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思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桂花  页数:294  

内容概要

李桂花的《科技哲思——科技异化问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新的视角、新的高度出发,采用宏观面上研究与微观案例研究相结合、横向静态研究与纵向动态研究相结合、规范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相结合的多种方法,将历史考察、现状分析与前景预测统一起来,对科技异化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着力于有针对性、前瞻性地提出和论证减弱以至克服科技异化的基本原则和对策,尽可能为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科技哲思——科技异化问题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深化主题:
一、批判性考察科技异化问题研究的理论误区——科技乐观论和科技悲观论。认为无论是科技乐观论还是科技悲观论,对科学技术自身及其对人类社会的作用都缺乏充分的审视:乐观论片面夸大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可以直接主宰人类命运,必然给人类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悲观论则片面夸大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作用,认为科学技术自身直接决定人类命运,不可抗拒地给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它没有充分考虑到科技为人类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可能性。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属于科技决定论,都强调科技对人类未来的决定,不管是幸运还是厄运。它们基本上都撇开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及社会制约性来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真理超越一步,就会变成谬误。科技乐观论和科技悲观论的失足之处恰恰就在于它们对于本来是正确的东西作了不适当的夸大。实际上,这两种观点不仅无助于解释现实,更不能指导实践。因为,盲目的乐观是自欺欺人,消极的悲观更是于事无补。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要改变世界就得面对世界,正视问题,采取实际的行动。
二、梳理与反思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非常丰富,他们不仅探讨了科技异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了科技异化的根源。而且还揭示了科技异化的实质、阐明了科技异化的解决途径,从而为我们研究科技异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国外学者对科技异化问题的探讨,无论是哲人科学家中的爱因斯坦、维纳,技术哲学家中的海德格尔、埃吕尔、舒尔曼,还是社会批判家中的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后现代学者中的费耶阿本德、格里芬等,尽管研究的视角不同、观点各异,甚至针锋相对,但都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国内学者对科技异化问题的思考,为我们研究科技异化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及有益的经验。他们有的强调科技的人文价值、政治价值的重要性,有的探讨科技文明的代价、主张慎重对待科学技术,有的探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途径。可以肯定地说,这些研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深刻的启迪。
三、探究科技的本质以及科技异化的实质。认为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从来也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人类,成为自主自律的力量。主体只能是人,科技只能是人的制造物,是客体。不能颠倒人和科技的主客体关系。在绝对意义上,科技不是自主能动的主体。科技没有完全外在于人的发展规律。没有人类活动,科技不可能发展。同时,在相对意义上,科技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继承性、连续性,尤其是在科技发展的高级阶段,科技越来越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自律性和自组织性。但这种自律性和自组织性是相对的、外在的,不是科技内在的本质属性。一句话,自主是相对的,不自主是绝对的。认为科技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负载价值的,所以,它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发生异化。所谓科技异化,就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反而是“反我”的。在现代社会,愈演愈烈的科技异化,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作用。科技异化实质上反映了人自身的一种异化。这种异化是人的文化的异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异化。总之,科技异化是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异化。
四、论证科技人化何以可能和如何实现。认为要减弱以至消除科技异化,就必须实现科技人化。所谓科技人化,主要是指科技的人文化、人性化、人道化,从而克服科技的无人与无视人的状态,把科技完全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始终围绕人的个性自由、现实生存、未来发展进行,使科技复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并真正成为人的科技。认为科技之所以能够人化,是科技的本性使然,即科学技术的生活基础、科学技术的人性根基、科学技术的实践本质、科学技术的属人性质。认为要实现科技的人化,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必须确立下列方法论原则——“关键在人”的主体性原则、“以人为本”的人本性原则、“横向关系角度”的整体性原则、“纵向关系角度”的持续性原则、“着眼于未来”的前瞻性原则;其次要加强主体建设——不断提高和发展主体的素质与能力、确立多极主体问的和谐关系、拓宽科技界与政府及公众之间联系的“绿色通道”;最后还必须进行制度规范——变革社会制度、加强科技立法、引进科技伦理的“软着陆”机制。当然,科技人化是一个无限发展过程。
总之,科技异化带来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和有目共睹的,人们只有正视这一现实才能解决问题。科技异化的责任不在于科技本身,对科技异化的扬弃并不需要以扬弃科技本身为代价。科技异化的出现只是暂时的,不具有永恒的历史必然性,人类完全可以通过积极的努力来加以克服。只有从科技异化走向科技人化,正确认识和支配科学技术,才能在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科学技术的非理性发展和破坏性应用。所以,我们提出科技人化、论证科技人化,并非要抑制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不是要取消科学技术,而是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朝着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归根到底,科学技术的未来,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认识和行动。

作者简介

李桂花,女,1965年生,吉林辽源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社会哲学研究。在《哲学研究》、《科学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10余项。

