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原与星空之间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毕淑敏  页数:311  字数:2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是从当医生开始频繁地使用文字,那时每日要写病历和死亡报告等医疗文书。那种文字必定是客观安静恭谨与精确的描述。文字的应用,说简单,真是再家常不过了。你可以没有一寸土地,没有一颗粮食,但你依然可以拥有语言和文字。书写这件事的最低要求,是要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高一些的要求,是要把你的意思说得尽可能引人共鸣。这是尚未过时的需要苦修的教养,是一个人思维本质的外化。如同习武之人对剑技和刀法的淬炼,你得日日潜心钻研。多年前,我在北京郊区的农村买了几间小房,院子空荡荡,有野鼠出没(常常希望有狐,可惜没见过)。到了初春,植树节后,我从苗圃买回两棵梧桐树。它们,光秃秃的又细又轻,不见一丝绿意,活像搭蚊帐的旧竹竿。我挖了宽敞的坑将它们根须埋下,底部还施了从集市买来的麻酱渣。我先生说,这地方咱也没有产权,人家说不定哪天就收回去了,似不必如此上心。我说,就算人家把房子收了,这树也依然会生长。我们还是善待它们吧。我以前知道梧桐叫悬铃木,觉得起这名字的人富有想象力和诗意。待自己植了这树,才发现它们的果实真是太像悬挂的小铃了。再呆笨的人,也会让它们拥有这个名字。不知道是不是我那两桶麻酱渣滓的效力,梧桐树发愤图强努力长大,几年的功夫,已经有4层楼高了,皮青如翠,叶缺如花。阔大的叶子像相思的巨手,每晚都在风中傻呵呵地为自己鼓掌。秋天的时候,它们会结出圣诞铃铛般的果实,自得其乐地晃荡着,发出我们听不见的叮当之响。阳光透过叶子抛洒在地面,红砖漫砌的地就被染上点点湿绿,重叠成深沉的暗咖色。我懊恼地想,早知道梧桐绿得这样狠,不如当初垫了灰蓝的砖,索性让它们碧成一坨,比如今这般缠丝玛瑙似的绞着好。突然,我看到头顶的斑驳中有一只清爽的鸟,在绿叶中跳跃,好像在和另外一只鸟捉迷藏。细细看去,其实并没有另外一只鸟,它是单身。但如果没有另外一只鸟,它如此执着地在我家悬铃木上钻来掠去,是何用意呢?想起“却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凤凰来”,莫非凤或凰的雏鸟,被我家的梧桐引了来?成年的它们是绚彩的,不知幼小时也曾披过素衣?人无法猜透一只鸟的心思,就像我们无法洞彻人生。不像梧桐是先知先觉的,它和秋天有秘密的联络孔道。要不,怎么会“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呢。好几天,那鸟不辞劳苦地穿行于我家的悬铃木间,看得出它更属意东面的那一棵。我现在已经辨认出它是一只喜鹊。不是那种灰头土脸的吃松毛虫的小个子灰喜鹊,而是眉清目秀黑白相间的长尾巴花喜鹊。它来我家的时候,像一架民航货机,滞重迟缓载着货物。飞离的时候就一身轻松,活泼轻快,赶路匆匆。它确实是有伴的——另一只花喜鹊。黑和白的部分似乎均比早先这一只更大更鲜明,许是一只雄鸟吧。当我确认了它们是一家之后,也就知道了它们的用意。两只喜鹊每天辛辛苦苦地衔来各色树枝,是要在悬铃木上搭一巢穴,迎接新生命的降生。一只喜鹊窝,要搭建多少枝条?要衔来多少草梗?要倾注多少气力?要呕沥多少心血?要耗费多少光阴……听到我自言自语,路过的原住民老婆婆说,喜鹊选搭窝的地方,可心细呢。天上头要没有北风,地下面要没有凶兆,远处要没有打扰,近处要没有响动……最用心的窝,喜鹊要啄下身上的羽毛,铺垫得暖暖和和,小喜鹊孵出来后才活蹦乱跳。”