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媚眼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文汇  作者:张继合  页数:256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的“另一半”李国文张继合的这部新书,值得一读。近年来,写随笔文字者颇众,出随笔集子者颇多,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有功力,有见地,有文彩,因而有影响的作者和作品,却相对的少。张继合这部《历史的媚眼》,一是想法新颖出彩,二是内容艳丽好看,三是文字活泼生动,四是主旨警醒深刻。所以,这是一部有分量的随笔集。我为他的这部新作——也是一部力作,写上几句读后感,以示赞赏、喝彩之意。随笔这种文体,易写难工。因为易写,写的人多。因为难工,好作品少。为什么写的人多?是随笔的这个“随”字害的。“随笔”一说,始自宋人洪迈,他在《容斋笔记》的序中说:“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后先,无复铨次,故目之曰随笔。”现在,作为一种文体的随笔,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借鉴西方文学类别之Essay的随笔、漫笔、小品文而来,二者有相似之处,但又并不尽同。随笔的“随”,固然在写作上看似可以“随意”,可以“随便”,可以“随心所欲”的,然而,随笔之严谨与认真,却是字字千钧。实际上,是绝对不可以“随意任情”,不可以“随波逐流”,尤其不可以“随人脚跟”,这也就是随笔易写难工之处。道理很简单,第一,大家都在写,你要写出与大家的不同,难;第二,你自己也在写,你要写出与自己的不同,更难;第三,历史,白纸黑字,就那么一堆、一块,谁都看得见,摸得着,明摆在那里。你看到,不等于别人就不会看到。你选中,不等于别人就不会选中。你动笔,不等于别人就不会动笔。因此,“标新立异”这四个字,可谓难上加难。一篇随笔,既无新意,又无异彩,看起来岂不味同嚼蜡乎?看到继合这部书稿,我马上被吸引,这部书的整体构思,打动了我。人物群像,震惊了我。使我想到一句很流行过一阵的语言,“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若果然是这样的话,那么,历史必然有其“一半”,毫无疑问是属于女人的了。继合能着眼于历史的这“一半”,萃取其中佼佼者,用心于史料中寻找她们对于那个时代、那个世界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勾勒出这些或风姿绰约,惊若天人;或才情洋溢,诗书满怀;或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或苦海浮沉,百劫不复的女性,以及她们身边的男性所演绎的故事。这就让我很钦佩了。写历史随笔,引起读者的注意,讨得读者的喜欢,也许并非难事,因为历史本身的魅力摆在那里。但要出彩,让读者眼睛一亮。但要闪光,令读者精神一振,那就很不容易了。因为,每个单独的篇章,都曾经是脍炙人口的传说,耳熟能详的典故。然而,知其一者,未必知其二,知其三四者,未必知其全部,窥其全貌。一颗珠子放在盘子里,只是一颗珠子。若将多颗珠子贯穿在一起,那就是一串项链。融汇上下数千年,构成中国历史“另一半”的绚丽星空,这就是继合这么多年来勤写作、多读书、肯思考的收获了。我和继合相识很久了,我长他差不多一倍的年纪,称得上是忘年交。他偶尔到北京公出,到我这儿坐坐,神扯一通,很谈得来。他机敏,捷智,颖悟,乐观;他比同龄人有更多的历练,精明,通脱,豁达;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学习,写作,追求,探索……也给我不少启迪。我相信,他在尝试着超越自己,这部《历史的媚眼》,是他迈出的坚实一步。在文学这条路上,只有持这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神,方是正道。2009年7月3日  于北京

内容概要

  本书用二十章讲述了二十位中国古代女性的传奇故事,上起先秦三代,下至明清,选取人物独具匠心,把三千年的历史都浓缩在二十位知名女性的传奇故事中。
  作者落笔之处既有文采又有见地,加上相当的历史底蕴,把书中二十位女性的人物魅力描绘得异彩十足。作者没有满足于复述那些脍炙人口的传奇和耳熟能详的典故,而是立足于真实的历史,既发掘真相,又别出心裁地褒贬人物,虽不致“严于斧钺”,但足可见作者思考的亮点。
  在中国古代那样一个男权社会里,女性常常是作为附庸出现在历史中的,而作者在本书中创造性地让女人成为历史叙事的主角,书中所描写的二十位女性,各有其特点,或风姿绰约,惊若天人;或才情洋溢,诗书满怀;或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或苦海浮沉,百劫不复……是大众读者尤其是文史爱好者了解中国古代女性百态的一部佳作。
  二十位巾帼女性的故事,尽显中华女性的风骨与风流,展现出一幅“江山如此多娇”的瑰丽群像。

