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留学记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济南  作者:杨倩//许毕基|主编:李子迟  页数:354  
Tag标签:无  

前言

  清末到民国时期,是我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初始和发展阶段,也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一个高峰。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远赴美国、欧洲、日本留学。他们怀着留学报国的志向,离开亲人,远赴海外,选择祖国急需的知识和专业刻苦求学。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复兴,以及中外文化的融合,留下了一份分外丰厚、深湛的文化遗产。  本书采撷了那个时期众多留学生精彩的生活片段和翔实的史料,向读者讲述那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人大师们在海外鲜为人知的求学经历,以及他们的努力奋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每一次留学教育,都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人物。他们不仅在中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等方面建功卓著,其中管理、外交、翻译等方面的人才,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演变、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产生了至深至大的影响。  近代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方向,主要有3个(除了苏俄):如容闳、唐绍仪、胡适、钱学森等人的美国方向;辜鸿铭、严济慈、钱钟书、季羡林等人的欧洲方向;鲁迅、李四光、郭沫若、乔冠华等人的日本方向。本书也只是粗略地分为这3个章节。若是人物先后留学了多个地域,则以其最先去的国家为准。

内容概要

  《名家留学记:大师们的留学生活》记录的人物有:容闳、唐绍仪、马寅初、蒋梦麟、竺可桢、姜立夫、胡适、赵元任、金岳霖、茅以升、吴宓、李济、徐志摩、冯友兰、林语堂、吴文藻、梁实秋、梁思成、林徽因、贺麟、赵忠尧、吴大猷、钱学森、辜鸿铭、蔡元培、熊庆来、傅斯年、严济慈、黄佐临、巴金、施士元、陈省身、钱钟书与杨绛、季羡林、钱三强与何泽慧、鲁迅、丁文江、陈寅恪、李四光、李叔同、黄侃、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徐悲鸿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留学美国容闳——近代中国留学第一人唐绍仪——叱咤政坛的留美幼童马寅初——以为经济学更“富有内容和生命”蒋梦麟——由农学而教育竺可桢——自“耘地”转到“观天”姜立夫——中国首位哈佛数学博士胡适——身体里深深渗入了美国的血液赵元任——天赐才华,数科同修金岳霖——与哲学和逻辑学的夙缘茅以升——三年就拿下硕士、博士学位吴宓——捍卫中国文学,却要以西方理论证明李济——由“啃青草”到“量中国人脑袋”徐志摩——经济学博士被剑桥点燃文学激情冯友兰——从西方哲学来看中国哲学林语堂——留学便是收获知识与幸福的旅程吴文藻——学业、爱情双丰收梁实秋——“白壁德的门徒”梁思成——建筑“凝固的美”与爱人“灵动的美”林徽因——“嫁”给了建筑学贺麟——“读最好的书,领会最好的思想”赵忠尧——本应在留学期间就获得诺贝尔奖吴大猷——爱情多磨难,学业创辉煌钱学森——他“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第二章 ◎留学欧洲辜鸿铭——走尽西土归华国蔡元培——中西合璧的翰林学士熊庆来——矿业救国梦破,成就数学大师傅斯年——选定实证主义,不苟且个“假结果”严济慈——用勤奋创造了奇迹黄佐临——“寻找”莎士比亚巴金——他的留学没有进过一天大学.:施士元——居里夫人的得意门生陈省身——与几何学的三度亲密接触钱钟书与杨绛——两人留学去,三人回国来季羡林——留德十年,影响终生钱三强与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妇”第三章 ◎留学日本鲁迅——弃医从文,以医国人丁文江——始于日本,结于英国陈寅恪——读遍日欧美名校,却不要一个文凭!