我没见过自拔胸羽的喜鹊,这两只鸟好像也没有这般忘我。但我不得不信老婆婆。她说这些话的时候,摇晃着满头坚硬的白发,配着漆黑的旧衫,目若朗星。我疑心她在以往的哪一辈子,曾做过鹊妖。等着听小喜鹊叫吧。早报喜,晚报财,不早不晚报客来。她胸有成竹地说,好像未来的小喜鹊是她派往我家的儿童团。为了节省喜鹊夫妇的时间,我约摸了一下它们搭巢所需建材的长短,捡了一堆草棍和树棍放在院子里,期望它们就地取材。但喜鹊夫妇胸中自有拟好了的蓝图,有我们不知的选材标准,对此视而不见,依然辛辛苦苦地到远处去衔枝。它们不屑。鹊巢终于搭好了,小喜鹊在这里降生,一窝又一窝。在两棵梧桐树和喜鹊家族的陪伴下,我写下了收入在这套文集散文卷中的很多作品。我用时间的树枝,搭起了这个文字的喜鹊窝。喜鹊本是单调的凡鸟,只有黑白两色,全无时尚的外观。它的窝也是粗糙和朴素的,甚至有一点边设计边施工的乱七八糟。不过,我在这个窝中垫入了一缕缕羽毛,它们来自我沧桑的岁月和我温热的心房。毕淑敏2012年7月27日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散文集,属“毕淑敏散文全集?七色暖心系列”中的一本,以作家当年的西藏军旅生活为题材写成,收集了毕淑敏女士各个不同时期的散文名作五十余篇。在这些趣味盎然、妙趣横生的回忆散文中,作者以简洁生动的笔触,不仅把中国海拔最高的地方——西藏阿里的独特的风土人情呈现在大家面前,文中写到的那些人物和青春故事,更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西藏的军旅岁月,对毕淑敏的文学风格的形成有巨大影响,这本散文集更是直接呈现了那段岁月给作者留下的深刻烙痕。

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心理咨询师,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十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书籍目录

为了雪山的庄严和父母的期望
绿色皮诺曹
到西藏去
女枪手
白云剪裁的衣服
装大米的汽车
十八岁的姐姐
走,到阿里去
糖衣氧气压缩片
特殊摄影师
黑白拂尘
奶奶的灵丹妙药
“回”字形银饰
灵魂飞翔的地方
八月里穿棉衣
胖听
拉练
有外号的打火机
在雪原与星空之间
冰川上有毒蛇咝咝声
在印度河上游
昆仑之吃
昆仑之喝
昆仑之眠
昆仑山那里出核桃
穿上白生生的羊绒衣
信使
葵花之最
西藏猪
昆仑山上看电影
一张特殊的照片
特别的入党志愿书
制花圈
三块糖
雪山窃贼
曼巴牙古都
最高的花生糖作坊
碗里的小太阳
雪线上的蛋花汤
葡萄干儿王
乘降落伞的西瓜
元宝饺子
惊险的炉子
第一次打针
女孩的纸
藏族的花围裙
大会餐

章节摘录

版权页:灵魂飞翔的地方高原上的卫生员,没有正规的课堂,几乎像小木匠学徒一样,由老医生手把手地教。医学这门学问,不太适应自学。你没法在病人身上做试验,基本上不允许反复的失败。你付出的是时间,就算辛苦点不在乎,但病人付出的是血和生命,没法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你演习。为病人做臀部肌肉注射时,老医生总是叮嘱:小心啊,千万别把药打到坐骨神经上,万一打错了,病人就会一辈子下肢瘫痪!想想吧,多可怕!你随意挥洒,几秒钟的一个动作,就让一个人永远站不起来了,吓不吓人?但这根绞索似的坐骨神经究竟在什么地方,谁知道?你去问老医生,他会说,书上写着呢,自己看去吧!