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与明清哲学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蒋国保  页数:534  
Tag标签:无  

前言

  从1972年5月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哲学以来,我在哲学中讨生活、学做人、立言建业,迄今已三十六年。三十六年,弹指一挥间,换来什么?一个秃顶、两鬓白发、满腔感叹!不是感叹生活的艰辛、治学的苦涩、命运的多舛,而是感叹哲学给予我的脱胎换骨的塑造。我由衷感谢哲学对我的塑造,因为我知道:如没有哲学的塑造,如今的我,决然是一付庸俗、猥琐的模样。可我无法用其它的形式表达我的感谢,唯有心香一瓣,向哲学献上我的赞歌:“哲学是智慧术,哲学是思想操。哲学使美善呈现,哲学令丑恶遁消,有了哲学,人间变得美好;哲学可化腐朽为神奇,哲学能变消极为创造,有了哲学,世界变得鲜活;知耻、感恩、敬畏:哲学对人的教导;诚实、谦虚、勤奋:哲学对人的劝告,有了哲学,人类不失前进航道。哲学啊,我爱你!没有你,人生岂不只为面包。”  走进哲学的大门,对我来说,是个偶然,但在哲学的门类中,我选定中国哲学为自己一生的学业,却由诸种因缘促成。在北京大学听朱伯崑、楼宇烈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课,是我接触中国哲学的开始。但这个开始,与其说给了我一些中国哲学的知识,不如说给了我一个关于中国哲学的好奇心。好奇未必就喜欢。我之所以喜欢上中国哲学,将对中国哲学的好奇心转为学中国哲学的志向,是因为我有幸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张岱年先生那种为学与做人融为一体的人格魅力。1974年的夏季,北京大学哲学系成立《荀子批注》(后来改名为《荀子新注》,由中华书局出版)修改小组,小组成员由老师、学生与工宣队队员三方面人员组成。学生成员有三个,我是一个;老师成员也是三个,他们是张岱年、楼宇烈、马绍孟先生。因为这个因缘,我得以与张岱年先生住在一个楼里,生活了近三个月。记的当时我们住在北京市委招待所的一座楼里,每天老师和学生一起修改《荀子批注》初稿,只不过学生修改过的稿子,最后再由老师审订。我现在仍清晰记得我为“盗窃不与”(原文为“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见《荀子·宥坐》)如何解请张岱年先生审订的事。受当时风气的影响,我想将这句解为对盗贼的同情,就先去问楼宇烈先生,这句可不可以理解为不治盗窃罪,即宽宥盗贼。楼宇烈先生说,不能这样理解,这句的意思是说盗窃这一罪过尚不包括其内。我不死心,又去请教张岱年先生。张先生明确地告诉我,我的理解不正确,楼宇烈先生的解释是十分准确的。我已记不清诸如此类的请教有多少次,我只记得每此走进张先生的房间,首先看到的总是他伏案读书写作的背影。《荀子批注》修改工作完成后,我和另一个同学扛着张先生的铺盖乘公交车送张先生回家。那时,张先生的家在北京大学蔚秀园,一进先生的家门,让我吃惊的不是房子的窄小简陋,而是那满屋子的书,尤其是先生住的那间房,书堆得满满的,一眼看上去,床就像架在书堆里。这些在别人看来很平淡的经历,对我来说,却有着不寻常的意义,我后来坚定地学中国哲学,应该说同这些经历不无关系。

内容概要

  走进哲学的大门,对我来说,是个偶然,但在哲学的门类中,我选定中国哲学为自己一生的学业,却由诸种因缘促成。在北京大学听朱伯崑、楼宇烈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课,是我接触中国哲学的开始。但这个开始,与其说给了我一些中国哲学的知识,不如说给了我一个关于中国哲学的好奇心。好奇未必就喜欢。我之所以喜欢上中国哲学,将对中国哲学的好奇心转为学中国哲学的志向,是因为我有幸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张岱年先生那种为学与做人融为一体的人格魅力。

作者简介

  蒋国保,男,生于1951年6月20日,安徽无为县人。1972年5月至1 975年8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2年9月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曾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现任苏州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1992年10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朱子学与阳明学》(译著)、《清代哲学》(第二作者)、《晚清哲学》(第一作者)、《方东美思想研究》(第一作者)、《儒释合论》(第一作者)等著作9部,并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哲学与文化月刊》等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篇。专著《清代哲学》被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向》被美国学者译成英文发表于美国刊物Chinese Studies in PhilosophPy 第22卷第2期;另有十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研究成果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

