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璜生 编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关于艺术论域中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裂变,一直是西方现代艺术批评与现代艺术史研究的重大课题。本辑“开放的学科”收入了多篇不同切入角度与多种个案分析的论文,理论阐释与批评路径的多元性将有助于中文语境中的读者增进对这一课题研究的了解。尤其值得欣慰的是,几位国内青年学者关于这个课题的论文显示出他们严谨的学风与史论结合的思辩能力。郎绍君、高美庆教授分别从中西方艺术的角度对丁衍庸艺术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研究,使这位长期以来在国内现代美术史研究中被忽视的艺术家能更全面地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中。

书籍目录

卷首语当代文化中的美术馆 收藏/博物馆 展台与展品 令观众在展品与文字说明卡之间周旋的技艺 油画修复观念思辨 美术博物馆画库及其软硬件配置要求 博物馆之间艺术作品外借与交换管理的基本原则 故宫之为文化的再现:中国艺术展览与典律的形成 一个预置的紫禁城?——记1915年中华民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 香港地区博物馆与社区身份认同研究:以“香港故事”为个案开放的学科 现代主义 纽约波普艺术运动的兴起——兼论收藏家与艺术商在其中的作用 寻常事物的变形(摘译) 后形式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神话的破灭——罗萨林·克劳斯对格林柏格批评理论的批判 命定策略下艺术之物的视觉性分析“人文精神”的两歧 中国现代艺术大众化思潮的起兴与演变——一个思想史的进路 从回归到超越——丁衍庸的中国画 心源一脉贯西东——丁衍庸的油画艺术 在大风大浪中成长:新中国美术中的儿童形象策展前沿 关怀前沿文化,关注当下历史——关于“广州三年展”的内在思路和学术走向 “后殖民之后”的观察和预感 通过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公众活动谈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公共教育书林中的多元视角 文献·学术·高度——读《高山仰止:王朝闻百年诞辰纪念集》

章节摘录

插图:这是自我的道德的实践。如同道德的艺术家,我们被劝诫从最细小的个人生活到更大的公共实践——人生、职业、社会责任和各项事业来组织我们的生活,如同“艺术作品”有自身的特权,我们彼此劝诫遵照“可仿效的”——那些显然可以作为代表性的人工制品和竞争的优胜者的人——生活来生活。无论如何,道德的和审美的语言最终是在现代性的日常事物中的彼此重现。因而,博物馆学的实践构成宗教、心理学、历史学和个人与集体统治(启蒙意识形态的“代表性”政府,在授权、仿效和替代构成的社会再现内)之间的和谐。在这方面,制度是关键的意识形态工具,是社会本体与现代世界主体的生产的诫律。一个成功的制度性的事业可能是清楚的,但其成功的程度却难以赞赏,即使在今天,因为(如同最具功能性效果的意识形态实践)表面上的奢华、边缘,甚或博物馆的陈列事实上都可以作为其整体性成就的标志来阅读。在当代世界,任何事情实际上都可以在博物馆作为一个标本来展示,任何事情实际上都可以作为博物馆的展出和举办。制度的存在(或当代的普遍存在)将大多数事物转变为博物馆学的事物——转变为展品,不论它们是否(严格地说)处于制度的空间,不论它们是否如此置放(引用),总是体现了一种具体的关系。构成环境及其各部分的整体——真正的整体生物圈本身——是通过某种博物馆学的实践达到的,在那个意义上,博物馆里的东西被迫成为“非博物馆的东西”。如同戏剧性的存在讽刺了想象性地把人类行为划分为自然的与人工的,博物馆也是把世界标识为博物馆学的和博物馆学以外的,荒谬地展现原作与复制、真品与赝品、呈现与再现之间的区别,同时在布展中保持这种二元性。当堆放在库房的掠夺、赞助或收购的东西作为集合与“收藏”的假面舞会时,制度事实上构成了一个再现的系统——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操控使用者关于自我与社会秩序的虚假概念,以表现合乎理想和要求的社会主体与社会现实的特殊形式。

编辑推荐

《美术馆:博物馆展示文化与藏品管理(总第15期·2008年B辑)》是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术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