可你翻开书一看,那张人体解剖图上,蛛网似的血管神经,画了几十上百条,好像一张军用地图。坐骨神经只是细细一根,从肌肉中央穿过。臀部——活人身体里这个每天牢牢坐在凳子上的大部位,在书上缩成了乒乓球般的一个简图,埋伏其中的纤弱神经,头发丝一般,无法想象它的真实模样。更不用说在解剖图谱的下方,还一本正经地注释着,神经走向可有变异,本书仅供参考。简直让你没法相信它。老医生还形容说,万一把针戳到坐骨神经上,你会有竹签子扎在粉条上的感觉,这时候悬崖勒马,虽说有损失,还来得及弥补。所以,每次打针的时候,都要高度警惕。我们紧追着问,那粉条是粗的还是细的?绿豆粉还是红薯粉?竹签子是毛衣针那样的还是串糖葫芦那种竹棍?老医生拉下脸来,说你们这帮女孩子怎么这么啰唆,不知道不知道!医生的嘴护士的腿,这种事问老护士去!老护士的态度倒是不错,可惜只有他一个人碰到过类似的危险情况。他说,注射的时候,碰到病人像弹簧一般跳了起来,结果针头断在肉里面,幸好针只扎进去了一半,根部还像刺一样露在屁股外面。忙上来了几个人,把病人像犯人一样按住,赶快用止血钳揪着针尾,好歹把针拔了出来。他抚着胸口说,那一回,吓得我真魂出窍。我们很感兴趣地问,是扎在坐骨神经上了吗?老护士说,谁知道?也许是扎在病人的脑神经上了,要不他怎么会大叫一声蹦起来?我们锲而不舍地追问,有竹签子扎粉条的感觉吗?老护士心有余悸地说,忘啦!忘啦!哪儿有那么复杂精细!不过,从那以后,我看见屁股就害怕,打针的时候,尽量往臀部的上方和外方打,那里似乎离坐骨神经最远。我们趴在图谱上对照,发现老护士说的是一条真理。坐骨神经长得再怎么变异,也不会长到臀部的上外方去。那里像马路上的安全岛,是一个保险地带。我们照方办理,而且不断发扬光大,直到有一天,老医生对我们说,我给病人开的医嘱是臀部肌肉注射,可你们把针戳到病人的腰眼上了。我们引经据典地说,那儿没有坐骨神经。老医生严厉起来,说,那儿有肋间神经!我们也气起来,说,这神经那神经,谁知道神经是个啥玩意儿?总有一天,大家非要发神经!老医生就愣在那儿,自己先发起神经来。再比如说学习眼睛,老医生在墙上挂了一张彩色图,说是眼球的横剖面。就是说,用一把又薄又快的刀片,沿着眼球的横轴,向着颅骨方位切下,然后绘出图来。图倒是挺好看的,花花绿绿,最上面是一座弯弯的拱桥,好像苏州园林建筑。据说那就是虹膜。不过,拱桥下面可没有小巧的木船和长长的流水,是一团电线似的黄斑,按照图上的标志,那是视网膜最灵敏的区域。我隔着眼皮按了按很有弹性的眼珠,对照着这张神秘莫测的图,实在想不通滴溜溜圆的眼睛,怎么变成了一座五彩的拱桥。我同老医生谈了自己的感想,他吹胡子瞪眼地说,你的几何一定不好,没有空间想象力。我说,那你别让我当卫生员好了,我正不想于这个呢!爬电线杆子不需要空间想象力,本来就在空间里。老医生被我呛得没话说,若有所思。有一天,老医生对我们说,你们愿不愿意上一堂人世间最真实的解剖课?我们齐叫,当然愿意。老医生说,那就要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怕爬山,不怕血……果平说,那是上课还是打仗?怎么比拉练还艰难?老医生说,算你猜得对。我们就是要到高高的山上去解剖。说穿了,是一种简易的天葬。天葬是当地兄弟民族的风俗,人死了,请天葬师把尸体背上专门的天葬台,用特制的工具,把肉身分解成无数小块,飞翔的兀鹰就把分散的人体,噙向高渺的天空……我们说,你会天葬吗?老医生说,我不会。现在情况特殊,天葬师都找不到了,无法实施正规的天葬,我可以通过解剖,达到和天葬同样的效果。我已经和病人的家属商量好了,由我安葬他们逝去的亲人,尽量达到天葬的效果,他们同意了。我们战战兢兢地说,什么时间?老医生一字千钧,说,明天。你们除了可以看到坐骨神经和眼球的构造,还可以看到真正的恶性肿瘤。