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形式理论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施文德  页数:405  

内容概要

中国诗词形式理论是研究中国诗词格律形式符号的学问,也称中国诗词形式符号理论。
本书对中国诗词形式理论作了专门研究,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格律诗的形式化及其原则。
这一部分分别从十一个方面阐明了诗的形式符号理论。这十一个方面是:一、格律诗形式化的演变;二、格律诗形式符号;三、五律的基本形式;四、七律的基本形式;五、律绝的基本形式;六、格律诗的几项重要原则;七、不犯孤平原则;八、拗句救拗原则;九、特定格平仄句型;十、可平可仄原则;十一、黏对原则。
第二部分是词的形式化及词的形式符号。
这一部分阐明:词的渊源与特征;词的平仄特征,句式;词的形式化演变;词的形式符号。
第三部分是词谱的形式符号体系。
本书初稿撰写于1972年,离今已近四十年。由于出版篇幅限制,第三部分未能全部录入,只能容日后机遇,或可再版时增入。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诗的演变和种类
 第一节 古体诗
 第二节 近体诗
第二章 诗的要素
 第一节 字数
 第二节 对仗
 第三节 韵
 第四节 平仄
第三章 格律诗的形式化及其原则
 第一节 格律诗形式化的演变
 第二节 格律诗形式符号
 第三节 五律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 七律的基本形式
 第五节 律绝的基本形式
 第六节 格律诗的几项重要原则
 第七节 不犯孤平原则
 第八节 拗句救拗原则
 第九节 特定格平仄句型
 第十节 可平可仄规则
 第十一节 黏对原则
第四章 词的演变和一般概念
 第一节 词的渊源与特征
 第二节 小令、中调、长调
 第三节 词牌、体、格式
 第四节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第五节 令、引、近、慢、摊破、减字及其他
第五章 词的要素
 第一节 字数
 第二节 韵
 第三节 对仗
 第四节 平仄
第六章 词的形式化
 第一节 词的形式化演变
 第二节 词的形式符号
第七章 词谱的形式符号
附一 诗韵举要
附二 词韵举要
附三 词谱的形式符号目录备索
后记

章节摘录

  近体诗的押韵,一定要用平韵,一首近体诗规定用一个韵部里面的韵字,不得换韵。虽然近体诗押仄韵的也有,但只是极少数,可视作入律的古风。宋代诗人,包括唐代的个别诗人,在首句用韵的近体诗中,也有用“邻韵”的,不过这个规则称为“借韵”。可见近体诗的用韵是十分严格的。  词既可以押平韵,也可以押仄韵,还可以平仄通押。单从这一点来看,其押韵就比诗要宽得多。而且词韵本身也比诗韵来得宽,如诗韵里的平水韵分平声三十部、上声二十九部、去声三十部、人声十七部,而《词林正韵》将则平上去三声合并,平上去声共十四部,人声韵则由平水韵的十七部合并为五部。  唐宋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将押韵的范围拓宽。唐代的词人,大多依据诗韵来押词的韵。五代之后,词韵与诗韵逐步分离。宋人按当时的实际语音填词,导致韵部的加宽。当然宋时依诗韵填词的也大有其人,如南宋吴激《春从天上来》一词,全用青韵,不杂庚、蒸韵一字。尽管如此,可以说,宋代的词正在逐步摆脱诗韵的束缚,在用韵方面走向成熟。  下面一段有关词韵的论述,很有历史观点:  其体创于唐,然无词韵,凡词韵与诗皆同。唐初《回波》诸篇,唐末《花间》-集,可覆按也。其法密于宋,渐有以入代平,以上代平诸例。而三百年作者如云,亦无词韵。间或参以方音,但取歌者顺吻,听者悦耳而已矣。一则去古未远,方音犹与韵合,故无所出入;一则去古渐远,知其不合古音,而又诸方各随口语,不可定以一格,故均无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原音韵》)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诗词形式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老爸制定买这本书,虽然我没看,但他应该是喜欢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