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太平洋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王安忆  页数:177  
Tag标签:无  

前言

  黄山书社的一位年轻的编辑来信告诉我,出版社正在策划出版一套当代作家的选集,编辑宗旨是通过作品来反映当代作家的成长道路,如作家和故乡,作家和亲人,作家的童年经验、接受教育的方式等等。她说:“我们选择的这些作品中都有作家各自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强烈的主观情感投射,由此读者可以看到这个作家是怎样成长的,或者说,他们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现在的样子的,即作家的精神源头。”我注意到信中用了“我们选择”这组词,猜想大约这些作品不光是作家自己选出来的,而是编辑与作家共同商量、一起挑选出来的,自然也有了编辑的主动与理解的投入。这样的通过出版社编辑主体参与策划的一套作家文丛,应该是独具一格的。  从编辑部给我提供的目录来看,大多数是当代最重要的一代作家的早期作品,反映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的信息。我是这代作家的同代人,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我都有过类似的感受。虽然我现在没有时间重温一遍这些作品,但看到这些熟悉的篇名,都会让我的思绪回到那个时代,——一个作家与时代的起落同命运的时代。我想提一下的是选入方方的作品集里的《祖父在父亲心中》,这篇小说是在一个沉闷的年头发表的,那个时候的文学创作处于相当疲软的时候,但是一股刚劲的清新的气息却在地下慢慢地流淌,我正是在那个时候先后读到了方方的这个中篇、以及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张承志的《心灵史》、张炜的《九月寓言》、杨争光的《老旦是一棵树》、阎连科的《年月日》等等,慢慢的,文坛的风气出现了转机,萎靡的风气冲淡了,中国的作家终又找到了一个嘹亮的音符来发出自己的独特的声音。这些声音,与作家们在80年代发出的稚嫩的声音不同,既继承和深化了80年代人文精神的最好的部分;又体现出90年代社会转型中的独立思考和我行我素的追求。93年人文精神讨论兴起,人们主要是藉了媒体力量,对“两张”的走向民间的创作趋向有很多推崇,而对于当时文坛上最有风骨的一批知识分子写作,诸如方方、王安忆、杨争光、阎连科、刘震云等一批作家的作品,却远远重视不够。而这些作家又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写作实践,各自形成了自己成熟独特的创作风格,而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方方的厚重而开阔的知识分子的叙事特点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成为当代文坛上的一个亮点。  再往上推,那就是80年代的中后期。我看到了选入叶兆言选集中的《悬挂的绿苹果》,也让我想起很多往事。这篇小说发表之初,我为之写过评论,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起过不错的反响。但关注的人似乎不多,叶兆言兄至今还把它列入选集,可见私心里还是喜欢的。这篇小说发表在探索风气弥漫文坛的80年代中期,许多打着“先锋”、“探索”、“创新”的稀奇古怪的作品满天飞,而这篇作品却以日常生活为描写题材,以不动声色的笔法进行了人心深处的探索,表达了在社会舆论的认知定势与人性自由流向的对照下,人在选择生活道路时本能所起的作用,还涉及到非理性和神秘的领域。作家把这些现象看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内容加以表现,解构了时代生活的本质论和因果论。这种叙事方式,为后来成为创作主流的新写实小说开启了先河,有着更长久的生命力。  总之,这一代作家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于文坛,在艺术创新、形式探索、寻根以及先锋等一系列思潮的激励下,一步步走出了笼罩在中国文学创作领域长达几十年的政治阴影,靠着自己的人生体会和审美经验,凭借着文学表达的独特形式,慢慢地走向成熟,经过了三十年的艰苦跋涉,终于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一片绚烂风景。我在论文《从“少年情怀”到“中年危机”》描述过当代中年作家如何在文学领域独领风骚三十年的理由和原因,这真是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的一道奇观,如今,出版社愿意用这一套文丛来保留或者说体现,这三十年来文学道路和作家成长的痕迹,以示后人从中可以获得某些启迪。我以为是很有意义的创意。这是这套文丛在一开始策划时就含有的独特意图,我希望通过读者的流通与阅读,能够使这样的编辑意图得到很好的传播,文学的力量就是这样慢慢地产生的。  2009年12月11日于上海黑水斋