那一天晚上,我们都睡得很不安宁,总像有一双铺天盖地的灰色翅膀,毛茸茸地抚摸着我们的头顶。早上起来,小如穿上高筒毡靴,戴着口罩,佩着风镜,从头武装到脚。河莲笑她,你这是上解剖课,还是去疫区作战?小如说,这样,我的胆子就会大一些。死者是一个牧羊人,得的病是肝癌。病故后,家属本着对解放军的高度信任,把亲人的遗体托付给金珠玛米,由医生安排。家中活着的人,就赶着羊群向远方走去。老医生拿出一副担架,对我们说,把尸体抬到上面去。我们七手八脚行动起来。逝者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汉子,瘦骨嶙峋。我们把他从太平间请出来,安放在担架上,再把担架抬进解放牌大卡车车厢。司机也是第一次执行这种奇特任务,说,开哪儿去?老医生说,很简单,开到最高的山上去。司机说,那可办不到。咱们这里最高的地方是喜马拉雅山,爬上去的人都是登山英雄,汽车绝对上不了。老医生说,我的意思,是把车开到附近公路能够到达的最高海拔。司机说,明白了。反正我就一直往前开,开到汽车不能走的地方,我就停下来。担架蒙着白单子,很圣洁的样子。解放车厢里的地方不算小,但中央摆了一具担架,剩下的地方也就不很宽敞了。我们拼命想离担架远一些,挤到大厢四角。但甭管怎么躲,与死人的距离也超不过两尺。我昨天还给这汉子化验过血,和他说着话,可此刻他却静静地躺在那里,再不会呼吸。随着车轮的每一次颠簸,他像一段木头,在白单子底下自由滚动。汽车在蜿蜒的公路上盘旋,离山顶还有很远,路已到尽头。司机把车停下来说,四个轮子没办法了,剩下的路就靠你们的两个轮子了。我在这里等你们。我们把担架抬下来,望着白云缭绕的山顶发愁。老医生说,两个人一组,共需四个人,你们还剩一人做替补,谁累了就换一下。我在前面做向导。好了,现在报名,你抬前架还是后架?看着平放在地上的担架,我想想说,我抬后面吧。这实在是利己的想法。想想吧,如果抬前架,一个死人头颅就在你身后不到半尺的地方,沉默地跟随着你,是不是有寒毛奓起的感觉?在后面虽然离死人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你的目光可以随时观察他的动作,心里毕竟安宁多了。小如赶紧说,我和小毕在一起。河莲勇敢,痛快地说,我抬前面。还剩下小鹿和果平。果平说,小鹿你就当后备队吧,我和河莲并肩战斗。分工已毕,小小的队伍开始向山头挺进。老医生走在最前面,负有重大使命,需决定哪一座峰峦才是这白布下的灵魂最后的安歇之地。在高海拔的地方,徒步行走都很吃力,更甭说抬着担架。幸好病人极瘦,我们攀登时费力稍轻。我们艰难地高擎担架,在交错的山岩上竭力保持平衡。尸体冰凉的脚趾,因了每一次的颠簸,隔着被单颤动不止。坚硬的指甲像啄木鸟的长嘴,不时敲着我和小如的面颊。小如拼命躲闪,连累得担架也歪了,病人的身体发生倾斜,她那个方向被啄得更多。倒是我这边听天由命,比较从容。我们不敢有片刻的大意,紧盯着前前面人的步伐。河莲和果平往东我也往东,她们往西我也往西。若是配合不默契,一失手,肝癌牧人就会从担架上滑下来,稳稳坐在我和小如的肩膀上。山好高啊!河莲仰头望望说,我的天!再这样爬下去,你们干脆把我就地给天葬了算了。果平也说,真想和担架上躺着的人,换换位置哦。小鹿说,我替换你们。小如说,你也不是三头六臂,能把我们都换了吗?我身为班长,在关键时刻得为民请命。抑制着喉头血的腥甜,对走在前头的老医生说,秃鹫已经在天上绕圈子了,再不把死人放下,会把我们都当成祭品的。老医生沉着地说,你太看不起这些翱翔的喜马拉雅鹰了。鹰眼会在十公里以外,把死人和活人,像白天和黑夜一般截然分开。只有到了最高的山上,才能让死者的灵魂飞翔。我们既然受人之托,切不可偷工减料。