书籍目录

《东吴学术学文库》总序自序方以智哲学方以智的“合二而一”新论方以智易学思想散论方以智与三浦梅园黄宗羲与方以智方以智的老子观“质测”与“通几”的现代诠释方以智的易学与医学评王夫之论方以智王夫之与方以智文化选择同异论“质测”与“通几”之学的方法论意义方以智《性故》刍议方以智《一贯问答》刍议方以智经学思想散论明清哲学明末清初时代精神散论戴震哲学的近代意义王廷相“气本”论的内在理路严复的“自由、民主”观晚清思想启蒙的心路历程严复的政治哲学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思辨逻辑康有为“大同世界”新论谭嗣同哲学的内在理路“宋明启蒙说”的误解与迷失黄宗羲与浙东经史学术传统的确立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新论儒学的民间化与世俗化—一论泰州学派对“阳明学”的超越学术考证三四斋读史劄记《物理小识》著作考《物理小识》著作续考《东西均》三题方以智《东西均》题意辨析方以智与王夫之订交考方以智与《周易图象几表》乾嘉学术称谓考学术质疑对《方以智科学哲学思想初探》的质疑《方以智诗词书画略述》正误学术评论超越两极对峙——读高瑞泉《天命的失落》“解构专制”的解构——读冯天瑜、谢贵安近著《解构专制》从价值观念变化审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运动——读吴根友近著《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后记

章节摘录

  其一,方以智说:“代而错者,莫均于东西赤白二丸。白本于赤,二而一也。赤者平起赤而高中白;白者能白、能黑。而满轮出地之时本赤;因其所行,错成生死。”“赤白两丸”,指太阳和月亮。月亮光源于太阳的折射,故谓之“白本于赤”。这种此源于彼的关系,就被规定为“二而一”,即是说表现的形式虽有差异,是相反的,但本质却是相同的、一致的。就日与月的关系而言是如此,就日月各自的现象看亦是这样。太阳刚升上地平线时,是红彤彤的圆球,但到了中午却放射出耀眼的白光;月亮总是发出银白色的白光,但有时又被魄影(黑)所覆盖,不过作为月光之源的太阳,出地之时却是红色的。方以智并解释了造成这种“二而一”现象的原因:“因其所行,错成生死”,就是说日月之光本质相同,所以显现出诸种差异现象,是由于日月的运行。  其二,方以智又说“交也者,合二而一也;轮也者,首尾相衔也。凡有动静往来,无不交轮,则真常贯合,于几可征矣。无终始而有终始,以终即始也。”这段话很费解,只得对照方以智在别处的有关论述来疏证之。  首先看“交”。方以智曾以“如液入涪”来说明“交”。“涪”为羹汁,水液倒入羹汁中,就成了水汁交融的状态,则“交”指对立面互相渗透明矣。但方以智还说“凡言交者,谓其互此中,而两旁之纶皆弥也。”

编辑推荐

  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哲学”学科建设项目,苏州大学“211工程”学科建设经费资助出版。  希望藉之以展示苏州大学中国哲学学科整体的学术研究能力与水平。苏州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建立较晚,其历史,严格地讲不足十年,但在短短几年内,学科建设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突出的标志,就是从2000年至今的几年内,学科建设实现了三次跨越,即2000年申报硕士点成功,2003年申报博士点成功,2005申报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成功。现在我们学科共有十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人,讲师4人,在年龄结构上,在学术梯队上,在学术水平的层次上,都比较合理,是一个有着良好基础的学术队伍。这个学术队伍总体上讲还比较年轻,但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是团队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交往风气正,团队成员之间的交往,建立在工作上,建立在学术事业上,建立在同志间真诚的关心上,而不是建立在吃喝玩乐上;二是学术研究的风气正,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团队成员还比较清醒,基本上能保持以平常的心态从事教学与研究,至今尚未出现为博个人虚名而不惜牺牲团队名声的事,更没有出现任何有损教师声誉的事。我们认为,要卫护团队的声誉,在当前尤其要重视学风建设。为了树立良好的学风,我们除了要求团队成员自觉遵守教育部、我校制定的科研、教学等学术道德规范,还提倡团队成员培养和卫护本学科独特的学风。为此,我们制定了“学风四字歌”,以方便团队成员自勉。“学风四字歌”是:“诚实做人,人格高洁;言行一致,表里相协;戒浮戒躁,勤奋治学;谦虚谨慎,潜心修业;文风朴实,行文精确;理论坚实、知识广阅;古今贯通,中外同悦;史论结合,创新超越。”我们深知,以此自律,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但“虽不能及,心向往之”,照之不懈努力,应是我们不变的志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方以智与明清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不知为何,方以智的原著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肯露真容*好在有蒋国保先生的专著弥补了此一缺憾*厚厚一本书,是挺值的*从蒋先生的大部精力用在方以智身上*就可知此书的容量之大*尤其对方子之"合二而一","三教合一","周易图象几表""质测"与"通几"等论说着力很深,对吾多有启发,并"惊艳":在明清时期亦会有如此全面的与其朋友王夫子比较也毫不逊色的哲学大家!只是有点遗憾,缺少原著在手,希望有关出版社重视这"白玉蒙尘"的方以智之哲学的收集和出版*他毫无疑问是明清时期具有影响的哲学家,并且似乎对现时的易学界亦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和连锁的反思*
  •   方以智是哲学家,听说他还是个画家,被安徽人尊为桐城派的代表,然而他的画和相关画学的言论,对我来说还是个盲区。看来,若研究他,还得用心挖掘啊。
  •   此书品相甚好,内容有些也很爱读。只是能开具发票就会更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