李四光——对祖国最有用的还是地质学李叔同——文艺全才并开创多项中国第黄侃——师从“章疯子”而成“黄疯子”周作人——“和风细雨般快意”的六年留日生涯郭沫若——日本对于这个多情文豪意味着什么郁达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徐悲鸿——从东洋到西洋皆醉心艺术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能够出国深造,李四光感到说不出的兴奋。在选择留学专业时,这位爱国少年不禁想起父亲给他讲述过的甲午海战、庚子赔款等历史事件,想起他离家乘船前来武昌时,一路上看到洋人欺压中国百姓的情景。他天真地认为:中国屡受欺辱,其重要原因,便是中国没有强大的军舰。于是,李四光便选择了造船专业,并认真学习,立志学成后要为国家建造一流舰船,使中国不再遭受外国欺凌。  怀着美好的愿望,李四光东渡日本,先是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后进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他刻苦用功,准备学好科学知识,将来为国效力。  有一天,一位年岁稍长的湖北同乡来学校找李四光,告诉他孙中山先生从欧洲来到了日本,并且邀请他参加第二天举行的欢迎孙中山大会。李四光满口答应了。  1905年8月13日,在东京富士冗楼,留学日本的学生及华侨一千余人,为欢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举行盛大集会。李四光随着同乡来到会场,只见屋子里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他俩只好站在门口的台阶上。李四光踮起脚尖朝屋里望去,只见孙中山身穿西装,打着手势,正在进行演说。他那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不时博得人们热烈的掌声。年轻的李四光再也忍不住了,拉着同乡使劲朝屋里挤去。  8月20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经人介绍,李四光在一间秘密的小屋里,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并被接纳为同盟会会员。当宣誓结束,孙中山得知李四光是同盟会年龄最小的会员时,非常高兴,勉励他说:“你年纪这么小就参加革命,这很好。你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正是这些话,一直激励着李四光。  整整20年后,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东城区铁狮子胡同5号(现为张自忠路23号)行辕逝世。4月2日,孙中山的灵榇由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移至西山碧云寺停厝。国民政府选拔出6位对辛亥革命有重大贡献、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杰出人士为孙先生抬棺。水晶棺被抬到公园门外后,放到了高架灵榇上,平稳地放在6个人的肩头上。在几十辆黑白相间的马车和众多送灵人的陪同下,队伍出发了。在这6个人当中,走在左前方的瘦高中年男子就是李四光。他心中的沉痛,恐怕只有自己才能了解。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位伟人在他年少时对他的殷殷期盼。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公众舆论控制的社会中,大学应当成为一个精神的岛屿。有了这个精神岛屿,大学才不会沦为一个精神荒芜的世俗之地,抑或才不成为一个人心浮躁、追名逐利的市肆里巷。  ——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中国高等教育的童年是丰富、烂漫和充满活力的。半个世纪之前民族前辈的探索和思考,是我们今天在新世纪不断纠正、改良和前进的重要精神资源。  ——学者杨东平    一座座学府,一团团浓荫;一个个学人,一片片书声;一个个晨昏,一串串故事。多少学子,在这里笑过哭过,爱过恨过。大学的话题,有关知识文化的传承,有关真理智慧的求索,有关社会文明的提升,有关民族精神的进步,有关人类理想的追求,永远探讨不完。  看一看过去的大学是什么样子,过去的校长是怎样当的,过去的教师是怎样教的,过去的学生是怎样学的,他们有过哪些失败的教训,又有过哪些可取的经验,这对于今天的校长、今天的教师、今天的学生,以及一切关心学校教育的人们,难道不是既有兴味又有益处吗?  ——本书主编李子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名家留学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海门的教育理念--读《名家留学记--大师们的留学生活》有感
      