只好继续爬啊爬……终于,到了高高的山上,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天的眉毛。我们“嘭”的一声把担架放下,牧羊人差点从担架上跳起来。老医生把白单子掀开,把牧羊人铺在山顶的砂石上,如一块门板样周正,锋利的手术刀口流利地反射着阳光,簌然划下……他像拎土豆一般把布满肿瘤的肝脏提出腹腔,仔细地用皮尺量它的周径,用刀柄敲着肿物,倾听它核心处混沌的声响,一边惋惜地叹道,忘了把炊事班的秤拿来,这么大的癌块,罕见啊……喜马拉雅鹰在我们头顶上愤怒地盘旋着,巨大的翅膀呼啸而过,扇起阳光的温热峡谷的阴冷。牧人安然的面庞上,他的耳垂还留着我昨日化验时打下的针眼,粘着我贴上去的棉丝。因为病的折磨,他干枯得像一张纸。记得当时我把刺血针调到最轻薄的一档,还是几乎将他的耳朵打穿。他的凝血机制已彻底崩溃,稀薄的血液像红线一般无休无止地流淌……我使劲用棉球堵也无用,枕巾成了湿淋淋的红布。牧羊人看出我的无措,安宁地说,我身上红水很多,你尽管用小玻璃瓶瓶灌去好了,我已用不着它……注视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我在这一瞬,痛下决心,从此一生努力,珍爱生命。大家神情肃穆,也都和我一样,在惨烈的真实面前,感到生命的偶然与可贵。好了,现在,我把坐骨神经解剖出来给你们看。老医生说着,将牧羊人翻转,把一根粗大的白色神经纤维从肉体里剔了出来。看清楚了吗?他问。看清楚了。我们连连点头。还要看什么?老医生像一个服务态度很好的售货员,殷勤地招呼着顾客。不,我们什么都不看了。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像我还记得,你们之中有谁说过,她不明白眼球的解剖?我现在可以演示给你们看。老医生说着,又把牧羊人翻过来。我大叫道,是我说的。可是我现在已经明白了,非常清楚,我不需要您演示了。我们想回家。是的。现在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回家。我们迫不及待地说。老医生狐疑地看着我们说,这个机会可是千载难逢。不过,既然你们全都懂了,我就不给你们详细讲了。现在,请你们慢慢往山下走吧。我们说,你呢?他说,我要留在这里,把牧羊人分成许多部分,让喜马拉雅鹰把他带到云中去。那是他们信仰的灵魂居住的地方。我们说,你害怕吗?老医生很沉着地说。为什么要害怕呢?我这是在做善事啊。包括让你们看这些解剖的场面,你们一定觉得很残酷,其实,一个好的医生,必须精确地了解人体的构造,这才是对生命的爱护。不然,你看起来好像很仁慈,因为稀里糊涂一知半解,就会给人看错了病,耽误了病情,那才是最大的残忍呢。我们除了点头,再说不出别的话。我下决心问道,人的眼睛和别的动物的眼睛,是一样的吗?老医生说,从理论上讲,哺乳动物的眼睛结构都是一样的。这话什么意思?我说,哦,没什么意思。随便问问。听了老医生的话,我虽然从道理上明白了,在尸体上学习解剖,是正义、正当的事业,但我还是无法在牧羊人的眼球上,进行学习研究。他曾经那么信任地注视过我,用的就是这双眼睛,我不忍心看到它破碎。还是以后找机会,在一只牛眼上学习吧。我们走了。不敢往身后看。巨大的鹰群从我们头顶俯冲而下,好像是巨型轰炸机。小鹿对我说,你知道我今天最大的感想是什么?我说,你看着我们累得不行,自己却躲了清闲,一定在暗中偷偷乐吧?小鹿说,班长,别开玩笑。也许因为你们一直是在负重行军,所以就来不及想更多的事情。我空着手走路,想得就格外多些。小鹿附在我的耳边悄声说,我想的是,生命真好,活着真好,年轻真好。

编辑推荐

