念》、《戏曲人陶之我见》和艺术评论文章发表于报刊。同时致力于将现代陶艺融入城市景观的探索和研究,运用陶材质创作室外大型装饰陶塑作品《中华之光》、《门神》、《风调雨顺》等。2003年陶塑作品《乘龙钟馗》获“首届中国礼品设计大赛”金奖,《爷孙俩》获“中国陶瓷艺术展大师作品特别荣誉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淄博陶瓷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美术学院、佛山市博物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等及个人收藏。史鑫,1972年出生于山东青州。1988年参加工作,1994隼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从1997年起,先后在青州国税局、青州日报社、青州文学杂志社从事对外宣传与编辑工作,为《青州文学》发起人与创办人之一。2000年南下佛山,先后在《广东建设报·陶瓷周刊》、《中学生报》、玉龙盛世传播策划有限公司、《CHINA陶瓷》、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广东联络部、《中国建材报》等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编辑、策划等项工作。2004年受聘于某知名陶企,从事活动策划、广告宣传、营销培训、设计师渠道拓展等工作至今。工作期间,分别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钟汝荣、留美陶艺家张温帙、现代陶艺家魏华等人进行专题报道。自1991年起,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200余篇(首),入选文集10多种。1999年,出版《一缕阳光》(与人编著),2003年,出版《地中海之恋》(合著)。2006年,出版诗集《史鑫诗选》。现为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禅城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石湾历史与社会文化  一、石湾陶塑历史渊源  二、石湾陶塑与岭南文化  三、石湾陶塑与粤剧第二章 石湾陶塑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古代石湾陶塑  二、近代石湾陶塑  三、现代石湾陶塑  四、石湾陶塑发展之因素第三章 石湾陶塑的艺术特色  一、石湾陶塑种类  二、石湾陶塑题材  三、石湾陶塑神韵  四、石湾陶塑釉彩第四章 石湾陶塑的工艺及材质  一、石湾陶塑制作工艺  二、石湾陶塑材质演进第五章 石湾微塑的发展与创新第六章 石湾陶塑精品欣赏第七章 石湾陶塑艺术家选介第八章 石湾陶塑继承与发展  一、石湾陶塑本土特色的延续  二、石湾陶塑与城市的融合  三、壁画艺术为石湾陶塑注入新的活力  四、石湾陶塑创作新秀的崛起  五、柴烧与石湾陶塑的关系  六、石湾陶与台湾交趾陶的关系  七、对外文化交流  八、石湾陶塑的发展前景第九章 石湾陶塑艺术价值与收藏  一、石湾陶塑的艺术价值  二、石湾陶塑的诗性表现  三、石湾陶塑的收藏价值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粤剧原以佛山为根据地,设有琼花会馆,有专门停舶戏船的红船码头。粤剧戏班中多以《江湖十八本》剧目作演出的基础。从事制造人物瓦脊的师傅,他们也拥有《江湖十八本》作为参考工具书。地理上佛山离石湾只有几公里的路程,石湾人时常三五成群,结队步行去佛山看粤剧,去看他们喜欢看的大戏,可见石湾人与粤剧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石湾艺人能够把握着戏剧人物表演时的特征,将戏剧故事中典型剧目,搬到瓦脊中去。据了解,许多艺术家创作石湾陶塑的灵感来自粤剧,从粤剧中汲取创作的营养,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其中的奥秘可以从这里找到。著名的古建筑佛山祖庙、广州陈家祠、罗浮山冲虚观的屋脊上,都分别装上了石湾制造的人物瓦脊。这些人物瓦脊内容,大多数取自粤剧中的题材、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如《姜子牙封神》、《六国封相》、《穆桂英挂帅》、《郭子仪祝寿》等等。这些人物瓦脊都是分别在同治、光绪年间由“文如璧”、“均玉”、“宝玉”等店家制造。还有出现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例如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一些庙宇和古建筑的装饰也采用了石湾瓦脊,反映出这一时期石湾的人物瓦脊成为风靡一时的建筑装饰,自这时期起也奠定了石湾人物瓦脊的经典地位。早期我国南方民众,不少人到东南亚地区谋生,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十分喜爱粤剧,这些地区的古建筑特别采用了石湾制造的人物瓦脊作装饰,这些古建筑从此便成为石湾公仔名胜和旅游景观。当今的石湾陶塑应融合其他文化,因陶艺创作只有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与切磋,才会以其他文化之长补传统陶塑创作之拙。如传统的石湾陶塑着重欣赏美术,作品多作案头摆设,但随着社会文化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陶艺也应不断创新。如今,石湾陶塑已作出改革,较多作品以创作实用美术陶艺为主,与国际市场接轨,大胆地尝试,并结合更多的粤剧艺术题材,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创作出更多别开生面的作品,以弘扬佛山本地的粤剧和陶艺文化。

后记

《石湾陶塑》得以出版,是笔者与业内新秀史鑫先生以及众多前辈、同行共同努力的结果。期间,我们互相鼓励着,搜集、记录和整理总结有关石湾陶塑艺术的资料,尤其是我们通过挖掘整理,首次将壁画艺术、儿童陶艺等内容在本书中收录。另外,我们富有创新性地,将石湾微塑制作过程以图解的方式进行说明,还有如柴烧、石湾陶瓷邮票、石湾陶塑拍卖等内容,也在相关章节中给予介绍。如此,我们几经修改,反复斟酌,历时10个月,方成此书。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在编撰过程中,得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著名的民间工艺研究专家、师长杨坚平先生的帮助和支持,先生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书提供观点和资料,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或建议,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同时,对我的夫人冼艳芬也表示感谢,正是由于她的全程支持和协助,从而促使本书顺利出版。当然,对那些未提及姓名的领导、专家、同行、好友们,也一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编辑推荐

《石湾陶塑》: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丛书,广东十大民间工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石湾陶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身为石湾人,当好好了解一下石湾公仔的历史。
    在南风古灶那里看到了一家“钊子陶艺”,都是原作品,甚是喜欢。
    石湾陶塑,需要有原创精神,需要有艺术追求,不要都被大师作品给掩盖了。
  •   钟老写的我喜欢
  •   里面的图片很精美不错
  •   本分只是普通的介绍了石湾陶塑的历史由来,如果能够更详细的说明石湾陶塑的鉴赏要领会更好.
  •   《石湾陶塑》里的内容跟《石湾善陶》里的内容很多都是一样的,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同一个人,所以只看其中一本的内容都能基本了解石湾陶文化。
  •   总起来说,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比较系统的介绍了石湾陶瓷的历史和现状,只是还有一些当代作品比较不错的人物没有介绍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