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百钧创作篇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苏百钧  页数:168  
Tag标签:无  

前言

  美术教育何为?美术曾经是历史的记录者、政治的宣传车、宗教的讲解员——斗转星移,美术已一步步摆脱这些沉重的外在任务,趋于本体的独立;它开始更深地刺入艺术家的心灵,让敏感的人更加敏感,让灵魂颤抖或者燃烧;它拒绝千人一面,强调各有千秋。我觉得,现代美术教育目标的重点之一,应该是培养提高学生艺术创造的能力。我们愈是深入意识到艺术的本体性,就会发现这种能力的培养愈显得迫切和重要。  “创作”意味着去创造一种过去所没有的作品。如果说创作教学的目的定位于培育创造意识和创作能力,那么,只传授既定的艺术模式和制作程序就算不上教好了创作。授人以鱼,而未能授人以渔,其后果是:学生只能够熟练地重复前贤说过的话,却无法表达自己真正的见解与感受,所做的一切无疑只是在“帮人打工”——如此“创作”不亦悲乎!  白描,写生等在内的基本功训练确实是高等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基本功训练不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障碍。当太多人在技巧的森林里迷路,直指人心的方向标便显得尤为重要。技巧只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我所希翼学生做到的是;见指而知月,由技进乎道。掌握造型。构图、色彩等法则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一般的习作训练亦应当带有创造性,这就需要独具慧眼,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在了解物象结构特征和生长规律的同时,充满激情地去表现写生对象。

内容概要

  《苏百钧创作篇》作者苏百钧,1951年出生,广州市人。自幼得其父苏卧农指导学习书法、绘画、古诗词、文学及画论、临摹师伯方人定原作近百幅。1984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导师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教授读研究生,专攻宋元工笔花鸟画,198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副教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美术创作院、广东画院聘任画家。《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收集了苏百钧先生的一些优秀作品,展示给读者,内容图文并茂,丰富翔实,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简介

  苏百钧,1951年出生,广州市人。自幼得其父苏卧农指导学习书法、绘画、古诗词、文学及画论、临摹师伯方人定原作近百幅。1984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导师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教授读研究生,专攻宋元工笔花鸟画,198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副教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美术创作院、广东画院聘任画家。2000年起聘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花鸟课程教学,2003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花鸟教研室主任。中国重彩画会副会长。作品曾获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展览金奖一次、大奖两次、铜奖三次、学术奖三次。先后赴新加坡、日本、德国、美国举办画展或学术交流,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德国莱茵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有《苏百钧工笔画集》等个人专集21种。其中,《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书籍目录

序试论“意”是工笔花鸟画的灵魂一、象须有意,否则失去生命力二、从生活中获“意”三、托物寓意情境交融随“意”赋彩《姜花》《昨夜风雨》《雨霁》《松鹤图》《圆寂》《小憩》《谧?花问之三》《愁绝水一方》《追忆的故园》《雨后》《暮韵》《晚风》《春寒》《归途》《七月盛开的三棱剑花》《热风》《拒霜》《秋韵》《割禾之后》《露寒》《退潮》《尚午?韵语之二》《清溪》《冬种之二》《寻寻觅觅》《秋桐》《田间》《秋荷》《高秋集禽图》苏百钧访谈录苏百钧作品展研讨会后记

章节摘录

  随“意”赋彩  在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既是画家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手段,又是凝聚在作品中的画家的思想内涵,不同方法的色彩处理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反之,不同的“意”念也要求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色彩的处理。色彩之所以有其独特的审美力量,并不单单是视觉印象的强烈,而且还有蕴含在视觉因素之中的体验的深刻。例如:“春景欲其明媚,凡草坡树梢,须极鲜妍,而他处尤黯淡欲以显之。故作春景,小可多施嫩绿之色。……夏景欲其葱翠。山顶石巅,须绿面加青,青面加草绿。……秋景欲其明净,疏林衰草,白雾苍葭……冬景欲其黯淡,一切景物,唯松柏及老树者,可用老绿,余唯淡赭和墨而已。”以及“有雨不分天地,不辨东西……雨雾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早晨则千山欲睡,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春景则雾所烟笼,长烟幽林……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鱼舟倚岸,水浅沙平”。这些都是画家对气候、朝夕、季节色彩的变化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不是只描绘自然界本身,而是寄托作者的心境,也就是说表现自己的图像单元并按一定精神主题而对这些图像单元的种种特征进行选择、加工以后的搭配组合。

编辑推荐

  《苏百钧创作篇》艺术家的眼睛与众不同就在于他的视知觉深入到了普通人所不及的地方,因而他的表现往往会有令人意外的豁然大悟或震撼灵魂的视觉效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百钧创作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