《在雪原与星空之间》编辑推荐:用十年时间换宁静心灵,毕淑敏的西藏体验。热销逾百万册的散文经典,穿越心灵激发最美的生命之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在雪原与星空之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7条)

 
 

  •   在这些趣味盎然、妙趣横生的回忆散文中,作者以简洁生动的笔触,不仅把中国海拔最高的地方——西藏阿里的独特的风土人情呈现在大家面前,文中写到的那些人物和青春故事,更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西藏的军旅岁月,对毕淑敏的文学风格的形成有巨大影响,这本《在雪原与星空之间(精)》更是直接呈现了那段岁月给作者留下的深刻烙痕。
  •   对于一个女生,在自己豆蔻年华的时期选择参军,选择去西藏阿里,并且一待就是10年,需要多大勇气?!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让人手不释卷一气呵成的读完。另外通过这些回忆性的散文也可以理解,毕淑敏作为一个当代文学大家,那些雪原上的青春岁月怎样塑造了她作为一名作家的灵魂……
  •   吸引着你,不停地往下看。这样动人的散文集,已经很少了。毕淑敏的青春是在白雪皑皑的高原上度过的。那些寂寞耸立的山峰,没有飞鸟掠过的天空,寸草不生的土地,仿佛回到了洪荒时代,那是地球上最孤独的地方。可是,就是在那样艰难的地方,包括毕淑敏在内的五个女孩子,却把生活过得多姿多彩。高原上的青春,并不只是单调的白,还有热情的红,希望的绿,思念的蓝,勇敢的橙……
  •   这本实打实的展示毕淑敏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幽默轻松的文字写出她在西藏阿里军区当卫生员得经历,她在书中描写的西藏有神秘让人景仰的美,而且战友之间互相为他人着想从生活的细节就可以体现出来,也让人读来有很美好的感觉,推荐阅读!!
  •   不偏爱散文,但喜欢看这类记录曾经某个生活片段的小文章。西藏,是多少驴友的梦想,但整整十年的青春年华,在当时物资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且常年高寒的地方,又是怎样一种情况。那样的岁月,那样的时代,那样艰苦的军旅生活,值与不值,见仁见智,但我始终相信,在意想不到的艰难之中,也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喜欢毕淑敏,选择这本是因为写了西藏的雪原,适合阅读和珍藏。
  •   星空之间、葵花之最。毕淑敏让我喜欢上散文。
  •   其实,书里描写的那个时代,是一个特殊而混乱的年代,有人怨恨、有人咒骂、有人不解、有人向往。但是,在毕淑敏的笔下,西藏的岁月只有澄澈、美好和博大宽广,那是专属于一代人的美好而艰难的回忆。
  •   今天刚收到书,封面清新大方,干净,很贴合书名的气质,书里面纸张手感不错,纸张很好,适合存放收藏,放在书架上也比较显档次。看过几篇文章,很佩服毕淑敏的勇气与坚持,在西藏那样的冰雪天地从军十年,更主要的是面对艰难的勇气和从容,也许那样广阔的天地能让人有大大气魄大胸怀,不被世事琐碎牵绊,更能深刻有力地感受脉动的力量。
  •   毕淑敏的散文嘛.....很好
  •   喜欢军旅生活,喜欢毕淑敏的文字,平实而美丽,读她的书让人觉得平静而幸福。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也是最喜欢的一本,向大家推荐。当当的书,不用说了,正版,包装好,物美价廉!大爱!