作者简介

  张继合,1970年4月生,河北深州人。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为省报主任编辑,兼任河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河北省社科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
  已出版作品包括:
  (人物传记):《滋味:与50位文化名人聊天》(大众文艺出版社)、《且听下回分解——单田芳传》(上海人民出版社)、《评书大师单田芳的传奇人生》(当代中国出版社)、《当年,那汪月色》(河北教育出版社)。
  (文化随笔):《纸糊的典故》(中国旅游出版社)、《粉墨语录》(中国旅游出版社)、
《极品格调》(当代中国出版社)、《隔世听风雨》(湖北人民出版社)、《历史的媚眼》(文汇出版社)。
  (音像作品):《历史的媚眼》(4DVD)(北京科海出版社)等。

书籍目录

序:历史的“另一半” 李国文
第一章 妺喜:衔恨“卧底”
第二章 西施:吴宫“谍影”
第三章 钟离春:“丑女”这种生物
第四章 刘细君:“金枝”开出“苦菜花”
第五章 王昭君:悲惨的匈 奴生活
第六章 赵飞燕:姐妹“俏冤家”
第七章 蔡文姬:三场倒霉的婚姻
第八章 山阴公主:淫乱的血统
第九章 胡太后:只要我快活
第十章 张丽华:井口红唇
第十一章 独孤皇后:把隋朝攥疼
第十二章 萧皇后:半世“女俘”
第十三章 上官婉儿:才女弄权
第十四章 鱼玄机:罗衫空掩一囊诗
第十五章 花蕊夫人:“硬骨”美女
第十六章 小周后:跑丢了“金缕鞋”
第十七章 萧燕燕:沙场“女帅”
第十八章 梁红玉:罕见的“妓女将军”
第十九章 马大脚:明朝“女一号”
第二十章 柳如是:可怜名媛做相公
后记 唤醒那群女人 张继合

