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聊斋/线装经典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云南教育  作者:蒲松龄  页数:383  
Tag标签:无  

前言

《聊斋志异》是中国小说史上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它的作者为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小地主兼小商人家庭,蒲家为淄川地区的世家,十分重视子弟的功名。受此影响,蒲松龄一生都为功名所累。他19岁时参加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轰动乡邻,此后连年赶考,却屡试不中,一直到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深陷于科举考试之中。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屡试不中的挫折及随之而来的贫苦生活使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并对科举制度有所质疑;另一方面,他又深受传统价值观和家风的影响,始终无法割舍对“金榜题名”所抱有的那份希望。在这种矛盾心理的影响下,他常常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对生活的一些企盼投射到作品当中。怀才不遇的落魄书生、不期而至的美丽女妖、在妖术的帮助下获取功名……这些出现在小说中的情节,与其说是蒲松龄的文学创作,倒不如说是他本人在内心极度绝望的情况下所做的“白日梦”。当然,“白日梦”只是《聊斋志异》中很小的一部分。这部小说集是蒲松龄在广泛搜集民间传说和野史逸闻的基础上,精心整理、撰写而成的,因此可以说它是当时流传在纸面上或口头上的各种奇闻异事的一个大合集。清人邹瞍曾在《三借庐笔谈》中这样描述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过程:“蒲留仙先生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缸,中贮苦茗,具烟一包,置行人大道旁……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成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成。”虽然这只是邹瞍的一家之言,并不一定真有其事,但足以想见蒲松龄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所采取的虔诚态度、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蒲松龄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为《聊斋志异》搜集素材,到他40岁时,这部巨著才得以完成。可以说,他将自己人生中最好的时光都倾注在了这部巨著的撰写上。此后,他又对全书进行了多次增删,最后将其定为16卷,491篇。《聊斋志异》的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鬼、花、妖,并以此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书中既有对风雨如晦的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赞叹;而其中数量最多、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美爱情。从艺术成就上看,《聊斋志异》将古代小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融于一体,吸收了古代白话小说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简洁优雅的文言风格。同时,它又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并具有极强的社会批判性。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个个鲜明生动:写贪官污吏,无不面目丑恶、朋比为奸;写科举考试,则应举者鹦鹉学舌,科考官有眼无珠;写爱情,则痴男怨女,莫不多情;写女子,则拈花微笑,娴雅动人。从故事结构上看,其情节曲折离奇,布局严谨巧妙,让读者开卷后兴味盎然,不愿释手。《聊斋志异》问世后,一开始只是在民间传抄,直至蒲松龄去世50年后,才在浙江刻版问世。成书定名为《聊斋志异》,是因为“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书刊行之后,风靡坊间,人们公认“小说家谈狐说鬼之书,以《聊斋》为第一”。此后,“聊斋热”一直持续着。截至目前,在我国的古典小说里,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够像它那样古今风靡、雅俗共赏、老少皆爱。为了方便阅读,本书特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翻译成白话文,定名为《白话聊斋》,让现代读者也能体味到作品的隽永魅力。

内容概要

  《白话聊斋》是中国小说史上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鬼、花、妖,并以此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书中既有对漆黑如墨的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赞叹;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美爱情。《白话聊斋》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翻译成白话文,定名为《白话聊斋》,以让现代读者也体味到作品的深远魅力。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书籍目录

考城隍瞳人语画壁王六郎偷桃种梨僧孽崂山道士蛇人狐嫁女娇娜妖术成仙王成青凤画皮贾儿董生陆判婴宁聂小倩海公子丁前溪张老相公水莽草凤阳士人胡四姐侠女酒友莲香阿宝遵化署狐张诚口技红玉林四娘胡氏金陵女子连琐夜叉国连城商三官庚娘宫梦弼雷曹赌符阿霞翩翩罗刹海市田七郎公孙九娘促织雨钱姊妹易嫁续黄粱小猎犬辛十四娘寒月芙蕖赵城虎鸦头封三娘花姑子西湖主伍秋月莲花公主绿衣女大人向杲鸽异八大王巩仙二商阿英青娥胡四娘宦娘阿绣小翠局诈司文郎丑狐诗谳佟客于中丞张鸿渐折狱查牙山洞鸟语乔女公孙夏真生席方平素秋胭脂瑞云仇大娘葛巾黄英书痴晚霞白秋练王者竹青香玉石清虚嘉平公子王桂庵姬生梦狼

