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集

出版时间:2001-2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柳如是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柳如是集》对文化史女性篇章中何以出现这种奇人奇文进行了富有诗意的诠释。奇女子柳如是的诗词百余首,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的完整呈现,袒露了柳氏自己的灵魂,表现她对人生、爱情、中华文化真谛的真实感受和无悔的追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柳如是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次想说说柳如是。这位明清易代之际的奇女子,竟取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句,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字。
       身在武汉的当代诗人小引在一些诗歌论坛里的签名是很有意思的两句诗,我是极爱的:“无人可论江南事,小引春风上画图。”恕我愚昧,迄今还未找到该句出处,想必该是小引自己的作品了。这次单单拈出前半句做此文的标题,也算感慨一番,我要说的这几百年前的江南人事,在这个时代竟渐渐黯淡了下去,即使有诉说的欲望,却也不知道该找谁谈论了。
       当然,我还是不想绕过冯梦龙的,这位《情史略类》的辑录者“詹詹外史”。虽说《情史》书成之时,柳如是的人生还未全部铺展开来,冯老爷子自然不可能将她的情事录进那部书里,但我却固执地、自私地认为,她就应该活在里面,虽然历史没有假设,时光也不能倒流。生于明万历二年的冯老爷子卒于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而生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的柳如是,到1646年,恰是风华正好的年纪。他们的生命,有近三十年是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由于眼界所限,我是不知道他们的人生有什么交集,不过我依然要偏执地把柳如是想象成冯梦龙的《情史》里面本该有的人物,更何况,个中另有缘由,亦堪玩味:冯梦龙早年与名妓侯慧卿曾订白首之约,却终因佳人“嫁得瞿塘贾”而将其遗弃,但他却独对创痛,以“情痴”自居。辑录《情史略类》,也大有显示其痴情的一面,甚至可说是“青楼的美丽创痛”的产物,这也算是冥冥中与柳如是的名妓身份有着一层遥远的联系。
      
       余少负情痴,遇朋侪必倾赤相与,吉凶同患。闻人有奇穷奇枉,虽不相识,求为之地,或力所不及,则嗟叹累日,中夜展转不寐。见一有情人,辄欲下拜。或无情者,志言相忤,必委曲以情导之,万万不从乃已。(语出《情史略类·情史序》)
      
       此段文字道出痴情人心声,更何况,他们的这些故事,都发生在风光旖旎的江南,那简直是梦中的流光溢彩了。
      
       柳如是幼因家贫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入章台,易名柳隐,因美艳无双,且兼才华出众,当时不少名士倾心于她,一时为秦淮名妓。她凭其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自称“儒士”,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去年冬天我在网上花了5元购得《柳如是集》,里面就包括了她年轻时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以及《尺牍》,这的确是一份“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其中,《戊寅草》的序言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几社”才子、一度是柳如是的“诽闻男友”的陈子龙。后来经大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于《柳如是别传》里发微抉隐,我始知道个中具体。崇祯八年春夏之季,陈与柳曾短暂同居于松江南园,然而终不得谐连理,那时候,柳如是还不叫柳如是,叫杨影怜。这样的句子,该是回忆那段时光的吧:
      
       艳阳枝下踏珠斜,别按新声杨柳花。总有明妆谁得伴,凭多红粉不须夸。江都细雨应难湿,南国香风好是赊。不道相逢有离恨,春光何用向人遮。(柳如是《西河柳花》)
      
      ——这大概不算是才子佳人的故事路数了。而那篇似是写给陈子龙的、光题目就匪夷所思的《男洛神赋》,迄今仍是《戊寅草》的压卷之作。
      
       柳如是作品中,也是她感情中的另一道明媚风景,当属收录了她写给对她照顾甚多的徽州富商汪然明的三十一通小札的《尺牍》了。这位风雅的商人为她刊刻了她的作品《湖上草》,当然还有《尺牍》。这三十一通小扎,不见脂粉气,我的感觉正如前人所写的《柳如是尺牍小引》所言,“琅琅数千言,艳过六朝,情深班蔡”。陈寅恪在他的巨著《柳如是别传》里也提到,“此尺牍全部,不仅辞旨精妙,可供赏玩,其中所言足以间接证知当日社会情状者亦复不少”。其间用典贴切精妙、句式繁复绵密不说,单是这情真意切也算难得的,字里行间亦见柳之冰雪聪明。尺牍本为实用性文体,但一经文人之手点染,便如老树生春、摇曳多姿了:
      
       鹃声雨梦,遂若与先生为隔世游矣。至归途黯瑟,惟有轻浪萍花与断魂杨柳耳。回想先生种种深情,应如铜台高揭。汉水西流,岂止桃花千尺也。但离别微茫,非若麻姑方平,则为刘阮重来耳。秋间之约,尚怀渺渺,所望于先生维持之矣。便羽即当续及。昔人相思字。每付之断鸿声里。弟于先生亦正如是,书次惘然。(《柳如是尺牍·第七通》)
      
      这段感情,在我看来已经是超乎了男女之情的了。“回想先生种种深情”、“昔人相思字。每付之断鸿声里。弟于先生亦正如是,书次惘然”。这样的情分,很干净;“先生”、“弟”,这样的称呼,也很干净。
       至于后来的钱柳联姻,倒是另外一段佳话了。只是这佳话的背后,是否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这个就不说了罢。
       国学大师陈寅恪花了数十载光阴去撰写一部《柳如是别传》,著书唯剩颂红妆,颇可玩味,却也算用心良苦了:
       东山葱岭意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灰劫昆明红豆在,相思廿载待今酬。(陈寅恪《咏红豆》)
      
       柳如是若泉下有知,当为此一粲。
      
  •   “这位明清易代之际的奇女子,竟取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句,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字。”
    ---
    柳如是有号“我闻室主”。故“如是”当从佛典中“如是我闻”一语化来。
    另外求教lz是否知道寅恪老《咏红豆》的颔联所用何典。我查了好长时间没查出来。。
  •   我见青山多妩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