章节摘录

西施:吴宫谍影 (四)  特务集中营溪边浣纱,青山伐薪。西施风平浪静的乡间生活,再也回不来了。她很快就被越王的爪牙盯上了。《吴越春秋》在《勾践阴谋外传》里写下了短短几行文字,透露的信息却极为残酷。书中写道:“(勾践)使相工索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觳,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有这些记载,足够了。西施和同村另外一位漂亮姐妹——郑旦,双双入选,小姐儿俩一起接受了越国官方的封闭式集训。换句话,等于进了“特务集中营”。世人更愿意把西施塑造为一名“纯粹的爱国者”。其实,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本就站不住脚。再怎么说,也是越国强迫她堕落,引诱她到吴王床上卖身,充当“内应”和“间谍”。这话听来牙碜,事实的确如此。其一,勾践密谋“美人计”,为什么?难道只为充当夫差的孝子贤孙,叫那条豺狼舒舒服服地享用醇酒妇人吗?显然,不符合逻辑。勾践恨不得夫差立刻就死,绝不会拿国中的绝色女子,白送人情。其二,西施接受长达三年的专门训练,为什么?有人辩护说,乡下女孩儿没有见过大世面,不懂宫廷礼仪。进献吴王之前,先规范一下行动坐卧。这种辩护等于掩耳盗铃。别忘了,千里迢迢把西施她们送进姑苏城,一不为当礼仪教官,二不是做选美小姐。她们的任务,首先是取悦吴王,迷住夫差,随后再找机会搞颠覆、破坏活动。这恰恰是勾践打的如意算盘,也是他派遣美女的终极目的。话又说回来,集中训练肯定少不了最紧要的宫廷礼仪,否则,再俊俏的“柴禾妞儿”也不可能变成吴王的“心肝宝贝儿”。但是,那套礼仪并不像明清时代繁琐、冗长,犯不着苦捱三年、漫长地苦修吧?即便西施、郑旦有耐性,屁股长刺儿的勾践也等不及了。所谓“习于土城”,当然是啃了三年“硬骨头”。这些秘密活动,解释为“交际花培训”,或者“特务专题”,似乎没什么不妥当。徐天祜的《越旧经》里说:“土城,在会稽县东六里。”《越绝书》则称之为“美人宫”,即今浙江绍兴市区东五云门外的西施山遗址,山不太高,上建亭台。这个小地方,潜藏着勾践不可告人的复国手段。其三,“临于都巷”,为什么?退一万步,假若西施学的仅仅是宫廷礼仪,那么,“习于土城”,仅需悉心揣摩就足够了,又何必跑到“都巷”之中,在大庭广众跟前表演一番呢?莫非,那满街筒子老百姓更熟悉宫廷礼仪吗?《尔雅•释祜》将“临”解释为“视”,也就是比照、模仿的意思。西施跟这些越国父老模仿什么呢?肯定不是吴宫礼仪,而是各种女子的妩媚动作和多情神态。反复推敲,似乎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西施她们接受了严格的“媚术”训练。乡野小女子,面容姣好是一回事,能否“抓人”是另外一回事。“抓”谁?当然是以夫差为假想目标的男性敌人。集训科目,被笼统地称作“容步”,这一系列内容,当是搔首弄姿、迷惑男性的古典“媚术”。时下,“走猫步”也强调突出性别特征,不管哪种技巧,玩得就是心跳,就是令男性对手意乱情迷、神魂颠倒。在朴实的乡下女孩儿眼里,这种下三烂的玩意儿实在恶心得要命。但“复国”这顶沉重的冠冕,谁也推脱不了。越国上下,别无选择,只能无条件地服从、无怨无悔地执行。古语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孩子学坏,快得惊人!三年下来,西施、郑旦小姐儿俩捏着鼻子,发愤学习,她们都娴熟地掌握了全部“媚术”手段。“临于都巷”,无非是拿当地好色男人们开涮,检测一下自己的“回头率”,并实地验证,“情色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命运弄人啊,西施再也不是那个月下浣纱、溪边濯足的纯情女孩儿了。她只能随着政治的漩涡,翻卷,沉浮。远离土城,新的“牢笼”正向她们敞开了大门。江南姑苏,遥遥在望,宝马香车即将驶进森严、华美的吴国后宫。西施,粉颈低垂,秋波流转。天知道,她在想些什么?胡太后:只要我快活 (五) 你说你的,我玩我的胡太后也有过人之处,大概三条:一,聚精会神地玩;二,诚心诚意地爱;三,扎扎实实地活。不客气说,这也算一种人生智慧。和叶卡捷琳娜、武则天相比,胡太后要求并不高。不一定非要高贵的血统、英俊的外表、放浪的品性、忠诚的侍奉……她不过随遇而安,根据现有条件来物色“性伴侣”。