  •   毕淑敏作为一个在高原上生活了十一年的女兵,她在书里满足着我们所有关于高原的想像,很真实很贴切,触觉,嗅觉,视角,各方位都能俱到。不过,她到底是几十年后再讲故事,大概往日生活中的辛酸渐渐远去,孤独、寂寞、疾病、生死都渐渐淡去,留在记忆中的多是女孩子的浪漫天真,胆大无畏,好胜逞强。她讲述着十七岁时的她,带着和我们一样的迷茫和陌生走进阿里,她看到小盆里洗不好床单,就想拿到河水里浆洗,却发现看似平静的河水却凶猛地差点把被套冲走;她也会想吃水果硬糖,几个女伴找到刷牙瓷缸在煤炉上熬糖稀,然后倒进冰水里冷却;她也会遇到生理期,却发现高原上纸张供应不足,只能用店里唯一剩下的宣纸应付;想吃核桃仁,怎么用铲煤的铁锹翻炒;怎么用牦牛粪在高原上煮饭;怎么用天然的羊毛织毛衣;又是怎么在寒风中等待邮车的到来……
  •   毕淑敏的那些回忆,有光芒闪耀的冰川,有清澈见底却沁凉入骨的河流,有蔚蓝天空之下巍峨的雪山……她对狮泉河一夜冰封的描述,甚至让我有冬季去阿里的冲动。
  •   毕淑敏在雪原上生活了十一年,然后回到城里,她清楚地知道对城里人什么是好奇,什么事是不可思议。清新如雪的文字,炉火纯青的笔调,细腻如丝的心思,让这本书读起来是那么纯净、美好……
  •   已经看了一半,十分的喜欢。一来高原是我所不知晓的领域,书中说写可开阔眼界,二来,毕淑敏的作品,还是值得看的。
  •   毕淑敏,可能她是心理医师的关系,文字里都有让人平静的力量
  •   毕淑敏的小说都不错
  •   毕淑敏在雪域高原的特殊生活经历和感受,让我们用特殊的视角来看待生活。
  •   我很喜欢读完后久久不能从书中走出了,毕淑敏我的偶像。
  •   一直都很喜欢毕淑敏的书。她的书好棒好棒
  •   喜欢毕淑敏,这次可以慢慢看了只是单买比套装还便宜不少呢,呵呵
  •   一直很喜欢毕淑敏的文字,像品一杯清茶,淡淡的清香暖暖的温馨。。要凑齐这一套哈哈。。。
  •   这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同学的 她是一个渴望温暖并且自身也在散发积极气息的女孩 毕淑敏的书很适合她
  •   毕淑敏的书写的很好
  •   毕淑敏的书都不错!
  •   阅读ing...因为喜欢毕淑敏才买的...
  •   书中重要记叙了作者在西藏雪原**兵的经历,故事都很有趣味
  •   如果不把这些回忆散文当做纪实的文字,也是很好看的,每个“故事”都是那么有趣,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有丰富的情节,连续人和故事。简直完美!
  •   一本让心静下来的书。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尤其是青春宝贵的十年,年轻的生命在雪域高原上默默坚守,无数次近距离地接触死亡,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真实与可贵,即使冰雪覆盖,呼吸困难,物资贫乏,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年轻的生命依然绽放如花,雪原与星空赋予了那些生命一种宽大的胸怀和勇敢面对死亡的气概,更能体验到生命本身赋予人的各种珍贵体验,更从容地面对人生的一切,回归安宁。
  •   我要多看看散文,都不会写东西了
  •   因为喜欢西藏,所以每次看到和西藏有关的书都想买,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在公交车上看着这本书,总有一种又回到雪域高原的感觉,想起当时在西藏的日子,西藏已经要成为我日思夜想的第二个故乡了,下次回西藏的时候,一定要去阿里看看,感受空旷的美
  •   很不错的书,值得看,看看毕老师当年当兵的生活经历,很受益,也能了解西藏,了解那个雪域高原的另一面,读了这本书,越来越想去西藏了,想去感受一下西藏的气场。毕老师的文字也很优美,一路看下来灰常享受。
  •   经过过那样一段青春岁月,相信以后的任何事情都变得云淡风轻了吧不过,此书最好看的还是那些对高原上的军旅生活的描写,每个人都那么可爱,每个故事都那么有趣!
  •   半价买的 一系列的书都买了 散文
  •   清新淡雅,有蓝天白云的感觉,就像西藏的天空那么干净
  •   期待在雪原与星空之间的感觉
  •   那些可爱的女孩子,把青春献给了共和国,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祖国的边疆。除了感动之外,还是感动。想想如今娇生惯养的花季少女,有几个会有那样的理想和热情?
  •   感谢作者,有心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这一个个装满青春灵动灵魂的小故事。人会老去,但青春不会,文字会让青春永恒。
  •   很多文章都让人看的忍俊不禁尤其多篇文章出现的那几个女孩子,和作者一起生活在阿里高原的唯一的5个女兵,每个都描写的那么栩栩如生,好可爱!不知道这些女孩子现在在哪里?
