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中国-文明中国书典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苗伟 编著  页数:280  字数:237000  

内容概要

  《仁爱中国》以仁爱为经,以时代发展为纬讲述了中华历史上典型的仁爱故事,通过故事诠释仁爱思想,让读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领会仁爱的本质内涵,受到精神与道德的洗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与道德支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仁爱
一、成汤:网开一面,仁民爱物
二二、神农氏:遍尝百草,造福人民
三、大禹:为了大家,舍弃小家
四、孙叔敖:临危关头,为人着想
五、介子推:割股食君,舍身赴义
六、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政
七、墨子:倡导兼爱,反对战争
八、庄子:至仁无亲,至乐无乐
九、孟子:仁者无敌,治国良方
十、孟母:用心良苦,为儿三迁
十一、蔺相如:完璧归赵,顾全大局
十二、晋文公:言而有信,退避三舍
十三、公仪休:以身作则,以民为本
十四、史鱼:至诚忠心,感化君王
十五、齐威王:尊重人才,以人为宝
十六、宋就:化敌为友,智中有仁
十七、孟尝君:宽宏大量,收服人心
十八、闵子骞:以德报怨,车前留母
十九、子路:为人耿直,信守诺言
二十、秦穆公:唯才是举,羊皮换贤
二十一、齐桓公:庭燎求贤,亲佞远贤
 ……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仁爱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仁爱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仁爱
第五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仁爱
第六章 近代中国的仁爱
第七章 现代中国的仁爱

章节摘录

  他依据对遗传学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 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 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 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 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 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 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 定就不能成功”。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 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 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 喜若狂。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 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 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 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 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 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又经过8年艰难“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 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 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 年大面积推广做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 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 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10年间全国累计种 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 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 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 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振。在 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说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 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 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 围内的饥饿问题。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 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 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 索。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 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 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 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三个战略发展阶段: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 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 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 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 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在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 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 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 究。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 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 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 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 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P277-279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仁爱中国-文明中国书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