太监、朝臣、和尚……只要两情相悦,定然留在身边。为了跟一个法号昙献的和尚私通,胡太后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置百僧于内殿,托以听讲,日夜与昙献寝处。”还力排众议,替和尚弄到了“昭玄统”的官方禄位。细想想,胡太后不过是营造一种“终朝厮守”、“举案齐眉”的家庭氛围,尤其渴望那种做“贤妻良母”的幻觉,她在重温出嫁前的“女人梦”。可惜,有了条件,又丢了情人。可怜的贵妇,也只攥着一点点微薄资本,那就是风韵犹存的容颜,以及蜂飞蝶舞的春心。她笃信,行乐趁年轻,恐怕再犹豫下去,这辈子就没机会了。想到这一步,便不难理解,胡太后为何会对“假面舞会”式的私生活,那样乐此不疲、一往清深了。母性,是女人与生俱来的原始情感。胡太后并未把身边的男宠当作调情的“药渣儿”,反倒像母鸡一样,张开慈祥的翅膀,去袒护他们。她诚心诚意待人,颇有几分豪侠仗义。高湛在日,自己偷偷摸摸的,收敛一点儿。如今,儿子当国,太后也便大大方方,放纵起来了。其实,宫里宫外,早就哄嚷动了:和士开跟皇太后不干净,犯了这种大逆不道的罪刑,肯定要掉脑袋。《资治通鉴》也有详细记载:569年,胡太后在前殿宴请朝臣。赵郡王高睿依仗自己是皇室宗亲,竟当场弹劾道:“士开,先帝弄臣。城狐社鼠,受纳货赂,秽乱宫掖……”总而言之,这家伙早就该死了。胡太后听完,眼眉一挑,冷笑道:“你们个个儿参奏和士开,请问,先皇活着的时候,早干什么去了?如今,翻开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究竟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看我们孤儿寡母好欺负?是不是成心给皇上添腻味?哼!老实坐那儿喝酒吧,往后,休要多嘴多舌讨人嫌。”高睿也是“一根筋”,他三番五次劝胡太后宰了和士开——这不是与虎谋皮吗?胡太后为了保护情人,不得不大开杀戒。她暗中派人将高睿拖进华林园,活活地勒死了。《北史》、《北齐书》都记载了胡太后另外一段著名的“秽行”:“帝闻太后不谨,而未之信。后朝太后,见二少尼,悦而召之,乃男子也。于是昙献事亦发,皆伏法。”这回很麻烦,胡太后那点烂事儿终于败露了。老天不佑啊——高睿一死,和士开也被暗杀了。胡太后可不肯睡凉炕,她又跟和尚昙献好成了一个蛋。借着礼佛说法的名头,昙献大摇大摆地住进了后宫。还用问吗?俩人天天纠缠在一块儿,躺在高湛生前的龙床上,日夜淫乐。此情此景,酷似“未亡人”对死者的报复与嘲弄。后宫,晨钟暮鼓,香烟缭绕。进进出出的都是俊俏的尼姑。高纬好色,见了美女就迈不开腿,他一眼便相中了两个最棒的,随即强行拖走。岂料,小尼姑拼死反抗,只是不从。这就怪了,往常临幸女子,谁也不敢推诿。今天,为何如此反常啊?等剥光袍服一看,高纬吓傻了——这哪是什么尼姑?竟是两个剃光头的帅小伙儿。转念一想,高纬恍然大悟:原来,外边风言风语都是真的。皇帝恼恨交加,立刻传旨,将昙献那帮“淫僧”,全部斩杀。571年十月,胡太后被幽禁北宫,真是无限凄凉,还得自个儿睡凉炕。高纬严令,死死地看住她,不准任何人探视。做出这等有伤国体的丑事,还好意思活着?留你口饭吃就不错了。胡太后刚过了6年舒坦日子,似乎又拐进了一条死胡同。令人敬佩的是,身处绝境,胡太后仍旧扎扎实实地生活。她堪称阅尽沧桑的“老江湖”,早已练就了“宠辱不惊”的本事。幽禁北宫,并未掐灭这个女人生存的热情。她眨着眼睛,暗自合计:别着急,慢慢来。只要留下这口气儿,就有咸鱼翻身的资本,活着就是胜利。为了复夺失去的一切,,胡太后榨干了脑汁。想来想去,还得巴结亲儿子。她将本家侄女招到身边,打算利用色相引诱皇帝。高纬果然上了钩,572年八月十九,大齐朝廷,册封了一位胡皇后。可惜,这个贪暴王朝,实在维持不下去了。577年正月,西边那位老邻居举兵犯境,很快攻占了齐国首都——邺城,吞并了北齐版图380县、163郡、50个州。国破家亡,又在北周的虎口中苦熬了10个月,高氏宗族终于被指“谋反”大罪,全部赐死。男人都挨了刀,那些皇妃公主等女眷纷纷流落街巷。她们可怎么活呢?替人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有的不惜拉下脸面,摆摊卖火烛……完了!胡太后的如意算盘也打到了头儿。俗话说:“褪毛的凤凰不如鸡。”她深知,当不成凤凰,就撂下架子去做“鸡”

