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旧事系列丛书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作者:田荣  页数:17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西安时事系列丛书:老西安物事》从人生基本消费经济学吃穿用入手,对在逝去年代内的老西安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民俗习惯、方言禁忌、儿歌民谣、游戏技艺、旧时物件,做了分类叙述并给予社会文化学阐释。借此可以窥见人们生活方式内容的变迁,这种变迁伴随着历史前进、科技进步,急骤而又深刻广泛,对人心与人生的价值取向择选影响深远。生活在上一个世纪前半叶,清末民国年间社会底层的老西安人,因灾殃战乱、物质匮乏,少苦清贫壮窘老无所养……心欠悦、意难畅。阅读《西安时事系列丛书:老西安物事》,在怀旧中重温曾经的沧桑,在愉悦中感悟时代的进步。

书籍目录


衣食住行




民间习俗
寿诞习俗
婚姻习俗
丧葬习俗
岁时习俗
过年
方言禁忌
方言
禁忌
有此一说
老西安“行话”“隐语”与“手语”
儿歌民谣
儿歌
民谣
李登峰歌谣十三首
游戏竞技
补锅
斗鸡
顶拐
翻绞绞
举石锁
揭碌碡
狼吃娃
抓子儿
骑马马
打台
绷核儿
旧时物件
剃头担子
拉洋片
算命的盲人
烟袋
油灯汽灯
铜锁
泥屐
鞋拔
袜底板
夜壶
后记

章节摘录

  寿诞习俗  孩子出生,要在门帘子上夹一绺红布,以避免生人尤其是男性闯入产妇的房间。孩子出生的翌日,父亲要拿着礼物到孩子的舅家去,孩子的外奶于第三天提着醪糟、鸡蛋、大枣、红白糖等前来“下奶”。孩子出生以后,要给孩子取乳名(俗称“小名”),西安城乡给孩子取乳名除了要避开长辈的名、字、号以外,有其具体习俗:男孩按照他生年的天干地支来取,如鼠子、丑娃、甲寅、卯卯、兔兔、狗娃;依当地特点或者当时历史事件等来取,如西安、长安、新城、抗战、战胜、胜利;为了吉利,给孩子取带有动物字眼的乳名,如猫娃、狼娃、鹿鹿;其他吉祥字眼,如恭喜、发财、有房、三多;还有孩子长到快半岁了,还没有取乳名,于是就以对孩子的随便称说为名,如毛、碎毛、臭臭、怪怪、赖赖。女孩一般用花、芬、芳、英、兰、香、秀等字眼。孩子出生的10天或者20天亲友前来看望。给孩子做满月的时间,男孩是30天,女孩是29天。以第一胎或者是第一个男孩的满月为最隆重。做满月时亲戚、朋友、乡党前来祝贺并且往孩子所戴的项圈上拴钱,祝愿孩子茁壮成长,长大后大富大贵。届时村里喜欢热闹者,给孩子的祖父、祖母脸上抹上红色,或者把其祖父改扮成女的、把其祖母改扮成男的,并且扶上牛背,敲锣游街,逗得大伙哄笑,以增强喜庆气氛。孩子过百天前,一些老年妇女,走家串户为孩子凑“百家锁(又叫‘长寿锁’)”,共有一百家人,给这个孩子各一分钱,用这些钱买一把锁子并且必须把这把锁子的钥匙扔到井里,待孩子过百天时给戴上,祝愿孩子长命百岁。届时舅家、姑家等重要亲戚,除了拿一般礼品外,还要拿着衣服鞋帽等送给孩子。外婆还要送给孩子一只布老虎,一件背部由各色布条组成的夹衣,一双虎头鞋(西安人叫做“猫娃儿鞋”)。孩子过第一个生日,民国以前西安城乡也有周岁(啐)“抓周”的习俗。抓周时,若是男孩,就摆上笔砚、书籍、算盘、小秤、鞭子等,看这个孩子将来是读书的还是经商的或者是种田的;若是女孩,就摆上剪刀、尺子、针线和化妆品等。此后,孩子2至11岁生日,一般家庭都是给孩子炒一只鸡蛋吃,吃鸡蛋取“吉祥如意”的意思,因为西安方言“鸡”“吉”两个字同音。有“娃娃过生日一个蛋,大人过生日一碗面”的谚语。民国以前西安城乡以孩子满12岁为成年,有“男长十二夺父资”的说法。  ……

编辑推荐

在这部田荣编著的《老西安物事》里,既再现了游走在小街陋巷的贩夫走卒与引车卖浆者流,及其招揽生意的叫卖声,又不曾漏写那诱人的牛羊内泡馍的醇香。它既突显着社会统治阶层运筹帷幄的权谋与思虑,又不曾忽略黎民百姓的缺米断炊悲凄哀号。可以说这就是西安和西安的历史,是英雄与平民共存的人类社会,是西安和西安近代社会全貌的写真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安旧事系列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不错,虽然装帧不是很喜欢,但是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老故事,很好!
  •   买得太多还没有来得及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