书籍目录

导论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科技异化问题在近现代的凸现
二、科技异化问题研究的理论误区
三、科技异化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科技异化问题研究的重大意义
上篇:反思篇
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异化思想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
四、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异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二章国外学者对科技异化问题的探讨
一、哲人科学家对科技异化问题的探讨
二、技术哲学家对科技异化问题的探讨
三、社会批判家对科技异化问题的探讨
四、后现代学者对科技异化问题的探讨
第三章国内学者对科技异化问题的思考
一、“科技的人文价值”研究
二、“科技的政治价值”研究
三、“科技文明的代价”研究
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研究
本篇小结科技异化问题研究的重要启示
中篇:探究篇
第四章科技本质之考寨
一、科学与技术的本质问题
二、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三、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第五章科技中性论批判
一、科技中性论的基本观点
二、科技中性论的历史发展
三、科技中性论批判
第六章科技价值之澄明
一、科技的价值负载
二、科技的内在价值
三、科技的外在价值
第七章科技异化之剖析
一、科技异化的涵义
二、科技异化的根源
三、科技异化的实质
本篇小结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技异化
下篇:前瞻篇
第八章科技人化何以可能
一、科技人化的基本涵义
二、科技人化的理论根据
三、科技人化的现实基础
第九章科技人化如何实现
一、科技人化的原则建构
二、科技人化的基本要求
三、科技人化的必备条件
第十章科技人化未来走向
一、科技人化与自然进化
二、科技人化与社会进步
三、科技人化与人类解放
本篇小结科技人化是一个无限发展过程
结束语从科技异化到科技人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其次,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异化的根源主要在于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 马克思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指出,自然科学作为一切知识的基础,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的。“由于自然科学被资本用做致富手段,从而科学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所以,搞科学的人为了探索科学的实际应用而互相竞争。另一方面,发明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由于科学成为资本致富的手段,“科学对于劳动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①。但是,马克思认为,科技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科技本身,而在于科技的应用,在于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科技对人的奴役其实质是人对人的奴役。马克思指出:“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机器本身对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是没有责任的。……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不可分离的矛盾和对抗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些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产生的!因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和作为资本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发挥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对工人的压榨、剥削,因此,科学技术实际上已经是资本的一部分。对此,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而事实上,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剥削劳动的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③他还说:“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变成运用于实践的科学,——但是,这只是通过使工人从属于资本,只是通过压制工人本身的智力和专业的发展来实现的。”④资本主义就其本质而言,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科技异化现象。 恩格斯也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在西欧现今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这一点表现得最为充分。支配着生产和交换的一个个资本家所关心的,只是他们的行为的最直接的效益。不仅如此,甚至连这种效益——就所制造的或交换的产品的效用而言——也完全退居次要地位了;销售时可获得的利润成了唯一的动力。”①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地追求高额利润,而不是满足人民的实际需要,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追求剩余劳动的极大化,其结果既使生命力(雇佣劳动者)遭到摧残,也使自然力(土地、资源、环境)遭到破坏。就是说,正是因为资本家唯利是图,连直接效果都退居次要地位了,所以人遭到自然力的报复的情况反而更加严重了。此外,恩格斯还指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是通过剥夺农民,使农民破产的办法发展起来的,许多农民丧失了土地和生产资料,汇集在城市,破坏了工农业的结合,加深了城乡的对立,并给城市和乡村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后果。可见,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是产生包括科技异化在内的种种社会异化现象的本质原因。 3.关于科技异化的实质 马克思肯定“一切科学技术都是生活的科学技术”,肯定科学技术的基础就是生活的基础,并非否认科学技术之于人的异化现象的存在,相反,对之作了深刻的揭示和剖析。 马克思从人的生存问题人手,高度概括了私有制社会的异化现象,这就是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就“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②而言,这种种异化也就是工业化社会或工业文明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在这些异化关系中,异化劳动是最根本的,是其他一切异化关系的实质和根源。由于劳动是人的最根本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基础,劳动的异化必然带来人的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因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③所以科学技术作为劳动亦即人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社会活动的产物,也必然随着劳动的异化而表现出异化的性质。因此。科学技术的异化并非根源于科学技术自身,而是来自构成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的劳动即实践活动的异化。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根源性揭示,以及把科学技术看做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的生产特殊形式的历史观,对我们理解科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异化的扬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编辑推荐

《科技哲思:科技异化问题研究》:科技异化问题研究,就是要在科学技术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的今天,使科学技术的运用得到明确的价值理性的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出于邪恶目的利用科技成果的可能性,增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并以道德理性的自觉来最大限度地消除科技理性在社会负面作用上的不自觉。《科技哲思:科技异化问题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深化主题:批判性考察科技异化问题研究的理论误区——科技乐观论和科技悲观论;理与反思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探究科技的本质以及科技异化的实质;论证科技人化何以可能和如何实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技哲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关于科技异化的著作已经比较多了,这本书就是其中研究有一定深度的著作!值得一读!
  •   思路清晰,涉及范围全面
  •   速度挺快的 纸质很好 一直在当当网买书
  •   可资参考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