后记

唤醒那群女人张继合每年4月1日,西方要过“愚人节”——“Fool's Day”,“Fool”就是傻瓜。这一天,要么被人耍,要么戏耍人,傻瓜们互相逗着玩,寻开心。其实,自我感觉良好的聪明人,满街满巷;到底有几个不“愚”呀?作家这一行就是个典型的范例:有本事的人,不愿意干;没本事的人,干不了。所谓作家,号称“聪明人干傻事儿”。这类“愚人”无非占据了一种生活方式,看书、积累、沉淀、思考、撰文、著书……说白了,就是写字挣钱,这和引车卖浆者流,没啥区别。犯不着刚写了两篇文章、出了几本书,就狂妄地标榜什么艺术家、智者、甚至巨匠、大师。孙犁先生在日,就曾讽刺过这类“愚上加愚”的家伙。巧了,“愚人节”当天,恰逢我这本文化随笔《历史的媚眼》结稿。整整忙了20个月,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为做成件什么事儿,每个人都私设了一座牢狱。其中,囚禁着日常的行为举止和喜怒哀乐……很有意思,这种强制手段,居然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自囚”。不忍受牢狱中的隐痛,就抓不着实现自我的满足。《孟子•告子下》里不是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番话说得太悲壮了吧。压根儿就没人请你承担什么大任,也没人逼你成名成家。天下痛苦,都是自己找的。巴士底狱能在一夜之间攻破,自我幽囚的“心狱”却是铜帮铁底,而且,只配了一把钥匙,一把锁。那把打开“心狱”的钥匙,就攥在自个儿手里。啥时候“自赎”,都可以。愚人节上午,我推开“心狱”之门,出来透风——华北平原,艳阳暖照。天,像蓝汪汪的湖水,明澈见底。忽然想到南宋的慧开禅师,他曾编过一本《无门关》,书中精选了48件佛门公案。第十九件公案,录有慧开禅师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种洒脱、闲适的境界虽很绝妙,却如高天皓月,看得见,摸不着。历代高僧大德,出家苦修了一辈子,尚难邂逅“人间好时节”,何况“在家”的凡夫俗子呢?既然未能免俗,就踏踏实实地当个俗人吧。想干了,就干一会儿;干累了,再歇一会儿。最起码,眼下这个好天儿,风和日丽,轻松舒爽,的确是很难得呀。饮食男女这种事儿,常说常新。检点《历史的媚眼》,尽是些前朝女人。总共20位,丑的、俊的,哭着、笑着,倒霉的、走运的,可爱的、可恨的……形形色色,去芜求精。历史,本属胜利者的记录。胜利者,往往被粗胳膊男人垄断着。女人,只能猫儿似地躲在角落里,根本就没人在乎,她们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歌德曾在诗歌里慷慨地表示:“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飞升。”可惜,人类飞升以后,就没有这些“领队”什么事儿了。翻破二十五册正史,女人几乎都是配角。即便侥幸留下几个字,也惊人的简略。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道是张氏、王氏,李某、赵某。史家为什么关注这些小女子呢?原因不外乎两种:一,她们曾为男性当好配角,这叫“女子有德”;二,她们曾为世道自觉牺牲,这叫“妇人有道”。倘若靠近帝王将相、社会贤达,女人抛头露面的机会似乎稍多一点。如果生在山村水郭、穷乡僻壤,女人便像大片大片的草木一样,默默地生,默默地死,永远没人知道她们是谁。攥着手头儿这点相对可靠的素材,我轻轻地撩开历史一角。先将大幕背后那些牌位挪开,再以“我的口吻”,唤醒那群有血有肉的“女人”。她们依然据守着各自的时代,在时空的深处,闪动着妩媚的眼睛。似乎,这些隔世女子,很想表达,也很想倾诉。可惜,彼此相距太遥远了,一切都那么飘渺、恍惚。历史,绝非一道常规算术题。尽管谁都能插手,却不存在某种标准算法,更没有一个确切答案。我小心翼翼地凝望那20个女人,她们也在茫茫星空里,静静地看我。那些妩媚的眼睛里,究竟蕴涵些什么?只能一丝一缕、一点一滴去推断,去揣测……合上稿子,猛然想起,今天是我农历的生日。这本新书刚杀青,就算犒劳自己的礼物吧。整整39周岁啦!“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日子过得可真快呀。2009年4月1日  于石家庄

编辑推荐

《历史的媚眼:有多少巾帼不让须眉》二十位人物铺陈,写尽巾帼红妆的绰约风姿;三千年历史钩沉,写透帐内裙下的纸趣权谋;二十万字斟句酌,写绝古今不变的世情沉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的媚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重温中国历史上最美最有故事的女子,让张继合教授带我们一齐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去领略别一样的魅力。随书附赠书签也很漂亮,快递也给力了,大赞一个!!!!!
  •   我不喜欢那种枯燥的历史书,总是比较乐意通过一些历史人物来记历史事件,这本书里20个女子的生平让我自发的去了解她们生活时期的历史,很棒,就是我要的!
  •   消遣娱乐,增加历史常识
  •   长知识啊,原来古代有比现代开放,知道好多不知道的事,看了好几遍,写得不很错哦,推荐,推荐。
  •   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尤其是女人应该多看看
  •   这本书,让你了解那个时代,那个人的那颗心!
  •   拿到教室就被班上的同学借去 一个传一个 全班都看完了 大爱这本书
  •   我一直喜欢李国文的作品,犀利而深刻,见解独到,援引丰富。
  •   快递不够快!!
  •   在机场候机厅看到这本书,当时没买,回家又念念不忘,终于在当当网上找到了它,满足了心愿。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造就出不同的女人。虽是讲历史人物,但不像当年学习历史时那么无味与深沉,而是有趣的一本书,生动的人物故事。
  •   闲暇时值得一读
  •   书 只能说一般 不是很吸引人
  •   超级不好,里面内容不是帮我所期盼的
  •   可能是历史读物读得比较多,所以这类书的话我对专业性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这本书的专业性不是特别强,当然了这类野史本身就是无从考证的多,但是我想说至少像前后矛盾、印刷问题这种低级错误还是不能犯的。
  •   额知道,以貌取人是不对滴,非常非常不对滴。但是某某大人勇气可可嘉,偏要把自己的尊容印在书册上和这些绝代佳人交相辉映呐,肿么办?视觉受挫,莫怪鄙人毒舌。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窃以为此书写得无聊无味无新意。却堂而皇之地请某人在序中又胡乱吹捧了一把,着实可恶。炒历史的冷饭,也不是那么手到擒来的,功力不足的人,请绕行啦。
  •   另一个角度读历史,新鲜,不时地读一段,有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