  •   大西北的风光暂时还没机会亲身体验, 看完这本我更坚定了有朝一日要去的心
  •   十多岁的少女在祖国的号召下从军卫戍边疆,一呆就是十一个年头。艰苦的条件,贫简的环境,单一的生活似乎在主人公的笔下并不是主色调。一篇篇的短文里描述的是几个充满了生气,率真,典型的那个时代的爱国进步女青年。
  •   女儿非常喜欢,是在借图书馆的书看完后,要求一定买一本珍藏的。这本真的很好,真实而热情的生命,不管在哪里,都能使生活熠熠闪光
  •   在神圣的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生命显得如此的微弱而坚强。
  •   首先,写得是不错的。然后···不是我喜欢看的类型,有些太文艺了哈
  •   她的文字不太美,有时候甚至粗糙得让人皱眉。然而她这些回忆,就如同藏人的面庞,有一种未经雕琢的质朴。许是蕴含了藏区风景的美,许是保留了曾经十年的纯真,我竟然手不释卷地读完了。
  •   这本书还没开始读。一开始就是被书的名字所吸引了。感恩书籍。感恩作家。
  •   不错,质量很好,当当送货也很快。书非常好看,很长时间来这是第一本让我手不释卷的书,读后里面那些人物深深刻在脑海里,好像认识好久的朋友一样!
  •   很不错呢,写的挺好的呢,很给力
  •   写的实在
  •   很喜欢,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这样一本好书我不能独享,迫不及待地推荐给大家,想让更多人来读。读作者对大自然的爱;读作者对同类的爱,对朋友、对战友,作者都抱着一份少女的善良纯真的爱;读十六七岁的少女的勇敢,那些娇嫩的花朵一样的女孩子们,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登上高耸入云的雪峰……
  •   书没有损坏的地方 纸质封面都很好 内容还没看 应该不错
  •   故事简单动人,哲理很深,很喜欢!
  •   这本书孩子很喜欢。也有生活气息。
  •   很喜欢的书,买来送人的,朋友这是本不错的书,
  •   看了别人的舒来买的,很好的一本书。
  •   特别好看,推荐,而且很有趣,值得一读。
  •   非常爱此书,希望大家购买
  •   很好·,是正版的内容很精彩。推荐。
  •   读起来很有感觉,虽然一般觉得男的读这类会少一点,但是还是应该向更多人推荐这本书。
  •   很得喜欢旅行的孩子喜欢!不错的书!
  •   manyi,纸质不错,下次还来
  •   平淡的文字,恢弘的气势
  •   不喜欢这本书的格调~
  •   一直都喜欢看毕淑敏的书,
  •   还没有看过这一本,但是看过其他的觉得不错
  •   很喜欢,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就经历很很多很多,特别是生于死,也许是那个时代造就了这样的老毕·····哈哈,不过在全国饥荒的年代,老毕伙食还真不错~~~
  •   喜欢没什么道理
  •   大师作品,可以看看
  •   推荐这一本书
  •   很满意 在家没事就要看书了
  •   值得慢慢读慢慢体会
  •   书包装很好,内容还没细看!
  •   老毕的书,喜欢读,没理由
  •   她的书我一直都爱
  •   包装不错 内容还没看
  •   买回来收收藏的。。。。。
  •   很好的书,值得购买~~
  •   书本的内容不错,可以赞一个!
  •   听这名字还不错,会找时间去读读的。
  •   感觉文字有点啰嗦,读不下去。
  •   毕淑敏的书我原以为都是爱,这一本却教人坚强。
  •   毕淑敏文笔优美,女性色彩很强,适合慢慢品读
  •   开了头两篇,感觉是给中学生的
  •   包装很好,喜欢毕淑敏的书
  •   好书,买的很划算,不错!
  •   挺好的,无论是纸张还是内容
  •   拿到书之后 首先看到的是书本身的质量情况 精装的封面很是精致 纸质也很好 另外本书的内容方面 以前不知道毕淑敏的书写得如何 但看了这本书之后 感觉她的书很是值得细嚼慢咽 个人认为跟三毛的风格有点类似 虽然并没有三毛的书籍那般让人悦心的同时长不少见识 但却也传递着许多正能量和人类心灵的解读感想 很是值得收藏
  •   写的不错支持支持很喜欢毕淑敏的文字
  •   毕老师的心灵鸡汤
  •   还是没有看
  •   有塑封皮,包装完整,喜欢
  •   散文的精品
  •   很喜欢,送货很快,书很好,正版的!
  •   豚书,屯书
  •   在雪原与星空之间
  •   好评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