章节摘录

插图:有个秀才名叫宋焘,住在县城里。他生性耿直,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大方,深受人们的景仰并被大家尊称为宋公。有一天,宋公生病了。他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恍惚之间,忽然看见一个官差打扮的人牵着一匹高大的红马走进来。这人径直走到他的床前,深深地作了一个揖,恭敬地说:“宋公,请您起身吧,我是专门过来接你到京城赶考去的。”宋公浑身酸软无力,脑子也迷迷糊糊的,便脱口问道:“考官大人还没来,怎么突然说要开考呢?另外,笔墨纸砚替我准备了没有?”官差并不答话,只是再三催他即刻启程。宋公无奈,只得勉强挣扎着起身骑马跟那官差去了。官差领着宋公走到一条陌生的路上,路的两旁都是宋公从未见过的景色。走了很久,他们来到一座俨然是帝王居住的都城前。马并没有就此停下来,而是径直走进一所雄伟庄严的府衙。宋公抬头一看,只见正中大堂上坐着十多位衣冠楚楚、相貌威严的官员,可是自己大多都不认得。只有那赤面长须的关公,因为在庙堂多次见过塑像,倒是十分眼熟。考场就设在大堂下,那里并排放着两张书桌、两个绣花坐墩,桌上笔、墨、纸、砚应有尽有。一位秀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看样子仿佛等了很长时间,单等宋公来了开考。于是宋公赶忙快走几步过去,挨着那先到的秀才,在另一张书桌前坐了下来。不一会儿,有人给宋公和秀才发了题,纸上写着:“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宋公和秀才时而拧眉苦思,时而又奋笔疾书。没多久,他们便各自将写好的文章呈了上去。堂上诸官相互传阅,看到宋公在文章里写出“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样的妙句,都贾叹不已。一位帝王模样的官员随即将宋公召上殿来,高兴地对他说:“现在河南省还空缺一个城隍职位,以你的才学、品德是当之无愧的。”宋公听到要他去当城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死后的魂灵来到了阴曹地府。他想到家中还有白发老母亲无人奉养,不觉落下泪来,于是向堂上官员请求说:“小人才疏学浅,如今受到封赏重用,本应欣然受命。可是我还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在世,请允许我为母亲养老送终之后,再听任各位大人的调用。”帝王模样的官员听宋公这么说,立即命令手下查询宋母的寿数。一个长胡子的小官拿了一本名册,翻看了一遍,回答说:“宋母阳间的寿数还有九年。”堂上各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难以做出决定。就在这时,那个关公起身说道:“这样吧,干脆先让秀才替他干九年政务,九年以后再让他来替换秀才好了。”帝王模样的官员点点头,转脸对宋公说:“本应让你立刻走马上任,现在看你这么有仁孝之心,就给你九年的假期吧。”接着,他又勉励秀才要奉公守法,清廉为官。宋公和秀才连忙叩头谢恩,一同下殿去了。宋公要回阳间了,秀才拉着他的手,一直把他送到郊外。秀才告诉宋公,他姓张,是长山人。临别还赠诗一首作为留念,诗中有两句这样说: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宋公骑马回到家里,好像做了一场噩梦,又突然醒了过来。他这才发现,家人以为他已病逝,将他抬人棺材了。宋母听见宋公在棺材里呻吟,又惊又喜,急忙走过去将儿子扶出来。半日之后,宋公渐渐开口说话了。宋公病愈后,仍不忘梦中之事,托人去长山这个地方打听,竟然真有个姓张的秀才,在那天死了。九年以后,宋母果然去世了。宋公将母亲安葬完毕,痛痛快快洗了个澡,然后躺进事先准备好的棺材里,闭眼死去了。宋公的岳父,住在县城西关。这天,他忽见宋公身穿官服走来,后边还跟着很多车马、随从。宋公来到堂上向岳父拜了几拜便走了。岳父家的人都觉得很吃惊,不知道宋公何时成了大官,便派人到宋公的村子去打听,这才知道宋公已经死了。宋公曾写有自传,可惜后来因为战乱而散失了。这里写的仅是个大概情况。

编辑推荐

《白话聊斋》:王牛蹑手蹑唧地走到窗前,用手指蘸了唾沫,把窗纸轻轻捅个小洞,向屋里看去,只见一个浑身毛刺,头火如斗,青面獠牙的鬼怪在床上铺了一张人皮,然后用笔蘸着彩墨,在人皮上乱画。画了一阵,把笔扔了,取起人皮抖了抖,披在身上,当下就又变成了一位女郎。——《画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白话聊斋/线装经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