      
       海门的教育理念——名家留学记--大师们的留学生活》有感
      
       金山图书馆赠我2014年文汇读书周报,正属我爱,这些天在报上频频读到有关于民国的书籍推荐和赏读,看来文坛再次掀起了民国热。我手头上恰好有一本在读的书是《名家留学记--大师们的留学生活》,也与民国有关。《名家留学记》是丛书《学府往事系列》中的一本,由济南出版社出版,杨倩、许毕基著,讲述了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留学生如马寅初、竺可桢、胡适、鲁迅、钱钟书、钱三强、徐悲鸿等四十余位中国大师鲜为人知的赴海外求学经历及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该书在讲述近代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的故事时,有简要介绍容闳留学美国的第一站--孟松中学(Monson Academy)的时任校长、著名教育家海门先生(R.C.Hammond)的事迹。海门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为人胸怀超逸,气宇宽宏,精通古典文学、英国文艺,崇尚节俭,提倡戒酒,在当地属德高望重的人物。海门亲授容闳英国文学,且多次在经济上帮助宏闳,从而使得容宏能顺利从孟松中学毕业,并考上耶鲁大学,从而成为了在耶鲁大学毕业(1854年)的中国第一人。我尤为感兴趣的是,书中提及了海门先生的教育理念,他反动把学生训练成“会走路的百科全书”或是“有灵性的鹦鹉”,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美的品格”。
       “会走路的百科全书”,固然知识渊博,通晓古今,却不会学以致用,是书呆子。“有灵性的鹦鹉”,擅长照搬复制,维妙维肖,却缺少创新精神,是复读机。而“优美的品格”才是做人的基本与社会道德的基础。中国基础教育执行的是素质教育,提倡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排第一位,与海门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我不禁在想,同期十八世纪的中国教育,还停留在之乎者也与八股文中,而美国的一个中学校长,已经提出了与现代教育相近的教育理念,令人敬佩。
         然而,现在大环境下的中国教育,却令人失望。孩子从踏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背书做题,在分数为上的大棒下,逐步成为考试机器,而能力训练、品格塑造和价值观教育沦为次要。尽管上海的小学取消了分数,改为ABC制,然而很多家长不以为然,学校作业不多,就增加课外作业,学校的教学进度不快,就去上课外补习班,这一切,只为能考个好分数。我身边有家长如此,而我亦不例外。
       当我逼着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写完课内作业再写课外作业时,当我强制孩子停止玩耍去看书时,我能看出孩子眼中的不情愿与抵制。然而,我却咬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不反复背课文不重复做题,你怎么能考试拿高分呢?你拿不到高分,你怎么能考上好的中学呢?你知道吗,中学的分班都是按分数与名次来的。你考不上好的中学,你怎能考上名牌大学,怎能找到好的工作,出人头地……你不努力,你对得起为你付出这么多的父母吗?……所有的这些,只涉及分数与金钱,却丝毫没有讲到能力、品德与情操。
       我记得有一篇讲中国与德国教育的文章曾提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中国校长考察团到德国去考察,德国的一位教育专家问了我们校长一个问题:“你们中学生做题的数量是我们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你们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更是我们德国学生所无可比拟的,按说你们的民族素质应该比我们德国高出许多。可是,为什么德国可以创造出诸如奔驰、宝马、奥迪、大众、西门子、保时捷、彪马等一在批世界名牌,而你们国家的世界名牌却很少呢?”当听到这番不客气的提问后,我们的那些口齿伶俐的校长们,顿时哑口无言。是啊,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德国人的诘问有失偏颇,但的确反应出我们教育的不足,孩子们成了“会走路的百科全书”与“有灵性的鹦鹉”、“优美的品格”都与我们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关。我在想,我们的孩子“高分低能”是否与教育有关?我们的社会只重金钱不重品德以致于“无底限无节操”的事件越来越多,是否也与我们的教育有关?许多人都意识到我们的教育有问题,却都选择了向现实低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在社会的压力与现实面前,我与大家一样妥协了,并押着孩子也妥协。不过,在孩子的学习之外,我会言传身教让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品德好的人,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多锻炼,多干家务,多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这两年来,我孩子从二年级起就开始独立上下学,不需父母接送。周末去游泳、练跆拳道和围棋,这些都是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去田野乡村散步,去市区感受地铁的四通八达,去户外观赏夜空的星星,去搭乐高玩具,只要孩子愿意,我都会带他去,只为不让孩子变成“会走路的百科全书”和“有灵性的鹦鹉”,淹没在题海中。现在,孩子会抢着干家里所有的家务了……我对孩子的未来并不担心,无论他在哪里,都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由海门的教育理念,杂七杂八地写了这些,也算是对自我的一种反思吧。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我参加了朱泾二小的家长会,学校的孙校长在讲话时,把品德的教育与吃苦耐劳的教育放在了学习的前面,并讲述了多个案例,论证了只重分数但忽视品德与吃苦耐劳的教育是不能成功的。听到这样的讲话,我心生欣喜,油然而发感动,孙校长讲出了我的心声,可引为知音。相信这样的校长会越来越多,相信我们的教育机制会改变“高分低能”的怪圈,相们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富强更加重视人的品德修养,相们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