内容概要

王安忆的《伤心太平洋》和《一家之主》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其父亲的家族史,宏大壮阔的历史叙事中又有着强烈的抒情和浓郁的诗意,展现了一代华裔的海外生活和心路历程。  《伤心太平洋》是“当代中国名家名作系列”中的一本,其选定为作家的成长背景,如作家和故乡,作家和亲人,以及作家的童年经验、受教育经历等等。我们选择的这些作品中都有作家各自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强烈的主观情感投射,由此读者可以看到这个作家是怎样成长的,或者说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现在的样子的,即英雄出处。这样一套书既能体现这一批当代作家的精神源头,又能展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加以与文字风格相配的插图,必将给读者呈现一份完整而精彩的当代作家档案。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南京,初中毕业后1970年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1986年应邀访美。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王安忆能在《长恨歌》中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用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同样也能在《伤心太平洋》中用细腻温婉的感情隐喻一种宏大的历史沧桑感,细腻与博大,虽两极却能在她的笔下相得益彰。所以,她不仅仅是继张爱玲后又一海派文学传人。

书籍目录

伤心太平洋一家之主

章节摘录

  伤心太平洋  当我行驶在去往槟城的海面上,风吹过来,掀起了我的草帽,这是马六甲海峡的风。这是一条古老的航道,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从我行驶的这一小片海面的周围经过。郑和是个古老的名字。船推开波浪的景象看起来那样雄伟,壮阔,浩浩荡荡。烈日当头,无遮无拦,海面的反光烧灼着我的眼睛。在我的身前与身后,布满了神秘的地名:爪哇海,苏门答腊,婆罗洲,暹罗湾,这些地名引动了我们猎奇的心理。它们有一种热烈与荒凉交加的印象;它们还有一种繁盛与幽谧交加的印象。它们代表了曲折的海道、未名的岛屿和土著人的歌舞。槟城在海平线上浮现,空阔的海面有了边缘。我忽然想到五十年前,父亲的马华巡回歌剧团乘船去槟城的时候,槟城也是这样在他眼前浮现。那时候,父亲是个十九岁的少年,他热心于戏剧和救亡,他跟随歌剧团从新加坡出发,贯穿了马来亚,最后去往槟城,一路唱着抗日的歌曲。那也是七八月的南季候风的日子,热带的阳光把他晒得焦黑。我眼前出现了一个身穿短裤、皮肤焦黑的少年,随了这少年的出现,我心中突兀而起一股伤痛之感。这伤痛之感从浩荡的海面陡然升起,弥漫,渗透,阳光也变得彻心的伤痛。

编辑推荐

  (1)《伤心太平洋》编选视角独特,以成长史、家族史为纽带!  (2)名家的完整回忆档案,追怀成长的源头!  (3)文学名家亲自参与编选,皆为公认的最优秀作品!  (4)时隔多年后,《伤心太平洋》重现于世!  (5)《桃园春醒》自期刊“收获”后首次亮相书林!  (6)黄山书社首次出版成套类文学名家读本!  (7)当代文学著名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倾力推荐!  王安忆的《伤心太平洋》和《一家之主》比较完整地展现了王安忆父亲的家族史,宏大壮阔的历史叙事中又有着强烈的抒情和浓郁的诗意,展现了一代华裔的海外生活和心路历程.这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也是别具一格。这本书是王安忆创作中很独特的一部分,以前的选本没有注意到王安忆父亲家族史这一个角度,这次我们辑录成集,是非常有价值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伤心太平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看得比较压抑的一个传记,相对其它王安忆小说来说篇幅较短,总体还不错。
  •   喜欢王安忆的文字。翻了翻感觉还不错。
  •   困难和岁月都是琐碎的。
    这本书比较冷门。看着会感到很个人化。没有跌宕情节的主观情感。我还挺喜欢的。
  •   读此书有如见道抗战时期热血青年的革命历程,内心感触颇深。
  •   一定要给满分
  •   王安忆的作品是有意义的,值得一读。
  •   书的版本小了点,内容一般,不如别的王安忆书好看
  •   作者写的不错,好像还是跟家世有关的渊源,可能看的太仓促了,感觉没能消化的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